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岩及支护结构论文-陈小强,陈康亮

围岩及支护结构论文-陈小强,陈康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围岩及支护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下洞室,浅埋,强风化围岩,U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围岩及支护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陈小强,陈康亮[1](2019)在《型钢混凝土结构在破碎围岩洞室支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五轮山井田浅埋斜井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浅埋强风化洞室围岩变形机理,并将U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于浅埋强风化地下洞室支护设计中,提出了U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同时考虑围岩荷载、卡缆预紧力和支架缩动等3个因素对U型钢可缩性支架内力的影响,对支架内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U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大大减小拱圈的厚度,有效增加地下洞室的净空间。(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9年10期)

刘国伟[2](2019)在《浅埋软弱大断面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协调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浅埋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常面临持续时间长、变形量大等问题,明确支护结构与围岩间的变形协调关系是避免大变形对工程带来不良影响的关键。探讨了软弱围岩中修建大断面隧道时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提出了围岩与支护结构协调变形假定。研究结果显示隧道结构的协调变形及结构挠曲变形是造成大变形的主因;台阶法引起的大变形包括整体沉降与支护挠曲变形,初期支护上台阶部位主要为下沉,而侧墙部位表现为挠曲;分部开挖变形主要是整体沉降,支护结构挠曲变形效应相对微弱。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大变形防治措施,克服了传统预留变形量的局限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山西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唐国丰,赵东明,赵博[3](2019)在《柔性支护结构对软弱围岩隧道的支护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格栅拱架和系统锚杆连接成整体可形成一种柔性支护结构,而这种柔性支护方式在软弱围岩隧道中应用较少。为研究该支护结构在软弱围岩隧道中的支护效果,通过FLAC 3D数值分析软件研究了该支护方式下隧道软弱围岩的应力和位移发展情况。得到如下结论:①得到了隧道各部位主应力发展规律,在新型支护结构下围岩主应力下降幅度较大,后期应力回升最大值约为其下降幅度的1/5,围岩稳定后,拱腰位置围岩应力最大;②新型结构支护围岩塑性区稍大于传统支护方式,但该支护结构更有利于围岩成拱,更大地发挥围岩自承载力;③得到了各施工阶段围岩位移发展趋势,并通过围岩特征曲线展示了该新型支护结构对围岩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该支护结构对软弱围岩支护效果稳定。(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9年11期)

