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尸体的个人身份识别

无名尸体的个人身份识别

一、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向菲[1](2022)在《蛛丝马迹道破玄机——探究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在公安侦查破案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当代的科技发展,导致不断有高智商高科技犯罪的案例出现,为了应对犯罪手段的不断变化,需要公安机关也不断更新自己的侦办手段。在当下科技发展的洪流中,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已经出现并快速发展,该技术在公安机关中的使用不仅频繁而且广泛,成了机构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近年来,该技术的涌现和发展为我国的破案率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将根据该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阐述该技术在公安领域中的作用、应用方式以及发展前景,为公安领域的技术应用提供根据。

于晓童[2](2021)在《基于CBCT大连地区汉族骨性反成人下颌骨的几何形态测量研究》文中认为

尤汉杰[3](2021)在《温州DNA数据平台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十年来公安系统通过对治安大数据的科学管理和分析,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对犯罪行为的精准防控能力,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但与此同时,犯罪的手段也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加隐蔽和复杂,增加社会安全隐患以及安全管理复杂程度,如何完善公共安全管理的数据体系,构建满足现代治安秩序需求的“智慧“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政府公共安全管理领域以及学界的重要命题。本文以浙江省温州DNA数据平台着手研究,从DNA数据平台在温州市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入手,以公共管理理论、公共安全管理等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温州DNA数据平台的应用现状和社会成效,深入探讨了温州DNA数据平台在公共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最后从加强建设、挖掘潜力、统一标准、强化隐私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可具操作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力争从理论到实践为DNA数据平台更加高效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文瀚杰[4](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与颅骨蝶窦的身份同一性认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法医学身份认定实践工作中,传统主流方法是DNA对比、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但是在大规模灾难发生的时候,尸体经常出现腐败化、白骨化、焚毁化等极端现象,前述传统方法难以应用。能否及时、准确地识别死者的身份,对于加快灾后重建,稳定遇难者家属的情绪至关重要。颅骨的蝶窦部位因为具有生物特异性以及抗物理损毁能力,在大规模灾难发生时,通常被法医学专家选作参考资料实现死者的身份认定。既往法医放射学专家通常利用蝶窦的CT影像进行人工视觉识别,实现身份认定。已有的文献研究基本建立在小规模数据集,无法验证在大规模灾难情况下的可靠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建立了第一个大规模三维蝶窦数据库,并提出了蝶窦CT影像的筛选标准,通过识别CT元数据中的蝶窦腔体,对蝶窦腔体进行分割重建,建立了包含732个识别对象共计1475个蝶窦的三维蝶窦数据库,超过目前已知文献所有蝶窦数据集的规模。传统人工视觉识别蝶窦效率低、难度高、主观性强、并无标准化流程与统一的蝶窦识别指标,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深度学习首次尝试对蝶窦进行识别,提出了基于多视角的三维蝶窦身份认定算法。该算法通过脚本采集蝶窦的多视角联合图片,并且基于残差学习与视角联合互补关系提出MVSS-Net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网络提取蝶窦多视角联合图片的三维形状描述算子,实现身份认定。由测试集的实验结果可知,该算法在132个对象的测试集上Top 1准确率为93.94%,相较于传统人工视觉识别提高28.79%,整个认定过程仅需55秒,耗时极低。相比人工而言,本文算法更具客观性,识别率高,速度快,具有在法医实践中应用的价值。基于多视角的三维蝶窦身份认定算法,存在不同蝶窦对象的三维形状描述算子相似度较高,多视角联合图片采集的过程冗余,算法流程较复杂的问题。于是,本文基于三维蝶窦的点云,提出了基于点云的三维蝶窦身份认定算法。首先,该算法采用基于滤波采样的点云预处理算法,针对不同蝶窦点云之间点数不统一的问题,将蝶窦点云点数处理到相同。其次,针对蝶窦点云的特点,该算法基于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与分类间距余量损失函数提出了Point SS-Net神经网络模型。最后,该算法通过该网络提取蝶窦点云的三维形状描述算子,实现身份认定。该算法在132个对象的测试集上实现了Top 1准确率99.24%,共耗时20.5秒。与传统算法比较可知,本算法Top 1准确率提升18.18%,速度提升约500倍。Point SS-Net的模型复杂度约为MVSS-Net的1/7。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准确性高,自动化程度高,识别速度快的优势,可用于大规模灾难发生情况下的快速身份识别认定。

