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同源性论文-孙雪奇,秦力,陈婕,费国琴,袁军

基因同源性论文-孙雪奇,秦力,陈婕,费国琴,袁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同源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生物污染,鉴定,同源性分析,葡萄球菌

基因同源性论文文献综述

孙雪奇,秦力,陈婕,费国琴,袁军[1](2019)在《注射剂微生物污染的RiboPrinter~?微生物基因指纹系统鉴定及同源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注射剂的无菌检查阳性结果进行核糖体分型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分析。方法采用RiboPrinter~?微生物基因指纹系统对阳性菌A1和污染调查中采集菌株中的的16株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RiboPrinter~?微生物基因指纹系统的鉴定结果与菌株的生化鉴定结果完全相同; A1的鉴定结果为科氏葡萄球菌,溯源自无菌检查实验的环境污染。结论基于核糖体分型原理的RiboPrinter~?微生物基因指纹系统鉴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鉴定及同源性分析污染的微生物。(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辛华,郑洪新,谢晚晴,蒋宁,孙丽[2](2019)在《“异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痴呆)“同证”(肾精亏虚证)患者差异表达基因的同源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肾精亏虚证老年性痴呆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同源性进行分析,探寻肾精亏虚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Human Gene Expression Array基因表达谱芯片,分别检测16例肾精亏虚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16例肾精亏虚证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两组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肾精亏虚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肾精亏虚证老年性痴呆两组患者呈现131个共表达的差异基因,其中显着共表达的上调基因是S100P(S100钙结合蛋白P),显着共表达的下调基因是CX3CR1(C-X3-C趋化因子受体1)。结论:"肾精亏虚证"的老年性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痴呆)患者差异基因表达存在"共性",提示"肾精亏虚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与此"共性"有关,而这一"共性"主要体现在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相关的基因表达异常。(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彭敏飞,余素飞,厉世笑,裘海平,许春燕[3](2019)在《碳青酶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浙江省台州医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的耐药基因分型,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浙江省台州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1月临床分离非重复的41株CRKP,用VITEK-compact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质谱仪VITEK MS和纸片扩散法(K-B法)分别对鉴定、药敏进行复核;采用表型筛选试验对试验菌进行产A、B类碳青霉烯酶筛选;PCR检测耐药基因型;目的产物经基因测序和BLAST网上比对确定其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析41株菌株同源性。结果表型筛选试验提示41株CRKP均产碳青霉烯酶;检出bla _(KPC)、bla _(IMP)、bla _(ND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12%(39/41),4.88%(2/41),2.44%(1/41),未检测到bla _(SIM)、bla _(SPM)、bla _(VIM)、bla _(GIM)基因;测序结果bla _(KPC)、bla _(NDM)、bla _(IMP)基因型别为bla _(KPC-2)、bla _(NDM-1)、bla _(IMP-4);PFGE结果可分为A~N共14个谱型,以A型41.46%(17/41)、B型21.95%(9/41)、C型9.76%(4/41)为主,A型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B型、C型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结论浙江省台州医院CRKP耐药基因型以bla _(KPC-2)为主,且存在克隆株传播。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及临床各科室应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株的传播。(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14期)

陈娅,邱隆敏[4](2019)在《CRKP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状况,以及菌株间的同源性,为预防和控制CRKP的克隆传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该院分离自临床各科室的CRKP22株(K1~K22),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药敏结果进行复核,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Carba NP试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应用PCR技术扩增产酶菌株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并测序,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PCR(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2株CRKP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00%,对临床其他常见抗菌药物也高度耐药;13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14株Carba NP试验阳性。14株产酶菌株均携带KPC-2基因,K12菌株同时携带NDM-1基因。按MLST法可分为ST11(14株)、ST875(6株)、ST1964和ST571(各1株),按ERIC-PCR法分型可分为A型(15株)、B型(6株)及C型(1株)。分型结果相同的菌株中K1~K6同属ICU,K7~K10同属脑血管外科,K15~K21同属新生儿科,对应患者有共同住院时间,且患者存在转科情况(K2、K8患者均由脑血管外科转入ICU,K13、K14分别从ICU转入血液内科、肾内科)。结论该院2017年存在ST11型和ST875型CRKP的克隆流行,需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Bing-lin,ZHAO,Zheng,SHAN,Fu-dong,LIU,Bo,ZHAO,Yi-hang,CHEN[5](2019)在《基于基因视角的恶意代码同源性判定(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意代码同源性判定对攻击事件溯源、应急响应方案处置以及事件发展趋势预测有重要作用。目前,恶意代码同源性判定以人工分析为主,效率较低,对安全事件的爆发无法快速响应。因此,提出一种新的从基因视角分析的恶意代码同源性判定方法。恶意代码基因由表示家族同源性的子图组成。通过筛选关键应用程序接口和利用社团划分算法,从函数依赖图中提取关键子图作为恶意代码基因。然后,设计一种频繁子图挖掘算法发现恶意代码家族的共有基因,并对基因编码。最后,利用家族共有基因指导恶意代码同源性判定。对公开数据集的分类和实验结果表明,分类准确率达97%,且效率较高。(本文来源于《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6期)

