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对医院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对医院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一、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对医院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新明[1](2020)在《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以淮安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背景下,以淮安市4家改制医院为研究对象,探讨公立医院改制的评价标准、改制路径、改制后如何实现良性运转等问题,为当地政府推进相关工作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以江苏省淮安市的4家改制医院为例,研究和总结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实际成效,探讨公立医院改制的经验模式、内外制约条件、发展前景等问题。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回顾法:系统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材料,查阅相关专业专着、期刊杂志、政策信息,收集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系统归纳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政策和做法;研读淮安市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法规,对淮安市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情况进行梳理和分类,设计淮安市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评估指标框架,并形成机构调查表、员工调查表以及定性访谈提纲等调研工具。现场调查:以江苏省淮安市为研究现场,选择淮阴医院、盱眙县中医院、淮安眼科医院、淮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改制样本医院,调查医院服务、财务收支、人力资源等基本运行情况,并在医务人员中开展抽样问卷调查,覆盖不同科室、类别、职称等。共收集有效问卷284份。定性访谈:通过隔壁访谈、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不同利益相关方对医院改制政策实施的切身影响和感受,及其对医院改制的过程、经验、问题和前景的看法。主要包括: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样本机构中的医院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医院投资人(代表)。专家咨询:邀请相关专家、政府官员和实际工作者开展座谈会,征求对课题设计、研究方法、基本观点、初步结论等的意见,对研究结果进行完善。研究技术路线:研究结果:(1)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评价标准;(2)改制样本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的效果;(3)改制的成功条件;(4)改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5)关于我国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的讨论与政策建议。

马宗奎[2](2017)在《我国公立医院筹资管理研究 ——基于非营利组织筹资管理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公立医院生存和发展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且合理的医院收入来源对于减轻居民疾病负担,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推进医改成效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加强公立医院的筹资管理方式研究。本研究从发展沿革、筹资渠道、筹资结构、筹资监管以及筹资活动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尤其是非营利性医院的筹资管理方式方面了细化研究,发现它们具备的共同点是:拥有面向市场的多元筹资渠道;良好筹资设计和资本结构;严格的风控体系和监管模式以及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法制保障。随之,本文试着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对我国公立医院的筹资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公立医院的筹资管理方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受政策的影响极大。目前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政策体制、管理方式、法规法章等条件的限制,致使我国公立医院的筹资渠道较为狭窄,社会资本利用不足:财务风险较高,筹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对筹资活动以及资金的使用监管不到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相关人员的筹资管理意识也较为淡薄,相应能力亟待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公立医院筹资管理方式的变革可以参照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具体做法,进行标杆管理。筹资管理方式的变革不是简单的财政投入方式的改良,也不仅仅是补偿机制的优化,它涉及到产权改革,法制建设,观念更新,能力提升等不同方面,是一个全面、长久、持续性的变革过程。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在这一过程中适当放权,利用市场机制,增强筹资管理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监督和引导,特别是在制度改革和法律完善方面。同时,医院本身和社会主义投资者等也要结合自身现状和市场环境,积极做出调整,合理吸收、投入有限的卫生资源,实现资本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效益相统一。

吴昌裕[3](2016)在《上海市公立医院外部治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公立医院都是我国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基层医疗服务的主力提供方,在保障人民健康、疾病预防、疫情控制等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公立医院的改革被认为是决定新医改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上海市是我国直辖市中唯一的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城市,具有医疗资源丰富、医疗人才集中、资本市场活跃等特点。《上海市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指明了上海市公立医院更深一步改革的清晰目标包括: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与管理新体制。怎样才能根据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切实有效推动上海市公立医院的深化改革,是上海市在新一阶段的医改进程中迫切需要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上海交大图书”等专业文献检索,收集国内外对医院法人治理有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情况,对英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国内无锡、宿迁等地公立医院的外部治理结构进行模式对比,试图借鉴国内外医疗机构的外部治理理论与实践,分析上海市目前公立医院尤其是承担了最为繁重医疗服务的三级医院的外部治理结构的现状与问题,突破传统的以权利、责任与义务为主线的内部治理机制,通过外部治理模式和市场化的工具来深入公立医院的监督机制与运营机制的改革,使用好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组合拳”,为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顺利推进提供政策建议。本文结合上海市公立医院现有的治理模式和外部环境,发现长期的行政化办医导致医院顾客意识、竞争意识与产品意识薄弱,在医疗服务市场竞争中无法发挥既有优势,切实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可以帮助提高上海市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最终为人民提供高效、优质、大众满意度高的基础医疗卫生服务。最后本文也对上海市的公立医院外部治理机制改革做出新的途径探索:(1)政府需要转变职能,从办医主体转换角色为市场的监管者,提高法治水平,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2)公立医院应用3C战略模型,从顾客导向本身,正确引导病人的就医习惯,并根据患者所需改善自身的服务和产品体系、创新医疗服务产品;通过对申康中心的去行政化、建立与完备公立医院对的法人治理结构与鼓励社会民营资本入股公立医院来促进上海市公立医院的组织再造,破除原先行政管理时代遗留的弊病,建立上海市公立医院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医疗人才竞争以及市场营销活动,提升公立医院市场竞争力。

赵映[4](2015)在《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股份制模式研究 ——基于河南省某医院的实证调查》文中指出目的:随着我国新医改的不断深入,部分公立医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近年来,各地在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股份制模式。首先,总结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基本步骤、改制后的配套制度建设等。其次,结合河南省某医院股份制改革的实例,分析该医院的改革背景、改革过程等,并对改革取得的成效和不足进行评价。最后,根据实例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探求一条适合我国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的最佳路径。方法:本研究将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了解国内外当前的有关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现状与最新动态,系统分析文献资料,寻找研究的突破口。其次,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获得医院的有关的数据资料。最后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定性角度对改革成效和不足进行评价。结论: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的股份制改革是基本成功的,在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中有所突破与创新,解决了医院长期存在的资金短缺、管理僵化等问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有显着提高。然而该医院在改制之后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员工身份转换、人才引进等等,尚需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张远妮[5](2015)在《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模式、风险与路径选择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新医改的关键在于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即解决群众井喷式的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不足的矛盾。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要么加大政府投入,要么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以此来平衡医疗资源。在政府投入不足,医疗服务需求多样化和未形成充分竞争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的情况下,必须在社会资本层面上突破创新。我国公立医院改制受“新公共管理”思潮以及国际公立医院改革的影响,也深受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在财政吃紧及公立医院自身经营困难情况下,政府开出了改制的药方。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公立医院改制一度成为医改关注的焦点,但因实施难度大在三年医改期间没有实质性进展。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国家确定部分地区进行公立医院改制试点”。2014年1月,《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指出社会资本可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这一系列政策出台,掀起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公立医院改制再次成为各方利益关注的焦点。虽然国家政策已明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的改制发展,但在推行过程中仍然面临着理论上的困惑、制度上的欠缺和操作上的困难。随着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在全国的试点和实践,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比如有些公立医院改制直接把医院卖掉或部分卖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人利用改制进行利益输送;一些改制医院的原有职工身份、工资、福利等多种待遇没有保证;公益性缺失;公立医院资产的处置形式、历史遗留债务处理等还缺少法律依据;政府、投资方、医院等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定位不够明确;社会办医机构的选择对象和方式不够规范,进入门槛含糊;绩效评价体系未建立。如何建立合理的社会资本办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风险防范,提出改制模式的路径选择有待探索。基于此背景,本文拟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结合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具体实践,从改革的动因、理论、模式、风险、路径等维度对该主题展开系统性的研究。随着各地开展公立医院改制试点,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模式、风险分析及控制、路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对目前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社会资本参与程度大小,选取其中四种已实践的改制模式:托管经营模式、PPP-ROT模式、股份制合作模式以及慈善捐赠模式。将此四种模式进行多角度分析,包括不同模式的改革背景、目标、过程、存在的问题、风险因素、改革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估不同模式的适用性。并且结合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提出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设计思路。