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区划论文-陈静

生产区划论文-陈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产区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贝类养殖,区划,近江牡蛎,贝类产品,腹泻性贝类毒素,养殖区,近岸海域环境,大肠杆菌数,合浦县,廉州

生产区划论文文献综述

陈静[1](2019)在《今年第二次贝类养殖生产区划型完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南宁讯 (/陈静)10月16日,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4个单位共同承担的2019年广西第二次贝类养殖生产区划型工作已于近日完成。根据安排,2019年我区继续实施贝类养殖生产区域划型工作,划型区域在合浦县廉州湾近江(本文来源于《广西日报》期刊2019-10-19)

刘静[2](2019)在《设施农业区域布局及其生产功能区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也正在由低效转向高效发展,廉价劳动力逐渐被自动化设备所取代。布局合理的农业是农业快速发展的方向,对其生产功能区的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进行规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农业的发展更加合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9年08期)

郭珊珊,周子琪[3](2019)在《几种不同苹果品种优质生产的气候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甘肃省不同类型区富士、新红星、金冠以及乔纳金苹果果实品质的调查和测定各个品种的不同品质指标,以各区2011—2014年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应用典型相关分析、非线性回归和聚类分析,研究了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果实品质差异,探讨了四种苹果品种果实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提出了影响不同苹果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最适取值和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08期)

王鹏,王婷,王莹,周斌,李雨鸿[4](2019)在《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评估及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的重要产区,气候生产潜力能够反映东北地区玉米生产能力的大小。本研究采用潜力衰减法,利用1979—2014年5—9月光合有效辐射、气温、降水数据,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进行研究,利用GIS分析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玉米生产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气候生产潜力是光照、气温和降水共同决定的;5—9月,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呈先增后减的趋势,7月达到最高值;东北地区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和光温生产潜力均呈现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气候生产潜力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孙科,娄伟平[5](2019)在《基于GIS的绍兴市蚕桑生产气候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将66个自动气象站短序列数据延长到1972年,基于相关性分析和小网格推算法建立气温和纬度、经度、海拔等地理因子线性回归模型,并在GIS技术支持下,结合蚕桑生产区划指标对绍兴市蚕桑生产进行细网格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气温与经度、纬度和海拔等地理因素成显着相关,绍兴市北部平原地区和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等南部大部分地区适宜蚕桑生产,海拔450 m以上地区不适宜蚕桑生产。区划结果为绍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指导蚕桑生产、发挥区域农业气候优势、减轻农业气象灾害损失,并为各地农民因地制宜地开展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6](2018)在《《山西玉米区划与品种布局》一书面世详细区划助力玉米种子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山西省农业厅、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倾力编着的《山西玉米区划与品种布局》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编着者采用卫星定位系统(GPS)与温度自动记录仪,在全省设立有代表性的24个观察点,对19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全生育期积温需求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定点观察研究;利用全省境遥感数字高程DEM模型与最近30年气象资料,依据生态区划学原理,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张琴,文检,郭杰,孙成忠,谢彩香[7](2018)在《药用植物黄花蒿生产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药材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的质量和产量,基于396个黄花蒿分布点及35个环境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黄花蒿在中国的生态适宜区,应用R语言构建青蒿素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用ArcGIS软件预测青蒿素空间分布以进行黄花蒿生产区划。结果表明,黄花蒿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四川省东部、重庆市西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部、湖北省东部等。影响黄花蒿地理分布的生态因子主要是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其贡献率之和分别达76.6%和10.9%。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0.7%)的区域主要包括重庆、四川、贵州、广西、云南和湖南等省(区、市),可作为高品质黄花蒿的首选栽培地区;长江以北地区的青蒿素含量稍低(0.5%~0.7%),可作为黄花蒿的扩种区;处于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和江西等省的青蒿素含量最低(<0.3%),不建议在这些地区进行大规模引种栽培。(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8](2018)在《陕西部署27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建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陕西省召开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陕西省27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建工作,切实把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落到实处。会议指出,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是落实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要(本文来源于《种业导刊》期刊2018年05期)

