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苹果论文-于少帅,赵文霞,姚艳霞,覃伟权,阎伟

栽培苹果论文-于少帅,赵文霞,姚艳霞,覃伟权,阎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栽培苹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疆野苹果,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

栽培苹果论文文献综述

于少帅,赵文霞,姚艳霞,覃伟权,阎伟[1](2019)在《特异性SSR标记揭示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的遗传变异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栽培苹果全基因组测序已完成。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遗传关系较近,关于新疆野苹果种质遗传变异研究应用较多的为非特异性SSR分子标记,且新疆野苹果全基因组未知。本研究中以与新疆野苹果或栽培苹果抗逆性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序列作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基因测序等方法设计、筛选、检测新开发的SSR引物在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中扩增的特异性、稳定性和多态性。利用筛选的特异性SSR标记分析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的遗传变异规律和系统发育关系。通过上述方法,筛选了15对SSR特异性引物,可以在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中扩增出特异、稳定、多态性的SSR目的条带,编码产物包括TMV抗性蛋白N等;8对SSR特异性引物只能在栽培苹果中特异性地扩增出SSR目的条带,编码产物包括抗病蛋白RPP13等。利用15对特异性SSR引物对290份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样品进行扩增,共扩增获得6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SSR位点获得4.6个等位基因。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亲缘关系较近;新疆野苹果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分化系数为0.2486,基因流为0.7558。新疆新源和巩留两个地区的新疆野苹果聚于1个进化分支,栽培苹果与采自新疆的红肉苹果聚于1个进化分支。不同SSR位点扩增的等位基因数量差异明显,同一微卫星位点不同等位基因在不同新疆野苹果或栽培苹果类群中出现频率差异显着。编码转录因子RAX3的SSR位点在枯枝率大于90%的新疆野苹果样品中有特异条带;编码TMV抗性蛋白N的SSR位点在新疆野苹果中有特异性条带;编码TMV抗性蛋白N、转录因子bHLH74的SSR位点在栽培苹果中有特异性条带。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新疆野苹果基因组的认知,可为新疆野苹果的保护、开发等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吕玲玲,丁荔,刘蕾,侯鸿敏,张玉刚[2](2019)在《免套袋栽培苹果品种‘福丽’果实着色相关基因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岛农业大学苹果育种课题组培育的免套袋苹果新品种‘福丽’为试材,在完全不套袋情况下,与对照‘富士’苹果比较,分析两者在果实发育着色时期糖和花青苷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差异,为免套袋栽培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福丽’苹果定植在青岛农业大学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2009年嫁接在八棱海棠上,以同果园相同树龄、树势的‘富士’苹果为对照。2016和2017年分别在盛花后147、164、188d在离地(1.5±0.3)m处的果树外膛不同方位每个品种取果实4个。冰盒带回实验室,将果实阳面、阴面,果肉、果皮剥离,切成约0.5 cm2小块,混匀后分装,–80℃超低温冰箱保存。用盐酸甲醇法提取花青苷,双波长pH试差法测定花青苷含量;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RNA,罗氏定量PCR仪对花青苷及糖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用2-ΔΔCT值进行相对表达量分析。3个生物学重复。(1)盛花后188 d,‘福丽’和‘富士’阳面果皮的花青苷含量均高于阴面(1.58倍和1.16倍),果皮花青苷含量高于果肉(11.68倍和13.62倍)。‘富士’阳面和阴面果皮中的花青苷含量分别是其果肉的4.47倍和6.78倍。‘福丽’阳面果皮的花青苷含量与‘富士’差异显着,‘福丽’阳面果皮中的花青苷含量达15.89μg·g-1FW,是‘富士’阳面果皮的2.447倍。(2)连续两年通过荧光定量PCR对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表明,‘福丽’苹果果实中MdSPS基因,尤其是MdSPS6显着高于富士的表达水平;‘福丽’果实中MdSUSY3在花后188 d显着高于‘富士’,利于蔗糖积累。在盛花后147 d,‘福丽’中4个MdSUT均有较高表达水平,是‘富士’的5.6倍~2.1倍,此后逐渐降低,而‘富士’中该基因表达一直较稳定。对MdFK和Md HK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47d时,‘福丽’显着高于‘富士’,随着果实发育,两者趋于相近,乃至无显着差异。(3)‘福丽’中花青苷合成的结构基因MdCHI、MdCHS、MdDFR、MdUFGT均高于‘富士’,尤其是MdDFR,在果实发育的3个时期与‘富士’均有差异显着。调控基因MdBHLH和MdWD40在3个果实发育阶段表达量差异不显着;2016和2017两年的检测结果都表明,MdMYB10在两品种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根据以上结果推断,在完全不套袋情况下,福丽果实花青苷含量高,果实全面着浓红色,可能与MdSPS6、MdSUSY3以及MdCHI、MdCHS、MdDFR、MdUFGT和MdMYB10上调表达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李飞飞[3](2018)在《现代栽培苹果之源——天山野苹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新疆天山深处有一片鲜为人知的天然野果林,林中生长着多种野果树,野苹果就是其中一种。我们常吃常见的苹果和这里的野苹果有何干系?在新疆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我,在读研究生时第一次进入了天山野果林。2007年7月,导师带领我和同学们从广州出发前往新疆,踏入这片地处大(本文来源于《大自然》期刊2018年04期)

