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率可变论文-张维

码率可变论文-张维

导读:本文包含了码率可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DPC,QC-LDPC,芯片

码率可变论文文献综述

张维[1](2018)在《基于QC-LDPC可变码长码率编解码芯片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低密度校验码)码是一种具有稀疏校验矩阵的分组纠错码,其具有逼近香农限的性能、且描述和实现简单、易于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译码简单且可实行并行操作、适合硬件实现等特点。LDPC码凭借其优异的性能、简洁的形式及良好的应用前景成为信道编解码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多种通信标准中被迅速推广。本文主要针对LDPC码的编码译码算法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基于准循环LDPC码编译码技术的芯片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案。首先认识信道编码理论和LDPC码原理基础,以及LDPC码目前的发展现状。从LDPC码构造方法以及编译码算法开始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详细介绍了LDPC码两种构造方法和编码技术。通过对四种常见的译码算法的研究,进行了译码算法的仿真比较。因改进型最小和算法非常适合硬件实现,所以本课题的可变码长的译码算法实现以改进型最小和算法为基础。然后对LDPC编解码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密度进化理论优化设计技术、外信息转移图分析设计技术、高斯近似分析设计技术。然后对准循环LDPC码构造技术进行了分析。充分结合随机方法与代数方法构造有效的构造LDPC码H矩阵,是本课题的准循环LDPC码构造的关键点和难点。根据准循环编码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移位寄存器累加电路的串行/并行准循环LDPC码编码器模块的设计方案。通过对准循环LDPC码译码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译码算法设计的关键点。从考虑Log-BP译码算法更具实用、更易于本课题芯片实现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改进。通过资源消耗情况分析,迭代次数、量化比特硬件实现折中考虑,采用并行方式实现了译码模块设计。最后为了降低接口对板级信号的要求,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对芯片锁相环的设计进行了着重研究。为广泛用于小型化系统,对芯片低功耗设计技术进行了分析。此外,对芯片的可测性和测试平台进行了设计。经过电源网络设计和信号完整分析,完成了物理版图设计。(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19)

张水平,林平平,巫光福,江林伟[2](2016)在《基于可变拟阵搜索算法构造码率为1/p的二进制系统准循环码》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针对拟阵搜索算法复杂度高以及局部拟阵搜索算法无法搜索到全部最优码的问题,通过研究拟阵搜索算法,提出可变拟阵搜索算法,并用于搜索准循环码。该算法通过减少重复搜索从而降低运算复杂度;基于该算法构造码率为1/p的二进制系统准循环码,随着整数p的变化,生成矩阵减少或者增加一个循环矩阵,产生码率均为1/p的最优码。通过实验得到两个最小距离比现有最优码更大的准循环码,表明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周威,冯晓东,刘慧珍,柏崧重[3](2015)在《基于FPGA可变码率的载波同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ostas环载波同步系统被广泛用于接收机中的数字信号处理部分,针对现有Costas环结构需预先将特定码速率对应的参数值固定到程序内部,参数值不能实时修改的缺陷。在分析和研究原有Costas环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参数可实时修改、适用可变码速率的Costas环载波同步系统。该系统由外部控制器根据码率的改变而动态计算各参数,借助FPGA重载技术实时更新到Costas载波同步环。通过理论推导、软件仿真分析,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实现了可变码速率的载波同步,且该系统也适用于复杂多变环境下的载波同步。(本文来源于《广东通信技术》期刊2015年12期)

孙冉[4](2015)在《适于可变码率数字音频的信息隐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多媒体和互联网络传输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越来越方便快捷。然而随之带来的信息安全性问题变得相当突出。软件、图像和音视频的侵权盗版行为严重影响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秩。更有甚者,为实现自身利益,对多媒体作品进行攻击、篡改和伪造等恶意操作,使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受到质疑和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隐藏技术迅速发展,成为隐秘通信和版权保护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遏制数字化多媒体的非法使用。在实际生活中,数字压缩音频应用非常广泛。而这些压缩音频根据压缩码率是否变化分为固定码率(Constant Bit Rate,简称CBR)和可变码率(Variable Bit Rate,简称VBR)两种。与CBR相比,VBR编码技术能够使音频压缩后体积更小、音质更高,使得VBR音频在压缩音频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因此,研究适于可变码率数字音频的信息隐藏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的重要研究对象为MP3和AAC音频压缩格式,相关研究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深入剖析了MP3和AAC音频的编码原理,重点分析与可变码率密切相关的量化、无噪声编码等编码环节,以挖掘可变码率情况下拥有较高音质和较小文件长度的原因。2、总结归纳了目前已经出现的压缩音频的信息隐藏方法,并给出音频信息隐藏技术中的叁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不可感知性、隐藏容量和安全性,及其相互关系。3、提出了两种基于可变码率MP3音频的信息隐藏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比特率索引的奇偶性作为嵌入依据。第二种方法利用比例因子长度映射原理,通过比例因子长度索引值实现信息隐藏。两种方法皆在量化完成后进行信息嵌入。因此算法计算量小,满足实时性要求。由于可变码率MP3音频自身的优势,两种方法的感知透明度均有较好的表现。4、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码率AAC音频的信息隐藏方法。该方法借助矩阵编码的思想,将(1,3,2)隐藏模式应用于编码参数比例因子,提出了大容量的AAC音频信息隐藏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隐藏容量较高,不可感知性和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5-06-16)

