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思想论文-龙麟

方志思想论文-龙麟

导读:本文包含了方志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程含章,普洱,地方志

方志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龙麟[1](2019)在《程含章方志思想及实践研究——以《嘉庆景东直隶厅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普洱历史上有着编修地方志的优良传统,云南景东人程含章曾编纂过地方综合志书《嘉庆景东直隶厅志》和《道光景东直隶厅志》2部,其中保存完整的是嘉庆志。程含章修志重视文人参与,强调志书质量,希望通过地方志书教化后人等方志思想在志书中得到充分体现,编修的志书具有较高水平,表现出对地方文化的热爱与关怀。研究程含章的方志思想对普洱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普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卢熙[2](2018)在《李泰棻与傅振伦方志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泰棻、傅振伦都是近代着名的方志学家,在推动近代方志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国时期是思想的大变革时期,这时的方志理论对明清的方志理论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并提出了较多新的观点。李泰棻、傅振伦是这一时期较具代表性的方志学家,他们的方志理论着作对当时产生了较大地影响。他们对方志理论的认识有相似,亦有不同。以李泰棻的《方志学》与傅振伦的《中国方志学通论》为依托,着力考察李泰棻与傅振伦思想的异同,希冀以此为切入点,在比较两人方志学的基础上探求民国方志的转型。个人生平和经历是影响方志理论形成的重要因素。李泰棻、傅振伦的成长经历极为相似,他们都在年幼时都曾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后都来到了北京上大学,毕业后留高校任教。在方志实践中,李泰棻曾任《绥远通志》总纂叁年,傅振伦则主纂了《新河县志》。正是这些生平经历让他们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着述出一鸣惊人的方志理论着作。方志思想的异同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与方志学家的方志主张。李泰棻、傅振伦对方志的定义、方志的来源、方志的功用、方志的宗旨等问题认识相似,而在方志的性质、方志体例、方志新增记述内容等方面观点不同。修志宗旨、方志内容、修志人员的组织与方志的修纂上的认识与时代的特征紧密相关,方志来源、性质、体例上的见解是李泰棻、傅振伦对方志理论的不同主张。李泰棻、傅振伦的方志思想在民国方志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二人对传统方志理论进行了总结,将西方史学方法注入到方志的编修,借助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修志,在方志中增加了大量新事物,使民国时期的方志面貌焕然一新。二人所提出的一些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脱节,有时代的原因,也有二人自身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孟凡松[3](2017)在《张锳方志思想略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咸丰《兴义府志》乃知府张锳瘁其心力纂修而成,集中体现张锳及邹汉勋辈的方志修纂思想。张氏认为方志即地方之史,"所以表贤敦俗,佐治兴文,考沿革,正疆域,辨险要,察风土,论政教,励官常,详典章,以备掌故者也"。他批评"古今撰志者"存在"考核不精,予夺不当,体例不善,叙述不详,去取不严,关系不载"及"无征不信"、"不知裁剪"、"崇尚异端"等通共"十六病",并以此为反面参照指导《兴义府志》纂修。该志借鉴众志之长,与邹汉勋、朱逢甲等名家商榷参订,其稿数易,终成一时"名志"。(本文来源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郭达祥[4](2017)在《论邬庆时的方志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邬庆时,民国着名方志学家。在抗战军兴之际,修志不辍,着有方志专着《方志序例》,修有民国《番禺县续志》、民国《宝安县志》、民国《高要县志》等志书近10种。提出为保全民族文化的命脉计,志书"不惟不可不修,且不可不急修";创新修志的方法,尝试"叁不四最"法;因应时代的要求,对方志的体例、内容及表现形式不断进行创新。(本文来源于《上海地方志》期刊2017年01期)

沈松平[5](2016)在《章学诚方志思想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章学诚在方志学上的贡献,有口皆碑,但也有过誉之处。其方志思想除了因时代局限而包含的封建糟粕外,在认识上也存在着偏差,如史志不分,以史代志,追求极端的撰着体修志风格,误认为"前志传"系其首创,主张帝王后妃与正史立传人物不谮列于人物传,反对志书篇目因体现地方特色而升格等,在实践中则有与所持理论相悖之处。(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陈晋[6](2015)在《略论缪荃孙的方志思想及修志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缪荃孙是晚清着名的藏书家、校勘学家、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和方志学家。他十分重视地方志文献并参加编修了多种地方志。其中《光绪顺天府志》最为人称道,并且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出《永乐沪州志》和《万历顺天府志》。缪荃孙在编纂地方志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材料的搜集和文献的考订,能把自己的治学与方志的编纂相结合,并且能根据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创新。(本文来源于《新疆地方志》期刊2015年01期)