耿军,王世升,刘旭东[4](2018)在《北京昌平无袋与套袋栽培苹果品质及生产成本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昌平区是北京苹果生产重要基地,现有苹果栽培面积1670公顷,年产量2.2万吨,产值1.4亿~1.8亿元,宫藤富士作为主栽品种占85%。昌平苹果主要集中于京密引水渠以北燕山山脉南坡,即"山前暖带"。昌平区苹果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套袋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目前套袋已在全区苹果生产中(本文来源于《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期刊2018年03期)

王怡玢,陈锡龙,张东,范睿深,张昕[5](2018)在《新疆野苹果与栽培苹果挥发性香气物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1种新疆野苹果和5个栽培品种果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方法,测定了果实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并进行亲缘关系计算和主成分分析,旨在研究新疆野苹果与现有栽培品种在苹果驯化中对香气改良的作用,更好地利用香气资源育种。结果表明:试验共鉴定出6类67种挥发性香气物质,物质的量浓度高于阈值的有19种,其中2-己烯醛等10种为所有苹果共有,苯甲醛等3种为新疆野苹果特有,2-甲基丁酸丁酯等6种为栽培品种特有。经分析‘秦冠’拥有与新疆野苹果最低的相似性以及最高的香气质量。综合表明,新疆野苹果以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特有挥发性香气物质,‘秦冠’以优质的香气质量可能成为培育香气丰富和浓郁新品种的较好亲本资源。(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03期)

李剑[6](2018)在《在大寒日探访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 新疆野果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源县喀拉布拉镇吉尔格朗村东北面的高山上,有大片的野果林。沿着山道一直向深山内部走,会看到一株年龄达600余岁的野苹果树。因为这片野果林和这株树的存在,纠正了一个历史误解——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现代苹果是在19世纪70年代由传教士带入中国,栽培苹果是从欧洲扩散至世界各地。但事实上,位于(本文来源于《新疆人文地理》期刊2018年01期)

