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湿度传感器论文-吴艳,于会敏,姜旭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论文-吴艳,于会敏,姜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智能温湿度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温湿度传感器,信号处理,直流电机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吴艳,于会敏,姜旭[1](2018)在《基于温湿度传感器的智能鼠标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需求的提高,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作为计算机的外设——鼠标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近些年来各大生产厂商针对鼠标设计大部分侧重于微动性能和外观色彩的研发,而对于鼠标使用时舒适度的关注并不充分,文章主要针对此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方案比对选择较为优质的方法,利用新型传感器设计出知冷知热的智能鼠标,提升鼠标使用的舒适度,同时更好的为计算机的应用推广提供硬件支持。(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杨沂[2](2016)在《基于ARM9温湿度传感器智能网络监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基于ARM9的温湿度智能网络监控系统,在深入研究学习无线通信网络、嵌入式系统开发、模糊控制算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完成了温湿度数据采集终端、通信网络、温湿度模糊控制算法、ARM9监控中心及PC机监控软件等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6年11期)

谭江涌[3](2016)在《基于湿度传感器及压力补偿式滴头的中央绿化带智能微灌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中央绿化带作为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夜间行车防眩、分隔对向车流、保证行驶安全等作用,同时还具有美化公路景观、防止环境污染等功能。为保证绿化功能的实现,定期灌溉是高速公路中央绿化带日常养护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日常养护的一个难题。长期以来中央绿化带采用人工水车灌溉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耗水量大、灌溉成本高。据此,在不断优化传统灌溉作业的同时,探寻一种更加适用于高速公路绿化带灌溉的新技术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高速公路中央绿化带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和室内滴灌试验等研究方法,提出了一套基于湿度传感器及压力补偿式滴头的中央绿化带智能微灌技术,课题内容涉及微灌技术、水力学、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研究内容及成果主要包括:(1)收集高速公路路域范围内的雨水作为灌溉水源,根据灌溉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作物需水量,进而基于作物需水量进行灌溉用水的过滤、蓄水池设计及管网的平面布置,最后自主研发智能自动化微灌控制系统将整个工程进行统筹控制,最终实现高速公路中央绿化带自动化微灌工程。(2)基于应用示范工程灌溉区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自然打孔出流和压力补偿式滴头出流均匀性室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打孔出流时灌溉均匀度系数只有约60%,均匀系数不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同时还存在部分灌溉点位灌溉不足,部分灌溉点位超量灌溉的现象,而安装了压力补偿式滴头后整个管网的出流均匀性系数提高到了90%左右,而且除部分滴头堵塞外,很少有超灌或浇灌不足的点位,所以通过室内滴灌试验表明,压力补偿式滴头能有效改善和提高灌溉管网的整体灌溉均匀性,同时还能有效防止超灌和灌溉不足的现象。(3)利用湿度传感器对土壤含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信息及时返回到控制器,控制器对返回的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及判断,从而实现了灌溉区自动起灌和止灌的智能化控制。(4)依托在建高速公路,利用自主研发的微灌控制系统及相关室内试验研究成果进行基于压力补偿式滴头和湿度传感器的微灌技术示范工程应用,通过示范工程应用,对本文所提出的微灌技术可行性进行实践检验,同时在实际工程的指导下对微灌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最后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高速公路中央绿化带智能微灌技术。(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05-15)

许慧芳[4](2015)在《基于智能传感器SHT15的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以数字温湿度传感器SHT15为核心的智能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系统采用具有高速A/D转换、加密性强和解密难度高等优点的芯片STCLE5A32S2,在阐述系统硬件组成、通讯和数据采集软件的基础上,通过传感器采集温度和湿度信号,并通过A/D转化成数字信号,然后再输入给计算机。经过处理后,计算机向温度、湿度控制电路输出数字信号来控制下位机的操作。该系统具有液晶显示、数据监控、数据存储和低功耗等功能及特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王建平,胡灿,孙立峰,弋晓康,罗华平[5](2015)在《红枣烘房干燥系统温湿度智能传感器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枣烘房干燥过程中的温湿度智能传感器的应用是实现智能烘房系统的前提条件。为此,针对红枣烘房干燥工艺要求,基于单片机技术,应用集成传感器模块DHT11,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烘房多位置温湿度信号检测的智能传感器。运用单片机开发软件平台的仿真试验表明:软硬件系统运行可靠,设计合理,单片机采集与处理传感器数据信号正常;应用智能传感器对CX-32系列烘房系统进行了烘房内多点温湿度信号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智能传感器检测正常,温度与湿度测定值的变化符合红枣烘房干燥规律,传感器的温度分辨率达到了0.01℃,湿度分辨率达到了0.01RH,完全满足红枣烘房自动化控制的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5年08期)

