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文学论文-石欣

古代女性文学论文-石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代女性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古代女性作品,经典,经典化成因,个案研究

古代女性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石欣[1](2018)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作品经典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女性创作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流传作品为数不多,却是千百年来古代女性心路历程的生动展现,我们也借此得以探析她们的生存状态。其中,她们传世的文学经典作品虽如和璧隋珠,却令整个古代女性创作史熠熠生辉。古代女性作家及作品在现代已得到了高度重视,但相关的经典研究仍旧较少。本文即以古代女性创作的文学经典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古代女性文学作品的经典化历程。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选题缘由,对“经典”“经典化”“文学经典”“女性文学经典”进行了概念鉴定。此部分还论及了目前学界关于古代女性文学作品的经典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选题价值、研究思路等。第一章考察了古代女性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历程变迁,并选取古代男性经典作品为参照,对女性经典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说明。古代女性文学经典作品质量比肩男性,数量上却天差地别,究其原因,还得回归到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古代女性是被压迫的群体,在封建文化的长期浸染下,她们自觉地接受了男性给予她们的角色定位,甘心成为贤妻良母,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对创作一事不甚在意。在礼教兴盛的明清,投入文学创作的女性虽多,但思维的局限影响了作品质量,加上对优秀作品推崇力度不够,导致了经典的缺失。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古代女性作品经典化的内外因。从内因上说,作品自身的经典特质是其走向经典化的第一步。具体来看,涉及了批判力度、女性心理、创新、情感、艺术魅力多个方面,这些闪光点不仅展现了女性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思维,更成就了女性作品的超越性特质。从外因上说,文化教育是她们创作的前提,而文学批评活动扩大了作品的可阐释空间,能让读者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感,这对作品的推广极为有利。读者积极接受作品,并进行文学再创造活动,有利于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作品的经典地位。第叁章选取了班婕妤、蔡琰、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女作家为代表进行个案研究。四位女作家才华横溢却命途多舛,她们作品各有特点,但经典化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笔者以时间为经线,对四位女作家的经典化之路作了一个较为详细地梳理,以期在个性研究中展现古代女性作品经典化的一般规律。结语总结了影响古代女性作品经典化的因素,阐述了古代女性经典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郑珊珊[2](2016)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在顺从与叛逆的矛盾冲动中艰难前行,囿于男性中心社会的道德伦理规约,女性意识和自我价值被压抑和遮蔽。但许多才华超众的女作家都显露出独特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不断寻求真正属于自己的表现与表达,奋力改变着在强大的男性文化规范面前严重"失语"的历史境遇。这一幽微而曲折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马晓娟[3](2015)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批判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可谓是历史悠久,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可以发现许多女子的作品。然而受封建儒教思想的禁锢,更是有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杀,造成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远不及男性文学,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由于受士文化的影响,在史学,诗词曲,散文小说等多方面男性的地位登峰造极。所以,历来研究文学多从男性入手,所以对于女性文学的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本文试图从茫茫历史烟海中继续发掘出女性文学的魅力,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批判性提出一些粗劣的看法。(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5年23期)

黄敏[4](2015)在《巾帼才情叹芳华—古代女性文学视阈下的萧观音及其创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辽代文坛乃至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最为闪耀的星宿之一,契丹族女诗人萧观音,兼具巾帼才情与倾世芳华。近千年来,学者们对其极尽祸福荣枯的短暂人生与珍存于世的不朽诗词所蕴含的认识价值与文学价值,阐释不绝。基于学术界对萧观音的研究现状之考虑,选取她的文学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联系诗人特定的女性文化身份及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代背景,更为全面地进行性别层面的观照。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述萧观音的生平经历,对其父母的考证情况、诬案始末进行简要说明;介绍该论题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以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古代女性写作的现实境遇、古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情况与整体创作风貌叁个主要方面,逐层深入地构建古代女性文学的框架,为研究萧观音提供更为贴切的空间视角。论文第叁、四、五部分为本文的研究重点。首先,对萧观音契丹女性、宫苑女性与文学女性的文化身份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多重女性身份的交织内化为萧观音作品中强大的民族生命力以及趋于敏感细腻的女性审美意蕴。其次,勾勒出以中原儒家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传统交融互动为主的历史时代背景,重点论述了与萧观音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辽代教育尤其是女性教育、女性崇佛之风以及由此促成的女性观念衍变,明确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氛围给萧观音的人生命运带来了双重影响。最后,以《谏猎疏》为界,将萧观音的诗词分为风格迥异的豪放与婉约前后两期,从古代女性文学的角度,结合创作本事、女性心理体验,对其作品进行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并着重挖掘文本中的女性意识。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指出在古代女性文学的框架下,研究萧观音的人生经历、文化身份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把握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5-05-01)

