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研究论文-赵亮

音乐文化研究论文-赵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音乐文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劳动号子,青春之歌,黄河船夫曲,农事号子,船工号子,萨顶顶,王宏伟,传承发展,麻篮,石工号子

音乐文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亮[1](2019)在《新时代劳动号子再成青春之歌》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船夫曲》踏浪而来,《船工号子》勇立潮头,《川东石工号子》敲平山海,《乌苏里船歌》浪漫传情……当一首首遥远又熟悉的劳动号子在耳畔响起,人们仿佛能够看到一个个火热的劳动场景:采石工人唱着工程号子,与手中石锤一样掷地有声;田间农民唱起农事号子,打麦、舂米(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9-12-23)

刘佳[2](2019)在《论竹笛的音乐文化与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竹笛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文化的瑰宝。它以其清澈明净的声音带给人们精神的享受和心灵的陶冶。在远古时期这种乐器诞生伊始,便与先民的生活紧密相关,又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在礼乐系统和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构成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其艺术特色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不仅形成了各有千秋的南北两派,还出现了新派竹笛,使竹笛的艺术表现空间与时俱进、不断扩展。(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5期)

张佳璐,马安平[3](2019)在《英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披头士”乐队代表的摇滚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的音乐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英国文化不竭的创新源泉,更是英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960年初期,英国摇滚乐成为世界流行音乐首屈一指的"新的声音"。而披头士乐队位于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前沿,改变了未来数十年的音乐发展方向,影响了一代青年人,是一股重要的社会文化力量。(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9期)

陈轶群[4](2019)在《关于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与红色旅游演艺结合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应该充分调动政府部门、文艺团体、民间、学校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注重保护、抢救、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本文将非遗音乐的传承纳入到日渐受到国家重视,旅游者青睐的红色旅游中,论证了利用红色旅游演艺进行非遗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可行性和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12期)

吴磊[5](2019)在《加强城市音乐文化建设 提升苏州城市文化能级》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现代城市环境出现了同质化的发展趋势,对城市的国际性与开放性提出新的挑战。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了特色文化,才有可能以卓尔不群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怎样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03)

刘江峡[6](2019)在《城镇化背景下苏州传统音乐文化的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村逐步转变成为城区,农村的城镇化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但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发展推进也造成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等方面的问题。2019年3月31日(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03)

曾玉萍[7](2019)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音乐文化在其中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不仅能够提高大众的审美意识,还有助于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音乐文化传承中遇到的挑战,最后重点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2期)

张宁[8](2019)在《浅析音乐文化在广告中的运用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音乐文化和广告文化的发展十分迅速,各个产业的规模都在快速增长。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和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精神的寄托。然而音乐文化成为了人们的首选。随后便出现了将音乐文化投入到广告中的做法,这种结合在提高了广告的传播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音乐文化是如何在广告中运用的,并分析这种运用所带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2期)

孙稳[9](2019)在《东北地区满族音乐文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是启迪心灵的钥匙,为人类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其中,满族音乐融合了许多民族音乐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形式,尤其对东北地区的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满族音乐中的文化价值,为东北地区音乐的传承提供更大的空间。本文从东北地区满族音乐文化发展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东北地区满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2期)

张小东[10](2019)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分析及融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开始成为高校声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当代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同时,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可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实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融入措施进行研究,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2期)

音乐文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竹笛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文化的瑰宝。它以其清澈明净的声音带给人们精神的享受和心灵的陶冶。在远古时期这种乐器诞生伊始,便与先民的生活紧密相关,又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在礼乐系统和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构成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其艺术特色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不仅形成了各有千秋的南北两派,还出现了新派竹笛,使竹笛的艺术表现空间与时俱进、不断扩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音乐文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赵亮.新时代劳动号子再成青春之歌[N].工人日报.2019

[2].刘佳.论竹笛的音乐文化与艺术特色[J].艺术品鉴.2019

[3].张佳璐,马安平.英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披头士”乐队代表的摇滚乐为例[J].智库时代.2019

[4].陈轶群.关于非遗音乐文化传承与红色旅游演艺结合的思考[J].当代旅游.2019

[5].吴磊.加强城市音乐文化建设提升苏州城市文化能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6].刘江峡.城镇化背景下苏州传统音乐文化的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7].曾玉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评鉴.2019

[8].张宁.浅析音乐文化在广告中的运用与影响[J].艺术评鉴.2019

[9].孙稳.东北地区满族音乐文化探讨[J].北方音乐.2019

[10].张小东.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分析及融入[J].北方音乐.2019

标签:;  ;  ;  ;  ;  ;  ;  ;  ;  ;  

音乐文化研究论文-赵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