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意义论文-吴旻昊,黄旭

再现意义论文-吴旻昊,黄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现意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符号学,言内意义,《诗经》翻译,修辞翻译

再现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吴旻昊,黄旭[1](2019)在《论社会符号学视阈下《诗经》言内意义的再现——以修辞翻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功能相似,意义相符"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标准,从比喻和双关这两种修辞手段的翻译为例,探讨《诗经》中言内意义的再现。其中比喻又分为明喻、暗喻及借喻叁类,双关也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在引用了《诗经》较为经典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着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分析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得失,并探讨译文所体现的语言功能。(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5期)

王高远,卢姗,温雅[2](2019)在《数字博物馆“遗址再现”融入虚拟现实游戏化呈现的意义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数字博物馆"遗址再现"的场景绘制、场景模型、场景漫游和创作过程的介绍,展现其融入虚拟现实游戏化呈现的意义在于:将虚拟现实游戏和遗址再现结合,全新视角展现遗址场景,提高人们参观博物馆的兴趣,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感知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27期)

陆秀英,郭紫薇[3](2019)在《意义再生视角下花艺文本翻译的美感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意义是翻译的纽带,翻译的根本任务在于意义的再生。意义不是固定和唯一的,随着语境、情景、读者和翻译目的等不同而呈现多维和动态属性。本文以一部花艺文本的英汉翻译为例,分析如何在译文中再现花艺的美感。为了使美感意义在文本中再生,达到翻译的交流目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通过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等手段进行创造性表达。(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6期)

张飘[4](2019)在《论《阿Q正传》西班牙语译本中言内意义的再现——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结合其西班牙语译本中的典型实例,以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意义相符,功能相似"为标准,从语音、词汇和语法叁个层面评析言内意义在译文中的具体体现及翻译的得失,从而揭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于文学经典翻译研究的客观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期刊2019年04期)

许云伟[5](2019)在《多模态视角下江西旅游形象的再现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以优酷网上一则时长为8分44秒的《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宣传片为语料,从再现意义角度分析宣传片的视觉模态,欲挖掘多模态通过互补所塑造的江西旅游形象,指出其在江西"旅游强省"形象品牌构建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1期)

周子渊[6](2019)在《再现与象征:少儿绘本图像叙事的意义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少儿绘本图像叙事中,图像的再现功能与象征功能不是截然分开的,二者往往在共同作用下表达某种意义。会讲故事的图像是少儿绘本意义产生的决定性要素,所以绘本图像在讲故事时,要力求达到意象性的再现与象征性的哲理统一,潜移默化中使儿童在绘本故事的人文精神、审美意趣、科学知识等构建的体系中浸润。(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2019年06期)

陈静茜,马泽原,商圆圆[7](2019)在《“再现”的偏向:食安报道图片的视觉互动意义(2008-2018)》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食安事件首发报道的新闻图片放置在健康传播的公共沟通体系中,从社会建构论视角切入,以视觉语法和视觉修辞等理论作为分析工具,考察在社会共治逻辑下,新闻摄影图片在建构食安治理及塑造新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向性。本文对2008-2018年这11年期间北京地区食安事件的"首发报道"图片进行编码分析发现:新闻图片的媒介镜像具有显着偏向性:其立场并不像人们预想的那般"激进",恰恰相反,其食安事件首发报道的图片使用是较为"保守"的,刻意遮蔽了引发食安事件的最主要动因以及事件受害者。新闻图像生产在忽略受害者的同时拔高了执法权力。媒介倾向使用"社会距离"这一取景框架,试图提升食安报道图片与受众的互动,使受众意识到食安事件的显着性;主要强调信息"给予",同时策略性地弱化受众对事件的卷入和回应;在通过俯视视角将受众放置在掌控、知晓全局的"上帝视角"的位置的同时,宣扬执法权力的高大,对专业知识社群和受害者的再现则严重匮乏。这样的新闻图片生产实践未能给公众提供一个"道德谴责"的空间,使得受害者无法走出创伤,也使得遭遇"社会分离"的共同体难以修复到事件发生之前的状态。目前食安报道的图片生产实践,正在进一步加剧我国公众对其他食品安全治理主体的信任断裂,继而强化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风险感知。(本文来源于《新闻》期刊2019年06期)