戴桂花,严斌斌,王彬,冯炜思,马琳琳[6](2019)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金属酶与整合酶基因特征及同源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吉林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MDRAB)金属酶与整合酶基因的类型,并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吉林地区2所叁级甲等医院临床标本分离鉴定的鲍曼不动杆菌38株.多重耐药株携带金属酶的初筛实验-双纸片协同试验:金属酶与整合酶基因的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并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在所有MDRAB菌株亚胺培南-EDTA协同试验中,15株(39.4%)阳性,16株(42.1%)携带整合酶基因Ⅰ,2株(5.2%)携带整合酶基因Ⅱ,2株(5.2%)携带blaVIM型金属酶基因,1株(2.6%)携带blaNDM-1型金属酶基因,未检测出金属酶基因blaIMP,blaSIM-1和整合酶基因Ⅲ.结论该地区临床分离的MDRAB耐药率高,可能与其携带金属酶基因和整合酶基因有关,A型MDRAB为医院感染主要流行株.(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汤兰兰[7](2019)在《贵州省某叁甲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耐药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地区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分布现状、耐药趋势,补充本地区该菌分子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治疗MRSA感染方案。方法:1.收集贵州省某叁甲医院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从临床患者伤口分泌物、痰、血液等样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经过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初步菌种鉴定,运用该设备药敏系统收集菌株耐药情况。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行M-H纸片法进行菌株确证实验加以验证。2.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MRSA常见的耐药基因mecA,毒力基因纤连蛋白结合蛋白A(fibronectin binding protein A,fnbA)、细胞内粘附素A(intracellular adhesion A,icaA)、剥脱性毒素A(exfoliative toxin A,eta)及杀白细胞素(Panton-Valentine Leukocidin,PVL),扩增结果与GenBank进一步比对。3.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ulti-PCR)的方法检测MRSA的SCCmec基因型。4.利用PCR技术扩增MRSA菌株的7个管家基因(arcC、aroE、glpF、gmk、pta、tpi、yqiL),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MLST结果采用MEGA 7.0和eBURST软件进行遗传信息分析。5.对ST59组与非ST59组患者,HA-MRSA组与CA-MRSA组的耐药及毒力情况进行比较。上述结果采用SPSS22.0分析,连续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小概率事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收集MRSA菌株60株,经排除重复菌株及菌株鉴定后入选53株。药物敏感检测结果显示53株MRSA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耐药率均达100%。对大环内酯药物克林霉素、红霉素出现高水平耐药,耐药率分别为81.13%、84.90%。对四环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喹诺酮药物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利福平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3.96%、15.09%、15.09%、7.55%、16.98%。未发现菌株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2.受试菌株中,分离菌株最多来自于痰液样本,达33.96%,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占32.08%。在科室来源分布中,以骨外科、儿内科、ICU名列前茅,分别占16.98%、15.09%、9.43%。3.所有受试菌中有51株细菌mecA基因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96.22%。毒力基因fnbA、icaA检出率均为100%,PVL为30.19%,PVL阳性菌株以CA-MRSA为主(15/16,93.75%),未检出eta基因。4.SCCmec基因型分型以IVa型为主,共24株,占45.28%,III型共8株,占15.09%,II型、V型各1株,分别占1.88%,未分型达19株,占35.84%。5.53株MRSA菌株MLST结果显示共分为13个ST型,ST59(26/53,49.06%)为本实验的优势型,其等位基因谱为19-23-15-2-19-20-15-27。其次为ST4240(6/53,11.32%),ST239(5/53,9.43%),ST5(3/53,5.66%),ST45(3/53,5.66%),ST6(2/53,3.77%),ST630(2/53,3.77%);ST1、ST88、ST188、ST338、ST398及ST3935各1株。6.eBURST分析种群结构提示13个ST型可分为2个克隆型(ST239-ST630、ST59-ST338-ST4240),其中含1个CC338克隆复合体(ST59-ST338-ST4240),以及8个独特型(ST1、ST5、ST6、ST45、ST88、ST188、ST398、ST3935)。7.临床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非ST59组对环丙沙星、利福平、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ST59组(P<0.05),CA-MRSA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明显低于HA-MRSA(P<0.05)。PVL检出率在两种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该院MRSA感染部位以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为主,与国内外报道一致。2.分子流行克隆检测结果提示该院CA-MRSA主要为ST59-MRSA-IVa型,HA-MRSA主要为ST239-MRSA-III型,与国内主要流行趋势相同。同时,目前已出现MRSA医院-社区相互传播的情况,提示监测MRSA分子流行病学必要性及采取措施控制感染与传播的重要性。3.该院MRSA毒力较强,耐药情况严峻,暂未发现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株,临床相关科室需高度重视耐药菌株的监测。