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超声心动图论文-贺惠萍,贺永强,谢小明,杨柳,段芳

型超声心动图论文-贺惠萍,贺永强,谢小明,杨柳,段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型超声心动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诊断,超声心动图,心电图

型超声心动图论文文献综述

贺惠萍,贺永强,谢小明,杨柳,段芳[1](2019)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检查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检查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2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Ⅱ级组17例、Ⅲ级组15例、Ⅳ级组10例。对3组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随着心功能的下降,LVEDd、RVEDd逐渐上升,LVEF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随着心功能的下降,QRS、QTd逐渐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RS、QTd时限与LVEDd、RVEDd均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与LVEDd、RVEDd及LVEF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均为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诊断方法,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式可从不同角度对扩张型心肌病进行诊断,有效提升临床诊断正确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5期)

王艺儒,高林[2](2019)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在评价冠心病合并房颤(CAD-AF)患者左心房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03月经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30例为CAD-AF组,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71.2±5.6岁,冠心病病史平均8.9±3.6年,房颤病史平均9.8±4.2月。选取冠心病窦性心律患者30例为CAD-SR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70.5±8.4岁,冠心病病史平均6.7±2.5年。另选同时间段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9.7±7.5岁。前两组患者均除外高血压、心肌病、糖尿病、肺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对心脏有影响的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大于50%。应用Philips Epic 7c超声诊断仪,配备X5-1探头,频率为1~5Mhz,并配有QLAB工作站。测量指标包括:1.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MD)、左右径(LAAD)、上下径(LASD),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比(E/A),二尖瓣后叶瓣环峰值运动速度比(e/a),并计算(E/e)。2.应用RT-3DE计算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心房扩张指数(LAEI)、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3.应用2D-STI技术,获得左心房整体应变-时间曲线,测量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左心房峰值应变(Ss、Se、Sa)及峰值应变率(SRs、SRe、SRa),并分别计算左心房平均峰值应变及应变率(mSs、mSe、mSa、mSRs、mSRe、mSRa),比较其绝对值。计算左心房僵硬度(LASI)。结果 1.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叁组间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常规超声参数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CAD-SR组、CAD-AF组LAMD、LAAD、LASD均增大,且CAD-AF组改变更加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AD-AF组E、e速度较对照组及CAD-SR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RT-3DE参数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CAD-SR组、CAD-AF组LAVImax、LAVImin增大,LATEF、LAEI减小,且CAD-AF组改变更加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AD-SR组LAPEF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2D-STI参数及LASI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CAD-SR组与CAD-AF组mSs、mSe、mSRs、mSRe减低,LASI增加,且CAD-AF组改变更加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左心房储存功能及管道功能减低,辅助泵功能消失,纤维化程度增加。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联合可综合并全面反映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及结构改变。(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廖凤琴,黄向阳,杨冬妹[3](2019)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013年至2019年期间在我院诊断的15例胎儿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胎儿超声心动图特点,对比尸解病理结果、胎儿MRI综合分析,总结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并对误、漏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5例胎儿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中,肺动脉分支起源于主动脉者8例,肺动脉吊带4例,肺动脉交叉3例。8例肺动脉分支起源于主动脉中,声像图均表现为一侧肺动脉未显示,病变侧肺组织由升主动脉及其头臂分支或降主动脉发出的异常血管供应。1例产前误诊为肺动脉闭锁,产后病理考虑共同动脉干Ⅲ型,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头臂动脉。1例产前误诊为法洛四联症合并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降主动脉,产后病理提示法洛四联症合并左肺动脉缺如、体肺侧枝血管形成。余6例诊断正确,其中1例单纯性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2例合并法洛四联症中1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为21-叁体;1例合并Berry综合征;1例合并右室双出口;1例合并主肺动脉窗。4例肺动脉吊带产前均诊断正确,声像图均表现为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绕气管后方走行供应左侧肺组织。其中1例合并右肺动脉狭窄,心脏右移,右肺体积缩小,产后病理证实合并右肺及支气管发育不良。3例肺动脉交叉病例中,声像图表现为左肺动脉自肺动脉干的右侧壁发出,右肺动脉自肺动脉干的左侧壁发出,呈交叉走行后分别供应对于肺组织。1例不合并心内畸形;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右位主动脉弓、右位导管弓;1例仅合并室间隔缺损。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是可行的,通过叁血管、肺动脉分支系列切面的连续追踪扫查能够准确判断肺动脉分支走行及哪一侧肺动脉未显示。单纯肺动脉分支起源于主动脉、肺动脉吊带、肺动脉交叉不合并心内畸形者极易漏诊。当合并心内畸形时声像图变的复杂,须注意与共同动脉干Ⅲ型及单侧肺动脉缺如相鉴别,仔细探查有无肺动脉干、半月瓣及左、右分支走行是鉴别关键,进一步寻找升主动脉及其头臂分支、降主动脉等有无异常供应肺的血管,同时须评价有无心外畸形及支气管、肺发育情况综合评估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钟周华[4](2019)在《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CTA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CTA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至我院就诊的房间隔缺损患者,使用飞利浦EPIC7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提示房间隔缺损,均为左向右分流并边缘不佳患者4例,通过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螺旋CT进行CTA扫描获取影像学数据,应用计算机软件,合成图像并进行叁维重建,选用软质硅胶材料,利用3D打印机制作心脏模型,评估房间隔缺损邻近结构关系,选取合适的封堵术器,记录封堵器型和置入位置;术中行超声监测,确认封堵器位置正常,无脱落,不妨碍二、叁尖瓣启闭,不阻碍上、下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回流。