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区测量论文-常立强,冯建辉

空区测量论文-常立强,冯建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区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维激光扫描技术,金属矿山,采空区

空区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常立强,冯建辉[1](2019)在《基于叁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金属矿山采空区测量精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矿石开采发展的同时,对于地质测绘的要求也在明显提升。从起初的GPS测绘技术发展到今天的叁维激光扫描的技术。矿石采空区测绘最常应用的是测绘技术,与传统矿石开采作比较,因为测绘结果存在偏差,会影响对空采区塌陷无法进行估计。针对此现象,对矿石采空区轮廓定位途中就需要应用现在的叁维激光扫描技术,这对采矿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8期)

贾宁宁[2](2018)在《基于叁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金属矿山采空区测量精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矿产资源的消耗量显着增加。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也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安全性问题。因此,科学体现采空区的叁维状况,合理运用叁维激光扫描技术综合监测采空区,可以体现出高精度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24期)

曾启华[3](2019)在《井下采空区数字化测量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以无棱镜测量、Auto CAD数字成图和NET Framework应用开发等数字技术为基础,搭建Auto CAD为平台的井下采空区数字化测量管理方案。结合凡口矿应用情况,分析了井下采空区的测量数据采集、数字成图、日常管理等工作,总结适用条件,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取得良好效益。(本文来源于《南方金属》期刊2019年01期)

马彬,陈慧相[4](2018)在《VS-150叁维激光扫描仪在采空区测量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详细阐述采空区常用的测量方法和VS-150空区扫描仪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结合其在叁鑫公司井下的实际使用,后期数据处理,分析对比总结了VS-150空区扫描仪在采空区测量应用的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一、引言采空区测量是矿山测量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关系到矿山生产安全的重要工作。如何准确测量采空区形态体积,为采场损失贫化管理和工程量结算提供准确数据是矿山测量工作的难题。运用现代先进测量技术和先进测量设备,提高测量精度、降低劳动(本文来源于《冶金管理》期刊2018年14期)

何小锋,王婧,王国瑞[5](2018)在《GPS、In-SAR和人工测量技术的任家庄煤矿采空区地表变形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空区地表变形是矿区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对矿区内一些重要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造成威胁。本文利用GPS、In-SAR和人工测量叁种技术手段分别对任家庄煤矿采空区地表变形进行监测,充分利用叁种技术优势,对采空区地表变形现状进行评价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8年23期)

康东,李庭筠,刘伟,白成武,杨小峰[6](2018)在《基于采空区深度变化磁梯度测量磁场信息的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导量子干涉磁力仪,针对矿山采空区磁法探测。根据基本的磁场环境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预测在发现采空区上磁梯度测量相对于总磁场强度和分量测量具有探测深度上的优势。总结了以采空区的深度作为变量进行仿真计算的过程,验证了梯度测量的计算结果在1 000 m的深度拥有更好的辨识度,能够反映磁异常信息作为实际探测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王瑞[7](2018)在《浅析矿山测量技术的创新及煤矿采空区的监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当前测量技术的特点和监控的数字化特点为切入点,分析矿山测量技术的创新和煤矿采空区的监控发展,推动矿山不断发展。(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8年09期)