吕刚,刘建友,赵勇,王婷,岳岭[4](2019)在《超大跨度隧道围岩作用效应与支护结构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大跨隧道受结构尺寸较大的影响,围岩的作用效应明显放大,主要包括断面尺寸放大效应、围岩缺陷放大效应、承载圈范围放大效应和施工步骤敏感效应。隧道结构荷载通过圈层传递效应由浅层逐渐向深层传递,各圈层承载力由浅层向深层逐渐增大。锚杆、锚索、喷射混凝土等支护结构共同作用提高了加固圈的承载力,并通过圈层传递效应增强了各圈层拱的承载力。通过围岩圈应力分布的图形分析,可以定量确定围岩加固圈、塑性圈和承载圈的范围及其承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迭代试算的方法进行锚杆、锚索等支护结构设计。二次衬砌作为受力储备,当未经防腐处理的锚杆、锚索锈断后,二次衬砌承担锚杆、锚索的抗拔力,通过采用荷载-结构模型进行二次衬砌结构设计。(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蒋典均[5](2019)在《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支护结构开展分析,明确其具有刚性支护结构、柔性支护结构、复合式支护结构叁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以具体工程为例,对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可靠性进行了探究,同时论述了叁级围岩、四级围岩、五级围岩结构技术交底,为关注这一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黄志怀[6](2019)在《不良地质隧洞围岩稳定性及支护结构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版次:第一版出版时间:2018-12开本:异16开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标准书号:978-7-112-22739-6【内容简介】本书以深圳茜坑隧洞建设为背景,总结了我国已建类似条件下工程的建设经验,制定了新奥法施工中弱围岩支护与衬砌结构可靠性试验研究与安全监测计划,建立了监测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利用系统。利用监测信息分析软弱围岩的变形特性和规律,以动态设计和动态施工方法不断调整施工方案和技术参数,并制定了严格的工程措施,实现了工程建(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蔡邦国,蔡键,李杨,杨新安[7](2019)在《渔寮隧道围岩内部位移与支护结构受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风化节理岩层中渔寮隧道的实测围岩应力,围岩变形以及支护结构受力等数据,结合解析公式计算以及数值模拟的结果,从围岩松动圈半径,支护结构变形与受力评价了围岩稳定性与支护效果。结果表明:渔寮隧道出口段围岩条件较好,最大围岩内部变形达7.71 mm,推测拱顶松动围圈岩厚度半径达3.1 m,拱腰、拱肩处松动圈围岩厚度大于4.0 m,锚杆轴力的分析反映出围岩松动范围内的锚杆受力较大;支护结构受力特征分析表明因隧道拱顶、仰拱处围岩变形较大而传递给支护结构的附加荷载导致其受力增加;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不同工序打设的锚杆变形存在明显区别。基于围岩变形规律与支护结构受力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措施与支护结构优化意见。(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吕兆海,赵长红,张锦宏,常峰,何秀池[8](2019)在《复合顶板围岩结构失稳分析及支护方式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金家渠煤矿二煤复合顶板支护难题,通过对巷道围岩变形表现形式、复合顶板围岩破坏准则、围岩变形、控制机理的研究,提出了"柔性抗剪支护+髙预应力帮部加固+弱面补强+喷浆封闭"控制方式。顶板支护采用髙预应力锚索桁架,形成加强锚索支护为骨架、短锚索支护为连续带的支护体系,其中锚索采用?17.8 mm×4300 mm预应力钢绞线,间排距800 mm×900 mm;补强桁架锚索采用?21.8 mm×7300 mm预应力钢绞线锚索+11~#工字钢,沿巷道中心对称布置,间排距2000 mm×1800 mm;巷帮高侧区域施工??17.8 mm×4300 mm钢绞线锚索,低侧区域施工?20 mm×2400 mm螺纹钢锚杆;最后喷浆(厚度50 mm)封闭作业。矩形断面能够减少岩层之间的滑动,进而降低对互层结构的破坏,最大程度提高复合顶板的完整性。通过支护方式及掘进断面优化,巷道收敛量≤30 mm,减少了后巷维护工程量,有效控制顶板变形。(本文来源于《华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涂孝波[9](2019)在《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是隧道工程建设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到围岩压力的大小、支护类型、支护参数的选择,以及隧道支护时机及支护刚度的确定,开展相关研究对于隧道设计和隧道稳定性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石凹顶隧道为依托,通过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对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展开了系统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针对现行规范在计算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存在的不足,推导了考虑左右洞先后施工相互影响的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理论计算公式。(2)建立了一种围绕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定量评价方法。依托石凹顶隧道工程实例,分别建立了不同支护时机、不同支护刚度下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曲线,通过确定图中平衡点坐标,计算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3)依据石凹顶隧道典型断面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变形、围岩压力、钢拱架应力以及喷射混凝土应力的现场监测数据,得出了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并结合现场围岩压力监测数据,验证了考虑施工影响的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4)根据推导的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隧道地面坡度角、隧道净距以及埋深等因素对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小净距隧道左右洞内侧侧压力系数与地面坡度角、隧道净距和埋深有关,而外侧侧压力系数只与地面坡度角相关。先行洞受多次开挖扰动影响,先行洞受力比后行洞影响大,偏压现象更严重。根据本文推导的理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更符合实际,并可获得更加安全合理的支护结构设计参数,成果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5)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开挖方法下围岩的变形规律、围岩应力、塑性区分布情况以及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采用CD法开挖时围岩的变形量、围岩应力、塑性区分布以及支护结构受力都要比采用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时理想,推荐Ⅴ级围岩施工时采用CD法开挖。(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张文居,杨清浩[10](2019)在《层理面倾角对围岩蠕变及支护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汶马高速公路沿线广泛分布着以炭质千枚岩为代表的层状软岩,围岩蠕变特征和支护结构的力学响应受层理面倾角的影响显着。以鹧鸪山隧道为依托,利用块体离散元软件3DEC,建立了当层理面倾角β分别为0°,30°,60°和90°时,隧道的数值模型并进行计算,结合对断面长期监测数据的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层状软岩隧道周边围岩的变形和结构受力具有显着的非对称特性,二次衬砌的安全系数较小,且收敛时间较长;二次衬砌内力受围岩蠕变效应的影响明显,轴力与弯矩的增长率在第1个10年内较大,随后增长率趋于稳定;随着层理面倾角的增加,最大正弯矩向左拱腰位置偏转,最大轴力向右拱腰位置偏转。层理面倾角越大,弯矩的增长率越小。(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围岩及支护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浅埋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常面临持续时间长、变形量大等问题,明确支护结构与围岩间的变形协调关系是避免大变形对工程带来不良影响的关键。探讨了软弱围岩中修建大断面隧道时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提出了围岩与支护结构协调变形假定。研究结果显示隧道结构的协调变形及结构挠曲变形是造成大变形的主因;台阶法引起的大变形包括整体沉降与支护挠曲变形,初期支护上台阶部位主要为下沉,而侧墙部位表现为挠曲;分部开挖变形主要是整体沉降,支护结构挠曲变形效应相对微弱。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大变形防治措施,克服了传统预留变形量的局限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围岩及支护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陈小强,陈康亮.型钢混凝土结构在破碎围岩洞室支护中的应用[J].现代矿业.2019

[2].刘国伟.浅埋软弱大断面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协调变形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2019

[3].唐国丰,赵东明,赵博.柔性支护结构对软弱围岩隧道的支护效果研究[J].人民珠江.2019

[4].吕刚,刘建友,赵勇,王婷,岳岭.超大跨度隧道围岩作用效应与支护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9

[5].蒋典均.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

[6].黄志怀.不良地质隧洞围岩稳定性及支护结构可靠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9

[7].蔡邦国,蔡键,李杨,杨新安.渔寮隧道围岩内部位移与支护结构受力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9

[8].吕兆海,赵长红,张锦宏,常峰,何秀池.复合顶板围岩结构失稳分析及支护方式优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

[9].涂孝波.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9

[10].张文居,杨清浩.层理面倾角对围岩蠕变及支护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J].施工技术.2019

标签:;  ;  ;  ;  

围岩及支护结构论文-陈小强,陈康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