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封堵器与房间隔贴合是否良好,有无残余漏及瓣膜反流。结果 4例心脏超声检查提示房间隔缺损并边缘不佳患者中,应用CTA叁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进行评估,2例患者因房间隔缺损边缘邻近下腔静脉、冠状静脉窦未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2例可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异常,并在术后一个月复查,其中1例存在残余分流,3个月复查时残余分流明显减少。讨论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长期患病可导致右心容量负荷过重,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房性心律失常,介入性封堵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得到临床的广泛推广,目前心脏超声仍然是房间隔缺损检查的重要方式,术前通过超声检查可筛选适合ASD封堵术的患者,通过对房间隔缺口大小,形态及其他心脏结构的检测,术中床旁超声监测及术后评估,能够显着提升封堵术的治疗效果。但经胸心脏超声对于边缘不好的房间隔缺损难以直观显示病变部位解剖结构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应用CTA扫描获取影像学数据,合成图像并进行叁维重建,3D打印机制作心脏模型,可以很好的评估房间隔缺损形态及邻近结构关系,通过试封堵选择最佳封堵方案。超声心动图联合多层螺旋CTA对于判断ASD形态、大小及周边结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式及封堵器型号准确选择起着可靠且重要的作用,并可以很好的拓展当前指南推荐的介入手术适应症。(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计晓娟,唐毅,王荞,易岂建,李谧[5](2019)在《超声心动图评价儿童复合型先心病同期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在儿童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Compound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同期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同期介入治疗112例CCHD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残余分流、跨肺动脉瓣压差、肺动脉高压、心脏腔室大小等变化情况。结果经TTE诊断的112例CCHD均成功行同期介入治疗,术后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CCHD中以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多见(29.46%),叁种先心病复合仅1例。术后1天86.61%无残余分流,15例残余分流中VSD残余分流占60.00%。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介入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由(57.2±25.5) mmHg下降至(24.6±10.1) mmHg (P<0.001),且其介入术后1月右心室内径(RVD)由(16.7±3.8) mm缩小至(13.8±2.2) mm (P<0.05);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后1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由(39.9±3.6) mm缩小至(34.2±4.0) mm (P<0.05),1例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后半天出现左心房穿孔,其余CCH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TE在CCHD同期介入治疗筛查、监测及随访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林霖,黄志平,黄智华,钟晓娇,周翠翠[6](2019)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手术的监测随访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中TEE对心脏瓣膜手术的术中监测、疗效评估和随访价值。资料与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6月因心脏瓣膜病在我院行心脏手术的病例59例。对主动脉瓣及二、叁尖瓣需成形或置换患者,术前经胸+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观察主动脉瓣及二、叁尖瓣附属结构的形态及功能,确定病变性质、区域及范围;术中TEE全程监测整个手术过程,评估瓣膜成形或置换情况,观察瓣下结构;心脏复跳后,TEE再次观察成形瓣膜或机械瓣/生物瓣的形态、功能以及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有疑问时加做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观察瓣膜结构、瓣周和跨瓣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本组共53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其中因术前TEE而更改手术方式11例;心脏复跳后指导再次手术3例,其中重新修补成形1例,改瓣膜置换1例;全组死亡1例。讨论术前TEE可提供准确的瓣膜解剖信息,评估术前返流程度,验证或补充术前诊断,协助选择手术方式和置换术中选择瓣膜大小与类型,本组因术前TEE检查而更改手术方式11例。术中TEE在瓣膜术后可即刻评估瓣膜启闭功能,对手术效果的评判尤为重要,在心脏复跳后即刻观察,TEE能准确评价术后残余返流量,判断瓣膜修复是否成功,若成形后仍存在较严重的瓣膜返流或瓣膜狭窄,即刻可重新修补或改瓣膜置换,避免二次手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本组有2例患者因二尖瓣成形术后TEE显示中度返流而即刻重新修补成形,1例患者更改为瓣膜置换术。换瓣术后TTE检查易受机械瓣膜和瓣架的干扰,而TEE干扰较小,且能清晰地显示双叶机械瓣回声及两束瓣缘的血流信号,有助于区别人工瓣的生理性和病理性返流,对由于缝合不当产生较小的瓣周漏进行定位,有助于寻找瓣周漏的原因和指导再修补,增强心胸外科医生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和依据。术中TEE检查可即刻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心功能状况以及指导排气,心脏复跳后并发症可及时发现并寻找原因(如:卡瓣)。结论术中TEE是目前唯一能即刻评价心脏手术疗效的影像学手段,能对术前诊断进行补充和修正,对术中效果即刻评估,对复跳后并发症可及时发现,避免再次开胸手术,减少患者痛苦,有助于增加瓣膜成形及换瓣术的成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张宁,许伟,邢洁,孙玉娜,郭学佳[7](2019)在《心脏外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心脏外伤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快捷、有效的完成诊断,本文旨在探究其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效果观察。方法:研究时间段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研究对象为心脏外伤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综合诊断作为诊断标准,与超声心动图的诊断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与综合诊断作结果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脏外伤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可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为给患者的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该种影像学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陈治锋[8](2019)在《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与随访中的应用效果、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与随访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川崎病患儿,对其予以超声心动图检测,并对其进行治疗后的随访,观察患儿的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结果经检测可知,患儿存在左冠状动脉扩张、右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巨大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症状;患儿在发病1个月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发病2~3周后为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峰期,存在冠状动脉扩张症状的患儿在1~3个月内恢复正常,存在冠状动脉瘤症状的患儿在3~6个月内恢复正常,存在巨大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症状的患儿经过2年的随访后可知未恢复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动态观察,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对于远端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困难。