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篇章论文-何清强,王文斌,吕煜芳

汉语篇章论文-何清强,王文斌,吕煜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篇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叙述体,篇内句,汉英对比,二语习得

汉语篇章论文文献综述

何清强,王文斌,吕煜芳[1](2019)在《汉语叙述体篇内句的特点及其二语习得研究——基于汉英篇章结构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英篇章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两者篇内句、回指代词以及关联成分等的数量不同。汉英存在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种语言的句子进入篇章前后其结构发生变化的方式和程度的不同。数量统计分析显示,汉英在以上叁个指标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性。本文通过汉英互译测试,考察了汉英篇内句特点与英语母语者汉语二语篇章构建规则习得的相关性,发现存在两个主要习得特点:与标准值相比,中高级水平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对篇内句数量和回指代词数量的控制都不够理想,其原因均与母语负迁移相关;在关联成分的使用上,只有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才能摆脱母语的干扰,他们不但能了解汉语篇章的关联成分少于英语,而且能在汉语篇章构建过程中自觉控制其数量。(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葛海柱,孔芳,周国栋[2](2019)在《基于主述位理论的汉语基本篇章单元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本篇章单元(Elementary Discourse Units,EDU)识别对篇章分析工作意义重大,是构建篇章结构的基础。从篇章衔接性视角看,每个EDU都由要表达信息的起始点——主位和要传达的新信息——述位两部分构成。该文结合已有研究和汉语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个基于主述位理论的汉语基本篇章单元识别方法。该方法将EDU识别转化为主述位识别问题,由主位、述位的位置间接地确定EDU的边界,最终完成EDU的识别。而主、述位间具有明显的信息序列化特征,因此可通过序列化标注方法进行。基于主述位理论的汉语基本篇章单元识别方法更关注EDU作为一个独立的篇章单元的内部构成,在汉语篇章话题结构语料库CDTC上的实验也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EDU识别的性能F1值达到了89.46%。(本文来源于《中文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阳[3](2019)在《汉语层次性篇章标记的历时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篇章标记是汉语篇章衔接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展现句间或句群间的层次关系。本文围绕层次性篇章标记的位置和功能等方面,分别对以“第X”、“其X”、“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为代表的叁类层次标记进行历时梳理和共时比较。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目标,以及对创新点和难点。除绪论部分外,本文共分为五章,每章分别讨论了各层次标记的演变过程、演变规律、演变诱因。第一章“汉语层次性篇章标记概述”以层次性篇章标记的概念界定为中心,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并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第X”、“其X”、“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最后说明层次标记的分类标准、分布特点。第二章“‘第X’类层次性篇章标记的历时考察”主要论述自上古至现当代时期的“第X”类标记的发展概况,简述先秦时期的“第”成为标记后才与数词凝结成词的过程,以描写“第+数”是如何发展成为篇章标记的。“第X”类标记的演变,整体上经历了作为句中成分到变为独立于句子的标记的语法化过程。“第+数”自东汉成词开始,就一直作为句中成分修饰名词性成分,于五代时期成为层次标记,直至现当代才得到普遍使用。“第X”类标记形成的语法化诱因包括句法构造和语义上的改变、语义复指、节律的影响,并表现为管界范围的扩大和管界能力的增强。第叁章“‘其X’类层次性篇章标记的历时考察”,首先按照不同时期对“其X”类标记进行梳理,发现“其X”类标记的演变过程不同于“第X”类标记。结合第二节对“其+数”的结构变化规律的描写,可知,“其X”类标记由短语结构直接发展为层次标记,“其+数”结构并未完全凝结成词。在发展变化方面,“其X”类标记则与“第X”类标相类似:先秦两汉时期,“其+数”共同修饰句中成分(尤其是谓语)以展现句子层次性,但数量较少;在六朝时期,“其+数”成为“其X”类层次标记,但发展缓慢;到现当代时期,“其X”标记才得到了普遍使用。“其X”类标记的演变诱因主要包括数词使用频率的增加、语义虚化和语境的影响、节律的影响。第四章“‘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类层次性篇章标记的历时考察”从标记的形式和位置出发,得知“首先”类标记在使用上比“第X”、“其X”类标记更为固定,数量上也占有一定优势。时间层次标记中以“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最为典型,四者的标记化过程相近但各不相同,除了“再次”,其他叁个标记在形式的形成上还包含了词汇化的过程。“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的成词时间较晚,成为层次标记的时期更晚,基本集中在民国时期,到现当代才出现了普遍使用的情况。最后,四个层次标记的演变诱因同样包含了句法构造和语义上的改变、语义复指、节律的影响,以及语义虚化和语境的影响等。第五章“汉语层次性篇章标记使用考察”主要是对各层次标记的功能和意义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发现层次标记间的细微差别。首先,时间标记和逻辑标记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体风格和衔接功能两个方面。在文体上,各标记在政论语体中有着绝对的优势。在衔接功能上,“第X”、“其X”类标记和“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类标记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前者侧重对排列次序的选择,后者侧重对时间先后的选择。层次标记的混用现象是标记间具有相近功能的表现,同时是促进标记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混用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源于功能和语义上的区别。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1)

