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和异常成因论文-覃武,赵金彪,黄荣成,翟舒楠

变化和异常成因论文-覃武,赵金彪,黄荣成,翟舒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化和异常成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登陆台风,结构变化,降水异常,成因分析

变化和异常成因论文文献综述

覃武,赵金彪,黄荣成,翟舒楠[1](2019)在《台风“山竹”登陆结构变化及造成广西强降水异常分布的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及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登陆前后环境场、动力热力场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台风造成广西强降水分布异常的成因。(1) 200 hPa南亚高压稳定维持、西南季风与越赤道气流、西太平洋气流卷入提供水汽和能量是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缓慢的重要因素。(2)台风登陆移入广西过程中,其中高层θse漏斗状结构、正涡度柱状结构维持,东侧和北侧低层有深厚入流辐合上升,高层有明显出流。(3)水平风场的不对称分布导致台风东侧到北侧存在明显的风向切变和风速辐合,出现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和强水汽辐合区,对应有螺旋对流回波带发展、维持,这可能是"山竹"强降水出现在台风偏北侧的重要原因。(4)云贵高原冷空气的侵入加剧了热力不稳定,加上地形抬升增幅作用,导致桂北和桂西持续强降水。(5)"山竹"降水分布与低层湿位涡负值区有较好对应,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湿正压项(MPV1)负值中心附近和MPV1负值区与湿斜压项(MPV2)正值区相迭加的区域。(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肖志祥,谭江红[2](2018)在《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主模态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61-2014年长江流域202个地面观测站日降水量、中国地面降水格点数据集(V2. 0)及JRA-5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主模态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存在两种空间分布型:第一模态为流域一致型变化,具有显着的年际变化特征,对应长江流域典型旱涝年份;第二主模态在空间上为南北反向型变化,年际变化与显着的年代际尺度相迭加。进一步分析表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第二主模态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附近的反气旋式环流异常相联系,并通过200 h Pa波列将异常信号传递到东亚,使得南亚高压向西收缩,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东亚地区夏季水汽输送偏东、偏南,有利于水汽在长江流域南部辐合,北部辐散,使得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呈南北反向变化。(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8年05期)

保云涛,游庆龙,谢欣汝[3](2018)在《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年际异常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日积雪深度的台站观测资料以及JRA55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61 2013年前冬(11月至次年1月)和后冬(2 4月)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积雪深度(以下简称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了影响高原中东部整体积雪异常和年际变化的环流形态及水汽条件。结果表明,高原积雪以显着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海拔越高,积雪的年际变率越大。不论前冬还是后冬,高原中东部积雪最主要的变化形势均为全区一致型。1961 2013年前冬和后冬积雪无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前冬的积雪在1996年以前显着增加,1996年以后转为减少趋势。从高原积雪年际变化的成因来看,前冬积雪很可能同时受北极涛动和高原附近位势高度年际变化的主导,后冬积雪受高原附近位势高度变化的主导,并受北极涛动年际变化的调节。当高原积雪偏多时,阿拉伯海到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的位势高度偏低,导致南支槽活跃,高原南侧西风急流加强,槽前携带的水汽增加,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同时其外围携带的水汽增加;贝加尔湖脊加强有利于引导冷空气南下,冷空气和暖湿空气在高原东部交汇使得高原中东部降雪和积雪增加。(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8年04期)

王建,徐琼,荆凯[4](2018)在《太平湾重力坝坝体水平位移异常变化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太平湾重力坝河床与岸坡坝段水平位移变形趋势相反的现象,首先结合大坝结构特征、监测系统布置以及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日照辐射等诸多条件,对异常变形的原因开展了定性分析与判断;在此基础上,结合有限元法数值模拟,进行定量论证。研究表明,坝体受荷特点不同以及观测点布置在下游侧导致河床与岸坡坝段在温度变形机制的不同,使得二者的变形趋势相反;初次观测的温度偏高加剧了两者变形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8年08期)

范雪芳,刘国俊,王霞,闫亚荣,梁建华[5](2016)在《山西运城东郭井水位异常变化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常核实工作是地震分析预报的基础,2012年8月2日东郭观测井水位出现加速下降,按照异常核实工作方案,从观测技术系统,井孔周围地下水开采量变化、农田灌溉用水量变化、气象因素及同期对比试验等,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排查分析,认为此次变化与构造活动有关,该项工作对异常的判断、核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6年02期)

