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论文-孔梅,张翔,叶梅聆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论文-孔梅,张翔,叶梅聆

导读:本文包含了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运动训练,监测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论文文献综述

孔梅,张翔,叶梅聆[1](2016)在《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在运动中的监测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得出,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是骨骼肌中一种重要的代谢酶,与年龄、性别、种族、肌肉质量、运动训练等因素有关。运动训练可引起运动员血清总LDH酶活性变化,而同工酶比例不发生变化。LDH同工酶比例的变化可用于辅助诊断肌肉疾病,同时,LDH同工酶谱的变化对于指导运动训练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全面准确地了解运动训练对LDH活性及其同工酶变化的影响,可以为科学地指导运动训练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6年05期)

王琦,王晓俭[2](2011)在《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在精神疾病中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属于胞浆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心肌、肝脏、骨骼、肌肉、肺等组织细胞中,当上述器官和组织受到损害时,细胞破坏,使细胞膜的完整性丧失,酶即释放到血液中。心肌酶检测临床上一般用于监测心(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1年33期)

梁燕,谷晓林,李梅,张晨[3](2010)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检测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化脑组)、5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病脑组)、4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60例非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CSF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NF-α水平,采用酶测速率法测定LDH的活性,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LDH同工酶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脑膜炎患者CSF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5.64±20.08)pg/L],其中化脑组[(462.24±368.13)pg/L]明显高于病脑组[(73.47±68.74)pg/L]及结脑组[(62.97±40.58)pg/L](均P<0.01),病脑组与结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脑组CSFLDH水平[(201.37±148.06)U/L]显着高于其他各组(均P<0.01),结脑组[(170.32±86.45)U/L]明显高于病脑组[(79.54±43.71)U/L](P<0.01);但病脑组[(79.54±43.71)U/L]与对照组[(64.56±49.68)U/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脑组LDH4[(22.83±2.08)U/L]、LDH5[(35.26±2.18)U/L]明显高于其他各组,LDH1[(7.84±1.15)U/L]、LDH2[(13.01±1.46)U/L]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均P<0.01);结脑组LDH3[(29.48±3.24)U/L]较对照组[(16.13±3.95)U/L]明显升高(P<0.01);而病脑组同工酶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F中TNF-α、LDH及LDH同工酶水平检测有助于不同类型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杨冬梅,黄波,邢晋苓[4](2010)在《唾液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对牙周病的诊断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唾液乳酸脱氢酶(LD)活性及其同工酶在诊断牙周病中的意义。方法牙周病患者52例(其中牙龈炎18例、中度牙周炎23例和重度牙周炎11例)和健康对照20例被纳入研究。测定所有受试者总LD活性其及同工酶含量,并比较同工酶的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的诊断性能。结果LD酶在所观察的疾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297,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对诊断牙周病总LD活性与同工酶绝对含量较佳,其特异性在90.0%~100.0%,敏感度在69.2%~76.2%,Youden指数在0.592~0.731,阳性预测值在95.1%~100.0%,阴性预测值在56.3%~76.2%60.0,曲线下的面积在0.836~0.896。相对含量检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唾液LD及其同工酶活性可能反映牙周组织损伤,提示LD及其同工酶可能是易于诊断牙周病的有用指标。但同工酶的相对含量测定对诊断牙周病的意义不大。(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0年02期)

林娜,于锦香,李艳,高峰,王柏勋[5](2010)在《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在复治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M,H亚单位值在复治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复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41例随访资料,分析LDH及其同工酶、亚单位与DS分期、ISS分期、肌酐、骨髓浆细胞数,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等的关系。结果血清总LDH与DS分期、ISS分期均未见显着联系。LDH1百分比与ISS分期呈显着负相关(P<0.01),LDH4百分比与ISS分期呈显着正相关(P<0.05)。骨髓瘤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LDH值及LDH4绝对值,H亚单位值与肌酐呈显着正相关(P<0.05)。LDH5百分比及绝对值与骨髓浆细胞数呈显着负相关(P<0.01,P<0.05)。结论对于复治复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LDH同工酶与ISS分期及肾功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LDH同工酶测定比总LDH活性更具有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宋鉴清,邹大伟,吕宁,吴广平[6](2009)在《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对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64例浆膜腔积液患者行积液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1~LDH5)检测。结果LDH活性良、恶性渗出液均高于漏出液(P<0.01),良性渗出液高于恶性渗出液(P<0.01);良性渗出液与漏出液同工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恶性渗出液LDH1、LDH2降低而LDH4、LDH5升高(P<0.05);放化疗后恶性渗出液中LDH1、LDH2降低而LDH4、LDH5增高(P<0.01),但LDH活性无显着变化。LDH5截断值为18.9%时,其恶性积液诊断敏感性为85.1%,特异性为84.5%;LDH4截断值为17.1%时,其恶性积液诊断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78.6%。认为浆膜腔积液中的LDH及其同工酶水平有助于浆膜腔积液性质的鉴别。(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9年03期)

宋鉴清,邹大伟,吴广平[7](2008)在《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分析对浆膜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分析对浆膜腔积液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日本HITACHI 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美国Helena公司全自动快速电泳系统检测247例患者血清、浆膜腔积液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7例浆膜腔积液中,渗出液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高于漏出液(P<0.01);其中炎性积液LDH活性最高,其次位结核性和恶性积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与血清中同工酶谱有差异,即血清中以LDH2为主,浆膜腔积液中LDH同工酶以LDH4、LDH5为主。浆膜腔积液中LDH总酶活性与血清中无相关。不同原因引起的浆膜腔积液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有不同的表现.尤其在渗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则出现多种改变。典型的表现可分为5种。结论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检测对渗出性和漏出性浆膜腔积液的鉴别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渗出性浆膜腔积液也有重要的鉴别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08-05-01)