王元鑫[4](2019)在《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现代汉语篇章第叁人称代词回指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山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作文为语料,通过对语篇语料的量化分析,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的语篇回指情况进行描写和分析,探究中高级水平汉语留学生在语篇衔接中“回指”的具体习得情况,找出其规律和特点,从留学生、教师、教材等多角度出发探究规律形成的原因,为解决留学生回指偏误问题、汉语语篇教学提供参考和对策。在本文所收集的122篇语料中,涉及第叁人称代词作回指语的情况一共有785处,其中使用正确的情况有646例,正确率为82.3%。其中,第叁人称代词构成介词短语时的正确率最高,作主语时的正确率最低。第叁人称代词回指的偏误使用情况一共有139例,偏误率为17.7%,其中I型偏误(不该使用时却使用)的数量最多,有101例,占偏误总量的72.7%,远远高于II型偏误(该使用时却未使用)的数量。根据研究,中高阶段韩国留学生的第叁人称代词回指习得的特点为:第叁人称代词回指的偏误使用错误率高;第叁人称代词回指“过度使用”的情况较为严重;在使用第叁人称代词回指时,零形回指的偏误最多;第叁人称代词作主语时,偏误最多;反身代词的用法等非篇章要素是影响第叁人称代词回指正确率的因素之一。造成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第叁人称代词偏误的原因主要有目的语规则习得不足、目的语规则过度泛化、母语负迁移、教材、教学方面的不足。(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白新菊[5](2019)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中职汉语篇章写作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职学校,技术型人才成长的摇篮,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等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和推进,特别是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中强调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改革:汉语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必备基础学科之一。在汉语教学中,指导教师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少数民族中职学生汉语能力。《中职汉语写作》面临新形势,也相应做出教学调整。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在学生本身,同时也依赖于教师的有效指导。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策略,他们的学习之路才会走得更高、更远。写作策略的研究对少数民族中职学生十分必要。本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论叁部分组成。绪论综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价值和意义。正文分为叁个章节。第一章,关于篇章写作策略的研究,阐述了学习策略概念、篇章写作策略概念,分析了篇章写作策略与教学的关系,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篇章写作策略的研究现状。第二章,调查问卷和文本分析,以访谈为辅助,剖析新疆少数民族中职学生使用汉语篇章写作策略的情况,分析少数民族中职学生在作文文本中出现的偏误类型,总结少数民族中职学生汉语写作偏误的原因。第叁章,综述少数民族中职学生汉语写作教学中运用篇章策略的必要性与建议。希望提出的教学策略能够丰富和完善新疆少数民族中职学生汉语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促进新疆中职汉语写作教育质量的提升。结论部分是对本论文研究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王体爽,李培峰,朱巧明[6](2019)在《基于门控记忆网络的汉语篇章主次关系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篇章分析是自然语言理解的基础。作为篇章分析的重要任务之一,汉语主次关系识别还处于探索阶段。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记忆网络(GMN)的汉语篇章主次关系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Bi-LSTM和CNN分别获取每个篇章单元的全局信息和局部信息。然后,融合两部分篇章单元信息并从中计算得到一个门控单元。最后,使用这个门控单元捕获各个篇章单元相对于篇章整体来说相对重要的特征表示,从而识别出核心篇章单元。在Chinese Discourse Treebank(CDTB)语料库上的实验显示,和最好的基准系统相比,该文的方法在宏平均F1、微平均F1值上均得到了提高。(本文来源于《中文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宋璟瑶[7](2019)在《近二十年对外汉语篇章教学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篇章教学是汉语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篇章教学研究已开展了二十余年,其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体现在研究领域的拓展、视角的丰富、方法的多样化,以及理论基础和教学法的与时俱进等。这些研究成果集中在篇章教学的总论性研究、对本体理论的应用、不同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的研究等方面。未来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体系的构建、国别化教学、多阶段与多课型的教学探索、篇章测试及与篇章习得研究的结合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本文来源于《武陵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孔芳,王红玲,周国栋[8](2019)在《汉语篇章理解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理解自然语言通常是在篇章级进行的,随着词汇级及句子级研究的日益成熟,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焦点已转向篇章级.篇章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整体上分析出篇章结构及其构成单元之间的语义关系,并利用上下文理解篇章.根据不同的篇章分析目的,篇章单元及其关系可以表示为不同的篇章基本结构,不同篇章基本结构及其关系的研究可提供不同层面的篇章理解.目前对汉语篇章内在规律的研究较少,缺乏对篇章进行有效分析和深入理解的理论方法体系,这严重制约了篇章级的相关研究及应用.重点关注篇章的两个最基本特征,即衔接性和连贯性,从篇章结构分析的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计算模型这3个方面,分别探讨篇章修辞结构(体现篇章连贯性)和话题结构(体现篇章衔接性),对篇章理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给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趋势.(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少帅[9](2019)在《浅谈篇章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学汉语很多年了,但一到写文章的时候总是写出来一些前言不搭后语的句子,或者是前后段落不衔接,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篇章修辞的问题。所以,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应当发挥篇章修辞的作用,这样能进一步的推动对外汉语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8期)