(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温志桥,冯淑文,陈和景[9](2019)在《联合检测超声心动图、NT-pro BNP在诊断和评估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联合检测超声心动图、NT-pro 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在诊断和评估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各43例,参照组给予单纯NT-pro BNP检测,联合组给予超声心动图与NT-pro BNP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病死率、再住院率、平均住院费用及诊断准确性。结果:联合组病死率、再住院率显着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联合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显着少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联合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为90.70%、95.35%,参照组为72.09%、74.42%,联合组显着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联合组诊断特异性为79.07%,参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给予超声心动图与NT-pro BNP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病死率及再住院率,减少住院费用,在评估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中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潘财兴[10](2019)在《超声心动图对不同病程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功能改变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对不同病程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35例C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急性期)和对照组(缓解期),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肺动脉血流最大速度、肺动脉血流平均加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TVE/TVA、TVE/TVe′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病程的PC患者右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变,超声心动图能清晰的显示出其右心功能改变情况、形态结构,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型超声心动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在评价冠心病合并房颤(CAD-AF)患者左心房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03月经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30例为CAD-AF组,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71.2±5.6岁,冠心病病史平均8.9±3.6年,房颤病史平均9.8±4.2月。选取冠心病窦性心律患者30例为CAD-SR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70.5±8.4岁,冠心病病史平均6.7±2.5年。另选同时间段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9.7±7.5岁。前两组患者均除外高血压、心肌病、糖尿病、肺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对心脏有影响的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大于50%。应用Philips Epic 7c超声诊断仪,配备X5-1探头,频率为1~5Mhz,并配有QLAB工作站。测量指标包括:1.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MD)、左右径(LAAD)、上下径(LASD),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比(E/A),二尖瓣后叶瓣环峰值运动速度比(e/a),并计算(E/e)。2.应用RT-3DE计算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心房扩张指数(LAEI)、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3.应用2D-STI技术,获得左心房整体应变-时间曲线,测量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左心房峰值应变(Ss、Se、Sa)及峰值应变率(SRs、SRe、SRa),并分别计算左心房平均峰值应变及应变率(mSs、mSe、mSa、mSRs、mSRe、mSRa),比较其绝对值。计算左心房僵硬度(LASI)。结果 1.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叁组间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常规超声参数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CAD-SR组、CAD-AF组LAMD、LAAD、LASD均增大,且CAD-AF组改变更加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AD-AF组E、e速度较对照组及CAD-SR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RT-3DE参数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CAD-SR组、CAD-AF组LAVImax、LAVImin增大,LATEF、LAEI减小,且CAD-AF组改变更加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AD-SR组LAPEF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2D-STI参数及LASI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CAD-SR组与CAD-AF组mSs、mSe、mSRs、mSRe减低,LASI增加,且CAD-AF组改变更加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左心房储存功能及管道功能减低,辅助泵功能消失,纤维化程度增加。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联合可综合并全面反映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及结构改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超声心动图论文参考文献

[1].贺惠萍,贺永强,谢小明,杨柳,段芳.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检查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9

[2].王艺儒,高林.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的评价[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3].廖凤琴,黄向阳,杨冬妹.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4].钟周华.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CTA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应用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5].计晓娟,唐毅,王荞,易岂建,李谧.超声心动图评价儿童复合型先心病同期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6].林霖,黄志平,黄智华,钟晓娇,周翠翠.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手术的监测随访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7].张宁,许伟,邢洁,孙玉娜,郭学佳.心脏外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8].陈治锋.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与随访中的应用效果、价值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9].温志桥,冯淑文,陈和景.联合检测超声心动图、NT-proBNP在诊断和评估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中的作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10].潘财兴.超声心动图对不同病程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功能改变的评估[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标签:;  ;  ;  ;  

型超声心动图论文-贺惠萍,贺永强,谢小明,杨柳,段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