旨在通过分析不同模式下的风险因素以及治理变革路径,确定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的路径选择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而为建立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模式以及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本研究主要是通过翻阅图书、查阅专业杂志期刊、论文集以及网上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PubMed.ScicnceDirect等电子资源,对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办医问题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通过收集国内外关于医院改制有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情况,归纳医院改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不同改制模式的特点等,从而为研究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研究基础。并且,对各种文献资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得出可借鉴的经验、观点和成果,加深对问题的看法,这为本文研究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半结构深度访谈法在文献分析工作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事先确定的问题进行访谈,对涉及医院改制的各利益相关者分别进行深入访谈,比如卫生行政部门人员、医院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社会资本投资者以及患者等,充分收集关于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意见和看法,为建立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模式提供路径选择。3.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归纳演绎路径选择,在对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四种不同模式的实证分析中,对不同模式之间的改革理念、目标、实操步骤、实践阻碍、风险因素、实际成效等方面进行比较,不仅有助于识别不同模式的内涵及其利弊,同时也为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4.实地调查法选取目前一些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医院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通过实习、参观、访谈等多种形式,与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人员、医院管理者、社会资本投资方、医生以及患者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接触、了解、沟通、咨询、访谈、调研,从而积累大量的实践素材和第一手资料,切实地加深笔者对于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理论和实践双层认识与体会,同时也为本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与数据。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是管理学中应用的较为广泛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分析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现实动因、四种不同模式的改制成效及其比较方面较多地使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而在分析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背景、模式特点、风险、实现路径等问题时较多地运用了定性分析的方法。本文将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有机结合,采用定性分析对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同时采用定量分析作为检验标准,对结果进行综合。6.案例分析法近年来的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试点实践为本研究提供了案例素材。本文将利用案例分析法对四种不同的公立医院改制模式进行研究,对改革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从中找出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然后进行整理、加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力争从一些案例中选取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分析,辅助证明文章的论点,并且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进行有条件有选择的参与观察、亲身访谈和深度调查。研究结论一是行政化管理体制导致公立医院治理低效、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医疗服务定位不清、产权不清导致外部性问题、所有制构成比例不协调导致卫生资源配置失衡、以药养医、发展资金缺乏、融资渠道的单一化、政府改革意志明确等是促使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现实动因,而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是公立医院改制的理论基础。二是通过案例分析法对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托管经营模式、PPP-ROT模式、股份制合作模式、慈善捐赠模式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模式在改革的背景、操作程序、特点、约束条件、存在的风险、实际成效等方面是存在差异。不同改制模式对公立医院的影响不同,即说明不同模式的适用性不同,应该因院而异,慎重选择改制模式。三是由于医疗行业本身具有政策敏感性、伪市场性、管理复杂性、资金密集、经营周期长等特性,导致医院改制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而且政府、社会资本投资者、患者、公立医院等利益相关者主体在参与公立医院运营改制过程中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加深了风险程度,产生了寻租风险、监管风险、串通风险、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等等。本文通过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分析及其风险形成机理,构建一套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风险防范框架。四是提出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路径选择模型。包括明确改制模式、选择改制对象、界定社会资本参与方范围、资产评估工作、确定改制基本程序、人员安置、治理结构、界定经营性质与变更登记、配套保障等等。五是公立医院改制的启示。通过确定改制原则,界定改制范围,选择改制模式,严格审批程序、采取温和、渐进、灵活的改制策略,注重相关配套措施的改革,协调内外部治理环境,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发展。创新之处研究视角创新。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视角,围绕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这一选题从理论基础、现实动因、改制模式、改革阻力、约束、风险因素等维度展开全方位的探讨,不仅在理论上拓展了社会资本办医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有助于从实践层面准确地把握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发展动态。研究方法创新。本文采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利益相关者分析,实证分析等多种方法结合,较为全面,规避仅理论描述或者定性分析的局限性。同时,在分析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现实动因和具体改革模式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有利于厘清路径选择。研究观点创新。本文认为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并不影响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在有些情况下,进行改制是良好的选择,只是需要明确改制的目的、理念、路径等等。当然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蕴含着许多的风险,这就需要建构一套良好的管理框架用以防范风险的发生。而且,本文在系统分析我国现有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改制路径选择模型。

何谦然[6](2014)在《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目标之一,同时也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而医院是治疗疾病、提供健康等服务的主要机构,对于维护人们的生命健康权,促进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疗事业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领域的实力。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待遇水平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在20世纪60、70年代,中国被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的奇迹”,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全面医疗保障的国家。但是在20年后的今天,中国面临尴尬的局面,原有的劳保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制度为主的医疗保障体系逐渐瓦解,政府逐渐减少了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公立医院由原来的政府主导逐渐转变为“自负盈亏”,造成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的逐渐缺失,通过诱导患者消费或者提高药品价格等方式实现医院的正常运转。因此,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出现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就医需求的满足,医疗卫生领域的福利性和公平性缺失,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针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难题,国家开始了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标志着新医改的正式启动,其中提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3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下简称《方案》),这一纲领性文件为新医改指明了方向,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作为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公立医院改革是整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所有其他体系的建立和配套政策的落实,都依赖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然而经过几年的改革,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社会各界普遍要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目前来看,我国各地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各地对于公立医院的改革措施基本都遵循《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遵循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回归公益性,在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改革试点有所收获。其中改革的重点多集中于医院法人机制、补偿机制、监管机制、加强医院的管理等方而。第二,建立起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有利于医院内部现代化的运营和管理。以北京为例,在试点医院内部建立理事会,理事会成为医院的决策机构,负责医院的决策权。由理事会任命执行院长,执行院长负责按照理事会的决策负责医院的具体运营管理,接受理事会考核。通过理事会、执行院长和监事会,“三权分立”,分别承担决策、执行、监督的职能,形成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第三,对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探索,主要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弊端。在北京、深圳都有所探索,通过取消药品加成,以进价售卖药品,医院的盈利从药品转向服务。从过去的三个主要收入渠道:医疗、药品、财政补贴转向医疗服务和财政补贴两大收入渠道。本文基于博弈论、公共产品理论、法人治理结构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激励相容理论、产权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等理论基础,系统地回顾了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发展历程,将这一过程划分为自主化办医、市场化改革、改革深入、新医改等四个阶段,并以上海、深圳、宿迁、北京等城市为例,归纳了近年来各地医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经验。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存在医疗领域主体市场化、政府从管制到监管、补供方为主、公益性回归等几个主要特征,目前存在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亟待完善、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亟待变革、医院补偿机制、法人治理及内部运行机制亟待改革等主要问题。其次,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动因分析可知在政府和公立医院的监管和执行过程中的效益溢出和信息不对称,导致行政效率和医疗效果的双重低下;在制度因素方面,如不进行行为规制和价值导向引导,劣均衡很难被动摇,这是公立医院改革过程当中最难以触动的医患关系,因此需要下大力气。政府和医患者的交往和联系当中,由于政府部门对于个案存在情感上的倾向,因此所做的决策和补偿机制设计可能是部分最优而并不是全局最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平和社会心态。公立医院的改革需要具有针对性的制度性重组而不是仅仅针对部分。再次,本文基于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政府和公立医院之间的委代关系,以及公立医院和患者的多阶段重复博弈分析。同时,还从制度、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动因进行考察,深入分析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在机理。本文认为,当前终稿公立医院公共性缺失的主要表现是在宏观制度约束、微观体系约束以及道德约束方面的缺失。这些约束的缺失引致了当前公立医院由于“盈利性大于公益性”而走到了非改革不可的近况。对影响因素的考察得出在公立医院改革中需要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推动改革的进行。