孔国兴[10](2019)在《《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失校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徐赳赳先生所着《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10年1版1印,2014年1版2印)是关于话语篇章分析的重要着作,在学界获得较高评价。陈平在书序指出,这样一部着作由徐来写再合适不过;顾曰国在推荐意见中评价该书:虽不能说开创先河,但说雪中送炭毫不为过。该书的详细介绍见于毛浩(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汉语篇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本篇章单元(Elementary Discourse Units,EDU)识别对篇章分析工作意义重大,是构建篇章结构的基础。从篇章衔接性视角看,每个EDU都由要表达信息的起始点——主位和要传达的新信息——述位两部分构成。该文结合已有研究和汉语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个基于主述位理论的汉语基本篇章单元识别方法。该方法将EDU识别转化为主述位识别问题,由主位、述位的位置间接地确定EDU的边界,最终完成EDU的识别。而主、述位间具有明显的信息序列化特征,因此可通过序列化标注方法进行。基于主述位理论的汉语基本篇章单元识别方法更关注EDU作为一个独立的篇章单元的内部构成,在汉语篇章话题结构语料库CDTC上的实验也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EDU识别的性能F1值达到了89.4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篇章论文参考文献

[1].何清强,王文斌,吕煜芳.汉语叙述体篇内句的特点及其二语习得研究——基于汉英篇章结构的对比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

[2].葛海柱,孔芳,周国栋.基于主述位理论的汉语基本篇章单元识别[J].中文信息学报.2019

[3].王阳.汉语层次性篇章标记的历时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王元鑫.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现代汉语篇章第叁人称代词回指习得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5].白新菊.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中职汉语篇章写作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6].王体爽,李培峰,朱巧明.基于门控记忆网络的汉语篇章主次关系识别方法[J].中文信息学报.2019

[7].宋璟瑶.近二十年对外汉语篇章教学研究综述[J].武陵学刊.2019

[8].孔芳,王红玲,周国栋.汉语篇章理解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19

[9].王少帅.浅谈篇章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J].北方文学.2019

[10].孔国兴.《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失校举隅[J].中国图书评论.2019

标签:;  ;  ;  ;  

汉语篇章论文-何清强,王文斌,吕煜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