(本文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陈娅[8](2019)在《CRKP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和同源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某叁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临床分布特点,检测该医院CRKP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类型,并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判断该医院流行的优势克隆株,为预防和控制CRKP的院内传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1)收集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间某大型叁甲医院分离自临床各科室的22株CRKP,针对同一病患住院期间数次培养所得的相同菌株,仅纳入第一次培养阳性的CRKP菌株,并收集相应患者的诊疗资料,包括:实验室编号,性别,年龄,住院史,CRKP前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或治疗,使用的抗菌药物,是否使用激素,预后及分离科室,标本来源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耐药情况。(2)通过VITEK 2 Compact分析系统鉴定菌株和药物敏感性,其中革兰氏阴性细菌鉴定卡即GN鉴定卡用于菌株生化鉴定,革兰氏阴性细菌药敏卡即AST-GN13药敏卡用于细菌药敏鉴定,分别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上述药敏结果进行复核后采用改良Hodge试验(Modified Hodge Testing,MHT)及Carba NP试验两种试验方法检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使用PCR技术扩增产酶菌株的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包括:blaKPC、blaSME、blaIMI、blaNDM-1、blaIMP、blaSIM、blaVIM、blaOXA-48)并对PCR扩增阳性的产物进行双向测定序列。(3)分别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及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这两种方法分析22株CRKP间的亲缘性关系,即同源性分析。结果:(1)22株CRKP中有7株分离自该院新生儿科,6株分离自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4株分离自该医院脑血管外科,其余的5株CRKP菌株分别分离自该院呼吸内科、胸外科、全科及血液内科、肾内科;在22株CRKP中,从痰标本中分离出13株,血样中有5株,尿中有4株;对于以下两种抗菌药,22株CRKP保持>60%的敏感率:阿米卡星及多粘菌素B,22株CRKP高度耐药于临床其他较常见的抗菌药物。(2)22株CRKP对厄他培南(Ertapenem,ETP)、亚胺培南(Imipenem,IPM)及美罗培南(Meropenem,MEM)的耐药率均为100%,22株CRKP中13株MHT阳性,14株Carba NP测试结果为阳性,PCR扩增后显示14株产酶菌株KPC基因阳性,测序后证实均为KPC-2基因,其中K12菌株同时携带NDM-1基因。(3)22株CRKP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按MLST法分为四种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分别为ST11(14/22)、ST875(6/22)、ST1964(1/22)、ST571(1/22);按ERIC-PCR法分为叁种型别,分别为A型(15/22)、B型(6/22)及C型(1/22)。结论:(1)CRKP主要分布于患者病情较重、免疫力低下及住院时间较长的新生儿科和ICU病房,其主要侵犯患者的呼吸系统且对临床大多数抗菌药物保持较高的耐药性。(2)产碳青霉烯酶是CRKP最主要的耐药机制,KPC-2基因是该院CRKP携带的最主要的耐药基因,其次还有NDM-1基因。(3)该院2017年存在ST11型和ST875型CRKP的克隆流行,需加强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的预防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陈韩,郑周,陈思思,黄海霞,余方友[9](2019)在《血流感染产碳青霉烯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及同源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流感染中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和分析同源性。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流感染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共216株,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株进行改良Hogde试验和金属酶初筛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测序确定其基因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在216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有6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占2.8%,其中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1株金属酶初筛试验阳性,3株厄他培南耐药株则均为阴性。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中1株携带blaNDM-5基因,2株携带blaKPC-2基因。6株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其克隆分型分别为ST648、ST5150、ST131、ST964、ST2003和ST38。PFGE共分为5个型别,其中C1与C6为同一型别,其余4株为不同型别。结论本研究中6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产KPC-2酶和NDM-5酶,MLST和PFGE的结果显示属于不同的克隆型。(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宋浩,蒋增海,薛杰,杨凤,杨龙飞[10](2019)在《猪流行性腹泻病病毒RT-PCR分子诊断及部分S基因同源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3月,河南焦作市某猪场发生疑似猪流行性腹泻(PED)感染,而该猪场进行过PED疫苗免疫,为确诊病原,采集患病仔猪肠管内容物,利用RT-PCR法,扩增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部分S基因片段,并将产物送基因公司测序。所获测序结果,运用DNAStar和MEGA5软件,与GeneBank下载的不同毒株S基因片段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RT-PCR扩增产物与预期大小一致,为969bp;该毒株部分S基因与经典毒株CV777同源性为94.8%,亲缘关系较远;与近年来流行毒株同源性为98.1%~99.1%,亲缘关系较近。PEDV变异毒株的出现可能是导致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现代牧业》期刊2019年01期)