第四,本文对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进行了公共政策评估,从政策宏观审视、趋势评估、结果评估三个视角,评估了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中政府全面保障阶段、自主化办医阶段、市场化改革阶段的发展历程。并对当前的新医改阶段进行了重点分析,本文认为,公立医疗机构的新医改过程中,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仍不合理、回归公益性的进程缓慢、政府投入机制不稳定、医疗费用控制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第五,本文综述了国外公立医院的改革的背景及发展现状,并以英国、南非、德国、法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典型国家为例,分析了公费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自费医疗保险模式、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提供模式等对我国医疗保障改革的借鉴与启示。最后,基于理论与实践分析,本文指出了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从政府、医院、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加快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从政府层面而言,未来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变革医院的补偿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卫生系统、优化行业外部环境、实行全行业监管等;从医院层面来看,应该更加完善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改革医院财会制度、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高素质医疗队伍、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等;从社会层面来看,应该更加注重群体意愿的充分表达、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培育专业化管理公司和行业协会、强化社会监管。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总结归纳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大致历程以及各地试点的主要路径,划出了一条改革的大致路线,并将改革分为四个阶段,很明显的看出各个阶段相互承接,并且不断革新的过程。同时,总结出主要5种改革路径,分析不同路径的主要改革方式方法,清晰明确的看出各自的优劣势,为政策建议提供了借鉴。其次,运用多阶段动态博弈理论从宏观政策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动因,以及公立医院改革所面临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描述出公立医院改革的动态过程。

孔令大[7](2014)在《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构建及其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公众对健康的渴望、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建立并完善与当前国情相合适的医疗卫生体制,改善公众医疗卫生服务条件,逐步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为相关的就医问题,国务院与相关卫生管理部门在深入调研、汲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展开了全面性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并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新一轮医改的内容涉及到医疗卫生领域的各方面,而重点则落在通过医疗卫生资源的重组与医疗机构体制的改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之上。公立医疗联合体及法人治理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近几年作为解决方案,开始被学术界所提出,并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接纳。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及学科背景之下,以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为研究对象,以整合模式、组织结构、互动机制、制度保障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本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等性、开放性、竞争性以及法制性前提下,在“自由竞争”和“理性经济人”等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理论指导下,运用描述性分析、最近邻元素法、聚类分析、动态古诺模型以及博弈模型等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模式;之后运用比较分析法与卫生经济学模型研究不同模式下的管理结构。通过以上研究,本论文论证了中国医疗资源的配置的不合理与管理低效,同时经多种国内外模式比较后,总结并设计最适于当前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医联体模式,并为该模式引入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组织运行管理效率。希望有本文的研究结果引发后来研究者的思考,合理的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也希望为深化医疗机构改革及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姚中进[8](2013)在《公益性视阈下的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健康保障是公民享有的基本生存权利,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供给的主导,在维护公众健康和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医疗卫生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公立医院与公众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公立医院应有的公益性在日益淡化,“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日益凸显。本文的第一章在分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的研究问题是如何构建一个适宜的治理模式来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发展和完善来利益相关者理论,拓展了公立医院治理理论,并深化了共同治理理论;现实意义在于促进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回归,为公立医院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并拓展了共同治理理论的应用领域。对国内外医院治理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研究的不足,已有研究主要是对公立医院的组织特殊性及公益性价值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没有采取系统的全面的方式来建立适宜的治理模式。本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具体的研究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分析了研究的难点,提出了本研究的创新和研究方法。为方便研究的开展,对本研究涉及到的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公益性、治理模式、共同治理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任何研究都需要有理论基石,由于公立医院治理涉及到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众多方面和领域,为夯实本研究的基础,本文第二章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公立医院的治理,分别以善治理论、博弈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地悲剧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并将这些理论分析与公立医院的治理变革相结合,分析其对公立医院治理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利用公地悲剧理论分析公立医院治理问题及解决机制。这些理论为公立医院的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借鉴,带来公立医院治理的合理变革,成为构建公立医院共同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价值是其存在的根本,但其公益性价值目标偏离是现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实证和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主要原因。多重实证研究是本研究的一个特色,客观的确定了目前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主要原因,为构建适宜的公立医院治理模式提供了现实依据。本文的第三章分析了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的必要性,采取德尔菲法建立了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三级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建立数据库,采用TOPSIS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调查的12家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进行客观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数较低。结合公益性评价指标,再从实证的角度设计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主要原因的调查问卷,分别从政府、市场和公立医院自身等三个方面来对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主要原因进行调查,通过SPSS17.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公益性淡化主要原因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验证调查研究的客观性。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再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公立医院自身行为失范的具体原因,为构建公立医院共同治理提供了现实依据。在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等两个支撑点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确立了公立医院治理模式构建的实践经验,亮点是对国内外医院治理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类。本文第四章对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外医院治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宿迁、神木和无锡等国内地区的医改典型实践进行了分析,综合国内医院治理和改革实践,本研究将其归纳为为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混合型等三种模式,基于的价值理念以提高效率为主,兼顾质量和公平,这也符合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主流。但是在国内改革实践中,本文认为公立医院的改革取得的成效主要集中于效率的提升,社会效益兼顾的不够,致使公益性弱化的局面无法从根本上扭转,究其深层次原因是公立医院治理模式及机制没有结合公益性价值目标进行与时俱进的系统设计,在已有治理和改革的优劣势分析基础上得出治理失效的原因,主要是治理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治理主体参与度不够以及治理主体之间的目标互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任何改革都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公立医院改革也不例外。本研究引入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论,特色是从实证和理论的角度对公立医院的利益相关者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现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的利益整合需要。本文第五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实证的角度确立了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具体包括公立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患者、医药企业、医保机构、政府各部门、社会公众、社会组织、其他所有制医院等,根据治理的需要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由于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不同,再次从实证的角度调查分析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博弈。目前公立医院既有的利益格局是医院、医生和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兼顾,社会效益无法凸显,这不利于公益性的实现。本研究认为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既存在目标的互逆性,但并不存在完全的排他性,各方也存在力量的愿景和合作博弈的基础。本文以此为基点,主张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力量的整合来协调和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利益相关者之间达到博弈均衡,进行利益整合,从而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博弈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理模式和机制,本研究首次从系统论的角度,将公益性、共同治理与公立医院治理变革相结合,各利益相关者以相对平等的地化共同参与公立医院的治理。本文第六章分析了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的必要性,认为公立医院的共同治理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有利于社会责任和公益性的实现,有利于内外部权力的制衡和协调,有利于内外部关系的稳定和长远绩效的提高。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的构建原则包括公平与效率兼顾,利益兼顾与公益性主导,内外部治理相结合,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分散对称分布。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的组成要素包括治理的主体、客体和环境等要索。在共同治理模式下,根据治理的功能和契约关系将其分为内部参与型治理、交易契约型治理和公共契约型治理,分别阐述了每种治理的模式、主体和机制,并分析了公立医院共同治理中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机制,形成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内外治理系统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治理的力量。公立医院的内外部治理是互动治理的过程,利益相关者可同时参与不同的治理机制并同时发挥应有的作用。公立医院共同治理模式有效性的发挥依赖于具体的实现路径,将实现路径与公益性价值目标紧密结合,分析了目前实现路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其中的创新就是从重构政府规制体系、建立信息强制披露机制和建立公益性评价机制来改善治理的有效性。本文第七章在公益性价值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公立医院共同治理公益性价值的实现路径,但其中内部参与型治理的实现路径主要是从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灵活的用人管理机制和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措施;交易契约型治理实现路径主要从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新的医疗保障模式和改革医药生产流通体制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措施;公共契约型治理实现路径主要是从重构政府规制体系、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健全改革决策机制、建立公益性评价机制以及强化伦理道德机制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措施;对公立医院共同治理公益性价值实现路径的整合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要从制度层面主导各个治理环节的协调工作,整合共同治理的实现路径,从而保证共同治理模式下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本文第八章对公立医院共同治理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研究的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进一步拓展了可能的研究空间。