崔益源[8](2017)在《基于示踪气体测量技术的采空区漏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空区漏风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由漏风引起的采空区自然发火和瓦斯涌出一直是矿井安全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对采空区漏风状况进行准确的测量对判断采空区内部自然发火点,研究采空区瓦斯运移的规律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立足于采空区漏风这一个煤矿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利用示踪气体技术对其进行精确测量的想法。通过理论分析阐明了描述采空区漏风状况的两个重要因素,即漏风量的精确测量和采空区数值解算模型的合理选择,进提出了示踪气体技术应用的关键性技术环节:(1)示踪气体混合均匀性、(2)合理采样距离的确定、(3)连续采样装置的研发需求。结合实际需求,设计了矿用示踪气体浓度检测仪;通过管路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示踪气体的管道混合均匀性的影响因素;通过采空区模型示踪实验,观测了采空区模型中风流的真实运移轨迹;对比了几种常用的采空区模型数值解算方法,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运用数值模拟研究了采空区漏风量测量方法。文章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采空区上覆岩力学特性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常使用的空隙率和渗透率模型,并探讨了其各自具有的特征。通过UDEC有限元模拟软件配合Image Pro Plus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对W1310工作面采空区孔裂隙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2)通过对示踪气体测流量法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取了示踪气体技术应用的关键技术环节——混合均匀性、合理采样点位和自动检测记录装置。针对矿井通风的特点,对瞬时释放法和恒量释放法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恒量释放法较适宜矿井通风的环境特征,并出于经济的角度提出了研发示踪气体实时检测和记录装置的必要性。结合需求分析自主研发了矿用示踪气体浓度检测仪,可用于井下实时检测和记录示踪气体浓度信号。通过管路示踪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示踪气体混合均匀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示踪气体混合均匀的距离与示踪气体的释放速率和管道面积成正相关关系,而管道的直径是一个很好的标度混合均匀距离的指标。在平直管道内,示踪气体需要10倍管道直径的距离实现全断面均匀混合;如果加大示踪气体释放量,混合均匀距离会增加;弯折管路示踪气体混合均匀距离会减小;采用摇动式释放方法可以缩短混合均匀距离。(3)通过示踪气多孔介质动力弥散实验研究了示踪气体在多孔介质空间内的弥散系数。用不同粒径的填料填充管路进行实验,首先,测量了不同粒径下,风流量与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在粒径为1mm的管道内,压力梯度与流量成线性关系,随着粒径的增大,压力梯度与流量呈现出显着的非线性关系。对填充管道进行了示踪气体实验,通过观察发现,相同流量下,填充管道粒径越大,示踪气体浓度曲线峰值越小,宽度越宽;相同粒径的填充管道,随着流量的增大,示踪气体浓度曲线峰值变高,波宽变窄。大粒径填充管道曲线峰型受流量影响显着,运用ADE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弥散系数变化曲线,发现多孔介质内弥散系数的变化规律与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一致性。(4)进行了采空区模型示踪实验,首先搭建了实验室采空区模型,然后通过在模型支架后侧释放SF_6示踪气体,观察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情况。实验结果表明,U型通风工作面前半程为正压漏风区,后半程为负压漏风区。其中,工作面进风端头处漏风最大,影响了整个采空区80%以上的空间,特别是采空区深部的漏风,几乎全部由进风端头处提供,最终由采空区上隅角附近缓慢漏出。其余部分漏风少,范围小,只影响了煤壁支撑影响区部分。进入采空区的示踪气体最快要200s流回工作面,相对于工作面流动缓慢。此结论为示踪气体漏风量测量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础。(5)通过对工作面的漏风原理的分析,提出了示踪气体测量采空区漏风量的方案,运用数值模拟技术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首先,结合采空区示踪模型实验对采空区解算模型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对比了Darcy定律、Forchheimer定律和Brinkman方程叁种解算模型对采空区风流场模拟的有效性,结果显示,Brinkman方程的模拟结果与采空区风流场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随后建立了采空区漏风量测量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采空区漏风量测量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示踪气体合理接收点位的选取及影响因素,并得到了合理接收点位选择公式满足:L=.0236v~(2.731)+0.012P~(1.117)-2.287A~(2.461)+16.264(6)立足于工程现场运用示踪气体对高河煤矿W1310Y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进行了示踪气体测试。经示踪气体检测得知,W1310工作面的主进风巷风量为3582.6m~3/min,副进风巷的风量为703.1m~3/min,主进风巷风量与报表中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副进风巷有一定差距;柔膜墙漏风示踪测定表明,W1310工作面采空区整体漏风量在404.5m~3/min;采空区渗流示踪测试表明,W1310工作面的高速渗流区位于工作面至80m深度,80~200m为缓慢渗流区,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测量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期刊2017-10-19)

李彦星[9](2016)在《瞬变电磁及氡值测量法探测煤层积水采空区应用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瞬变电磁法和氡值测量法的基础理论,通过分析2种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提出综合2种探测方法应用于煤矿采空区探测。结合煤矿积水采空区探测实例,通过采集、处理、成果推断解释等各流程的对比探讨得出结论。结果表明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可以有效弥补单一方法受干扰等问题出现,造成假异常导致解释成果精度降低的缺陷,提高了勘探精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苏彦丁,李淑燕,李建国[10](2015)在《氡气放射性测量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层采空后容易富集氡气,而上覆岩层裂隙及断层等构造又有利于氡气上移,因此探测氡气异常可以确定采空区。在山西省吕梁地区临县某工作区,利用氡气放射性测量,并结合瞬变电磁方法,有效的解释了该区采空区的范围。该区共布设氡气测线19条,测点634个。经统计计算氡气平均值为8.84,解释异常阈值为12.58。通过介绍已知采空区氡气放射性曲线特征及典型测线瞬变电磁电阻率断面与氡气放射性曲线对比,分析其不同地质条件下氡气解释范围出现的原因。根据该区氡气测量等值线平面图与3号煤顺层视电阻率等值线平面图的解释结果,确定了该区4个采空区的位置及范围,该结果在后来的生产过程中都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5年10期)

空区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社会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矿产资源的消耗量显着增加。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也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安全性问题。因此,科学体现采空区的叁维状况,合理运用叁维激光扫描技术综合监测采空区,可以体现出高精度的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区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常立强,冯建辉.基于叁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金属矿山采空区测量精度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

[2].贾宁宁.基于叁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金属矿山采空区测量精度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

[3].曾启华.井下采空区数字化测量管理[J].南方金属.2019

[4].马彬,陈慧相.VS-150叁维激光扫描仪在采空区测量的应用[J].冶金管理.2018

[5].何小锋,王婧,王国瑞.GPS、In-SAR和人工测量技术的任家庄煤矿采空区地表变形监测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

[6].康东,李庭筠,刘伟,白成武,杨小峰.基于采空区深度变化磁梯度测量磁场信息的仿真[J].天津科技.2018

[7].王瑞.浅析矿山测量技术的创新及煤矿采空区的监控[J].能源与节能.2018

[8].崔益源.基于示踪气体测量技术的采空区漏风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

[9].李彦星.瞬变电磁及氡值测量法探测煤层积水采空区应用与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6

[10].苏彦丁,李淑燕,李建国.氡气放射性测量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15

标签:;  ;  ;  

空区测量论文-常立强,冯建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