基因同源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肾精亏虚证老年性痴呆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同源性进行分析,探寻肾精亏虚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Human Gene Expression Array基因表达谱芯片,分别检测16例肾精亏虚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16例肾精亏虚证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两组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肾精亏虚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肾精亏虚证老年性痴呆两组患者呈现131个共表达的差异基因,其中显着共表达的上调基因是S100P(S100钙结合蛋白P),显着共表达的下调基因是CX3CR1(C-X3-C趋化因子受体1)。结论:"肾精亏虚证"的老年性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痴呆)患者差异基因表达存在"共性",提示"肾精亏虚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与此"共性"有关,而这一"共性"主要体现在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相关的基因表达异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同源性论文参考文献

[1].孙雪奇,秦力,陈婕,费国琴,袁军.注射剂微生物污染的RiboPrinter~?微生物基因指纹系统鉴定及同源性分析[J].华西药学杂志.2019

[2].辛华,郑洪新,谢晚晴,蒋宁,孙丽.“异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痴呆)“同证”(肾精亏虚证)患者差异表达基因的同源性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3].彭敏飞,余素飞,厉世笑,裘海平,许春燕.碳青酶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4].陈娅,邱隆敏.CRKP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

[5].Bing-lin,ZHAO,Zheng,SHAN,Fu-dong,LIU,Bo,ZHAO,Yi-hang,CHEN.基于基因视角的恶意代码同源性判定(英文)[J].FrontiersofInformationTechnology&ElectronicEngineering.2019

[6].戴桂花,严斌斌,王彬,冯炜思,马琳琳.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金属酶与整合酶基因特征及同源性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汤兰兰.贵州省某叁甲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耐药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D].遵义医科大学.2019

[8].陈娅.CRKP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和同源性分析[D].遵义医科大学.2019

[9].陈韩,郑周,陈思思,黄海霞,余方友.血流感染产碳青霉烯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及同源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10].宋浩,蒋增海,薛杰,杨凤,杨龙飞.猪流行性腹泻病病毒RT-PCR分子诊断及部分S基因同源性分析[J].现代牧业.2019

标签:;  ;  ;  ;  

基因同源性论文-孙雪奇,秦力,陈婕,费国琴,袁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