崔田田[8](2019)在《英汉翻译中情态意义的再现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态意义蕴含说话人对所说话语的主观态度、观点、立场等,主要载体有情态动词、情态附加语、情态隐喻等。英语和汉语表达情态的方式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因此译者有必要对情态翻译策略做出合理选择。笔者在翻译语用学专着Pragmatics and th English Language时发现作者对各种情态表达恰如其分的运用,有效地构建了概率、频率等情态意义,准确传达了作者的学术观点、判断、态度等,因而为准确再现原文情态意义,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原文所使用的情态表达并做出合理的策略选择。为此,笔者立足于该书第二章的汉译进行个案研究,基于英汉情态表达方式的相同与差异,以柰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重点探讨英汉翻译中如何再现情态意义以实现该意义层面上的功能对等。通过案例分析,笔者总结出直译、转换、倒置、内置、外移等情态翻译策略。这些翻译策略尽管并非唯一有效的再现情态意义的方法,但对其他译者恰当地进行情态翻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6-03)

荀步章[9](2018)在《发现学习:经历“再现表象期”——《分数的意义》教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布鲁纳提出叁种"再现表象期"——表演式再现表象期、映像式再现表象期、象征式再现表象期。借鉴这一理论,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在感知实物图片的过程中,经历映像式再现表象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动手"画分数"的过程中,经历表演式再现表象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类、概括,经历象征式再现表象期,发现单位"1",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期刊2018年08期)

刘娜,常宁[10](2018)在《影像再现与意义建构:城市空间的影视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是作为空间的存在。城市空间既是物质实体空间,又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社会意义。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对城市影像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相关城市影视作品如何在城市空间的影像话语实践中再现城市实体空间的风貌。作为城市建构的重要力量,城市影像能动地建构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等表征的空间,需要聚焦于其背后的意义和隐喻。同时,互联网生态与新媒体形式使影像生产的方式与逻辑发生变化,在现代城市影像的发展与更新中,城市空间的新内涵和新视界正在形成。城市影像在新媒体格局中的持续生产,与传统城市影像共同促生出新的城市文化和形象,激活了城市文化效力和影响力,加深着对于城市当代发展和未来命运的思考。(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再现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数字博物馆"遗址再现"的场景绘制、场景模型、场景漫游和创作过程的介绍,展现其融入虚拟现实游戏化呈现的意义在于:将虚拟现实游戏和遗址再现结合,全新视角展现遗址场景,提高人们参观博物馆的兴趣,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感知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现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1].吴旻昊,黄旭.论社会符号学视阈下《诗经》言内意义的再现——以修辞翻译为例[J].校园英语.2019

[2].王高远,卢姗,温雅.数字博物馆“遗址再现”融入虚拟现实游戏化呈现的意义与实践[J].新西部.2019

[3].陆秀英,郭紫薇.意义再生视角下花艺文本翻译的美感再现[J].文教资料.2019

[4].张飘.论《阿Q正传》西班牙语译本中言内意义的再现——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角度[J].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2019

[5].许云伟.多模态视角下江西旅游形象的再现意义分析[J].海外英语.2019

[6].周子渊.再现与象征:少儿绘本图像叙事的意义表达[J].编辑之友.2019

[7].陈静茜,马泽原,商圆圆.“再现”的偏向:食安报道图片的视觉互动意义(2008-2018)[J].新闻.2019

[8].崔田田.英汉翻译中情态意义的再现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9

[9].荀步章.发现学习:经历“再现表象期”——《分数的意义》教学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8

[10].刘娜,常宁.影像再现与意义建构:城市空间的影视想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

标签:;  ;  ;  ;  

再现意义论文-吴旻昊,黄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