董海春[7](2014)在《《四库总目提要》方志思想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库总目提要》史部地理类中"都会郡县"及其存目收录了古代各府州县地方志,内容丰富,记录了各地区的地理物产、风土人情。《提要》中四库馆臣对于古代历来都会郡县的梳理、品评及归类,体现出了四库馆臣对于方志编纂的认识,也能够反映出当时学术界主流思想。(本文来源于《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蓝乙方,肖婷[8](2014)在《试从嘉庆《广西通志》看谢启昆的方志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谢启昆,字蕴山,进士出身,曾任职多地,历乾隆和嘉庆两朝。一生明于吏事,但其着述也很丰富,尤其是在任广西巡抚期间,主持修撰了嘉庆《广西通志》,本文兹从方志的性质、方志的源流、方志的编撰方法简要分析其方志思想,并对嘉庆《广西通志》作一简短评价。(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4年21期)

毛丽娟[9](2014)在《阮元的方志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着名学者阮元曾积极参与修志实践,编纂多部方志,本文在梳理这些方志的基础上,对阮元所提出的志书性质、修志原则进行分析,探究阮元方志思想的特点,包括对史地派的兼容性、资料稽考、经世致用、实事求是、识拔人才等,有助于全面了解阮元对后世方志编纂、整理的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志》期刊2014年06期)

王艳君[10](2013)在《冯煦的方志思想与《江苏省通志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常州方志学家冯煦总纂的《江苏省通志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江苏省通志稿》的编撰过程、主要内容和特点,体现了冯煦在着作中体现出的方志思想和学术修为,为深入研究冯煦的志书及方志思想,推动地方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绵薄之力,对后人编写志书提供些许指导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中)》期刊2013年12期)

方志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泰棻、傅振伦都是近代着名的方志学家,在推动近代方志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国时期是思想的大变革时期,这时的方志理论对明清的方志理论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并提出了较多新的观点。李泰棻、傅振伦是这一时期较具代表性的方志学家,他们的方志理论着作对当时产生了较大地影响。他们对方志理论的认识有相似,亦有不同。以李泰棻的《方志学》与傅振伦的《中国方志学通论》为依托,着力考察李泰棻与傅振伦思想的异同,希冀以此为切入点,在比较两人方志学的基础上探求民国方志的转型。个人生平和经历是影响方志理论形成的重要因素。李泰棻、傅振伦的成长经历极为相似,他们都在年幼时都曾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后都来到了北京上大学,毕业后留高校任教。在方志实践中,李泰棻曾任《绥远通志》总纂叁年,傅振伦则主纂了《新河县志》。正是这些生平经历让他们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着述出一鸣惊人的方志理论着作。方志思想的异同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与方志学家的方志主张。李泰棻、傅振伦对方志的定义、方志的来源、方志的功用、方志的宗旨等问题认识相似,而在方志的性质、方志体例、方志新增记述内容等方面观点不同。修志宗旨、方志内容、修志人员的组织与方志的修纂上的认识与时代的特征紧密相关,方志来源、性质、体例上的见解是李泰棻、傅振伦对方志理论的不同主张。李泰棻、傅振伦的方志思想在民国方志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二人对传统方志理论进行了总结,将西方史学方法注入到方志的编修,借助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修志,在方志中增加了大量新事物,使民国时期的方志面貌焕然一新。二人所提出的一些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脱节,有时代的原因,也有二人自身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方志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龙麟.程含章方志思想及实践研究——以《嘉庆景东直隶厅志》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19

[2].卢熙.李泰棻与傅振伦方志思想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孟凡松.张锳方志思想略谈[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

[4].郭达祥.论邬庆时的方志思想[J].上海地方志.2017

[5].沈松平.章学诚方志思想的再认识[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

[6].陈晋.略论缪荃孙的方志思想及修志实践[J].新疆地方志.2015

[7].董海春.《四库总目提要》方志思想述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8].蓝乙方,肖婷.试从嘉庆《广西通志》看谢启昆的方志思想[J].黑龙江史志.2014

[9].毛丽娟.阮元的方志思想[J].中国地方志.2014

[10].王艳君.冯煦的方志思想与《江苏省通志稿》[J].文学教育(中).2013

标签:;  ;  ;  

方志思想论文-龙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