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和收获模型论文-许家春

生长和收获模型论文-许家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长和收获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樟子松,蓄积量,预估模型

生长和收获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许家春[1](2019)在《樟子松人工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可变密度全林分预估模型理论为指导,探讨建立了樟子松人工林地位级指数和林分密度指数经验方程,结合林分密度动态预估模型,建立了樟子松人工林断面积预估模型和蓄积量预估模型。经检验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为3.64%,模型精度96.37%。(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19年05期)

魏彪,戴福,殷霈瑶,刘影,金虎[2](2019)在《黑龙江东南部天然次生林生长与收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次生林资源状况,对其中立地条件好、经营价值大的3种次生林(天然杨桦混交次生林、天然云杉混交次生林、天然冷杉混交次生林)采用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调查法,进行生长特性调查,对舒马克相容性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参数进行估算,建立3种林分类型的生长与收获模型。研究及检验结果表明:各林型的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为:■,舒马克相容性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检验精度较高,可以科学地预估3种林分的收获量和未来林分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次生林经营效果预估和资源调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刘洵,曾思齐,贺东北,龙时胜,向博文[3](2019)在《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省栎林生长收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预测栎类林分的生长动态,建立预估精度较高的林分生长收获混合效应模型,以湖南省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中的96块栎类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用相容性林分生长收获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加入样地层次的混合效应,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相容性林分生长收获模型,并将其与加权二步最小二乘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选择b_3作为期初林分蓄积量模型的混合效应参数,a_2作为期末林分断面积模型的混合效应参数,幂函数作为异方差结构和AR(1)结构矩阵作为自相关结构时的模拟效果最好;(2)利用平均误差、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预测精度4个指标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均显示混合效应模型方法优于加权二步最小二乘法的值,且混合效应模型方法的残差分布图分布均匀,分布范围也大大减小,说明基于样地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在预测精度方面要明显高于加权二步最小二乘法,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栎类林分未来的生长动态,为栎类林分的抚育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森林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唐伟东[4](2016)在《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绥阳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26个固定样地3次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林分株树密度、林分断面积和林分蓄积生长预估模型。经检验,本文建立的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与收获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以应用于本地区的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和收获预估。(本文来源于《林业勘查设计》期刊2016年02期)

马俊[5](2016)在《秦岭南坡红桦次生林生长收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具有净化大气、固碳释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同时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如何科学的经营和管理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人类利用森林资源的核心问题。研究森林生长收获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估林分生长,预测林分动态,对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为科学合理的制定营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秦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而红桦林为秦岭林区主要的林分类型之一,本研究以秦岭南坡红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调查数据和二类调查数据188个,综合考虑林分立地指数、密度指数、林分年龄和全林分断面积等多个因子,基于已有经验方程拟合全林分模型参数,探索林分生长规律,建立红桦林全林分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林分年龄与各林分因子间的关系为:随林分年龄的增大,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断面积和蓄积量增大;林分中立木数随林分年龄增大而减少;林分平均生长量随林分年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林分年龄为60年,其平均生长量为3.58 m3/hm2/yr。(2)将立地指数、林分密度指数引入Schumacher方程,建立了秦岭南坡天然红桦林断面积生长方程,实现对不同林龄、立地指数和林分密度条件下断面积的预估;建立了秦岭南坡天然红桦林收获方程,结合林分断面积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和立地条件下的林分收获量进行预估。本研究建立的红桦林为全林分模型,各模型都有较高的置信度,经检验实际值与模型计算的理论值差异性不显着,所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为秦岭南坡红桦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基础,并对其营林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李宗俊[6](2016)在《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是研究森林生长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描述林分的生长过程也可以预估林分的未来状态,它不仅是编制修订各类林业数表的基础也是森林经营管理中采取营林措施的主要依据,同时在林分生物量模型、碳储量模型、森林经济成熟研究中亦具有重要作用。纸浆材桉树人工林作为我国重要的用材林林种,系统的对其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研究还没有。本文以国营雷州林业局纸浆材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所测取的桉树为轮伐期5年的华桉1号。于2015年1月至2月期间进行了外业调查,测算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优势木平均高、林木株数、每公顷断面积、每公顷蓄积量等指标作为构建模型的基础数据。应用SPSS19.0、EXCEL2010、ForStat2.2等数理统计软件,研究了国营雷州林业局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的地位指数模型、林分密度指数模型、断面积模型、蓄积模型、断面积预估模型以及蓄积预估模型等,系统的构建了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体系。研究结果对国营雷州林业局纸浆材桉树人工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森林评价、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科学经营管理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1)建立地位指数模型。引入了哑变量的导向曲线法分析比较了9种生长方程,经比较Logistic方程模拟导向曲线精度最高,适合描述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和林分年龄的关系。基于导向曲线方程用相对优势高的方法导算了地位指数表。经检验,结果表明该地位指数可以很好的反映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的立地质量等级,在实际生产中可以用来评价立地质量。最后根据相对优势高法反推了地位指数模型。(2)建立林分密度指数模型。根据Reineke提出的林分在完满立木度下单位面积林木株数与林分平均胸径之间的关系,采用多次消去剔除立木度不足的方法模拟林分完满立木度时的状态。最终确定的参数b的值与Reineke所证明的常数-1.605接近,将参数b代入林分密度指数方程,得出Reineke林分密度指数方程。观察林分密度指数与年龄的散点图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将林分密度指数与年龄的关系看成S形曲线,用Korf方程模拟林分密度指数与年龄的关系,将地位指数与林分初植密度引入模型。求解参数,得出林分密度指数模型。(3)建立断面积模型。将地位指数与林分密度指数引入Bertalanffy提出的同化-异化方程,其中同化反应参数与地位指数有关,潜在生长率与实际生长率之间的转化率与林分密度指数有关。经变换形式和分离变量推导出含有地位指数、林分密度指数和年龄叁个自变量的断面积方程。求解参数,得出断面积模型。(4)蓄积量模型直接选用Schumacher模型,该方程包含林分密度指数、年龄倒数和断面积叁个自变量。由于模型引入了密度作为自变量,所以该模型可以反映不同密度下的林分蓄积生长变化规律。便于后文研究不同初植密度,林分未来蓄积变化情况。求解参数,得出蓄积收获模型。(5)预估模型主要是通过数学变换得到模型的通式,林分密度指数预估模型和断面积预估模型通过现在与未来的比值推导模型通式,而蓄积预估模型则通过现在与未来相减推导得出模型通式。基于前面的结果,研究了不同初植密度在不同地位指数下蓄积收获量的变化情况,发现初植密度1750株/hm是合适的密度,密度过小不能够完全发挥地力,密度过大对于蓄积收获量的影响很小,从经济因素方面考虑建议国营雷州林业局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的造林选择株行距为2.4m 2.4m的造林密度。(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郭冬雪,何泽荣,李晨晨[7](2016)在《基于跨组生长与生态平衡种群模型的最优收获》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一类跨组生长的离散尺度结构种群模型,个体按照尺度由小到大被分为3个小组,既考虑跨组生长也顾及生长迟缓情形.在生态平衡约束下研究最优收获问题,应用凸集上的函数极值理论导出了两阶段模式的最优收获策略,具体收获比例由模型参数确定.研究结论表明,资源管理领域的"双窗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对非正常演化的尺度结构种群仍然成立.(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蒋碧云[8](2015)在《激活生长因子:从播种“符号”到收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符号意识和模型思想是数学课程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部分模型思想必须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符号意识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形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系统性地培养好学生的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习得模型思想,两者的共同发展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5年09期)

