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的应用和管理杨录

后浇带的应用和管理杨录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2262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迎来了大好的时机,高层建筑一栋栋拔地而起,作为结构和建筑功能需求,解决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温差等情况,使用后浇带代替永久变形缝在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后浇带的设计是用来防止结构变形而产生裂缝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后浇带分为施工后浇带和膨胀后浇带,其中施工后浇带分为沉降、温度和收缩后浇带,而膨胀加强带也是最近才形成的新措施。他们在混凝土结构的防渗、抗裂领域内都发挥着各自的不同的作用,也有着不同的使用范围。本人根据几年来的施工实践,总结一下施工后浇带与膨胀加强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技术。

关键词:变形;后浇带;膨胀加强带;设置

一、沉降后浇带的适用范围

沉降后浇带的适用范围:是用于解决沉降变形问题而在混凝土结构中留置的具有一定宽度,且

间隔一定时间后再补浇的混凝土施工带,一般设在建筑物高层与低层交界的低层建筑部位一侧,即竖向荷载相差悬殊、沉降量差异较大的部位。

如果高、低层建筑交界处的地基挖得很深,基础直接做在岩石层、卵石层上(这种情况较少);或者,虽然基础挖得不深,但采用桩基、且桩基底部直抵岩石层,因为沉降量很小,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不设沉降后浇带。

如果高、低层建筑交界处的地基是高压缩性土质;且该处高压缩性土质的厚度又较大、设计不准备做深基础或桩基础,该处高层与低层之间的沉降量相差很大时,只能考虑设置沉降缝,将高层与低层之间的结构自基础开始彻底断开,此时,也无须考虑设置沉降后浇带。

沉降后浇带的适用范围实际上是介于以上两种不设置沉降后浇带情况之间。由于以上两种不需要设置沉降后浇带的情况较少,所以沉降后浇带的适用范围在现实中较广,它适用于所有竖向沉降变形量差异较大的结构部位。

二、沉降后浇带的留置位置

沉降后浇带的留置位置:沉降后浇带位置的正确留置,对于减小后浇带处的结构内力,减少后浇带处的结构变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2.2.3条规定,后浇带设置在柱距或跨度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以及剪力墙附近,其方向宜与梁正交,沿竖向应在结构同跨内;沉降后浇带设置的原则,宜选在结构内力较小处,有的选在梁、板的中部附近,虽然弯矩大一点,但剪力较小;有的选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较为合理,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但不许设在支座处,因此处剪力最大,且内力是最不利位置。

沉降后浇带布置在低层位置,且后浇带位置上下对齐,一般不容许错开。

三、沉降后浇带的截面形式

沉降后浇带的截面形式:沉降后浇带的截面形式根据不同部位宜设置不同截面形式。对于筏板基础部位,由于筏板较厚,且在基础中都有后浇带加强层,并配有附加钢筋,故一般不做企口缝,绑扎钢丝网片时,可把后浇带断面绑成上、下口小,中间大的菱形状。但筏板基础中的筏梁,考虑到梁内结构内力较大,应考虑与补浇的混凝土连接密实,故不宜留置直槎,支模时应设置企口缝。

对于楼层的梁板结构,考虑到板一般都薄,将钢丝网片绑扎成45度斜角(即上口大、下口小的倒梯形形状)。对于梁板结构中的梁,应视梁的高度情况而定,如果梁高在450mm以上时,宜设置企口缝;在450mm以内时,设置成菱形状即可。

四、沉降后浇带的浇筑时间

沉降后浇带的浇筑时间:根据设计要求,一般在高层主体结构封顶后1~2个月时间内补浇完成。实际施工时,首先应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和进度,一般应先安排高层部分的主体结构施工,高层部位先施工先沉降,让高层与低层之间结构的沉降差先完成,然后施工低层结构,控制高层结构与低层结构之间的沉降差在施工阶段趋于零,以达到高、低层建筑结构在施工阶段能够同步沉降,以减少补浇后沉降后浇带的沉降量差异,从而减少由于不均匀沉降而给沉降后浇带的附加应力。沉降后浇带的补浇时间,具体应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记录,特别关注结构封顶后的沉降变形实测数据。如果在结构封顶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一个月内),无明显沉降变形差异,或变形差异量很小,由此可以认定沉降变形已经完成,沉降后浇带可以补浇,而不必再等。

