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环带宽论文-张超若

电流环带宽论文-张超若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流环带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环带宽扩展,死区补偿

电流环带宽论文文献综述

张超若[1](2019)在《交流伺服系统电流环带宽的扩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同步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高,低噪音,低维护成本以及动态响应性能好等特点,因此逐渐取代了异步电机被广泛应用于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中。目前以永磁同步电机为主要执行元件的交流伺服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机器人控制技术以及数控机床等工业驱动控制领域。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对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交流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在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中,电流环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最内环,速度环以及位置环的性能都与电流环的性能有关。因此本文以提高交流伺服系统的动态响应为目的,对电流环带宽扩展的扩展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将电流环的延迟时间等效成为一阶惯性环节,得出了以永磁同步电机为执行元件的交流伺服系统电流环的传递函数。推导出了电流环的延迟时间与电流环带宽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了一种电流采样以及PWM占空比更新的方法,在FPGA中实现该算法从而使得电流环的延迟时间减小,扩展了交流伺服系统电流环的带宽。本文分析了由于在逆变器开关信号中添加死区时间带来的死区效应对交流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死区效应产生的原理以及几种死区补偿方法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在线对逆变器死区效应进行补偿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省去对交流伺服系统中电机输出相电流方向判断的步骤,同时可以有效地对电流低频谐波进行抑制。通过仿真证明该种死区补偿方法可以有效减小死区效应对于交流伺服系统输出电流的谐波含量。在MATLAB/Simulink Cosimulation硬件联合仿真平台上搭建联合仿真模型,并搭建永磁同步电机实验平台。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对所研究的基于可编程逻辑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永磁同步伺服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电流环开环实验验证了使用Verilog HDL语言在FPGA中编写的空间矢量调制模块(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的正确性,电流环闭环实验的目的是对电流环的带宽进行测试,验证了电流环带宽扩展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昌鹏,高瑾[2](2018)在《基于FPGA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环带宽拓展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电流环的数学模型,导出了电流环闭环传递函数,得出带宽的大小与系统延时的大小成反比。传统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PMSM电流环的延时比较大,转速变化越大,带宽的影响越明显,而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的PMSM,可以将电流环的延时缩小一倍,进而改善速度环的响应能力并试验验证理论分析。(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8年01期)

杨鹏,王伟华,肖曦[3](2017)在《基于SiC-MOSFET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环带宽扩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字控制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中,电流环带宽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逆变器的开关频率、A/D采样延时、计算处理延时和PWM更新延时等。本文使用SiC-MOSFET作为功率逆变器搭建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数字平台,提升开关频率。并在此基础上,减少数字控制延时和采样延时,提升了电流环带宽。(本文来源于《日用电器》期刊2017年S1期)

施崇阳,陈克乐,陈兴龙[4](2015)在《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环带宽扩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电捕获跟踪瞄准系统中,永磁同步伺服机构电流环带宽制约跟踪响应速度等问题。在分析永磁同步伺服机构中反馈延时、前向延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采样电流估计SVPWM调制波增量,即时更新PWM的算法。此算法减小了前向延时,在开关频率不变的条件下,系统延时接近理论最小,同时保证较高的母线电压利用率,带宽扩展3倍左右,从而大幅度提高光电捕获跟踪瞄准系统的动态性能,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5年11期)

