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功能论文-王韶华

诗教功能论文-王韶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教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诗教,艺术语言,有为而作,梅尧臣,缘情,诗言志,正法眼藏,兴寄,建安风力,独抒性灵

诗教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王韶华[1](2017)在《中国文学诗教与审美功能的互动共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艺术的美不只在于艺术语言规律性组合形成的感受,也不只在其关注现实、化育世人的能力,而在于二者互融后形成的那种在艺术语言中洋溢着的生命之力。发端于“诗言志”的中国文艺思想,在长达叁千多年的历史上,虽经言志、缘情、明道、独抒性灵等变迁,但对于内(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11-27)

王珂[2](2017)在《诗疗和诗教是新诗的两大现实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文学艺术的功能在当下既是热点话题,更是重点话题:今日文学艺术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如何完成"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的时代使命?如何"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文(文学)艺(艺术)理论界特别需要专业性的"跨界讨论"。鉴于此,本刊特约东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现代汉诗研究所研究中心主任王珂教授,东南大学艺术系主任李倍雷教授和赫雷教授分别撰写了两篇文章:《诗疗和诗教是新诗的两大现实功能》《当代艺术应在审美批判中寻求构建途径与社会责任》。《诗疗和诗教是新诗的两大现实功能》一文认为,新诗是采用现代汉语和现代诗体抒写现代情感和现代生活的现代艺术,在20世纪,曾是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文体,在21世纪,尤其是在当下,更应该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巨大贡献。要高度重视新诗的现实功能及实用性,把诗教功能视为主要功能,诗疗功能视为重要功能。诗歌写作既是"个人化写作",也有"社会化写作",既有"生命意识",也有"使命意识",既关注公民的生存问题,更关心国家的发展问题。今日新诗的精神重建,正是要建设这样的现代精神;今日新诗的现实功能,正是要突出这些功能。《当代艺术应在审美批判中寻求构建途径与社会责任》一文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境遇比较复杂,但它不是在西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路径上的艺术形态,而是建构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艺术形态,唯有如此才能践行其当代艺术的各种功能或责任。中国当代艺术的"当代性"决定了它的社会功能和责任。中国当代艺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在当下具有当代的价值与意义,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任务。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功能所体现的就是构建一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所以,中国当代艺术要提出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符合文化发展逻辑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文化问题,关注人类与社会是中国当代艺术承担的当下责任。两篇文章虽然一篇谈"文学",另一篇谈"艺术",却不约而同重视"当下性""中国性"和"传统"。这也正是在新时代充分实现文艺的现实功能的最佳策略,也是当务之急。(本文来源于《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王柯平[3](2016)在《诗教的致知功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疏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的诗教思想虽然看重"兴、观、群、怨"四个向度和与其相应的社交、外交、伦理和审美等多重功能,但并不忽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致知作用。这种致知,实际上是博闻多识的一种途径,"格物致知"的一项内容和君子人格修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突出效应至少有四:一是有助于人们进入"笃志博学"的奥堂;二是有助于人们更加精确地解读诗文的具体含义和掌握赋比兴的修辞艺术;叁是有助于人们更为娴熟地"献诗"或"引诗";四是有助于人们实现"博文约礼"的崇高目的。(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王慧娟[4](2016)在《论“谐讔”的诗教与娱情功能——以《文心雕龙·谐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勰纵观时世文坛、士风与民间传统风俗,从社会背景、文体渊源、文体功能与发展路径等方面对谐讔文体进行了深刻批评,从其《文心雕龙·谐讔》篇可见魏晋时期"文学回归本体"之"娱乐"风尚的发展变迁、对文学文体的影响,以及"谐讔"文体的诗教立场与娱情功能。(本文来源于《吕梁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岳鹏[5](2015)在《毛泽东诗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诗教功能及其运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诗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诗教功能主要有铭史功能、励志功能和美育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若能恰到好处并灵活有效地运用毛泽东诗词,不仅有助于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还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来源于《教育与教学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刁彩莲[6](2014)在《小学语文与诗教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的生活被应试教育所占据,诗歌教学也一度被大多数语文教师所忽略。古典诗歌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是先辈文明的结晶、心血的累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数千年以来,李白、杜甫、李清照、辛弃疾等塑造的一个个或豪放或婉约的形象,一直生动鲜活地活在后人心中。一首首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融入了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华儿女心头永远的骄傲和自豪。因此,诗歌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价值很大。诗歌教育对于学生情操的陶冶、思想修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怎样教才能充分发挥诗教的功能呢?笔者觉得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本文来源于《教育》期刊2014年33期)

王波平[7](2013)在《试论《诗大序》的诗教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诗大序》是儒家诗教的经典文本。言情是其思想内核,比兴是其表现形式,风教是其现实功用。风教功能主张文学皈依政治,从而实现其教化作用和功利目的。其"化下""刺上"的诗教方式、温柔敦厚的诗教色彩和潜移默化的诗教效果,是儒家诗教的重要特质,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3年20期)

