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型经济论文-陆志锋

粗放型经济论文-陆志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粗放型经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角湾,广佛都市圈,创业梦想,重点项目

粗放型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陆志锋[1](2017)在《南海建“全球创客新都市”集聚创新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6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同步揭牌、珠叁角湾区国际创新联盟成立、4个创客重点项目正式发布……被誉为引领南海创新发展的叁大引擎之一的“全球创客新都市”于2月28日启动,一系列“金科产”融合的重大项目签约,旨在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汇聚南海。3月8(本文来源于《西江日报》期刊2017-03-16)

尹硕,白宏坤,王江波,燕景,李虎军[2](2016)在《电价规制政策与粗放型经济诱发——基于政策有效性检验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电价作为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价格在我国一直受到严格的政府规制。本文重点探讨电价规制政策对我国粗放经济的诱导作用。通过梳理建国以来我国的电价规制历程,按照时间节点划分为5大阶段,并且对关键时间节点的电价规制改革进行政策有效性检验,检验结果发现,在我国的电价规制政策下经济发展粗放度在1979年、1996年具有结构变动,助推了粗放经济模式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6年22期)

谢庆裕,粤水轩[3](2015)在《广东3大用水指标近11年持续向好》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日报讯(/谢庆裕 通讯员/粤水轩)过去的18年间,广东万元GDP用水量大幅下降了84.2%,用水效率显着提升。笔者从省水利厅获悉,《2014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今日正式发布。 公报显示,反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人均综合用(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5-07-20)

孟繁华[4](2014)在《粗放型经济模式的出口贸易摩擦及其化解途径——剖析河北省出口贸易摩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摩擦不断,无论从案件的数量、规模,还是涉及的产品、行业、国家与地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资料显示,我国已连续19年成为遭受国外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而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与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有着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对外经贸实务》期刊2014年07期)

易冲[5](2014)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地方政府速度偏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备受嘱目,从1978年到2013年GDP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被世人称为“中国奇迹”。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地方政府被委以重任,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经济建设成就显着。然而,地方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出现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与中央所倡导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反对那种以经济增长速度代替经济增长效益、漠视经济发展质量的速度偏好。转变地方政府速度偏好,对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全文分为以下五章:第一章,厘清了“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等相关概念,界定了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等概念,简要梳理了马克思经济增长方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关理论。第二章,地方政府速度偏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改变经济落后和人民贫困状况,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同奋斗目标,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在“发展就是硬道理”指导下,地方政府不断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奠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事实证明,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快速增长有其历史必然性。第叁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现实分析。从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重复建设和不当竞争等行为表现来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越来越成为经济平稳发展的障碍。地方政府速度攀比、短期效应和竞争无序特点日益突出,这些与经济方式转变的要求相去甚远,出现高投入低效益,地方财政赤字风险加剧,环境污染严重,公共服务供应不足等不良影响。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产业结构面临优化升级,地方政府更应该抑制速度偏好,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四章,地方政府速度偏好的形成机理。地方政府速度偏好的形成,既有主观因素的作用,也有客观因素的激励。主观因素既包括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速政绩观的认识偏差,也包括地区经济利益和官员政治利益的驱动;客观因素包括财政分税制的推动、地方政绩考评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等。第五章,以地方政府速度偏好的改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地方政府速度偏好的政策建议,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思想观念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第二,完善地方经济监管职能同时加强公共服务职能;第叁,改革完善财政体制,做到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相匹配,规范地方财政收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第四,不断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评机制;第五,健全地方政府监督和约束机制。只有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进行内在规范和外在约束,才能有效扼制地方政府的速度偏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4-05-12)

暨佩娟,刘刚[6](2012)在《亚洲国家探索新型能源消费道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亚洲发展的瓶颈。菲律宾前参议员苏维里日前警告称,若政府不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一个月后随着用电高峰期到来,拥有菲律宾1/3国土面积、1/4总人口的棉兰老岛地区将陷入一片黑暗。选择什么样的能源,以什么方式获取足够能源,既关系到亚洲的可持续发(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2-03-22)