唐小琦,苏玲宏,周向东,程建军[5](2014)在《基于FPGA的交流伺服系统电流环带宽扩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流环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分析了电流环带宽与电流环路延时的关系,比较了几种典型电流环时序下产生的延时,对电流采样和PWM占空比更新时序进行了改进,并在FPGA中得到了具体的验证和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改进的电流环时序克服了原有电流环时序的问题,能在不改变功率器件开关频率和不损失输出电压能力的基础上减小电流环路延时,从而提高电流环带宽,改善电流环和速度环的控制性能.(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牛里[6](2010)在《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电流环带宽拓展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永磁材料与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采用高性能控制策略的全数字化永磁同步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必将成为伺服控制系统发展的趋势。因此,研究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交流永磁伺服系统的发展概况和传统的矢量控制方式进行了介绍。在传统的矢量控制策略中,分析了影响系统电流环带宽的各种因素。在不改变硬件条件的前提下,为了减小系统主要延时环节提出了双采样双更新的控制策略,并在理论上对比了双采样方式与传统矢量控制方式在相同PWM周期下的系统带宽,证明了双采样方式可以提高系统带宽频率近一倍。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电流环带宽,根据经典的状态空间函数的形式,在同步旋转轴系下得到了永磁同步电机基于预测控制要求的数学模型,并且推导出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预测控制模型。进而提出了两种预测控制算法:基于选择最优开关状态的直接预测控制算法,给出了系统响应符合控制要求程度评价函数;和基于无差拍控制的PWM预测控制算法,并提出了其限制条件和优化算法。在系统响应、控制精度、谐波含量、计算时间等方面对比了提出的两种预测控制算法。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交流永磁伺服系统的矢量控制的仿真模型,以及直接预测控制模型和PWM预测控制模型,并对本文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同时在基于TMS320F2812 DSP的伺服系统进行实物实验。仿真和实验波形均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算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王宏佳,杨明,牛里,徐殿国[7](2010)在《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电流环带宽扩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字控制交流伺服系统中,制约电流环带宽的因素主要包括功率器件的开关频率和A/D采样时间、计算处理、PWM占空比更新等数字控制延时。开关频率的提高会带来开关损耗的增加,因此,在不改变功率器件开关频率的前提下扩展电流环的带宽很有必要。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解耦控制基础上,分析了永磁交流伺服系统中电流采样和占空比更新方式产生的延时对电流环带宽的影响,并提出了带宽扩展策略,在一个载波周期内实现定子电流的双次采样和PWM占空比双次更新。在保持开关频率不变的情况下,理论上可扩展电流环带宽1倍以上,从而可以大幅提高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王剑,李永东,马永健[8](2009)在《一种显着增加变换器电流环带宽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容量电力电子变换器中,开关器件的工作频率较低,相当于电流环中有很大的延时环节,影响了电流环动态和稳态性能。首先建立了电流环的数学模型,给出电流调节器PI参数的整定方法,得到电流环带宽的设计值。接着分析了控制系统中电流环的时序,指出由计算导致的延时是电流环中最主要的延时环节。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流环时序,通过适当限制电压输出能力,使计算出的PWM即时更新,可以消除计算延时,据此设计出的电流环带宽可以达到传统电流环的3倍左右。实验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而且随着微处理器运算速度的不断提高,该方法对电压输出的限制将进一步减小,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09年06期)

电流环带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电流环的数学模型,导出了电流环闭环传递函数,得出带宽的大小与系统延时的大小成反比。传统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PMSM电流环的延时比较大,转速变化越大,带宽的影响越明显,而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的PMSM,可以将电流环的延时缩小一倍,进而改善速度环的响应能力并试验验证理论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流环带宽论文参考文献

[1].张超若.交流伺服系统电流环带宽的扩展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昌鹏,高瑾.基于FPGA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环带宽拓展的比较研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8

[3].杨鹏,王伟华,肖曦.基于SiC-MOSFET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环带宽扩展[J].日用电器.2017

[4].施崇阳,陈克乐,陈兴龙.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环带宽扩展研究[J].微电机.2015

[5].唐小琦,苏玲宏,周向东,程建军.基于FPGA的交流伺服系统电流环带宽扩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牛里.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电流环带宽拓展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7].王宏佳,杨明,牛里,徐殿国.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电流环带宽扩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

[8].王剑,李永东,马永健.一种显着增加变换器电流环带宽的新方法[J].电气传动.2009

标签:;  ;  ;  

电流环带宽论文-张超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