李斌[9](2013)在《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文中指出医疗卫生事业是“民生”或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一环。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是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而政府投资的公立医院正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公立医院的“公立”二字决定了其公益性特点,但这并不是它存在的全部理由。通过对公立医院本质和社会责任的研究以及对医院利益和价值创造规律、利益保护与影响因素的探讨,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理论体系,能够激励公立医院的利益相关者投入更多资源、创造更多价值,让国家和公众得到更大利益。同时,也能够解释目前中国公立医院运营过程中所面对的障碍,以及从医疗体制弊端引出的社会问题,如: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有助于改善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公立医院是社会的一份子,需要为社会尽义务,为其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出资人、患者、医务人员和社区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然而,有关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定义和内涵不一、缺乏系统和实证研究。本论文从最根本的问题着手,重点研究了:第一、为什么公立医院要承担社会责任?第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对象是谁?第三、公立医院如何实现其社会责任?第四、如何评价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本论文在充分研究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与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对新加坡公立医院改革经验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理论体系。本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创见是:1、建立了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理论体系本论文首先明确了公立医院是利益创造体的本质,该利益是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社会利益(公益)和赖以发展的经济利益。其次,构造了由利益创造、利益分配和利益保护三个环节所组成的公立医院利益链。公立医院通过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整合与付出,为社会创造利益和价值;完善的治理结构能够为各利益相关者合理分配这些利益,而履行社会责任则是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应得利益的保护。这将使得各利益相关者有动机创造更大的利益,促进医院价值创造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合理化及最大化,从而实现社会责任。最后,本论文以严谨的递进式逻辑,建立并论证了“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理论体系”。2、利用科学方法确定了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本文认为,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是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对象或受益方,也是医院治理结构的一个关键角色。医院承担社会责任就是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主张,也就是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护。本文从资源依赖和资源结构理论出发,分析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的特殊性,明确了掌握知识和智慧资源的医院高级管理者与医生的核心地位,突破了政府或投资人主宰医院的传统观点。另外,将政府所有职能部门划分为“出资人”和“行业监管部门”两个利益相关者,为医院管办分离打下理论基础。在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采用米切尔属性分析法确定了公立医院的四个核心利益相关者、五个预期利益相关者和两个潜在利益相关者。3、设计出完善的公立医院利益分配即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本文通过建立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数学模型得出:公立医院内部核心利益相关者只有通过合作博弈才能够保证医院和自己的最大利益。同时,通过医方与患方博弈模型,确定了医方发出正确信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型,以实现利益的合理分配。该模型内部要素包括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有公众代表参与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结构以及医生群体的参与方式。外部要素的重点是是政府监管与补偿行为、有管制的市场行为和有导向的患者就医行为。本文也通过作者亲自调查访问得到的四个真实案例,研究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合理监管方式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4、对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概念做了最新界定并设计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定义和内涵是:公立医院通过透明、守法和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及活动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之影响所承担的责任。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效益、法律、道德和慈善责任。本文也采用科学、适宜的方法,包括专家咨询、样本调查和实际测量,以及规范的多元统计学信度和效度分析,得出完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三级共50个项目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5、对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现状做了大样本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因素利用自行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现状作了大样本调查,对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作了深入探讨,也论证了中国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所涉及到的医院内部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公立医院在完成政府所规定的任务方面较为突出,但在提高医院运营效率的精细化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治理改革、医生权益保护以及医院信息透明度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引起相应利益相关者不满,转嫁的结果加剧了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本文在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快组建代表政府的医院出资人机构、统一政府医院出资人制度。(2)加快制定《公立医疗机构法》,明确公立医院的法人权利、地位和责任,完善治理结构。(3)重组公立医院现有组织制度,突出医生在医院的地位和利益。(4)将社会责任融入公立医院核心工作和战略中。(5)加强公民教育、改善医患关系。(6)采取措施加大公立医院的信息透明度。

张冬慧[10](2012)在《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问题的关键所在。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点和难点。上海作为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的唯一的一个直辖市以及全国医疗中心城市之一,有其自身特殊性。如何在紧密结合上海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顺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上海新医改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借鉴国内外治理结构理论和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的经验,分析上海市目前不同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权责分配,评价不同治理模式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为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顺利推进及我国公立医院体制与机制改革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内容]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包括:1、公立医院治理的理论研究本研究系统综述国内外有关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分析国内外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类型及其特点,介绍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演变过程。2、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分析了影响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模式选择的公立医院特征和外部因素,上海市公立医院不同治理模式的特点及运营状况。[研究方法]1、文献查询与现有资料收集本研究通过文献查询,收集国内外有关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卫生部、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关卫生政策文件及统计年鉴与卫生统计资料中的相关数据。2、关键知情人访谈采用半结构性访谈模式对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某区卫生局、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院有关负责人共13人开展访谈,了解公立医院管理者对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状况及存在问题的看法,以及改善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状况的建议。3、管理者问卷调查本研究对被调查的上述负责人进行了有关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问卷调查。4、公立医院典型调查本研究选择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各类治理模式公立医院9所,其中包括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下属的市级三级医院3所、卫生部部属三级医院2所及区县卫生局下属的二级医院4所,进行公立医院的典型调查。在被调查医院中,课题组调查了医院的治理结构、职能与权力、相关制度、责权利的分配、2008年和2010年医院的人力资源状况、资产与经济运行状况、医疗业务状况、科研项目、教学及其成果,并调查医院的绩效考核状况等内容。5、主要数据分析方法本研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式,定量资料用SAS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定量资料进行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包括均数、标准差、中位数、方差分析、百分比/率、卡方检验等。[研究结果]1、完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是改善公立医院管理机制、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要求。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需要将医院治理的目标清晰化、进行聚焦,并且能够让医院的管理者可以实现拟定的目标及存在有效的监管机制。研究组运用PEST的分析框架,对上海市公立医院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认为上海市的外部环境总体有利于推进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但也有一定的挑战,无治理结构现成的标准和实施办法。2、上海市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模式主要为申康治理模式、复旦部属治理模式和区级行政治理模式。这3种模式从形态上说,主要是权力归属的不一致,申康模式的监管可能更具独立性和专业性,而复旦部属治理模式的权力归属分散可能意味着其外部监管的力度最小。3、上海市公立医院不同的治理模式有不同的职能和权力结构。除了上海市卫生局和区县卫生局具有全行业管理职能外,申康和上海市区县卫生局对医院治理的职能总体相似,但复旦大学仅有医院战略规划制定的职能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管理的职能。上海市公立医院院长基本都具有制定和实施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的职能、建立健全医院组织工作体系的职能和负责医院日常经营管理的职能,如何使医院院长具有法人地位和权力值得进一步研究。4、不同治理模式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未见明显优势。事实上,公立医院的发展、医疗服务的提供和经济运行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理模式的作用有限。而且无论采取何种治理模式,都要对治理要素给予重视:如权力、义务、相关制度、各管理层面之间的联系、规制方案以及执行力等。[建议]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改革应强调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而不是形式;应该明确公立医院所有者、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职能和权力,并将权力与职能相匹配。课题组建议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改革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需要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力度,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政府内部行政部门职能之间需要进行整合;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划分政府与公立医院之间的权责;加大公立医院经营自主权,全面落实医院院长的日常经营管理权。