王小刚[7](2012)在《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叁十年,中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要看到,中国的经济增长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叁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榨取性的过度消耗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并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是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式增长的道路。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本文来源于《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肖彦苹[8](2011)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条件下资源损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极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粗放型的,而且经济快速发展的代价是建立在资源的巨大消耗和损失,以及牺牲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的特征,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必须转变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概述,然后具体分析我国目前的实际经济情况,阐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并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对资源损失的分析是建立在软投入理论基础之上的,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通过测算我国经济在软投入制约下的产出损失和潜能释放程度来评价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的资源损失问题。在实证的基础上,努力探求粗放型经济增长条件下资源损失的影响因素,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建议,从而达到减少资源损失和提高软投入组合质量的目的。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两者结合得出结论,这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软投入组合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04-01)

霍宗杰[9](2010)在《能源结构与粗放型经济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却保持着粗放型的特征。政府对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十分重视,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从我国经济运行的效益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仍未摆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是我国经济增长中重要的投入要素,能源因素的变动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能源结构作为影响能源投入的重要因素同样也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是改变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触发点。本文基于经济增长和能源经济相关理论,研究了我国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间的关系,并基于全国及省际数据研究和分析了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测算并证明我国能源结构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确实具有显着的影响,最后对影响能源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在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效益的投入产出分析后判定我国经济增长依旧是主要靠要素投入的增长推动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是高投入、低效率、高排放和不协调,且其受到经济增长阶段、体制制度、经济结构、科技水平和能源结构的影响。其次,在分析了我国能源经济和能源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能源、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方式的相互联系。认为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间有着相互的影响,且由于我国经济的粗放增长,经济增长对于能源因素的影响要更为明显。通过ARDL方法实证研究了能源消费、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证实了以上对于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分析。明确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现状和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联系之后,本文进而研究了能源结构通过能源投入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具体是通过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研究。能源结构与能源效率的研究发现,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的比重确实显着影响着我国能源效率的表现,并发现我国整体和叁大区域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的提升对能源效率提高有阻碍作用,东部和中部由于其能源结构更为合理从而这种效应在统计上微弱一些。我国能源消费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又以重化工业部门、交通运输业及生活用能部门消耗能源和煤炭最多,且以上部门也是能源效率最差的部门。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的研究中发现第二产业对能源产业不管间接消耗还是直接消耗都是最大的,重化工业部门、运输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极为依赖能源产业的发展,再次证明能源消费的部门结构与产业结构有着高度的联系。相同单位的能源消费量下煤炭消费排放的污染物最多,通过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加大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可以明显减少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最后,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本文详细分析了全国及叁大区域中能源政策、能源禀赋、产业结构、科学技术、能源价格城市化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对能源结构的影响,发现以上因素对于几大区域的影响基本一致,其中城市化水平对于中西部能源结构的影响较为明显,对全国及东部影响不够显着。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结合得出结论,我国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有着显着的影响,能源结构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影响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触发点,或者说前提是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针对以上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0-04-01)

邓冬梅[10](2009)在《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发展中的自主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发展接轨已成必然,中国粗放型的发展经济已难以保持全球竞争力,必然转向发展集约型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自主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现代企业更具有生命力和向国际化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09年15期)

粗放型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价作为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价格在我国一直受到严格的政府规制。本文重点探讨电价规制政策对我国粗放经济的诱导作用。通过梳理建国以来我国的电价规制历程,按照时间节点划分为5大阶段,并且对关键时间节点的电价规制改革进行政策有效性检验,检验结果发现,在我国的电价规制政策下经济发展粗放度在1979年、1996年具有结构变动,助推了粗放经济模式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粗放型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1].陆志锋.南海建“全球创客新都市”集聚创新资源[N].西江日报.2017

[2].尹硕,白宏坤,王江波,燕景,李虎军.电价规制政策与粗放型经济诱发——基于政策有效性检验的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

[3].谢庆裕,粤水轩.广东3大用水指标近11年持续向好[N].南方日报.2015

[4].孟繁华.粗放型经济模式的出口贸易摩擦及其化解途径——剖析河北省出口贸易摩擦为例[J].对外经贸实务.2014

[5].易冲.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地方政府速度偏好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6].暨佩娟,刘刚.亚洲国家探索新型能源消费道路[N].人民日报.2012

[7].王小刚.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8].肖彦苹.粗放型经济增长条件下资源损失分析[D].兰州大学.2011

[9].霍宗杰.能源结构与粗放型经济增长[D].兰州大学.2010

[10].邓冬梅.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发展中的自主创新[J].当代经济.2009

标签:;  ;  ;  ;  

粗放型经济论文-陆志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