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碱性成分论文-杜国顺,蔡祥海,尚建华,罗晓东

非碱性成分论文-杜国顺,蔡祥海,尚建华,罗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碱性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灯台叶,化学成分

非碱性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杜国顺,蔡祥海,尚建华,罗晓东[1](2007)在《灯台叶中的非碱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傣族药灯台叶中的非碱性成分。方法:乙醇提取物经酸碱处理得非碱性成分,正、反相色谱法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分离,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非碱性化合物:环桉烯醇(1),乙酰-α-香树醇酯(2),β-香树醇-3-棕榈酸酯(3),羽扇豆-20(29)-烯-3-醇(4),羽扇豆-20(29)-烯-3-棕榈酸酯(5),β-谷甾醇(6),角鲨烯(7),α-生育酚(8),α-生育醌(9),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1-羟基-3,5-二甲氧基-酮(12),7,3′,4′-叁甲氧基-5-羟基黄酮(13),3,5,7,4′-四羟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14)。结论:化合物3,5,7~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本文来源于《中国天然药物》期刊2007年04期)

邓京振,赵守训[2](1993)在《粪箕笃地上部分非碱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粪箕笃地上部分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5个非碱性成分,分别鉴定为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p-hydroxyphenylethanol ferulate,I)、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酯(Ⅱ)、桂皮酸、β-谷甾醇和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其中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1993年02期)

吴继洲,濮全龙,江汉美,金保林[3](1989)在《湖北贝母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Ⅶ.非碱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 C. Hsia鳞茎中首次分得6种非碱性成分。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其中3种鉴定为β-谷甾醇(Ⅰ),对映-贝壳杉烷-16α,17-二醇(ent-kauran-16α, 17-diol, Ⅱ),对映-贝壳杉烷-16β,17-二醇(ent-kauran-16β, 17-diol, Ⅲ)均为从国内贝母中首次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1989年06期)

非碱性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粪箕笃地上部分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5个非碱性成分,分别鉴定为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p-hydroxyphenylethanol ferulate,I)、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酯(Ⅱ)、桂皮酸、β-谷甾醇和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其中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碱性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杜国顺,蔡祥海,尚建华,罗晓东.灯台叶中的非碱性成分[J].中国天然药物.2007

[2].邓京振,赵守训.粪箕笃地上部分非碱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3

[3].吴继洲,濮全龙,江汉美,金保林.湖北贝母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Ⅶ.非碱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中草药.1989

标签:;  ;  

非碱性成分论文-杜国顺,蔡祥海,尚建华,罗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