段乃彬[7](2017)在《栽培苹果起源、演化及驯化机理的基因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基因组层面探讨栽培苹果起源、厘清栽培苹果及主要野生资源亲缘关系、明确栽培苹果关键性状驯化机制;本文首次对117个栽培苹果、栽培苹果近缘种及苹果属主要野生资源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及群体遗传学研究。其中在中国测序47种:包括新疆塞威士苹果14份,中国特有苹果属野生种质33份;在美国测序70份:包括哈萨克斯坦塞威士野苹果15份,森林苹果10份,栽培苹果23份,砧木资源12份,美洲及欧洲来源的苹果属野生种质10份。材料选择范围遍及苹果在世界主要分布区,涵盖了中国、中亚、北美及东欧。选取的材料囊括了苹果属主要种及栽培苹果的近缘种,首次将栽培苹果及其近缘种整合进行群体进化分析,厘清了栽培苹果起源、各近缘种为苹果驯化的贡献以及苹果关键性状的驯化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首张苹果属种群SNP变异图谱。对苹果属24个种的117个样品进行重测序,共检测到7,218,060个高质量SNPs,其中栽培苹果组中有3,376,976个(46.8%);哈萨克塞威士苹果组中有2,190,136(30.3%);新疆塞威士组中有1,665,236个(16.1%);其他野生种中有6,493,769(90.0%)。开发了1,039,264个标签SNP s,为苹果分子育种提供了海量有价值的基础数据。2.提出完善的栽培苹果进化路线图。进化树分析发现栽培苹果与森林苹果属于一个亚类,此亚类又属于以塞威士为祖先的一个混合家族。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哈萨克塞威士苹果掺杂了祖先杂交种的成分,新疆塞威士因地理隔离有较高的同源一致性。π值分析表明栽培苹果与哈萨克塞威士苹果多样性接近(M.sieversii 2.35x10~(-3);M.domestica 2.20x10~(-3)),苹果栽培驯化具有微弱或难以检测到的瓶颈效应。种群分离度Fst分析表明栽培苹果46%的基因组来自哈萨克塞威士苹果,21%来自森林苹果,31%未知。等位基因位点来源分析表明森林苹果向接穗种群的渗透比向砧木种群高10%,说明森林苹果为栽培苹果的优异性状提供了重要遗传基础。完善了苹果进化路线图:赛卫士苹果沿着丝绸之路向西经历早期驯化,与森林苹果等其他古苹果杂交渗透后诞生了西洋苹果。哈萨克塞威士苹果沿丝绸之路向东,与山荆子等野生种杂交、驯化而产生了早期中国苹果。3.栽培苹果的差异选择。选择性清除分析表明,与果实酸度相关的基因只在与森林苹果的选择性清除(Dom_Syl)中有富集;而与果实糖度、果实硬度相关基因在苹果与塞威士苹果及森林苹果选择性清除(Dom_Syl及Dom_SieK)中均有富集。通过分析栽培苹果与其他野生种的高分离SNP(top 1%Fst values),发现了大量病程、逆境、抗性相关蛋白基因上存在非同义突变,显示了苹果属野生种质在不同生境的强适应性;而接穗与砧木间的高分离SNP与矮化抗病基因有关。说明栽培苹果驯化是一个差异选择的过程。4.栽培苹果果实关键性状的驯化机制。1)栽培苹果果实大小的驯化,GWAS分析鉴定了一个果实大小主效QTL gwa_w1,证明其在苹果栽培驯化之前及驯化过程中发生的果实增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控制果实大小的miR172干扰RNA进行了聚类分析及多样性分析发现了两个新的干扰RNA即:miR172g和miR172h,并证明其作用是在苹果栽培驯化之前。印证了前人所发现的QTL fw1及fw2与选择性清除Dom_Sie K有共定位,揭示其在苹果栽培驯化过程中对为果实增大起了重要作用。提出了苹果果实大小进化的二步模型。第一步是塞威士种的形成过程(Speciation),此阶段多个miR172与QTLs:fw1,fw2及gwa_w1共同作用,塞威士苹果果实较大,苹果驯化起始就有相当的优越性。第二步是塞威士苹果与森林苹果杂交驯化的过程(Domesticati on)。由QTLs:fw1,fw2及gwa_w1起作用,使苹果果实只发生了略微增大,这暗示苹果果实增大仍有潜力。2)栽培苹果果实质地的驯化,GWAS分析鉴定了1个果实质地主效QTL gwa_f1,证明果实硬度在驯化前及驯化后均受到了较强的选择压力。另外,结合选择性清除分析,首次在12、17号染色体发现了7个果实硬度相关基因。揭示了果实驯化过程中,果肉质地趋硬的遗传学基础。3)栽培苹果果实风味的驯化,在由哈萨克塞威士苹果向栽培苹果进化的选择性清除中,都与1个山梨醇主效QTL存在共定位,其中包含4个山梨醇转运蛋白、2个糖转运蛋白、2个己糖激酶、2个丙酮酸激酶和2个转录因子。同样,在森林苹果到栽培苹果的选择性清除中,13号染色体上发现一个强选择压力的区域,包含了重要关键代谢基因,其中有2个蔗糖合成酶也存在于由塞威士苹果到栽培苹果的选择性清除区域。说明对苹果酸度主效QTL的Ma1基因进行的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及Fst分析表明Ma1基因受到了较强的选择压力。发现了2个铝激活的苹果酸转运蛋白和1个苹果酸脱氢酶,从机理上阐述了栽培苹果糖酸度驯化的机制。(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5)