姜延浩,王少文,金岩[6](2013)在《河套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异常变化及可能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全国160站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经验正交函数法(EOF)合成的相关方法对河套及其邻近地区26个气象站1979—2010年历年夏季降水和相应的环流及外强迫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高压的异常偏高会造成河套及其邻近地区夏季降水的增多.(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黄昌兴,汪悦国,周国良,黄小丹[7](2012)在《0707号强热带风暴“帕布”路径与强度异常变化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0707号强热带风暴"帕布"具有路径复杂、强度多变、暴雨超强的异常特点,本文通过对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处于弱环境气流场以及与0708号热带风暴"蝴蝶"的互旋运动是造成"帕布"路径复杂的主要原因,而其强度的变化除受到"蝴蝶"的影响之外,还与辐合带的作用和其高低层环流中心结构出现明显的倾斜有关,而南海辐合带对其产生超强暴雨有突出的贡献。(本文来源于《水文》期刊2012年06期)

李强,李晓利,刘韬[8](2012)在《陕北黄土高原夏季降水异常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陕北黄土高原夏季降水异常的变化特征及成因。[方法]利用1961~2008年陕北黄土高原15个测站的夏季降水资料及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及合成方法,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陕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为减少的趋势,但陕北的西部和南部为增加的趋势。陕北夏季降水有明显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为降水相对偏多期,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降水偏少期,近年来又有增加的趋势。多雨年在中高纬度地区乌拉尔山西部到贝加尔湖以北为大片的正异常区,表明乌拉尔山有阻塞高压存在;鄂霍次克海以北到贝加尔湖为负异常区。西北太平洋到我国渤海湾以及华北地区为大范围显着正异常区,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抬西伸。少雨年的环流配置与此相反,中高纬度为"-、+、-"的波列分布,鄂霍次克海一带为正异常区,西太平洋副高也偏南、偏东。在多雨年,主要的水汽输送来自于东南方向,充沛的水汽造成了陕北夏季降水偏多。少雨年为偏西风转向偏南气流带来的水汽输送,水汽输送明显偏弱且偏东。[结论]该研究为陕北黄土高原夏季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36期)

顾伟宗,张莉,王辉[9](2012)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山东盛夏降水异常成因及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山东省26站降水资料、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NOAA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山东盛夏降水变化特征,异常成因以及与前期全球海温的关系。结果显示,山东盛夏降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存在6a左右的周期,与500hPa高度场WP遥相关型关系密切;影响山东盛夏降水的前期冬季海温主要位于太平洋南美洲以西、大西洋墨西哥湾海域。利用上述海域海温建立预测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出山东盛夏降水的变化趋势,对山东盛夏降水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12期)

彭妍,娄一青,虞鸿,汪亚超[10](2010)在《李家峡拱坝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异常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李家峡大坝垂线监测资料分析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对其进行物理成因分析,建立位移统计模型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李家峡大坝的大量模拟研究建立了叁维有限元模型,在多模型、多工况、多种材料参数组合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坝变形异常成因,查清了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异常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0年07期)

变化和异常成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1961-2014年长江流域202个地面观测站日降水量、中国地面降水格点数据集(V2. 0)及JRA-5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主模态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存在两种空间分布型:第一模态为流域一致型变化,具有显着的年际变化特征,对应长江流域典型旱涝年份;第二主模态在空间上为南北反向型变化,年际变化与显着的年代际尺度相迭加。进一步分析表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第二主模态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附近的反气旋式环流异常相联系,并通过200 h Pa波列将异常信号传递到东亚,使得南亚高压向西收缩,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东亚地区夏季水汽输送偏东、偏南,有利于水汽在长江流域南部辐合,北部辐散,使得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呈南北反向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化和异常成因论文参考文献

[1].覃武,赵金彪,黄荣成,翟舒楠.台风“山竹”登陆结构变化及造成广西强降水异常分布的成因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9

[2].肖志祥,谭江红.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主模态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18

[3].保云涛,游庆龙,谢欣汝.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年际异常成因[J].高原气象.2018

[4].王建,徐琼,荆凯.太平湾重力坝坝体水平位移异常变化成因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

[5].范雪芳,刘国俊,王霞,闫亚荣,梁建华.山西运城东郭井水位异常变化成因研究[J].华南地震.2016

[6].姜延浩,王少文,金岩.河套地区夏季降水年际异常变化及可能成因[J].甘肃科学学报.2013

[7].黄昌兴,汪悦国,周国良,黄小丹.0707号强热带风暴“帕布”路径与强度异常变化成因分析[J].水文.2012

[8].李强,李晓利,刘韬.陕北黄土高原夏季降水异常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2

[9].顾伟宗,张莉,王辉.气候变化背景下山东盛夏降水异常成因及预测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彭妍,娄一青,虞鸿,汪亚超.李家峡拱坝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异常成因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0

标签:;  ;  ;  ;  

变化和异常成因论文-覃武,赵金彪,黄荣成,翟舒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