五、沉降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控制

沉降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控制:首先,沉降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在浇灌以前,对沉降后浇带的截面形状、钢丝网及钢筋支架绑扎的牢固程度、后浇带支模的牢固情况等进行仔细检查。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应密实、无疏松现象,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沉降后浇带在补浇混凝土之前,必须认真处理被踩弯的钢筋,钢筋表面用钢丝刷、清洁剂等清洁干净,确保钢筋表面无油污、无锈蚀、无污染现象;基础底板后浇带中的积水清除干净;两侧的混凝土剔凿干净、并露出石子、吹扫干净。混凝土表面喷水湿润、刷界面剂。用掺加膨胀剂、且比周边砼高一强度等级的的膨胀混凝土浇灌。

六、温度后浇带、收缩后浇带与膨胀加强带

温度后浇带和收缩后浇带,就是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温差变形而设置的施工后浇带,它实际上是一种主要适用于横向的、水平方向结构变形的施工后浇带。随着膨胀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后浇带已经逐步开始被膨胀加强带所替代,膨胀加强带施工工艺简单,不需要留置施工后浇带,当场就可以把它浇完,避免施工缝的产生。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及超长结构建筑的日益增多,对建筑物重要结构部位的抗渗抗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由此而提出了补偿收缩的新概念。

众所周知,普通混凝土由于收缩及大体积混凝土和超长结构混凝土的收缩积累,如果一次性浇筑混凝土,而不采取任何措施,肯定会出现混凝土开裂现象。因此,结构设计师按照超长结构裂缝间距计算理论,计算得出裂缝出现的最大允许间距后,而布置二次浇筑的后浇带;但是后浇带的二次浇筑一般要经过40~60天才能补浇,工期将延长,而且后浇带的清理十分麻烦,耗时又费工,效果又不好,有时还会出现渗漏、开裂现象。

由于二次补浇混凝土存在着诸多不便,随着建筑材料新产品的研发,而引进了膨胀混凝土加强带新技术。下面介绍一下膨胀加强带的施工原理和技术要求。

根据补偿收缩原理,一般的工程中,在建筑物长度方向的40米以内,可以不设缝,超长结构的建筑中可以按40米左右设一道缝,用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即在结构收缩应力最大的部位,通过计算调整膨胀剂的掺量,以较大的膨胀量来补偿该部位混凝土结构的收缩,膨胀加强带位置,一般设在原来的收缩后浇带或温度后浇带位置,但是膨胀加强带的宽度一般设计为1000~2000mm左右,加强膨胀带位置的两侧分别绑扎钢丝网,目的是防止混凝土流入膨胀加强带范围内。施工时,先浇膨胀加强带以外的混凝土,浇到膨胀加强带时,改浇膨胀混凝土。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考虑到膨胀作用会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因此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比两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膨胀剂掺量一般在水泥重量的8—10﹪;浇筑膨胀加强带混凝土之前,也需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办理隐检记录,确保膨胀加强带截面的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膨胀混凝土浇完以后,要特别加强养护,塑料布覆盖,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对于墙板部位的膨胀加强带,要求混凝土浇筑一天后,松动模板螺丝,离缝2—3mm,然后,从上灌水,养护也需14天。

七、小结

后浇带是解决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和大体积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温差应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现代高层结构工程施工中应用广泛。但是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比较复杂和繁琐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重视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和技术措施,往往会使后浇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对结构造成质量隐患,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标签:;  ;  ;  

后浇带的应用和管理杨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