社会退缩行为论文-封孟君

社会退缩行为论文-封孟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退缩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幼儿,社会退缩,行为

社会退缩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封孟君[1](2019)在《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退缩行为是一种具有内隐性的社会适应不良现象。具有社会退缩行为的幼儿与正常幼儿相比,更易出现社交恐惧、人际关系差、焦虑、沉默寡言等问题行为。而这些问题行为并不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善,反而有加重的倾向,并伴随幼儿的一生。若在幼儿期成人不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采取积极的改善措施,则会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幼儿社会退缩行为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者们也纷纷开始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将从概念界定、表现、成因、对策等四方面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进行综合论述。(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08期)

戴汝高[2](2019)在《唐氏综合征学生社会退缩行为查测与干预策略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缘起(一)安静的"木头人"镜头:中午就餐,小朋友们吃完饭后,都一个个站起来去倒餐盘,不会自己倒的,也开始喊老师阿姨。只有佳佳在旁吃完了,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没有老师的点化,佳佳会一直低着头保持同一个姿势如同木头人似的山崩也不变……"一二叁,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这是一个简单又好玩的游戏,没有太多的规则,也不用费多大力气。但是如果有一个随时随地不定时的木头人出现在课堂、就餐、活动中,老师花的力气和(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小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浩[3](2019)在《合作游戏对4-5岁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4-5岁幼儿正处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常会出现社会退缩行为,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不利于幼儿社会互动的发展,并还会被同龄人孤立,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此行为就会持续到成年,到了青春期,就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孤单、自我效能感低持续相关,还容易出现学业困难等。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干预,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合作游戏的干预模式,探讨不同组织形式的合作游戏对4-5岁社会退缩行为幼儿的干预效果。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在天津市某公立幼儿园某一中班,筛选出6名社会退缩行为的幼儿,利用全班教学进行干预,干预方案为12个合作游戏,以此探讨合作游戏对具有社会退缩行为幼儿的干预效果,并重点分析叁种类型的社会退缩行为幼儿。通过合作游戏干预,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通过合作游戏干预,6名社会退缩行为幼儿的问卷总分显着降低,说明合作游戏能够改善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且效果明显。2.不同组织形式的合作游戏影响着退缩行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两人合作游戏退缩行为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弱;小组合作游戏显着提高了退缩行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集体合作游戏对提高退缩行为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效果最佳。3.合作游戏中教师的适时指导会提升退缩行为幼儿的游戏参与度,实现合作游戏对于社会退缩行为幼儿的意义。根据结论与分析,提出如下教育建议:1.教师方面:(1)善于创设合适的合作游戏情境;(2)善于创设有利于同伴互动的教育环境;(3)学习退缩幼儿专业知识,减少高控现象;(4)教师要掌握“适时指导”的策略;2.家长方面:与幼儿园形成合力,共同改善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1)

彭利,王盼盼[4](2019)在《关于6岁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学业成就、社会交往等都具有较大危害。6岁幼儿清清在园所表现的社会退缩行为属于焦虑退缩型(又名沉默寡言型)。本文通过对社会退缩型幼儿清清近两个月的耐心陪伴与引导,采取了系类辅导措施,使得该幼儿的心理行为发生明显转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基于对该幼儿的案例分析,提出了有效改善退缩行为的教育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9年03期)