邓成,梁志斌[9](2015)在《森林生长收获模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生长收获模型能比较准确地预估森林的生长速度并反映林木各个器官(枝、叶、根、干等)之间生物量的关系,是掌握林分结构及生长动态变化规律的有效途径,在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生物量与碳储量计算、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分析、森林多功能监测与评价等方面均具有广泛应用。文中简述森林生长收获模型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森林生长收获模型的有关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林业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任百林,徐锡增,方升佐[10](2014)在《杨树人工林生长与收获系统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南方杨树人工林各类试验固定标准地和历年调查收集的临时标准地共213块样地数据,构建了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生长与收获的模型系统。系统模型集成了林分平均直径与断面积、林分直径分布、树高曲线和削度方程模型,以林分立地质量、林分年龄与林分密度为模型的控制变量,按不同经营强度类型给出了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收获模型,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旁置样地检验表明:应用该杨树人工林生长与收获系统模型可以得到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的可靠估计,平均相对误差<10%。(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生长和收获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次生林资源状况,对其中立地条件好、经营价值大的3种次生林(天然杨桦混交次生林、天然云杉混交次生林、天然冷杉混交次生林)采用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调查法,进行生长特性调查,对舒马克相容性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参数进行估算,建立3种林分类型的生长与收获模型。研究及检验结果表明:各林型的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为:■,舒马克相容性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检验精度较高,可以科学地预估3种林分的收获量和未来林分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次生林经营效果预估和资源调查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长和收获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许家春.樟子松人工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9

[2].魏彪,戴福,殷霈瑶,刘影,金虎.黑龙江东南部天然次生林生长与收获模型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9

[3].刘洵,曾思齐,贺东北,龙时胜,向博文.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省栎林生长收获模型[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9

[4].唐伟东.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16

[5].马俊.秦岭南坡红桦次生林生长收获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6].李宗俊.纸浆材桉树人工林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

[7].郭冬雪,何泽荣,李晨晨.基于跨组生长与生态平衡种群模型的最优收获[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蒋碧云.激活生长因子:从播种“符号”到收获“模型”[J].江苏教育.2015

[9].邓成,梁志斌.森林生长收获模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世界林业研究.2015

[10].任百林,徐锡增,方升佐.杨树人工林生长与收获系统模型构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标签:;  ;  ;  

生长和收获模型论文-许家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