姚兴春[5](2021)在《PPP模式在我国公墓建设运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合理利用土地,治理坟墓乱埋乱葬问题,国家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实行殡葬改革,逐步改革土葬,探索多种丧葬形式。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受我国孝文化与风水观念影响,大多数老人在去世之后,其子女还是会选择将其进行土葬,因此,土葬改革在短期之内并未取得理想效果。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丧葬形式仍旧选择实施土葬与火葬并存,另外也支持少数民族传统丧葬风俗。公墓,是指为城市和乡村居民提供骨灰和遗体安葬的公共区域,具有公共产品属性。近年来,关于殡葬乱收费的报道仍屡见不鲜,其中尤其是经营性公墓价格的飙升,引发了民众对“死后”的担忧,甚至造成了在殡葬改革实施之前有老人为了土葬而选择自杀的现象!“死”之后事逐渐走向大众视野,也逐渐将墓地并列入住房采购计划中,由于经营性公墓出现墓价大于房价,人们多了一个身份—墓奴。城市经营性公墓价格飙升,农村公墓出现小产权墓,这两者现象的背后,则是城市土地资源有限以及政府资金短缺造成公墓供给不足。这使得解决公墓供给不足与资金短缺问题迫在眉睫。公益性公墓建设不能仅靠政府的资金支持,经营性公墓的建设运营也不能仅靠民政部门授权的殡葬事业单位或经批准的单位或个人承担。政府在公墓建设过程中会存在着公墓建设资金短缺停滞、效率低下等问题,政府授权的殡葬事业单位或经批准的个人或个人在公墓建设运营中也不乏存在垄断使得公墓价格居高不下。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尝试引入PPP模式破解对于当前公墓发展中所存在的政府资金短缺、公墓价格高企等问题,从而有利于促进殡葬改革,规范公墓管理,移风易俗,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提出公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以及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第二,选取财政部PPP项目库中处于执行阶段的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公益性公墓建设PPP项目作为本文研究案例,分析PPP模式在我国公墓领域具体应用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针对PPP模式在我国公墓领域中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殷雅楠[6](2021)在《基于CT的辽宁汉族成人颞下颌关节的几何形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CT三维重建辽宁汉族成人颅面硬组织,测量出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颞下颌关节特征点的三维坐标,输出各个特征点间的欧式距离,并进行性别、对称性、以及不同垂直骨面型间的比较,为法医人类学增添数据,并为法医个体识别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严格筛选116例辽宁汉族成人,按不同垂直骨面型分为三组。即高角组23例,其中女性16例,男性7例;低角组23例,其中女性9例,男性14例;均角组70例,其中女性59例,男性11例。通过CT三维扫描获取受试者的颅面数据,利用Invivo5.3软件对CT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共选取36个标志点,左右各18个,获取标志点的三维坐标,其次输出颞下颌关节FM(Form matrix),最后通过欧几里得几何矩阵分析法运用bootstrap非参数检验对测量数据进行性别、左右以及垂直骨面型间的形状差异分析,输出形状差异矩阵(form difference matrix,FDM)。结果1.辽宁汉族成人各垂直骨面型间男女左侧与右侧颞下颌关节对称性差异性显着。2.辽宁汉族成人高角型男性左侧比男性右侧显示,男性左侧颞下颌关节整体形态大于男性右侧;辽宁汉族成人高角型女性左侧比女性右侧显示,女性左侧颞下颌关节整体形态小于女性右侧。3.辽宁汉族成人低角型男性左侧比男性右侧显示,男性左侧颞下颌关节整体形态大于男性右侧;辽宁汉族成人低角型女性左侧比女性右侧显示,女性左侧颞下颌关节整体形态与女性右侧大致相等。4.辽宁汉族成人均角型男性左侧比男性右侧显示,男性左侧颞下颌关节整体形态大于男性右侧;辽宁汉族成人均角型女性左侧比女性右侧显示,女性左侧颞下颌关节整体形态大于女性右侧。结论辽宁汉族成人颞下颌关节形态在对称性、性别、不同垂直骨面型中差异显着。辽宁汉族成人颞下颌关节形态研究为法医学、人类学、人体解剖学等学科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持。