张琴[9](2018)在《黄花蒿品质变异及生产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为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药用部位为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虚热、截疟等功效,是我国的传统中药。黄花蒿中所含的青蒿素(Artemisinin)具有高效抗疟、无毒等优势,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作为首选防疟药。现代研究表明黄花蒿还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等活性。野生黄花蒿和栽培黄花蒿是目前青蒿素的主要来源,但大多数地区野生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较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引种栽培黄花蒿是解决黄花蒿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黄花蒿虽然是世界广泛分布的药用植物,但不同地区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差异较大,因此分析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含量的空间变化规律和高品质产区的气候特征,并预测高品质黄花蒿生长区,是进行黄花蒿引种栽培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黄花蒿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同时,应注意考察种质的遗传稳定性,选择较好品质的种质进行遗传育种,这也是黄花蒿引种栽培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ELSD)测定不同产地119个黄花蒿样品中青蒿素含量。建立色谱条件如下:柱温为25℃;ELSD检测器增益为100,喷雾器为加热模式,动力级别60%,漂移管温度45℃,气体压力20psi。流动相为A为乙腈,B为水,流速0.2 ml·min-1,进样量:5μL;洗脱梯度:0~1 min,20%~40%A;1~3min,40%~60%A;3~4min,60%~62%A;4~5min,62%~65%A;5~7 min,65%~68%A;7~10 min,68%A。本文建立的色谱条件下,青蒿素的分离度良好,方法的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加样回收实验均符合要求,能很好地应用于青蒿素含量测定。年均因子和月均因子可从不同时间尺度上刻画药用植物的生长需求。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PLS)等统计学方法分析青蒿素含量空间变异规律以及高品质黄花蒿产区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青蒿素含量与最冷季度平均降水量和月均温范围显着相关,且二者均对青蒿素的含量有抑制作用。另外,月均因子对青蒿素含量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2月和9月的月平均降水量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较大,且2月月均降水量与青蒿素含量呈负相关,9月月均降水量与青蒿素含量呈正相关;1至4月份的温度影响较大,且与青蒿素含量均呈正相关。气候特征研究表明:黄花蒿产区4-10月份的水温比变异系数均小于1,4-10月份是黄花蒿的主要物候期,说明黄花蒿在主要生长阶段对降水和温度的变化趋势要求比较一致。另外,黄花蒿高品质区的降水和温度比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低品质区,且高品质区4-10月份的水温比值小于0.5,低品质区6-10月份的水温比值小于0.5,推测水温比值小于0.5更有利于青蒿素积累,高品质区的青蒿素含量高于低品质区可能与积累时间的长短有关,这一结论有待于后续进一步研究和验证。高品质区4-10月份月均降水量最小值范围为10-88mm,最大值范围为176-309mm;月均温最小值范围为3.1-13.2℃,最大值范围为24.9-30.2℃。ITS2序列鉴定结果表明,119份样品均为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序列分析表明不同产区黄花蒿样本的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几乎没有变异。从NCBI下载其他近源植物的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黄花蒿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的遗传距离均较小,与近缘物种相比,种内距离远小于种间距离。分别基于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采用邻近法(NJ)构建系统聚类树,黄花蒿样本与近缘物种明显区别开来,黄花蒿单独聚为一支,表现出更好的单系性。生态位模型(MAXENT模型、GARP模型、DOMAIN模型和BIOCLIM模型)评估结果表明,4个模型的AUC值均达到0.75以上,Kappa值均达到0.4以上,4个模型预测精度良好,一致性显着,均可用来预测黄花蒿适宜区。不同的生态位模型因原理不同其预测结果稍有差异,模型筛选结果表明:MAXENT模型表现出更好的精度,因此选择MAXENT模型作为黄花蒿生产区划的底图。采用R语言构建青蒿素与生态因子关系模型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品质区划,品质区划结果表明.:重庆市、四川省东部、贵州省北部、广东省南部、湖南省西部、湖北省西部和海南省青蒿素含量较高,而且黄花蒿适宜指数也较高,可作为生产高品质黄花蒿的首选区域,中部地区和云南等地青蒿素含量稍低,属于黄花蒿较适宜区,可作为黄花蒿的扩种区,栽培过程中可通过合理调控生态因子,以期获得高品质黄花蒿。东南地区如湖南南部、江西和福建北部等地区青蒿素含量最低,且黄花蒿的生态适宜指数也最低,不建议在这些地区进行大规模引种栽培。(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5-01)

郭燕萍[10](2018)在《浅淡苗圃地的规划中的生产用地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的阐述了园林苗圃地规划中的用产用地区划以及生产用地中具体育苗区的配置设计。其对林业调查规划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8年06期)

生产区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也正在由低效转向高效发展,廉价劳动力逐渐被自动化设备所取代。布局合理的农业是农业快速发展的方向,对其生产功能区的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进行规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农业的发展更加合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产区划论文参考文献

[1].陈静.今年第二次贝类养殖生产区划型完成[N].广西日报.2019

[2].刘静.设施农业区域布局及其生产功能区划研究[J].山西农经.2019

[3].郭珊珊,周子琪.几种不同苹果品种优质生产的气候区划[J].南方农业.2019

[4].王鹏,王婷,王莹,周斌,李雨鸿.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评估及区划[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

[5].孙科,娄伟平.基于GIS的绍兴市蚕桑生产气候区划[J].现代农业科技.2019

[6]..《山西玉米区划与品种布局》一书面世详细区划助力玉米种子生产[J].种子科技.2018

[7].张琴,文检,郭杰,孙成忠,谢彩香.药用植物黄花蒿生产区划[J].植物保护学报.2018

[8]..陕西部署27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建工作[J].种业导刊.2018

[9].张琴.黄花蒿品质变异及生产区划[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10].郭燕萍.浅淡苗圃地的规划中的生产用地区划[J].花卉.2018

标签:;  ;  ;  ;  ;  ;  ;  ;  ;  ;  

生产区划论文-陈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