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贫困大学生论文-田罡,李绍蕾

高师贫困大学生论文-田罡,李绍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师贫困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农村贫困女大学生,辅导员,帮扶

高师贫困大学生论文文献综述

田罡,李绍蕾[1](2015)在《地方高师院校辅导员帮扶农村贫困女大学生群体的举措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在对现有调查研究成果和日常工作经验进行提炼总结的基拙上,认为地方高师院校农村贫困女大学生存在心理压力大,负面情绪多;经济条件差,学费和生活费用不足;学习观念落后,学习效果一般等问题.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从思想、心理、经济、学习、人际交往和就业等方面对其开展帮扶,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贫困女大生面临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国力心,赫坚[2](2012)在《高师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现状与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贫困女大学生交流信息、开拓视野、启迪思维、探讨人生,可以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在学业、思想、性格等方面取长补短。本文通过对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找出其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刘经兰[3](2011)在《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江西赣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方面,因子、总分存在显着性差异,阳性症状在抑郁、强迫、敌对、人际敏感症状群居前列。并且,在这些贫困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着低于男生,经济上的贫困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职业》期刊2011年35期)

罗莉君[4](2009)在《高师贫困大学生应激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高校并轨制度实行后,随着学费标准的不断提高,高校贫困生群体逐渐扩大,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320多万人,各高校贫困生的平均比例高达25%。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因此,本研究拟探究影响高师贫困大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具体为探究高师贫困大学生应激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情况,以及应激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四者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在四川师范大学随机抽取275名在校贫困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来源方面无显着差异。2、应激事件与scl-90显着正相关。应激事件按其发生率高低依次排列为:学习压力、健康适应、人际关系、受惩罚、其他和丧失。应激事件状况在性别、来源方面无显着差异。3、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与心理健康状况各因子及总分有显着负相关;客观支持与心理健康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及总分有显着负相关,与强迫、偏执因子无关:不同性别的贫困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上没有显着差异,不同来源的贫困大学生在客观支持因子上有显着差异。4、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总分成显着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及应对方式总分与心理健康状况成显着正相关;不同性别、来源的贫困大学生在消极应对存在差异显着。5、应激事件对心理健康有直接预测作用,主要通过人际关系、健康适应、人际关系因子影响心理健康;同时有间接影响作用,主要通过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产生影响。6、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间接影响作用,它通过应对方式影响心理健康,支持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它缓冲应激事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和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7、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具有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它通过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同时又调节了应激事件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4-01)

李佳,安良[5](2009)在《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对600名贫困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用以显示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明确贫困大学生产生的原因,为健全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提供数据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胡玉智[6](2006)在《四川高师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现状与自我解困方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四川高师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状与自我解困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我解困方式问卷对该专业94名贫困生(月生活费在 100元以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贫困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均显着高于全国常模,尤以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两项因子分均值显(本文来源于《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11-01)

陈世民,韩凤娟,李斌[7](2006)在《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调查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着差异,性别、年级、专业和是否担任班干部都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教育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本文来源于《教育探索》期刊2006年05期)

高师贫困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贫困女大学生交流信息、开拓视野、启迪思维、探讨人生,可以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在学业、思想、性格等方面取长补短。本文通过对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找出其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师贫困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1].田罡,李绍蕾.地方高师院校辅导员帮扶农村贫困女大学生群体的举措论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

[2].国力心,赫坚.高师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现状与应对[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

[3].刘经兰.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

[4].罗莉君.高师贫困大学生应激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

[5].李佳,安良.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6].胡玉智.四川高师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现状与自我解困方式的探讨[C].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7].陈世民,韩凤娟,李斌.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6

标签:;  ;  ;  ;  

高师贫困大学生论文-田罡,李绍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