姜秋雪[7](2021)在《尸体手指表皮指纹与真皮纹路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通过采集尸体手指表皮指纹(由表皮嵴线排列分布而成)与真皮纹路(即真皮浅层的纹路分布)的信息,以期找到表皮指纹与真皮纹路之间特征信息(总体特征与细节特征)的关联与差异,分析真皮纹路在复原手指表皮嵴线与个体识别的相关应用中的可行性,讨论性别因素对表皮、真皮中的特征信息的影响,拓展指纹的应用领域与范畴,为法医学、痕迹检验技术、个体识别及皮肤组织学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锦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收集符合要求的44例中国成人尸体手指,其中男性组22例,女性组22例。乙酸法分离手指的表皮与真皮,指纹扫描仪(SE680,500DPI)采集表皮指纹与真皮纹路的图像,将其导入TPS软件中标记特征信息,统计数据并分析,同时依据标记细节特征的数量(表皮与真皮的细节特征的总和)将44例个体分为10-20个(13例),21-30个(20例)与31-55个(11例)三组。通过光学显微镜,使用PAS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PAS)法与基底膜六胺银染色(Methenamine Silver,PASM)法确定手指表皮与真皮的分离结果,并定位分离界面,将分离后得到的表皮设为对照组,真皮设为实验组。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表皮指纹与真皮纹路之间特征信息的关联性与差异性。结果1.表皮与真皮的分离与定位:PAS与PASM两种染色方法(光学显微镜下)在未分离的皮肤组织中都可以显现基底膜,同时也能看到层次分明的表皮层与真皮层,在真皮组织中均于乳头层表面发现基底膜,而在表皮组织中均未见基底膜或真皮成分。2.表皮指纹与真皮纹路的相关性分析:(1)表皮与真皮中构成指纹三角及中心系统的总体特征(斗型纹,箕型纹,弓形纹)表现一致;(2)44例个体中,表皮与真皮之间细节特征的数量具有高度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r=0.954,P<0.0001);(3)表皮与真皮之间细节特征的匹配率与差异率为65.0±20.0%和35.0±20.0%;(4)10-20、21-30、31-55三组之间的细节特征匹配率分别为73.1%、72.8%、77.8%,无显着性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P=0.659);(5)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的细节特征匹配率具有一定差异性(T检验,t=2.224,P=0.032)。结论1.乙酸法可以分离尸体手指表皮和真皮于基底膜处,PAS及PASM染色法均可以显现手指皮肤基底膜,PAS染色法的染色效果更好。2.手指真皮纹路信息可以用于中国成人的个体识别以及手指表皮嵴线的复原研究;通过真皮纹路鉴别个体时,分歧点与结合点具有较大意义,女性个体更容易被识别。

吴畏,李媛,范飞,张奎,邓振华[8](2021)在《利用额窦影像进行个体识别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鉴于额窦不规则气腔形态的高度特异性、成熟后形态不变的稳定性以及放射学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额窦影像已成为法医学个体识别的重要研究对象。利用额窦影像进行个体识别已具有法庭意义。当DNA和指纹等传统个体识别方法应用受限或无法有效进行,或缺乏相应的牙科记录等情况时,额窦影像对比是有效的个体识别替代方法。多种影像资料都可用于额窦的个体识别,以人工视觉观测分析为主要方式,受专业性要求高、效率低及应用范围小等限制,无法有效应用于大型灾难等情况。近年来,一些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被应用于额窦影像的识别中,能显着提高识别的效率,有望克服人工识别效率低等应用困难。本研究对额窦影像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的报道进行总结,以回顾额窦影像用于个体识别的研究进展,为额窦影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探索及建立一套更加快捷、高效及准确的个体识别方法提供思路。