二、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对医院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对医院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以淮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我国公立医院产权改革实践与争议
    1.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特殊之处
    2、我国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争议
    3、评价公立医院改制成功的标志
第二章 淮安市4 家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案例简介
    1.淮安眼科医院
    2.盱眙县中医院
    3.淮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淮阴医院
第三章 改制医院改革效果分析
    3.1 改革后四家改制医院的运行情况比较分析
        3.1.1 人员构成
        3.1.2 医疗设备
        3.1.3 服务量
    3.2 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分析
        3.2.1 应答人员基本情况
        3.2.2 满意度分析
    3.3 改制医院与其他公立医院的对比分析
        3.3.1 收入方面
        3.3.2 费用方面
        3.3.3 诊疗人次方面
    3.4 改革效果——基于访谈调研的发现
        3.4.1 四家医院的总体效果
        3.4.2 四家医院的不同点比较
    3.5 淮安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比较
        3.5.1 改革背景与动因方面
        3.5.2 改革模式方面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4.1 改革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4.1.1 正确认识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
        4.1.2 明确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4.1.3 认识改革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4.2 改革成功的条件
    4.3 改制中存在的问题
    4.4 政策建议
        4.4.1 发挥市场作用的关键机制
        4.4.2 充分发挥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政府作用
        4.4.3 改制医院自身
参考文献
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理论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2)我国公立医院筹资管理研究 ——基于非营利组织筹资管理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创新
        1.4.2 存在不足
第2章 公立医院筹资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公立医院筹资管理的基本概念
        2.1.1 筹资管理的概念
        2.1.2 公立医院筹资管理的概念
    2.2 公立医院筹资管理的理论依据
        2.2.1 卫生服务市场和政府失灵
        2.2.2 产权理论
    2.3 非营利组织与公立医院的异同点
        2.3.1 相同点
        2.3.2 不同点
第3章 我国公立医院筹资管理现状
    3.1 我国公立医院筹资管理的发展沿革
        3.1.1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49年—1978年)
        3.1.2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8年)
        3.1.3 市场经济时期(1998年—2009年)
        3.1.4 新医改时期(2009至今)
    3.2 我国公立医院的筹资管理概况
        3.2.1 公立医院筹资的结构
        3.2.2 公立医院的筹资渠道
        3.2.3 公立医院筹资的因素影响
        3.2.4 公立医院筹资的监管
第4章 我国公立医院筹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政策制度限制,筹资渠道狭窄
        4.1.1 产权制度不清,筹资渠道不畅
        4.1.2 管理方式僵硬,筹资难度大
        4.1.3 捐赠等改革滞后,社会资本利用不足
    4.2 筹资结构不合理,财务风险大
        4.2.1 缺乏筹资规划,资本成本较高
        4.2.2 依赖银行借贷,筹资组合效果差
        4.2.3 筹资评价体系薄弱,预警应急能力差
    4.3 筹资监管不到位,筹资风险较大
        4.3.1 监督考核不规范,资本管理随意性大
        4.3.2 财务管理落后,资金利用率低
        4.3.3 法规制度不完备,筹资缺乏刚性
    4.4 筹资理念落后,制度不健全
        4.4.1 思想观念固化,筹资意识淡薄
        4.4.2 缺乏专业人才,人员能力不足
        4.4.3 医疗资源不均衡,配套制度不健全
第5章 美国非营利组织筹资管理经验借鉴
    5.1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筹资管理
        5.1.1 筹资的渠道和方式
        5.1.2 筹资管理的原则
        5.1.3 筹资的影响因素
        5.1.4 筹资的监管
    5.2 美国非营利性医院筹资管理及启示
        5.2.1 美国非营利性医院的产生和发展
        5.2.2 美国非营利性医院的筹资渠道
        5.2.3 美国非营利性医院的税法制度
        5.2.4 非营利性医院筹资监管
        5.2.5 美国非营利性医院筹资管理经验
第6章 完善我国公立医院筹资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6.1 实施分类管理,拓宽筹资渠道
        6.1.1 推进医院产权改革,提升筹资管理积极性
        6.1.2 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发挥医院筹资活力
        6.1.3 加快配套政策改革,推进多元化筹资
    6.2 优化筹资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6.2.1 合理制定筹资计划,科学理性筹资
        6.2.2 对比筹资方式利弊,适当安排筹资组合
        6.2.3 完善筹资评价指标,建立应急机制
    6.3 加强筹资监管,提升筹资效率
        6.3.1 加强监督考核,盘活医院存量资源
        6.3.2 革新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3.3 完善法制建设,保障医院筹资管理
    6.4 更新筹资观念,完善制度建设
        6.4.1 培育筹资意识,吸纳社会资本
        6.4.2 加强知识培训,提升人员能力
        6.4.3 实施制度引导,促使医院合理布局
参考文献
致谢

(3)上海市公立医院外部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公立医院
        二、公立医院外部治理机制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法人治理理论
        三、外部治理理论
        四、3C战略模型
第三章 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上海公立医院改革历程
    第二节 上海公立医院外部治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多头治理,行政干预过多
        二、缺乏医疗卫生服务的市场竞争
        三、缺乏人才职业化市场管理
第四章 国内外公立医院外部治理经验分析
    第一节 国外公立医院外部治理经验分析
        一、英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市场化模式
        二、美国的医院人才市场职业化模式
        三、新加坡的公办民营模式
    第二节 国内公立医院外部治理经验分析
        一、东阳市人民医院的社会办医模式
        二、无锡市公立医院的委托管理模式
        三、宿迁市人民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
    第三节 国内外公立医院外部治理机制经验借鉴
第五章 上海市公立医院外部治理机制的改革途径探索
    第一节 顾客导向
        一、正确引导就医习惯
        二、积极推动分级诊疗
        三、特色化医疗服务产品设计
    第二节 组织再造
        一、申康中心的去行政化发展
        二、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三、民营资本参与公立医院股权改革
    第三节 竞争导向
        一、鼓励社会办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的多样化和产品类型的多样化
        二、推进执业医生制度,激活人才市场竞争
        三、开展公立医院的市场营销活动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股份制模式研究 ——基于河南省某医院的实证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第二章 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研究
    2.1 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概念
    2.2 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理论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三章 我国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模式
    3.1 我国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历程
    3.2 我国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模式
    3.3 公立医院产权改革股份制模式的比较优势分析
第四章 我国公立医院的股份制改革模式分析
    4.1 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4.2 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的步骤分析
    4.3 股份制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
    4.4 股份制医院的相关制度建设
    4.5 卫生行政部门职能的转变
    4.6 改革的阻力要素分析
第五章 公立医院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比较
    5.1 改革区别点
    5.2 改革相似点
    5.3 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六章 河南省某医院的股份制改革实证研究
    6.1 医院现状
    6.2 医院的股份制改革情况
    6.3 医院股份制改革评价
    6.4 相关政策建议
第七章 我国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的相关建议
    7.1 明确目标定位
    7.2 把握基本原则
    7.3 注重制度构建
    7.4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附录
致谢

(5)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模式、风险与路径选择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5 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述评
    6 研究假设与框架
第二章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动因分析
    1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现实动因
    2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办医改制:基于案例分析方法
    1 托管经营模式:以广东揭西县中医院为例
    2 PPP-ROT模式:以北京门头沟区医院为例
    3 股份制合作模式:以云南昆明儿童医院为例
    4 慈善捐赠模式: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为例
    5 不同改制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第四章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风险分析及控制
    1 医疗行业特性分析
    2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分析
    3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风险类型
    4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风险因素分析
    5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风险控制
第五章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路径选择
    1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实施路径
    2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路径选择模型
    3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情况
致谢

(6)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中国公共医疗卫生领域出现尴尬局面
        二、“看病难,看病贵”促使公立医院改革