吴俊琦,倪宏,李俊[5](2012)在《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可变码率视频流量预测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实时可变码率(VBR)视频在传输中难以准确预测流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变带宽核密度估计算法。该算法以核密度估计算法为基础,针对VBR视频的场景切换特性动态改变各样本点的带宽,加快算法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与变步长归一化最小均方法相比,该算法能够减少10%左右的预测误差,保证流量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2年24期)

卢欣,陈大海[6](2012)在《逐比特可变高码率通用接收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码率通用接收机中,为解决码率逐比特可变的问题,提出了变采样的设计方案;同时,还针对通用解调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提出了适用于MPSK及16QAM调制模式的算法结构;最后,针对具体指标进行了软硬件测试,表明该设计方案满足系统要求。(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12年05期)

许仕龙,李斌,张晓峰[7](2011)在《一种可变码长码率QC-LDPC编译码芯片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可变码长码率QC-LDPC编解码芯片结构,并进行了硬件实现,包括基于循环移位矩阵向量乘法器的编码模块和基于部分并行循环迭代译码结构的译码模块.对该QC-LDPC编解码器的性能评估结果表明:采用该结构的编解码器性能优良,实现复杂度低,数据吞吐率高.在此基础上,采用90nm CMOS工艺,对QC-LDPC编解码器进行了逻辑综合和版图设计,芯片版图面积为15mm2,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11年12期)

李孟响,戚金清,王兢,李双[8](2011)在《码率可变的LDPC码编码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循环移位寄存器的码率可变的LDPC码编码器。用循环移位寄存器替代双口RAM作为码元的存储单元,降低了编码器的复杂度,节省了硬件资源。当编码器并行度为6时,相比文献[2],本文节省了72%的slice和65%的LUT。当时钟频率为100MHz、编码器并行度为12时,编码速度可达2.4Gbps。(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期刊2011-08-06)

张靖欣[9](2010)在《基于H.264的可变码率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数字视频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络中的数字视频传输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在工业中,可以用在工厂的无人监控,远程数据的采集;在医疗卫生领域,可以提供远程医疗的支持;在日常生活中,数字电视、远程视频会议、视频电话等服务都需要以视频压缩和网络传输为基础。本文主要研究无线视频传输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介绍需要用到的相关关键技术。本文采用的视频压缩标准是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H.264视频编码标准,它具有优秀的压缩能力和良好的网络亲和性。选用开源编码库X264来编码获取到的视频信息,可以满足视频实时传输的需求。网络传输协议选择使用RTP/RTCP。采用RTP协议在带宽有限的无线网络中发送视频信息,而RTCP协议则负责获取当前的网络状况,并将丢包率、延时、抖动等信息反馈给发送端,以便发送端进行网络阻塞的控制。本文实现了数字编码视频的无线网络传输,并可根据网络丢包率等信息对发送端的发送速度进行控制,进而进行码率控制。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视频传输中应用到的相关技术,例如视频采集方法等。然后重点介绍了H.264视频编码标准中的出现的新技术以及X264开源编码器。深入研究了码率控制算法的相关知识。对X264的平均比特率(ABR)码率控制算法进行了改进,加入平均码率趋近度因子。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码率更接近目标码率,并且编码速度更快,信噪比基本不变或有微小下降,同时降低了信噪比的均方差。针对编码库不能实时改变目标码率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根据网络可用带宽来改变码率的算法,更适用于实时视频的网络传输。(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0-11-11)

刘冀,孙玲[10](2010)在《可变码率BCH码编译码的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LDPC的误码平台,可采用BCH码与LDPC的级联。在参考了多种编译码结构的基础上,针对二进制BCH码,介绍了适合码率可变的编译码方法,包括短时延的编码,译码中的伴随式计算、错误位置多项式的计算、错误位置的求解、逆元素的求解和相关控制存储等模块所采用的算法及FPGA实现的硬件结构。通过测试,该算法结构占用FPGA资源适中,整体硬件实现可靠,在工作时钟为150MHz时,数据吞吐速率达到100MHz以上。(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0年07期)

码率可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针对拟阵搜索算法复杂度高以及局部拟阵搜索算法无法搜索到全部最优码的问题,通过研究拟阵搜索算法,提出可变拟阵搜索算法,并用于搜索准循环码。该算法通过减少重复搜索从而降低运算复杂度;基于该算法构造码率为1/p的二进制系统准循环码,随着整数p的变化,生成矩阵减少或者增加一个循环矩阵,产生码率均为1/p的最优码。通过实验得到两个最小距离比现有最优码更大的准循环码,表明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码率可变论文参考文献

[1].张维.基于QC-LDPC可变码长码率编解码芯片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

[2].张水平,林平平,巫光福,江林伟.基于可变拟阵搜索算法构造码率为1/p的二进制系统准循环码[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6

[3].周威,冯晓东,刘慧珍,柏崧重.基于FPGA可变码率的载波同步技术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15

[4].孙冉.适于可变码率数字音频的信息隐藏技术研究[D].宁波大学.2015

[5].吴俊琦,倪宏,李俊.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可变码率视频流量预测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2

[6].卢欣,陈大海.逐比特可变高码率通用接收机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2

[7].许仕龙,李斌,张晓峰.一种可变码长码率QC-LDPC编译码芯片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

[8].李孟响,戚金清,王兢,李双.码率可变的LDPC码编码器的设计与实现[C].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2011

[9].张靖欣.基于H.264的可变码率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0

[10].刘冀,孙玲.可变码率BCH码编译码的FPGA实现[J].无线电工程.2010

标签:;  ;  ;  

码率可变论文-张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