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论文-刘晓玲,王芳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论文-刘晓玲,王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世界地质公园,地学科普,地质遗迹,王屋山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玲,王芳[1](2019)在《普及地学知识 护好地质遗迹——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地质科普工作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制作和安放位置选择上,我们可是费了一番心思,通过它们游客不仅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地质遗迹的特点、历史,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游览线路。"近日,在王屋山景区,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指着刚更新维修好的解说牌、指示牌说道。做好科普宣传,加强地质遗迹保护,是地质公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高(本文来源于《资源导刊》期刊2019年08期)

武法东,蔡胤璐[2](2019)在《巍巍沂蒙山——记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处太古宙岩浆熔铸的古陆核心一轴亿万年地球续展的历史长卷一阙数千年文化谱写的东夷神曲一尊近代史热血铭刻的沂蒙丰碑滔滔沂水长,巍巍蒙山高!天地之眷顾、造化之神秀,成就了灵秀的沂水蒙山;历史之厚重、文化之灿烂,哺育了智慧的沂蒙儿女。亿万年风雨雕琢的山山水水,诉说着地球发展的历史故事,引游人看客欣然前往,令专家学(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张艳蓉[3](2019)在《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形象的游客感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以在线旅游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旅游目的形象构建与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质公园是开展地学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一类重要的旅游景区,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是江西省代表性的旅游景区之一。基于大量的网络文本,以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为研究区域,从游客感知角度进行的地质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可为龙虎山旅游形象的维护与宣传起指导作用,对景区的经营与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采用ROST CM6和SPSS软件,通过网络文本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研究游客对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和重游意愿等方面的感知情况,并将问卷数据分析结果与网络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认知形象方面,游客对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设施、旅游管理与服务和旅游环境氛围各维度的感知程度大概一致,重视程度略有区别。而在细分的感知内容中,线上游客感知度较高的是自然与人文旅游吸引物、道路与交通设施等;而线下游客更为重视旅游管理、旅游环境氛围、游览线路和交通等。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貌景观特色突出,且蕴含的道教文化、崖墓文化等底蕴深厚。(2)情感形象方面,游客对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皆以积极情感为主,正面评价主要集中在自然旅游吸引物、人文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活动等方面。消极的情感感知主要涉及旅游管理与服务、旅游服务设施方面,其中对服务人员水平的感知上,负面评价最多。(3)整体形象和重游意愿方面,游客对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整体形象感知中的自然旅游吸引物的感知程度均超过了人文旅游吸引物;游客整体满意程度较高,多数游客愿意重游龙虎山。(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王照波[4](2019)在《首届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学术研讨会在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顺利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5月10日至12日,由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组织召开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龟蒙景区顺利召开。南京大学杨达源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吕洪波教授,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宋明春研究员,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周登诗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徐兴永研究员,青岛大学张建伟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苏德辰研究员,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张忠慧教授级高工,河南地矿技术学院张先教授,庐山世界地质(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9年03期)

王宗英[5](2019)在《地质公园语言景观研究——以叁清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叁清山世界地质公园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场所符号学理论分析框架解析园内收集到的语言景观语料,研究发现地质公园语言景观多语现象较为显着,汉语在各类标牌中占主导地位,英语是首选外语;园区双语及多语语码之间的转换关系主要有互译型、零碎型及重迭型,未见互补型;地质知识科普及景点介绍说明类标牌汉语提供的信息量较多,配译内容的信息存在不对等甚至缺失的现象;英语在配译语言中占有绝对优势。最后总结了园区语言景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君,唐小明,岑洋,游省易,林丹[6](2018)在《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岩石微观特征及其对地貌景观形成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X荧光光谱仪、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对雁荡山地貌的流纹质火山岩进行微观化学风化定量分析,重点观测斜长石、钾长石风化过程中的物质组分变化,进而探讨由微观化学风化作用引起的岩石宏观变化作用机理。受区域较为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作用影响,流纹质火山岩内的长石发生了一系列的水岩化学反应,主要有:①斜长石绢云母化;②碳酸盐矿物的交代作用;③钾长石的钠长石化。研究表明,这一系列的水岩化学作用可以促进原岩次生孔隙的形成,随着孔隙率的提高,岩石抗压抗剪参数呈递减趋势,从而破坏了岩石原有的力学强度,在裂隙水、温度交替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宏观上岩石的片状剥落、剥蚀断裂、重力崩塌等现象,由此可见,雁荡山崖壁、洞穴等地貌景观的发育是微观化学风化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8年12期)