牛文良[6](2012)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高速公路隧道智能温湿度监测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为了能更好的支持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的高速公路也进入了建设的高峰期,总里程已经突破8.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的快速增长给高速公路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对高速公路隧道的管理与检测。高速公路中的隧道数量多、里程长且事故发生率较高,这是高速公路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所以隧道情况实时检测就成为高速公路隧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中隧道检测系统的检测对象主要包括:隧道温度、隧道湿度、隧道道路图像、隧道一氧化碳含量和风速等对象,经过认真分析,本文选择的是隧道温湿度的采集,而温湿度是判断隧道火灾是否发生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高速公路的里程长、检测范围分布较广等特点提出并设计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高速公路隧道温湿度检测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热点研究领域,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多项前沿技术,可以实时的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覆盖地理区域内感知对象的检测信息。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也更加成熟、实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与传统的检测系统相比,无线传感器具有采集的数据更准确、检测范围更广、系统造价更低、采集设施部署更灵活等优势,这些优点系统非常适用于高速公路行业。论文首先从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应用情况入手,简要的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应用状况以及主要的支撑技术。其次,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提出检测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的技术方案。确定了传感器节点和汇聚节点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分别为TinyOS系统和Linux系统。第叁,确定传感器的节点设计,节点由处理器,无线网络、传感器以及能量供应等相关模块组成,这四个模块是相辅相成,只有每一个部分都是最优设计,才能集成一个性能优越的传感器节点。第四,完成汇聚节点引导加载程序的构建以及Linux系统的移植,根据系统和硬件的需要对系统的代码进行修改,实现系统的良好运行。第五,浅析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实现的过程,保证网络设备能被系统正常识别,完成数据的收发工作。第六,对隧道温湿度检测系统进行测试,测试分为:节点数据的采集测试、数据传输测试以及汇聚节点的运行测试,对检测系统进行性能分析,确认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本文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总结,分析系统的优缺点,明确系统需要改进的地方,使其能更好的适用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12-01)

王建佳,王科,杨志勇[7](2012)在《基于CAN总线的高精度温湿度智能传感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需求,确定了高精度温湿度智能传感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介绍了该方案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以低功耗ARM CORTEX-M3架构的LPC1768为主控芯片,配合低功耗、16位串行A/D转换芯片AD7792以及低功耗、高速CAN收发器SN65HVD230等实现基于CAN总线的高精度测量、自动采集和实时处理等功能,它与现有气象数据采集器相比,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组网灵活和测量精度高等特点。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高精度智能传感器具自检验、自校准、自适应性能,工作稳定可靠,并具有足够的精度。(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2年05期)

王建佳,王科,杨志勇[8](2011)在《基于Cortex-M0的无线高精度温湿度智能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需求,确定了无线高精度温湿度智能传感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文章介绍了该方案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以超低功耗ARM Cortex-M0架构的LPC1114为主控芯片,配合低功耗、16位串行A/D转换芯片AD7792以及超低功耗、具自动应答及自动重发功能的单片式2.4 GHz的无线射频芯片NRF24L01等实现无线通信、高精度测量、自动采集和实时处理等功能,它与现有气象数据采集器相比,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组网灵活和测量精度高等特点。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智能传感器工作稳定可靠,并具有足够的精度,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气象水文海洋仪器》期刊2011年04期)

王建佳,王科,杨志勇[9](2011)在《基于以太网的高精度温湿度智能传感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需求,确定高精度温湿度智能传感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介绍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系统以低功耗LPC1768为主控芯片,配合低功耗、16位串行模数转换芯片AD7792以及低功耗、物理层收发器KSZ8041NL等实现基于以太网的高精度测量、自动采集和实时处理等功能,与现有气象数据采集器相比,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组网灵活和测量精度高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高精度智能传感器工作稳定,绝对测量误差在0.06℃内。(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史延龄[10](2010)在《基于智能传感器和VB6.0/ACCESS的温湿度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VB6.0的串行通信控件,实现计算机与多个智能温湿度传感器的串行通信;在VB6.0环境下,调用ACCESS数据库进行数据保存。该方法实现了分散智能传感器的集中控制、数据的自动采集与自动保存。(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期刊2010年05期)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设计了基于ARM9的温湿度智能网络监控系统,在深入研究学习无线通信网络、嵌入式系统开发、模糊控制算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完成了温湿度数据采集终端、通信网络、温湿度模糊控制算法、ARM9监控中心及PC机监控软件等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吴艳,于会敏,姜旭.基于温湿度传感器的智能鼠标的设计与实现[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

[2].杨沂.基于ARM9温湿度传感器智能网络监控设计[J].电子测试.2016

[3].谭江涌.基于湿度传感器及压力补偿式滴头的中央绿化带智能微灌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4].许慧芳.基于智能传感器SHT15的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

[5].王建平,胡灿,孙立峰,弋晓康,罗华平.红枣烘房干燥系统温湿度智能传感器设计与试验[J].农机化研究.2015

[6].牛文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高速公路隧道智能温湿度监测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

[7].王建佳,王科,杨志勇.基于CAN总线的高精度温湿度智能传感器设计[J].气象科技.2012

[8].王建佳,王科,杨志勇.基于Cortex-M0的无线高精度温湿度智能传感器[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1

[9].王建佳,王科,杨志勇.基于以太网的高精度温湿度智能传感器的设计[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1

[10].史延龄.基于智能传感器和VB6.0/ACCESS的温湿度测量系统[J].仪表技术.2010

标签:;  ;  ;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论文-吴艳,于会敏,姜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