王天成,王翔,贾光,沈惠麒,赵宇亮[8](2007)在《纳米铁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剂量纳米粒径铁粉经口染毒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的影响。方法40只CD小鼠随机均分(雌雄各半)为对照(Control)组、微米粒径铁粉(Micro-Fe)组、微米粒径氧化铁粉(Micro-Fe2O3)组和纳米粒径铁粉(Nano-Fe)组。将以上材料制成水溶液,以羧甲醛纤维素为辅剂,以5g/Kg体重剂量一次经口灌胃,14天后处死,分别测定脏器系数,取血分离血清,测定LDH及其同工酶、α-HBDH活性变化。结果Micro-Fe、Micro-Fe2O3和Nano-Fe组小鼠肝脏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LDH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组小鼠血清α-HBDH活性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Nano-Fe组小鼠血清LDH3明显低于Micro-Fe组,但与Control组和Micro-Fe2O3组相比差异不显着;Nano-Fe组小鼠血清LDH4和LDH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铁摄取可能对小鼠血清LDH具有一定抑制效应,Nano-Fe对血清LDH同工酶的影响与Micro-Fe和Micro-Fe2O3有所不同,血清LDH同工酶分析可能比血清LDH能更好地反映Nano-Fe对生物效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07年01期)

梁燕[9](2006)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其同工酶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中的含量,探讨它们在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共检测160例脑膜炎患者CSF中TNF-α和TLDH及5种同工酶的含量,其中化脓性脑膜炎53例,病毒性脑膜炎58例,结核性脑膜炎49例,60例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TNF-α的浓度,采用酶测速率法测定TLDH的活性,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LDH同工酶含量,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脑膜炎患者CSF中的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5.64±20.08pg/1),化脓性脑膜炎患者CSF中TNF-α的含量(462.24±368.13pg/l)高于病毒性脑膜炎(73.47±68.74Pg/l)及结核性脑膜炎(62.97±40.58pg/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病毒性脑膜炎组与结核性脑膜炎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1)。CSF中TLDH的含量以化脓性脑膜炎为最高(201.37±148.06u/l),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核性脑膜炎次之(170.32±86.45u/l),但病毒性脑膜炎(79.54±43.71u/l)与对照组之间(64.56±49.68u/l)无明显差别(P>0.1)。化脓性脑膜炎组LDH4(22.83±2.08)、LDH5(35.26±2.18)高于其他各组,LDHl(7.84±1.15)、LDH2(13.01±1.46)低于其他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脑膜炎组LDH3(29.48±3.24)较对照组LDH3(16.13±3.95)升高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毒性脑膜炎组同工酶谱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1)。结论:CSF中TNF-α和TLDH含量的检测及LDH同工酶含量的测定可以作为3种脑膜炎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06-11-01)

汤毅珊,林璞粤,欧卫平,王宁生[10](2005)在《安宫牛黄散中的朱砂雄黄对感染性脑水肿大鼠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安宫牛黄散中的朱砂、雄黄对机体作用的不同特点,探讨复方中朱砂、雄黄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8~10只/组) :正常组,正常加安宫牛黄散(下简称整方)组(2 78mg/kg) ;正常加除去朱砂、雄黄的安宫牛黄散(下简称拆方)组(2 2 2. 7mg/kg) ;脑水肿模型组(一侧大鼠颈总动脉注射百日咳杆菌2 50亿/kg) ;模型加整方组(造模前1h给药2 78mg/kg) ;模型加拆方组(造模前1h给药2 2 2 . 7mg/kg)。一次给药后5h(模型组注菌后4h)采血、制备脑匀浆。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总活力,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 -5 百分酶活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DH总活力、LDH1 、LDH2 百分酶活力显着升高(P <0 .0 1) ;正常加整方组、正常加拆方组LDH总活力升高(P <0 . 0 5) ,LDH1 、LDH2 百分酶活力均显着升高(P <0 . 0 1)。LDH4、LDH5 百分酶活力下降(P <0. 0 1) ,但除LDH5 外,整方组和拆方组各项酶活力组间差异无显着性。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加整方组、模型加拆方组LDH总活力显着下降(P <0 . 0 1) ,LDH5 百分酶活力显着升高(P <0 .0 1)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模型加整方组LDH2 、LDH3 百分酶活力显着下降(P <0 . 0 1) ,LDH1 、LDH4百分酶活力无(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属于胞浆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心肌、肝脏、骨骼、肌肉、肺等组织细胞中,当上述器官和组织受到损害时,细胞破坏,使细胞膜的完整性丧失,酶即释放到血液中。心肌酶检测临床上一般用于监测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论文参考文献

[1].孔梅,张翔,叶梅聆.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在运动中的监测和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

[2].王琦,王晓俭.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在精神疾病中临床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

[3].梁燕,谷晓林,李梅,张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

[4].杨冬梅,黄波,邢晋苓.唾液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对牙周病的诊断效能[J].四川医学.2010

[5].林娜,于锦香,李艳,高峰,王柏勋.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在复治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

[6].宋鉴清,邹大伟,吕宁,吴广平.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对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09

[7].宋鉴清,邹大伟,吴广平.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分析对浆膜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8

[8].王天成,王翔,贾光,沈惠麒,赵宇亮.纳米铁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影响[J].解剖科学进展.2007

[9].梁燕.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6

[10].汤毅珊,林璞粤,欧卫平,王宁生.安宫牛黄散中的朱砂雄黄对感染性脑水肿大鼠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

标签:;  ;  ;  ;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论文-孔梅,张翔,叶梅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