李芳东,吕德国,杜国栋,秦嗣军,马怀宇[8](2013)在《清耕栽培苹果叶片衰老过程中PSⅡ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清耕栽培苹果叶片衰老过程中PSⅡ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变化,为延迟叶片衰老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清耕栽培‘寒富’苹果为试材,采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技术,研究了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PSⅡ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表明,9月30日~10月20日,光合机构通过调控单位面积PSⅡ反应中心数(RC/CSo)、活性反应中心数量(RC/ABS)、捕获的激子中用来推动电子传递链中超过QA的激子所占比率(ψo)和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维持较高的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10月30日叶片I相和P相荧光强度明显降低,J相相对可变荧光(Vj)显着升高,说明PS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破坏;11月9日叶片K相、J相、I相和P相荧光强度显着降低,可变荧光Fk占Fj-Fo振幅的比例(Wk)和Vj急剧上升,说明PSⅡ基本结构被瓦解、功能已丧失。因此,延缓叶片衰老的技术措施应于10月20日之前使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张怀西,史建民[9](2012)在《山东省栽培苹果的成本与收益》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趋势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分析了1998~2010年山东省栽培苹果的成本与收益变动趋势,揭示了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山东省的苹果栽培已进入高成本、高价格、高收益的阶段。基于实际物质成本的相对劣势显着小于基于隐性虚拟成本的相对劣势;栽培苹果的总成本表现出显着增加的趋势,而净利润呈现更为快速增加的趋势。栽培苹果的净利润增加主要依赖于产值增加的幅度大于总成本的增加幅度,产值增加既得益于苹果单产的提高,更得益于出售价格的快速上升。未来栽培苹果收益的增加会越来越寄于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本文来源于《落叶果树》期刊2012年04期)

王慧英[10](2011)在《栽培苹果与泰山海棠及平邑甜茶愈伤组织亲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泰山海棠和平邑甜茶同属于湖北海棠在山东省内的变种,与苹果嫁接后的亲和力却有很大的差别。平邑甜茶与苹果嫁接后亲和力较好,与苹果嫁接后乔化,生长旺盛,是常用的苹果砧木之一。而泰山海棠与苹果嫁接难以成活,或成活后很快死掉。本研究对苹果、泰山海棠、平邑甜茶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以及苹果与泰山海棠、苹果与平邑甜茶的愈伤组织的愈合培养研究,试图通过对愈伤组织的愈合过程的研究来揭示泰山海棠和平邑甜茶与苹果嫁接亲和力的差异成因和机理,对苹果砧木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果有:1、苹果、泰山海棠和平邑甜茶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是幼叶。实验中分别用幼叶、幼嫩枝条、休眠芽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发现幼叶消毒操作简便易行,时间宜于控制,污染和褐化几率低,且愈伤组织生长旺盛。2、筛选出苹果、泰山海棠和平邑甜茶愈伤组织培养的最佳激素组合是6-BA1.5 mg·L~(-1)+ NAA 1.5 mg·L~(-1)。实验中设计了多种激素组合进行正交试验,发现该激素组合诱导的培养基中,苹果、泰山海棠、平邑甜茶的愈伤组织均生长旺盛,诱导率和生长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合,愈伤组织颜色为淡绿色或浅黄色,疏松状。3、苹果与泰山海棠、平邑甜茶的愈伤组织的愈合研究中未发现两对愈伤组织的愈合有明显差异,因此分析认为苹果与泰山海棠、平邑甜茶的愈伤组织的亲和性可能在愈伤组织分化之前没有区别,亲和性差异应该发生在愈伤组织分化之后,可能是成熟组织的形成过程出现差异造成的。这个过程有待于今后的研究来揭示。(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1-04-21)