        三、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重点之一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理论
        一、博弈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三、法人治理结构理论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
        五、激励相容理论
        六、产权理论
        七、市场失灵理论
        八、政府失灵理论
    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
        一、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二、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
        三、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
        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五、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六、公立医院管理与考核
        七、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制度
    第三节 国外研究综述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公立医院
        二、医院管理
        三、医院管理体制
        四、补偿机制
        五、信息不对称
        六、公益和公益性的含义
        七、公平性
第三章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历程、现状及难点问题分析
    第一节 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历程
        一、传统管理阶段
        二、现代化管理阶段
    第二节 各地公立医院改革的实践
        一、上海市改革试点实践及申康模式
        二、江苏宿迁模式
        三、广东深圳市改革试点实践
        四、北京市改革实践
        五、各地改革试点实践的小结
    第三节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特征
        一、医疗领域主体市场化
        二、政府从管制到监管
        三、补供方为主
        四、公益性回归
    第四节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的完善
        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的变革
        三、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
        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的改革
        五、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
第四章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动因及影响因素考察
    第一节 公立医院改革内在动因的理论分析
        一、导言
        二、公立医院改革关系类别基本模型
    第二节 公立医院改革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
        二、利益相关者因素
第五章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公共政策评估
    第一节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评估
        一、政府全面保障阶段政策改革评估
        二、自主化办医阶段政策改革评估
        三、市场化改革阶段政策改革评估
    第二节 新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的公共政策评估
        一、新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内涵
        二、新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的公共政策评估
第六章 经验借鉴:典型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第一节 国外公立医院发展现状
        一、公立医院占比分析
        二、医师数量与医疗费用现状分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国外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
        一、公立医院广遭诟病
        二、公共部门的治理改革
        三、理论的发展
        四、政治势力的变动
    第三节 典型国家和地区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公费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英国、南非
        二、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德国、法国
        三、自费医疗保险模式——美国
        四、强制性医疗储蓄账户模式——新加坡
        五、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提供模式——俄罗斯
    第四节 国外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效
        一、国外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国外公立医院改革所产生的问题
第七章 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建议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第三节 借鉴与启示
        一、国外公立医院改革借鉴
        二、国内外私立医院管理启示
    第四节 政策与建议
        一、政府层面变革
        二、医院层面的创新
        三、加强社会监管
参考文献

(7)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构建及其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背景
        1.2.1 公立医疗联合体的研究背景
        1.2.2 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背景
        1.2.3 法人治理结构在公立医疗联合体中应用的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与目标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4.1 分析合理规划及整合医疗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4.2 引入公立医联体概念并讨论其实施可行性
        1.4.3 总结研究国内外医疗联合体形式与实施情况,评价已取得成效与不足
        1.4.4 明确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组织结构与运营模式
        1.4.5 提出法人治理概念,分析其在公立医疗联合体体制建立中的必要性
        1.4.6 分析在公立医疗联合体构建中应用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
        1.4.7 总结国内外医疗机构法人治理的改革经验
        1.4.8 实证分析证明法人化治理医疗机构模式的可行性与成效
        1.4.9 提出构建法人化的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模式和策略
    1.5 资料来源
        1.5.1 现场调研资料
        1.5.2 统计数据资料
        1.5.3 相关期刊文献及专着
    1.6 技术路线图
    1.7 相关概念及界定
        1.7.1 区域性医疗联合体
        1.7.2 治理与法人治理结构
        1.7.3 不对称信息理论
        1.7.4 激励约束机制
        1.7.5 利益相关理论
        1.7.6 耗散结构
        1.7.7 Cournot博弈模型
        1.7.8 PEST分析
        1.7.9 聚类分析
        1.7.10 五力竞争模型分析法
        1.7.11 科斯定理
        1.7.12 纵向整合理论
        1.7.13 卫生管理学
        1.7.14 计量经济学
        1.7.15 卫生经济学
        1.7.16 政府经济学
第2章 中国及国际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2.1 医疗卫生资源及资源配置概述
        2.1.1 医疗卫生资源
        2.1.2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2.2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2.2.1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制度演变
        2.2.2 中国卫生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分析
        2.2.3 结果与讨论
    2.3 国际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2.3.1 国际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2.3.2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与国际比较情况
    2.4 中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对患者就医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2.4.1 数据来源
        2.4.2 分析研究方法
        2.4.3 描述性分析结果
        2.4.4 实证回归分析结果
    2.5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3章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及其可行性研究
    3.1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概念
        3.1.1 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及医疗集团
        3.1.2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概念
    3.2
        3.2.2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动态古诺模型
    3.3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4章 国内外医疗联合体组建经验与启示
    4.1 国际医疗联合体组建经验
        4.1.1 英国的医联体改革经验
        4.1.2 美国的医联体改革经验
        4.1.3 新加坡的医联体改革经验
        4.1.4 澳大利亚的医联体改革经验
        4.1.5 俄罗斯的医联体改革经验
        4.1.6 中国公立医疗联合体组建经验
        4.1.7 香港的公立医疗联合体改革经验
        4.1.8 上海的公立医疗联合体改革经验
        4.1.9 北京的公立医联体改革模式
        4.1.10 南京的公立医联体改革模式
        4.1.11 其他地区的公立医联体改革模式
    4.2 关于中国公立医联体模式的讨论
    4.3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5章 中国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构建模式研究
    5.1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规模研究
    5.2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组织市场战略研究
    5.3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组织结构研究
        5.3.1 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信息流
        5.3.2 公立医疗联合体人员流
        5.3.3 公立医疗联合体物资流
        5.3.4 公立医疗联合体资金流
    5.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6章 公立医疗联合体法人治理结构及其必要性
    6.1 治理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
        6.1.1 治理结构概念及其发展与应用
        6.1.2 法人治理结构及其发展与应用
    6.2 法人治理在医疗机构及公立医疗联合体中的应用
        6.2.1 法人治理结构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
        6.2.2 法人治理结构在公立医疗联合体中的应用及必要性
    6.3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7章 公立医疗联合体中构建法人治理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7.1 公立医联体中应用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研究
        7.1.1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所有者权益
        7.1.2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管理者权益
        7.1.3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经营者权益
        7.1.4 公立医联体法人治理的理论基础
    7.2 法人治理机制在公立医联体中应用的可行性
        7.2.1 法人治理机制在公立医联体中应用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7.2.2 法人治理机制在公立医联体中应用的外部市场环境分析
        7.2.3 公立医联体法人治理的可行性总结研究
    7.3 法人治理机制在区域性医联体中应用的必要性
        7.3.1 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及其与医疗卫生服务的联系
        7.3.2 区域性医联体法人治理的耗散结构理论研究
    7.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8章 国内外公立医疗机构法人治理组建经验与启示
    8.1 国际公立医疗机构治理机制改革经验
        8.1.1 私有化管理体制改革
        8.1.2 集团化管理体制改革
        8.1.3 公司化管理体制改革
        8.1.4 自治化管理体制改革
    8.2 中国公立医疗机构治理机制改革经验
        8.2.1 卫生局内医管系统体制改革
        8.2.2 市属医管系统体制改革
        8.2.3 医疗集团系统体制改革
        8.2.4 其他形式体制改革
    8.3 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体制改革思路分析
    8.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9章 构建公立医疗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
    9.1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实证研究样本选择
    9.2 实证研究样本治理改革方法研究
        9.2.1 苏州市“医院管理委员会”模式
