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生涯辅导论文-许丽玲

体验式生涯辅导论文-许丽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验式生涯辅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涯辅导课,具身认知,易术心理剧

体验式生涯辅导论文文献综述

许丽玲[1](2019)在《当具身认知遇上易术心理剧——高中行动体验式生涯辅导课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我们的身体可以通过情绪、偏好来影响大脑决策,还可影响大脑的掌控力和主动性。运动能够帮助我们寻找灵感、解决问题,帮助我们提高创造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易术心理剧是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个体在安全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实现内在自我的探索、释放、觉察与分享,从而增进自我了解,探索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未来发展方向,看见生命的无限可能。它是引导人们如何更好地生活、与生活相处的艺术。二者均强调"行动—体验"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具身认知理论和易术心理剧的结合所提供的有效的体验策略,助力了高中生涯辅导课的开展。(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陈晨[2](2018)在《体验式生涯辅导对高中生厌学心理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背景在前期调研中对20位学生、10位班主任以及10位家长分别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45%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厌学;75%的学生对职业规划知之甚少,目标不明确;60%的学生不知道或仅听说但不了解积极心理学;75%的学生、70%的班主任和家长希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通过积极心理学挖掘和培养积极品质,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8年08期)

廖艳芳[3](2017)在《体验式生涯辅导对高中生未来取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取向是个体对未来的规划和设想,是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生的未来取向不仅对个体的健康行为和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同时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社会适应。我国高中生涯辅导在近年来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以CIP理论为基础设计体验式生涯团辅方案,从而丰富生涯团辅方案的设计研究,并探索该方案对高中生未来取向的干预效果。本研究采用张玲玲等人于2005年翻译修订的Nurmi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该问卷以Nurmi提出的未来取向过程观为理论基础,考察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叁个维度:动机过程、计划过程和评价过程。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中生未来取向和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及关系研究,第二部分是使用基于CIP理论的体验式生涯辅导对高中生未来取向发展进行干预。经过对两部分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高中生未来取向在年级、性别、文理科和生源地等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2、高中生的职业成熟度在年级发展上,从总体上看高一到高二有上升的趋势,而从高二到高叁则有下降的趋势。3、高中生职业成熟度与未来取向之间存在相关关系。4、基于CIP理论的体验式生涯辅导能有效地促进高中生未来取向的发展。在团辅实施后,实验组被试在教育领域的未来投入维度、职业领域的未来探索维度、未来投入维度和开放性维度、婚姻与家庭领域的未来投入维度均有显着的提高。研究结论:基于CIP理论的体验式生涯辅导能有效地促进高中生未来取向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06-30)

曹慧[4](2016)在《“体验式”大学新生团体生涯辅导体系构建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困惑。本文试图将体验式团体生涯辅导引入新生教育,帮助解决新生存在的心理适应性、学习适应性等方面的问题。构建团体生涯辅导体系,帮助提高新生的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6年09期)

瞿勇[5](2015)在《少儿职业体验与生涯辅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让广大青年在少儿时期有职业生涯意识,树立其岗位认知,对职业与工作有基本的认知,把握步入岗位所必备的工作常识和对应的岗位技术与品德,少儿职业体验与生涯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就少儿职业体验与生涯辅导的意义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同时就少儿不同类型职业体验与生涯辅导的要点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少儿职业体验与生涯辅导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5年30期)