栽培苹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青岛农业大学苹果育种课题组培育的免套袋苹果新品种‘福丽’为试材,在完全不套袋情况下,与对照‘富士’苹果比较,分析两者在果实发育着色时期糖和花青苷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差异,为免套袋栽培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福丽’苹果定植在青岛农业大学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2009年嫁接在八棱海棠上,以同果园相同树龄、树势的‘富士’苹果为对照。2016和2017年分别在盛花后147、164、188d在离地(1.5±0.3)m处的果树外膛不同方位每个品种取果实4个。冰盒带回实验室,将果实阳面、阴面,果肉、果皮剥离,切成约0.5 cm2小块,混匀后分装,–80℃超低温冰箱保存。用盐酸甲醇法提取花青苷,双波长pH试差法测定花青苷含量;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RNA,罗氏定量PCR仪对花青苷及糖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用2-ΔΔCT值进行相对表达量分析。3个生物学重复。(1)盛花后188 d,‘福丽’和‘富士’阳面果皮的花青苷含量均高于阴面(1.58倍和1.16倍),果皮花青苷含量高于果肉(11.68倍和13.62倍)。‘富士’阳面和阴面果皮中的花青苷含量分别是其果肉的4.47倍和6.78倍。‘福丽’阳面果皮的花青苷含量与‘富士’差异显着,‘福丽’阳面果皮中的花青苷含量达15.89μg·g-1FW,是‘富士’阳面果皮的2.447倍。(2)连续两年通过荧光定量PCR对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表明,‘福丽’苹果果实中MdSPS基因,尤其是MdSPS6显着高于富士的表达水平;‘福丽’果实中MdSUSY3在花后188 d显着高于‘富士’,利于蔗糖积累。在盛花后147 d,‘福丽’中4个MdSUT均有较高表达水平,是‘富士’的5.6倍~2.1倍,此后逐渐降低,而‘富士’中该基因表达一直较稳定。对MdFK和Md HK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47d时,‘福丽’显着高于‘富士’,随着果实发育,两者趋于相近,乃至无显着差异。(3)‘福丽’中花青苷合成的结构基因MdCHI、MdCHS、MdDFR、MdUFGT均高于‘富士’,尤其是MdDFR,在果实发育的3个时期与‘富士’均有差异显着。调控基因MdBHLH和MdWD40在3个果实发育阶段表达量差异不显着;2016和2017两年的检测结果都表明,MdMYB10在两品种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根据以上结果推断,在完全不套袋情况下,福丽果实花青苷含量高,果实全面着浓红色,可能与MdSPS6、MdSUSY3以及MdCHI、MdCHS、MdDFR、MdUFGT和MdMYB10上调表达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栽培苹果论文参考文献

[1].于少帅,赵文霞,姚艳霞,覃伟权,阎伟.特异性SSR标记揭示新疆野苹果和栽培苹果的遗传变异关系[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吕玲玲,丁荔,刘蕾,侯鸿敏,张玉刚.免套袋栽培苹果品种‘福丽’果实着色相关基因表达分析[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3].李飞飞.现代栽培苹果之源——天山野苹果[J].大自然.2018

[4].耿军,王世升,刘旭东.北京昌平无袋与套袋栽培苹果品质及生产成本比较[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8

[5].王怡玢,陈锡龙,张东,范睿深,张昕.新疆野苹果与栽培苹果挥发性香气物质分析[J].北方园艺.2018

[6].李剑.在大寒日探访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新疆野果林[J].新疆人文地理.2018

[7].段乃彬.栽培苹果起源、演化及驯化机理的基因组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

[8].李芳东,吕德国,杜国栋,秦嗣军,马怀宇.清耕栽培苹果叶片衰老过程中PSⅡ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9].张怀西,史建民.山东省栽培苹果的成本与收益[J].落叶果树.2012

[10].王慧英.栽培苹果与泰山海棠及平邑甜茶愈伤组织亲和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标签:;  ;  ;  ;  

栽培苹果论文-于少帅,赵文霞,姚艳霞,覃伟权,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