杨亚平[8](2012)在《新课程视阈下语文“诗教”功能斠原与骨力彰显》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诗歌一直作为中国文学的主流,充当我们的精神家园,它的营养己渗入我们生命的根须。诗教,顾名思义,就是指采用诗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诗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种优良传统,一直受到国人的高度重视,有着悠长的传统和历史,可谓积厚流光。随着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化,诗歌地位日渐式微,尤其是新诗、现代诗确有渐行渐远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优胜劣汰激烈竞争的商业社会把人变成物质,把精神变成商品,诗歌日趋脆弱淡化,“诗教”的旗帜被世俗撕扯得千疮百孔。在中高考体制面前,教育越来越功利,在分数至上的现实面前,语文教学已经异化为题海战术,以应付考试。随着文学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追索,“诗教”又被重新提上日程。诗教,对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实施人文关怀,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而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为了落实这一理念,本文认真回顾了“诗教”的渊源功用,追寻式微缘由以及当今回潮的风尚,由此探讨“诗教”之殇对当下人文精神带来的断层。接着结合诗歌独特文学特点,分析了“诗教”在有效德育、涵养心灵、引导审美、锤炼语言等方面的多重功能挖掘诗歌本质。最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前语文教育的要求以及自己教学的实践,边理性审视当前诗歌教学中的问题,边根据生成课堂需求,提出了中学“诗教”之道,即通过累积奠实基础,通过吟诵加强语感,通过比较阅读拓宽视野,通过细读把握主旨,通过素描再造风景,通过学以致用领悟真谛。通过一系列策略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对诗美、诗意的认知,从而锻铸他们的人文底蕴和品位素养。使“诗教”这一优秀传统得到发扬广大,让我们的语文教育进入一种美妙的诗画境界,享受诗意生活。(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苏亦工[9](2011)在《试论中国诗教传统的社会批评功能:从言者无罪到表达自由》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曾将诗的社会功能表述为"兴"、"观"、"群"、"怨"。其中的"怨",汉儒多解释为"刺上政",即以政治批评为核心形成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间的信息交流和社会互动。肇端于先秦,成熟于两汉的儒家诗教传统绵延两千余年,曾经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过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即便是以歌功颂德为主的"颂"诗,也常寓规谏劝勉于颂美之中,乃至有所谓"虽颂皆刺"之说。中国古人"言者无罪"的政治理想是诗教传统的另一厚赐,堪与当今西方的表达自由理念相映成辉。我辈炎黄传人坐拥如此丰厚之文化遗产,理应光大传统,推陈出新,将中国古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道德理想落实到制度和实践层面。(本文来源于《政法论坛》期刊2011年05期)

杨进红[10](2011)在《论孔子“诗教”的审美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对《诗》的总体评价是"思无邪",从文学功用来说,可以看作是"诗教"的总体审美标准,它实际上规范了当时人们对《诗》的理解与认识,既突出了《诗》的道德意义,也注意到了诗歌的审美功用,实现的是情与理、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和稳定,从而最终达成真善美的统一。这正是孔子以《诗》进行教化的道德基础与审美前提。(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新理论版)》期刊2011年02期)

诗教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讨论文学艺术的功能在当下既是热点话题,更是重点话题:今日文学艺术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如何完成"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的时代使命?如何"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文(文学)艺(艺术)理论界特别需要专业性的"跨界讨论"。鉴于此,本刊特约东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现代汉诗研究所研究中心主任王珂教授,东南大学艺术系主任李倍雷教授和赫雷教授分别撰写了两篇文章:《诗疗和诗教是新诗的两大现实功能》《当代艺术应在审美批判中寻求构建途径与社会责任》。《诗疗和诗教是新诗的两大现实功能》一文认为,新诗是采用现代汉语和现代诗体抒写现代情感和现代生活的现代艺术,在20世纪,曾是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文体,在21世纪,尤其是在当下,更应该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巨大贡献。要高度重视新诗的现实功能及实用性,把诗教功能视为主要功能,诗疗功能视为重要功能。诗歌写作既是"个人化写作",也有"社会化写作",既有"生命意识",也有"使命意识",既关注公民的生存问题,更关心国家的发展问题。今日新诗的精神重建,正是要建设这样的现代精神;今日新诗的现实功能,正是要突出这些功能。《当代艺术应在审美批判中寻求构建途径与社会责任》一文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境遇比较复杂,但它不是在西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路径上的艺术形态,而是建构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艺术形态,唯有如此才能践行其当代艺术的各种功能或责任。中国当代艺术的"当代性"决定了它的社会功能和责任。中国当代艺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在当下具有当代的价值与意义,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任务。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功能所体现的就是构建一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所以,中国当代艺术要提出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符合文化发展逻辑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文化问题,关注人类与社会是中国当代艺术承担的当下责任。两篇文章虽然一篇谈"文学",另一篇谈"艺术",却不约而同重视"当下性""中国性"和"传统"。这也正是在新时代充分实现文艺的现实功能的最佳策略,也是当务之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教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王韶华.中国文学诗教与审美功能的互动共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2].王珂.诗疗和诗教是新诗的两大现实功能[J].河南社会科学.2017

[3].王柯平.诗教的致知功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疏解[J].美育学刊.2016

[4].王慧娟.论“谐讔”的诗教与娱情功能——以《文心雕龙·谐讔》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16

[5].岳鹏.毛泽东诗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诗教功能及其运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

[6].刁彩莲.小学语文与诗教功能[J].教育.2014

[7].王波平.试论《诗大序》的诗教功能[J].语文学刊.2013

[8].杨亚平.新课程视阈下语文“诗教”功能斠原与骨力彰显[D].上海师范大学.2012

[9].苏亦工.试论中国诗教传统的社会批评功能:从言者无罪到表达自由[J].政法论坛.2011

[10].杨进红.论孔子“诗教”的审美功能[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

标签:;  ;  ;  ;  ;  ;  ;  ;  ;  ;  

诗教功能论文-王韶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