陈晨[6](2015)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体验式生涯辅导对高中学生厌学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积极心理学导向的体验式生涯辅导对高中生厌学的干预作用,选择某高中选修生涯辅导第二课堂的学生48人作为实验组,另在其他学生中随机抽取48人作为对照组。采取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对实验组进行积极心理学导向的体验式生涯辅导干预,干预时间为每周连堂两课时,持续两个月。设计方案由自我探索、认识职业、认识专业等八个板块组成,并且在生涯辅导的活动设计中,体现积极思维方式、24项核心心理品质等积极心理学元素,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干预。用陈雪松编制的《厌学心理量表》进行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测量,经过T检验分析。厌学心理量表数据显示:1、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厌学量表总分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总分显着低于对照组。2、在干预后实验组在厌学态度家庭原因、厌学态度社会原因、厌学态度学校原因、厌学态度自身原因、厌学情绪和厌学性格特征上显着低于对照组。本研究得到结论如下:1、学生厌学水平可以通过体验式生涯辅导改善;2、积极心理学导向的体验式生涯辅导活动设计能够从多方面降低学生厌学水平,值得在高中推广。(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陈绮玲[7](2013)在《基于CIP理论的体验式生涯辅导的主题班会课对高中生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本研究尝试通过对高中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班会课来激发和培养高中生学习动机,探讨其中的机制原理。本研究以广东仲元中学280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以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为研究工具,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根据基于CIP理论的体验式生涯辅导模式,设计了生涯辅导主题班会课,通过开展以职业生涯辅导规划为主题的班会课,为期十二周共十次实验处理,分别从沟通、分析、综合、评估和执行这五个方面就学生进行生涯辅导。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前测的学习动机的各个维度以及成就动机总分上均无显着性差异;生涯辅导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在知识技能场面、社会生活场面、自己责任性以及要求水平上具有显着差异。对前测成就动机总分分层研究发现:总分在中低层次的学生在多个维度上分数显着提高,而前测高成就动机学生则在某些维度上向适度的动机水平回落。研究结论:基于CIP理论的体验式生涯辅导班会课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3-11-01)

胡晓瑾,商临萍,王艳红,袁丽荣,李洁[8](2011)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护士个人体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护士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的个人体验。[方法]运用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某叁级甲等医院呼吸科11名护士进行深入访谈。[结果]经资料分析,得出3个主题: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水平提高、职业认同感增强、重现自我价值。[结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增加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应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日常管理工作。(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1年18期)

蒋祎[9](2010)在《自学体验式职业生涯辅导体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长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因此缺乏社会大环境的支撑。在职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增的情况下,全社会对此的关注自然聚焦于"就业指导",而不是"生涯规划",形成了目前重就业指导、轻职业生涯教育的状况。(本文来源于《职业》期刊2010年32期)

周伟珍,胡林[10](2010)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新形式——体验式生涯辅导》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与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大,高职院校现行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形式的局限日益显现。本文从企业中的体验式培训获得启发,提出了"体验式生涯辅导"概念,该辅导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是帮助学生达到知行统一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知识窗(教师版)》期刊2010年09期)

体验式生涯辅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研究背景在前期调研中对20位学生、10位班主任以及10位家长分别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45%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厌学;75%的学生对职业规划知之甚少,目标不明确;60%的学生不知道或仅听说但不了解积极心理学;75%的学生、70%的班主任和家长希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通过积极心理学挖掘和培养积极品质,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验式生涯辅导论文参考文献

[1].许丽玲.当具身认知遇上易术心理剧——高中行动体验式生涯辅导课模式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

[2].陈晨.体验式生涯辅导对高中生厌学心理的干预研究[J].江苏教育.2018

[3].廖艳芳.体验式生涯辅导对高中生未来取向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7

[4].曹慧.“体验式”大学新生团体生涯辅导体系构建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

[5].瞿勇.少儿职业体验与生涯辅导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

[6].陈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体验式生涯辅导对高中学生厌学的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7].陈绮玲.基于CIP理论的体验式生涯辅导的主题班会课对高中生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

[8].胡晓瑾,商临萍,王艳红,袁丽荣,李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护士个人体验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1

[9].蒋祎.自学体验式职业生涯辅导体系初探[J].职业.2010

[10].周伟珍,胡林.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新形式——体验式生涯辅导[J].知识窗(教师版).2010

标签:;  ;  ;  

体验式生涯辅导论文-许丽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