        9.2.2 无锡市的“医院管理中心”模式
    9.3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9.3.1 研究数据来源
        9.3.2 经济学模型设计
        9.3.3 研究结果描述性分析
        9.3.4 研究结果回归分析
    9.4 法人治理实证研究结果讨论
    9.5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10章 构建法人治理结构的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模式和策略
    10.1 公立医联体资产管理机构的构建模式与策略
    10.2 公立医联体理事会的构建模式与策略
    10.3 公立医联体院长聘任制的构建模式与策略
    10.4 公立医联体监事会的构建模式与策略
    10.5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11章 论文总结
    11.1 论文总结
    11.2 论文创新性
    11.3 论文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章发表情况
论文致谢

(8)公益性视阈下的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图目录
表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的不足
    1.4 研究的思路、结构框架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结构框架
        1.4.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难点、创新和方法
        1.5.1 研究的难点
        1.5.2 研究的创新
        1.5.3 研究的方法
    1.6 研究概念的界定
        1.6.1 公益性
        1.6.2 公立医院
        1.6.3 治理模式
        1.6.4 共同治理
        1.6.5 利益相关者
2 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的理论基础
    2.1 善治理论
        2.1.1 善治理论的发展
        2.1.2 善治的构成要素
        2.1.3 公立医院的善治
    2.2 博弈理论
        2.2.1 博弈理论的发展
        2.2.2 博弈理论中的博弈分析
        2.2.3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
    2.3 公共产品理论
        2.3.1 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
        2.3.2 公共产品的属性
        2.3.3 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性与供给
    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4.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
        2.4.2 利益相关者从影响、参与到共同治理
        2.4.3 公立医院医院的利益相关者
    2.5 公地悲剧理论
        2.5.1 公地悲剧理论的产生
        2.5.2 公地悲剧的治理
        2.5.3 公立医院的公地分析
    2.6 委托代理理论
        2.6.1 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
        2.6.2 代理问题的解决机制
        2.6.3 公立医院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2.7 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2.7.1 新公共行政理论
        2.7.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7.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7.4 公立医院治理的公共管理理论应用
3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及公益性淡化的主要原因
    3.1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评价
        3.1.1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的必要性
        3.1.2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对象的确定
        3.1.3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主体的选择
        3.1.4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5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的过程
        3.1.6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结果的分析
    3.2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主要原因调查分析
        3.2.1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政府失灵原因调查分析
        3.2.2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市场失灵原因调查分析
        3.2.3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公立医院自身原因调查分析
        3.2.4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主要原因的比较分析
    3.3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理论与现实分析
        3.3.1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政府失灵原因分析
        3.3.2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市场失灵原因分析
        3.3.3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公立医院自身行为失范原因分析
4 国内外医院治理及改革实践
    4.1 国外医院的治理
        4.1.1 美国医院的治理
        4.1.2 英国医院的治理
        4.1.3 德国医院的治理
    4.2 国内公立医院治理改革实践
        4.2.1 宿迁医改的实践
        4.2.2 神木医改的实践
        4.2.3 无锡医改的实践
    4.3 国内外医院治理和医改实践的理论分析及启示
        4.3.1 市场主导型治理
        4.3.2 政府主导型治理
        4.3.3 混合型治理
    4.4 公立医院治理失效的原因分析
        4.4.1 治理系统本身的复杂性
        4.4.2 治理主体的参与度不够
        4.4.3 治理主体之间的价值目标互逆
5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与利益整合机制
    5.1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与分类
        5.1.1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调查分析
        5.1.2 公立医院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内涵
        5.1.3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5.2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博弈分析
        5.2.1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调查分析
        5.2.2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分析
    5.3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的机理与主体
        5.3.1 利益的属性
        5.3.2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的机理
        5.3.3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的目标
        5.3.4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的主体
    5.4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和整合的路径
        5.4.1 政府与市场的整合
        5.4.2 市场与社会的共建
        5.4.3 国家和社会的融合
6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构建
    6.1 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的必要性
        6.1.1 有利于代理成本的降低
        6.1.2 有利于社会责任和公益性的实现
        6.1.3 有利于内外部权力的制衡和协调
        6.1.4 有利于内外部关系的稳定和长远绩效的提高
    6.2 公立医院共同治理模式的构建原则
        6.2.1 公平与效率兼顾
        6.2.2 利益兼顾与公益性主导
        6.2.3 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相结合
        6.2.4 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分散对称分布
    6.3 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的组成要素
        6.3.1 治理的主体
        6.3.2 治理的客体
        6.3.3 治理的环境
    6.4 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的模式及机制
        6.4.1 内部参与型治理
        6.4.2 交易契约型治理
        6.4.3 公共契约型治理
    6.5 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系统内的互动机制
7 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的公益性价值实现路径
    7.1 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的公益性价值目标分析
        7.1.1 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7.1.2 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性
        7.1.3 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性
    7.2 内部参与型治理的实现路径
        7.2.1 完善法人治理机制
        7.2.2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7.2.3 建立灵活的用人管理机制
        7.2.4 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
    7.3 交易契约型治理的实现路径
        7.3.1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7.3.2 建立新的医疗保障模式
        7.3.3 改革医药生产流通体制
    7.4 公共契约型治理的实现路径
        7.4.1 重构政府规制体系
        7.4.2 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7.4.3 建立信息强制披露机制
        7.4.4 健全改革决策机制
        7.4.5 建立公益性评价机制
        7.4.6 强化伦理道德约束机制
    7.5 公立医院共同治理公益性价值实现路径的整合
8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的结论
    8.2 研究的展望
        8.2.1 参与主体利益组织化研究
        8.2.2 治理环境的影响机制研究
        8.2.3 治理系统的协同反馈机制研究
        8.2.4 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附录一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二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三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四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政府失灵原因调查问卷
    附录五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市场失灵原因调查问卷
    附录六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医院自身行为失范原因调查问卷
    附录七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调查问卷
    附录八 社会公众、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等群体对公立医院的利益诉求调查问卷
    附录九 公立医院管理人员对公立医院的利益诉求调查问卷
    附录十 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对公立医院的利益诉求调查问卷
    附录十一 患者对公立医院对公立医院的利益诉求调查问卷
    附录十二 医药企业对公立医院的利益诉求调查问卷
    附录十三 医疗保险机构对公立医院的利益诉求调查问卷
    附录十四 其他所有制医院对公立医院的利益诉求调查问卷
后记

(9)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各章表格索引
各章图形索引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源自理论的挑战
        1.1.2 来自社会现实的呼声
        1.1.3 来自体制改革的需要
        1.1.4 来自实践的反思
        1.1.5 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文章结构安排
2 社会责任文献综述与内涵界定
    2.1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相关概念
        2.1.1 企业社会责任
        2.1.2 企业利益创造与分配
        2.1.3 管理伦理与道德
        2.1.4 社会责任实现机制与公司治理
        2.1.5 利益相关者学说
        2.1.6 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的关系
    2.2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2.2.1 公立医院的定义
        2.2.2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源流
        2.2.3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内涵的各种观点
        2.2.4 社会责任实践
    2.3 公立医院利益分配与治理结构
        2.3.1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及相关实践
        2.3.2 公立医院内部治理改革及实践
    2.4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和社会责任整合研究
        2.4.1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