尹祝,黄鸿新,罗平,魏昌盛[7](2018)在《叁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及其地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地质遗迹进行科学分类是科学利用、保护地质遗迹的前提与基础。叁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具有特色鲜明、极为丰富的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美学和地学意义。笔者在对地质遗迹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技术要求,将叁清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划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地质灾害3大类、7类、16亚类,共计93处地质遗迹景点,分析了典型地质遗迹的地质学意义,以指导园区景点保护及旅游线路的规划,促进地质科学研究、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以及地学科普及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18年04期)

李馨敏,郭福生,陈留勤,王凤之,李余亮[8](2018)在《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象鼻山栈道洞穴地貌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丹霞地貌主要产于晚白垩世河口组红层中,分布在陡峻崖壁上的洞穴地貌,是丹霞地貌成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量象鼻山栈道1个露头剖面和383个洞穴的大小、形态、岩性组成,认为大多数洞穴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岩性不同而导致的差异风化作用。砾岩层中粗大砾石、筛状沉积的聚集状砾岩透水性强易于风化脱落形成洞穴雏形。夹于砾岩层之间的抗风化能力较弱的砂岩层易于风化凹进形成洞穴,横向上沿层理方向断续排列,持续风化可使其联结成为岩槽、扁平洞。暴雨天气顺陡崖壁倾泻而下的快速水流对洞穴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经冲刷等侵蚀作用,岩壁表面形成垂向分布的洞穴地貌。后期水流侵蚀、化学和物理风化、微观气候变化以及生物活动等使洞穴进一步扩大。在洞穴发展的晚期阶段,岩壁悬空而发生崩塌后退,形成新的赤壁丹崖。(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平[9](2018)在《现代“徐霞客”的地质摄影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背着个双肩包,身着一件摄影马甲,顶着一顶遮阳帽,游历于崇山峻岭,穿梭于深沟峡谷,不时摘下那顶戴得发黄的大边帽,捋一捋那稀疏的头发,从兜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手绢擦吧擦吧满头的汗水,然后架起相机,闭起右眼,左眼神情专注地贴于目镜……这就是专业地质摄影家、人称现(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8-08-15)

牛德弘[10](2018)在《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迎接第叁次中期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17~18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叁次中期评估。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估专家先后到栾川地质广场、鸡冠洞景区、栾川县产学研基地、地质科普展示中心、老君山景区及龙峪湾景区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公园近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规定,每4年组织专家评估组对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一(本文来源于《资源导刊》期刊2018年08期)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处太古宙岩浆熔铸的古陆核心一轴亿万年地球续展的历史长卷一阙数千年文化谱写的东夷神曲一尊近代史热血铭刻的沂蒙丰碑滔滔沂水长,巍巍蒙山高!天地之眷顾、造化之神秀,成就了灵秀的沂水蒙山;历史之厚重、文化之灿烂,哺育了智慧的沂蒙儿女。亿万年风雨雕琢的山山水水,诉说着地球发展的历史故事,引游人看客欣然前往,令专家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玲,王芳.普及地学知识护好地质遗迹——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地质科普工作纪实[J].资源导刊.2019

[2].武法东,蔡胤璐.巍巍沂蒙山——记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J].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2019

[3].张艳蓉.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形象的游客感知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9

[4].王照波.首届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学术研讨会在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顺利召开[J].地质论评.2019

[5].王宗英.地质公园语言景观研究——以叁清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张君,唐小明,岑洋,游省易,林丹.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岩石微观特征及其对地貌景观形成作用[J].科技通报.2018

[7].尹祝,黄鸿新,罗平,魏昌盛.叁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及其地学意义[J].西北地质.2018

[8].李馨敏,郭福生,陈留勤,王凤之,李余亮.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象鼻山栈道洞穴地貌成因[J].山地学报.2018

[9].李平.现代“徐霞客”的地质摄影之路[N].中国矿业报.2018

[10].牛德弘.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迎接第叁次中期评估[J].资源导刊.2018

标签:;  ;  ;  ;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论文-刘晓玲,王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