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草链格孢菌论文-李荣金,强胜

百日草链格孢菌论文-李荣金,强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百日草链格孢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百日草链格孢菌,产毒,毒素提取,大孔吸附树脂

百日草链格孢菌论文文献综述

李荣金,强胜[1](2006)在《百日草链格孢菌粗毒素的生产、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百日草链格孢菌是从世界性恶性杂草苍耳罹病植株上分离得到的植物病原真菌,研究表明该菌对紫茎泽兰有致病作用,可产生致病的次生代谢产物—毒素。对该菌的次生代谢产毒能力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培养基条件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有利于该菌产毒的温度为25℃、pH值为6.5、培养时间为9~12d、转速110r/min、黑暗与充分溶氧等培养条件。利用大规模发酵与发酵产物后提取工艺获取粗毒素,并通过分析贮存时间、温度、光照对粗毒素稳定性的影响,表明其具有开发为天然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06年08期)

李荣金,强胜[2](2006)在《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伤害的生理生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植物抗性生理和光合生理的分析测定技术,研究了分离自罹病苍耳植株上的百日草链格孢菌产生的毒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组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 DA)含量、光合能力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使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膜脂过氧化加强,M DA含量上升;叶片的POD、APX和CAT的活性均较对照降低,其光合作用明显地受到抑制.说明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具有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潜力.(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李荣金,强胜[3](2006)在《百日草链格孢菌除草活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叁次经典硅胶柱层析、多次TLC和HPLC制备得到对紫茎泽兰有致病性的毒素单体。按照常规有机化合物鉴定方法对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化学结构进行鉴定。利用MS、NMR、X-射线衍射法进行分子结构信息的精确分析,得到该物质的晶体结构的信息并将其与软件结合得到直观的分子结构模型。该纯毒素物质分子量为280,毒素化学结构确定为Brefeldin(BFA)。(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06年03期)

李荣金[4](2005)在《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的生产、分离、纯化和鉴定及其作为微生物源除草剂潜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百日草链格孢菌(Alternaria zinniae)是世界恶性杂草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的自然致病菌,其产生的除草活性物(毒素)对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紫茎泽兰(Eupatoriun adenophorum)、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等菊科杂草及其它农田、园林和草坪杂草具有致病活性。本文以该菌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该致病毒素的深层发酵培养条件、大批量生产、化学提取工艺、致病机理,并对其作为微生物源除草剂的开发应用潜力进行了评价;通过现代有机分析技术提取纯化出了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的化合物单体并确定了该毒素的化学结构。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以及环境培养条件对百日草链格孢菌液体深层培养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碳源、氮源最优水平组合为A_4B_3D_4E_1;确定了有利于该菌产毒的温度为25℃、pH值为6.5、培养时间为9~12天、以及黑暗与光照、溶氧、转速、体积等培养条件并对培养基进行了改良;流加C、N源可以在优化发酵促进产毒的同时降低原料用量。并利用20L自动发酵罐对放大深层发酵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 利用直接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浓缩提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浓缩+有机溶剂萃取法等3种方法,并以石油醚、1,2-二氯乙烷、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醚等6种极性不同的溶剂提取百日草链格孢菌粗毒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浓缩+有机溶剂萃取法较理想,正丁醇提取效率最高,其毒素回收率可达89.7%;采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浓缩、乙醇洗脱、减压蒸馏去乙醇、乙酸乙酯萃取常压浓缩的工艺流程可达到对液体培养无菌滤液中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的有效提取和初步分离。该工艺流程效率高、节约能源与时间、克服了常规浓缩方法的缺点、浓缩体积下的常压蒸馏节约了工艺操作时间,在溶剂可回收利用、浪费少、毒素提取效率等方面的优点显示了它的生产可操作性和极高的生产利用价值。 对菌丝和培养液进行萃取,结果表明,百日草链格孢菌产生的毒素是分泌于培养液中的,属于胞外毒素;通过分析贮存时间、温度、光照对粗毒素稳定性的影响,表明贮存时间、温度、光照对毒素稳定性影响很小,具有开发微生物源化学除草剂之潜力。 利用叁次经典硅胶柱层析和HPLC、两步TLC多次制备得到对紫茎泽兰有致病性的毒素单体。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化学结构鉴定按照常规有机化合物鉴定方法进行。首先(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5-08-01)

强胜,郭爱民,李扬汉[5](1997)在《大批量生产百日草链格孢菌孢子的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光照、菌丝体粉碎、培养基等因素对百日草链格孢菌孢子形成的影响,试图探寻大批量生产该菌孢子的条件和方法。结果显示,低氮培养、近紫外光照射、适当适时的菌丝体粉碎能诱导百日草链格孢菌形成大量的孢子。在上述条件下,应用液体发酵培养菌丝体,结合固体培养诱导孢子,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期刊1997年04期)

百日草链格孢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植物抗性生理和光合生理的分析测定技术,研究了分离自罹病苍耳植株上的百日草链格孢菌产生的毒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组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 DA)含量、光合能力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使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膜脂过氧化加强,M DA含量上升;叶片的POD、APX和CAT的活性均较对照降低,其光合作用明显地受到抑制.说明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具有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百日草链格孢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李荣金,强胜.百日草链格孢菌粗毒素的生产、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

[2].李荣金,强胜.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伤害的生理生化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

[3].李荣金,强胜.百日草链格孢菌除草活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

[4].李荣金.百日草链格孢菌毒素的生产、分离、纯化和鉴定及其作为微生物源除草剂潜力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

[5].强胜,郭爱民,李扬汉.大批量生产百日草链格孢菌孢子的技术[J].中国生物防治.1997

标签:;  ;  ;  ;  

百日草链格孢菌论文-李荣金,强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