        2.4.2 利益相关者与社会责任
    2.5 本文对公立医院相关概念及内涵的界定
        2.5.1 公立医院的本质
        2.5.2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定义
        2.5.3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内涵的解释
    2.6 本章小结
3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源头--利益创造
    3.1 医疗服务行业及其产品的特点
    3.2 公立医院利益创造的本质
        3.2.1 产权、委托代理与利益创造
        3.2.2 利益创造需要团队合作
        3.2.3 个人决策与公共选择
        3.2.4 社会契约与利益相关者诉求
    3.3 利益创造需要依靠资源的整合
        3.3.1 资源的广泛性
        3.3.2 资源的依赖性
        3.3.3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及其地位
    3.4 公立医院资源、核心能力与竞争力
        3.4.1 公立医院的资源整合问题
        3.4.2 医院管理者、医生与公立医院的核心能力
        3.4.3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4 社会责任的对象--利益相关者
    4.1 利益相关者在利益创造中的核心地位与权利
    4.2 利益相关者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4.3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界定
        4.3.1 通过文献分析法界定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
        4.3.2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属性划分
    4.4 公立医院核心、预期和潜在利益相关者解释
        4.4.1 核心利益相关者
        4.4.2 预期利益相关者
        4.4.3 潜在利益相关者
    4.5 公立医院核心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主张
        4.5.1 从资源结构角度思考核心利益相关者
        4.5.2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主张
    4.6 案例一:广东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改制的启示
    4.7 本章小结
5 公立医院利益分配与社会责任实现机制
    5.1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与合作
        5.1.1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
        5.1.2 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基础
    5.2 公立医院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博弈
        5.2.1 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资源贡献率与剩余权分配
        5.2.2 内部利益相关者内部控制权配置博弈
        5.2.3 就医前后医生与患者的博弈
    5.3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总体框架
    5.4 外部环境治理之政府行为
        5.4.1 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
        5.4.2 政府的行业监管行为
    5.5 外部环境治理之市场行为
        5.5.1 有管制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
        5.5.2 培育生产要素投入市场
    5.6 公立医院外部环境治理之患者行为
    5.7 政府的“办”医院职能与问责制度
        5.7.1 建立出资人制度
        5.7.2 案例二:山东荷泽市卫生局公立医院改制教训
    5.8 公立医院产权问题
        5.8.1 公立医院的产权
        5.8.2 公立医院的法人
    5.9 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
        5.9.1 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设计
        5.9.2 案例三:浙江东阳市人民医院法人治理案例
    5.10 新加坡医疗体制与公立医院改革的启示
    5.11 本章小结
6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6.1 建立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6.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6.3 确保内容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6.3.1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具体内容的调查
        6.3.2 利用文献分析法初步确定各项指标
        6.3.3 利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
        6.3.4 专家第二轮咨询及最后定案
    6.4 评价指标体系信度评鉴
        6.4.1 项目描述统计
        6.4.2 题项相关分析
        6.4.3 内部一致性效标检验
    6.5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效度评鉴
        6.5.1 KMO和 Bartlett 球度检验
        6.5.2 52个指标所对应题项的因素分析
        6.5.3 检验结果分析
    6.6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所对应的四项责任
        6.6.1 通过调查确认责任归类
        6.6.2 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对应的四项责任具体内容
    6.7 本章小结
7 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7.1 研究目标
    7.2 研究的出发点
    7.3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7.3.1 问卷设计
        7.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7.4 调查表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7.5 调查结果与数据统计呈现
    7.6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7.6.1 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现状综述
        7.6.2 调查数据中发现的问题及进一步讨论
    7.7 调查及研究结论
8 结论、对策建议与展望
    8.1 论文特点
    8.2 论文研究难度
    8.3 主要学术贡献
    8.4 研究的现实意义
    8.5 对策建议
    8.6 研究局限
    8.7 后续研究建议
    8.8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1:调查问卷一: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
    附件 2: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
    附件 3:《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函
    附件 4:调查问卷二: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附件 5: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指标 52 个题项 T 检验结果
    附件 6: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指标 52 个题项整体解释的变异数
    附件 7:公立医院社会责任指标 52 个题项因素矩阵图
    附件 8:前 26 个核心利益相关者题项因素转换矩阵
    附件 9:后 24 个预期和潜在利益相关者题项因素转换矩阵
    附件 10:调查问卷三: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现状问卷调查
    附件 11:调查问卷四:中国医疗行业与公立医院改革问卷调查
致谢
攻读博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目标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一) 公立医院治理的相关回顾
        (二) 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 文献查询与现有资料收集
        (二) 关键知情人访谈
        (三) 管理者问卷调查
        (四) 不同治理模式的公立医院典型调查
        (五) 主要数据分析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治理结构的相关理论
    一、基本概念
        (一) 治理
        (二) 法人治理
        (三) 法人治理结构
    二、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 产权理论
        (三) 委托代理理论
        (四) 公共选择理论
        (五) 交易成本理论
        (六) 社会责任理念
    三、主要国家公司治理模式
        (一) 市场型治理结构
        (二) 内部监控模式
        (三) 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
    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与国外境外经验
        (一) 公立医院的概念
        (二) 我国公立医院的性质与功能
        (三)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
        (四) 公立医院治理的基础
        (五) Preker-Harding模型
        (六) 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国外境外经验
    五、我国公立医院的运行环境与治理结构的改革实践
        (一) 我国公立医院领导体制的发展
        (二) 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六、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实践
        (一) 无锡公立医院治理模式的改革
        (二) 北京公立医院治理模式的改革
        (三) 苏州公立医院治理模式的改革
        (四) 潍坊公立医院治理模式的改革
        (五) 浙江东阳市公立医院治理模式的改革
第四部分 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模式的实证研究
    一、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的外环境分析
        (一) 政治与法律环境
        (二) 经济环境
        (三) 社会和文化环境
        (四) 技术环境
    二、上海市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现况
        (一) 上海市公立医院隶属关系
        (二) 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模式
        (三) 上海市不同治理模式的公立医院基本情况
        (四) 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职能和权力分析
        (五) 上海市公立医院与医疗管理机构联系和关联程度的评价
        (六) 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模式的Preker-Harding模型综合评价
        (七) 上海市不同治理模式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分析
第五部分 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一) 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的必要性
        (二) 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形态的多样化
        (三) 不同治理模式有不同的职能和权力结构
        (四) 医院与医疗管理机构的联系及关联程度与医疗管理机构职能相符合
        (五) 上海市公立医院基本属于自主化类型医院
        (六) 不同治理模式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未见明显优势
    二、建议
        (一) 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力度
        (二) 整合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的管理
        (三) 转变政府职能
        (四) 医疗管理机构管理专业化
        (五) 落实公立医院经营自主权
第六部分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一、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附表
附件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对医院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以淮安市为例[D]. 张新明. 东南大学, 2020(01)
  • [2]我国公立医院筹资管理研究 ——基于非营利组织筹资管理视角[D]. 马宗奎. 武汉大学, 2017(06)
  • [3]上海市公立医院外部治理机制研究[D]. 吴昌裕.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8)
  • [4]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股份制模式研究 ——基于河南省某医院的实证调查[D]. 赵映. 南方医科大学, 2015(03)
  • [5]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模式、风险与路径选择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D]. 张远妮. 南方医科大学, 2015(03)
  • [6]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研究[D]. 何谦然. 武汉大学, 2014(06)
  • [7]区域性公立医疗联合体的构建及其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研究[D]. 孔令大. 沈阳药科大学, 2014(09)
  • [8]公益性视阈下的公立医院共同治理研究[D]. 姚中进. 武汉大学, 2013(06)
  • [9]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D]. 李斌.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4)
  • [10]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研究[D]. 张冬慧. 复旦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对医院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