付佳茵[5](2018)在《流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现状及其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很多儿童由于父母在外地务工进入城市,成为流动儿童。其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由于环境的改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行为,其中社会退缩行为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社会退缩行为是研究儿童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前儿童、少年儿童时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对其社会化发展过程以及身心健康发展成熟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调查全面了解流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现状、特点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对流动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进行干预,促进流动儿童社会行为的健康稳定发展。本研究以成都市两所学校的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班级戏剧问卷、青少年孤独感量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青少年友谊质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研究,从不同的人口学背景下了解流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现状与发展特点,探索了不同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与社会退缩行为的关系及影响机制,探讨了团体辅导改善流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产生了有效效果,探讨了谈话训练对改善流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产生了有效效果,研究结果如下:流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人口学变量的差异:(1)流动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活跃退缩在年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安静退缩在年龄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流动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活跃退缩在年级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安静退缩在年级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2)流动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安静退缩、活跃退缩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流动儿童的活跃退缩在不同父母外出打工情况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流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与相关因素的关系:(1)流动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与孤独感、生活事件呈显着正相关的关系,与自尊、社会适应、友谊质量呈显着负相关的关系。(2)对流动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预测作用的心理、社会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孤独感>自尊>社会适应>生活事件。团体干预、谈话训练对流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有效性:(1)团体干预、谈话训练对降低流动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和孤独感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黄文娟[6](2018)在《父母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信念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信念。20世纪80年代,社会开始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引起重视,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明,社会退缩行为会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为了解父母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信念,向父母发放了调查问卷,上海浦东、徐汇两地各一所一级幼儿园的父亲(N=453)和母亲(N=610)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了相关问卷调查。由于父母信念受其教养观点、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此参考Mills&Rubin(1990)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父母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情绪反应、效能感、归因(内部/外部、稳定性和意向性)、发展预期和应对的社会性策略,研究父母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信念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父母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情绪反应存在差异,父亲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情绪反应多为焦虑,而母亲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情绪反应多为困惑。2.父母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效能感不存在差异,整体的效能感偏高,即均认为自己能够应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3.父母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归因有叁个:第一,父母对内因/外因的归因不存在性别差异,但父母大多认为“安静孤独”型社会退缩是儿童个性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沉默寡言”型社会退缩是由于个性造成的。第二,父母对稳定性的归因不存在性别差异,大多父母认为儿童社会退缩行为是不太稳定的。第叁,父亲比母亲更倾向于孩子的社会退缩行为是无意的。4.父母对社会退缩儿童的发展预期不存在差异,父母认为社会退缩行为对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同伴关系,认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大。5.父母对“安静孤独”型儿童社会退缩行为采取的社会性策略主要是教导;对“沉默寡言”型儿童社会退缩行为采用最多的社会性策略是建议。本论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据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付佳茵,童孝媚,李祚山[7](2018)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现状及其干预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退缩行为对儿童社会化发展过程以及心理健康发展成熟有深远影响。儿童退缩行为受性别、父母、家庭角色分工,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采用社会技能训练,行为纠正技术以及改善师生关系、养育环境、家旅行支票交合作等方式等有效干预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本文来源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周婉莹,左彩云[8](2018)在《改善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行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行动研究法,来探讨幼儿园教师如何针对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设计引导策略、行动方案并实行。以开学第一个月的幼儿——悠悠为研究对象,透过访谈与观察记录发现:悠悠的社会退缩行为受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交互影响;实施多元引导策略(绘本分享、巧用同伴关系等)具有成效;早期介入有助于改善悠悠的社会退缩行为。最后,针对如何改善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向教师及家长提出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8年04期)

吕家欣[9](2018)在《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6岁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时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幼儿园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让幼儿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建立自信。本文分析了幼儿退缩行为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教育对策,希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所启发。(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02期)

王建萍,王丽燕[10](2017)在《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及对策探析——以5-6岁幼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社会性的形成对幼儿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更关乎到一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调查表明,5-6岁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检出率为2.56%。显而易见,社会退缩行为是5-6岁幼儿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现象,同时也是阻碍幼儿健康成长的最大心理障碍之一。所以幼儿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倘若5-6岁幼儿心理出现问题,并且未能及时治愈,将会影响其一生。轻者会患上自闭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本文来源于《幼儿100(教师版)》期刊2017年11期)

社会退缩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研究缘起(一)安静的"木头人"镜头:中午就餐,小朋友们吃完饭后,都一个个站起来去倒餐盘,不会自己倒的,也开始喊老师阿姨。只有佳佳在旁吃完了,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没有老师的点化,佳佳会一直低着头保持同一个姿势如同木头人似的山崩也不变……"一二叁,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这是一个简单又好玩的游戏,没有太多的规则,也不用费多大力气。但是如果有一个随时随地不定时的木头人出现在课堂、就餐、活动中,老师花的力气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退缩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封孟君.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2].戴汝高.唐氏综合征学生社会退缩行为查测与干预策略的个案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

[3].张浩.合作游戏对4-5岁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4].彭利,王盼盼.关于6岁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

[5].付佳茵.流动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现状及其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6].黄文娟.父母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信念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7].付佳茵,童孝媚,李祚山.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现状及其干预的研究综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

[8].周婉莹,左彩云.改善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行动研究[J].教师.2018

[9].吕家欣.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8

[10].王建萍,王丽燕.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及对策探析——以5-6岁幼儿为例[J].幼儿100(教师版).2017

标签:;  ;  ;  

社会退缩行为论文-封孟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