何丹,赵思思[5](2014)在《古代女性文学形象对当代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自封建阶级产生,古代社会的本质就是男权社会,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发展,男尊女卑是不可逾越的社会定位,女性只能依附仰赖男性才能生存,女性的权利和生命都受到轻视。但女性的存在却是古代社会不可或缺,不能忽视的,她们在特定社会要求的限制下演绎自己的命运,或屈从,或抗争。从中,我们可以从她们身上得到许多启迪和感悟,有继承发展,也有批判反思。(本文来源于《环球人文地理》期刊2014年22期)

张龑[6](2014)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开始,西方女性的新潮思想与文化习俗传入我国,使我国的先进女性重新认识文学,并掀起了女性的文学学习的热潮。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和妇女文学等代表文学流派在当时社会中很有影响。女性文学理论是对现实主义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的一种研究,以及对女性自身价值的定位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探索,对于女性在人类发展史中的地位进行分析,从而对女性文学在创作和研究中体现的美学价值和思想内容进行综合性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以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学研究作为基本案例,进行系统化的思路梳理,为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一份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4年13期)

覃美静[7](2014)在《中越古代女性文学中的“人与天一”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自秦始皇时期汉字传入百越各地,交趾(今越南)就成为了中国汉文化圈中的一员,不仅接收了汉俗礼仪和文化思想,还以汉字为最早的正式文字。无论是在北属时期还是自主时期,中越文化交流的步伐从未停止,越南文人陆续接受和消化了中原地区的儒、释、道文化,以及各种文化潮流。越南学者陈文饶曾写道:"对越南影响最强烈、最持久的两种中国宗教是道教和儒教。对于从前我国多数人来说,不是儒教,而正是道教,其影响最早、最深。"[1]在以道家思想为主的汉文化的灌溉下,(本文来源于《芙蓉》期刊2014年03期)

胡清波[8](2013)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世界意义——论美籍华裔学者孙康宜的性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是美籍华裔学者孙康宜根据中国文学和文化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梳理了她关于性别问题的基本观点,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作品的整理和研究,对妇女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以及在视角和方法上为汉学研究带来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3年02期)

朱巧云[9](2013)在《论孙康宜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多重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美籍华人女学者孙康宜在中国古典诗词、比较诗学等方面成果颇多。本文在分析孙康宜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其研究有着多重的意义:一是有益于当代学界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和中国文学史的重写;二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作品在当代的经典化进程和海外传播;叁是丰富了中国诗论,对深入开拓美国汉学性别研究亦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杨越[10](2012)在《由两个女性文学形象管窥古代文人创作意图和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不管是在唐传奇还是明代拟话本小说中,以婚恋和女性的形象为主题的小说都占了很大比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白行简的《李娃传》是唐代传奇体小说的经典之作。冯梦龙所编的"叁言"在明代短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本文通过李娃与杜十娘两个女性形象的分析,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试图揭示文人孤愤意识、道德责任、尚奇心理等创作的真实意图。(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2年04期)

古代女性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在顺从与叛逆的矛盾冲动中艰难前行,囿于男性中心社会的道德伦理规约,女性意识和自我价值被压抑和遮蔽。但许多才华超众的女作家都显露出独特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不断寻求真正属于自己的表现与表达,奋力改变着在强大的男性文化规范面前严重"失语"的历史境遇。这一幽微而曲折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代女性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石欣.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作品经典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

[2].郑珊珊.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3].马晓娟.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批判初探[J].青春岁月.2015

[4].黄敏.巾帼才情叹芳华—古代女性文学视阈下的萧观音及其创作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

[5].何丹,赵思思.古代女性文学形象对当代的启示[J].环球人文地理.2014

[6].张龑.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探讨[J].芒种.2014

[7].覃美静.中越古代女性文学中的“人与天一”思想[J].芙蓉.2014

[8].胡清波.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世界意义——论美籍华裔学者孙康宜的性别研究[J].华中学术.2013

[9].朱巧云.论孙康宜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多重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13

[10].杨越.由两个女性文学形象管窥古代文人创作意图和心理[J].中华文化论坛.2012

标签:;  ;  ;  ;  

古代女性文学论文-石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