熊磊,孔倩倩,杨越,白慧茹,顾捷,宋振祥,贾富全,霍志鑫,王亚丽,陈丽琴[9](2020)在《降解检材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降解检材DNA分型是法医物证学一直以来的难题和挑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新的检测技术被不断地引入到法医学领域,用来提高疑难检材的检测效率。二代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成本低等特点,有助于生物检材的检测和案件分析。三代测序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二代测序技术中测序仪器贵、测序序列短、测序时间长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疑难检材的检测效率,推动了法医物证学的发展。本文就法医降解DNA遗传标记检测技术的发展做了简要总结,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作参考。

魏莲芳[10](2020)在《基于多元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警务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警务工作良好开展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警务工作中主要体现在安防工作、刑侦工作、天网工程、证件管理、人口信息、事故灾害工作等方面。应用于警务工作中的多元特征生物识别流程和方法主要包括生物特征采集以及生物特征识别两部分,采集待识别用户多种生物特征,预处理所采集生物特征信息获取生物特征值;依据所建立交叉索引检索至待识别特征值对象集合,利用基于多元特征生物识别模型计算待识别生物特征值与信息库中生物特征值相似度;依据相似度计算结果获取相应用户信息,当所识别用户不存在于信息库中,提示待识别用户为非法用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警务工作中识别准确率高达99%以上,且具有高度稳定性、唯一性、安全性,是警务工作中必不可少部分。

二、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1)蛛丝马迹道破玄机——探究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在公安侦查破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介绍
    (一)发展历史
    (二)技术简介
    (三)现状
二、应用流程
    (一)科学采集
    (二)科学分析
三、发展及展望
    (一)提高技术重视程度
    (二)推动技术的创新
    (三)现场工作监督
四、结束语

(3)温州DNA数据平台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2.1 相关理论
    2.2 概念界定
3 温州DNA数据平台在公共安全管理领域应用的现状
    3.1 温州DNA数据平台在公安侦查案件中应用的现状
    3.2 温州DNA数据平台除案件外的公共安全服务中应用的现状
    3.3 温州DNA数据平台调查分析情况
4 温州DNA数据平台在公共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理念守旧
    4.2 资源限制发展、壁垒阻碍沟通
    4.3 规范文件稀缺导致应用标准不统一
    4.4 保护意识薄弱导致隐私被忽视
5 温州DNA数据平台在公共安全管理应用效果的改进及建议
    5.1 加强建设提升平台能力
    5.2 挖掘潜力发挥平台效能
    5.3 统一行业标准体系
    5.4 强化隐私保护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温州 DNA 数据平台的调查问卷
致谢

(4)基于深度学习与颅骨蝶窦的身份同一性认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实施方案
        1.3.1 本文主要工作
        1.3.2 本文主要章节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MVCNN网络介绍
    2.2 PointNet++网络结构介绍
    2.3 相似度对比指标介绍
    2.4 评价指标介绍
        2.4.1 数值指标
        2.4.2 图像指标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多视角的三维蝶窦身份认定算法
    3.1 数据集的收集与建立
        3.1.1 样本收集
        3.1.2 蝶窦三维模型的提取
    3.2 多视角蝶窦数据的预处理
    3.3 MVSS-Net网络模型设计
        3.3.1 基于残差学习的特征提取架构
        3.3.2 特征融合压缩模块
    3.4 实验搭建及其参数设计
        3.4.1 实验环境搭建
        3.4.2 模型训练参数设置
    3.5 实验结果分析及对比
    3.6 人工视觉识别对比
    3.7 总结
第4章 基于点云的三维蝶窦身份认定算法
    4.1 基于滤波采样的点云预处理
        4.1.1 点云数据提取
        4.1.2 基于体素的滤波下采样
        4.1.3 基于线性插值的点云上采样
        4.1.4 点云点数调整总体流程
    4.2 PointSS-Net网络模型设计
        4.2.1 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
        4.2.2 Large Margin Softmax损失函数
    4.3 实验模型的搭建及参数设计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5 传统算法对比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PPP模式在我国公墓建设运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相关理论基础
二、我国公墓发展中的历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我国公墓发展历程
    (二)我国公墓发展现状
    (三)我国公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我国公墓领域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
三、PPP模式在公墓建设运营中的案例研究
    (一)PPP模式在公墓建设运营中的总体状况
    (二)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公益性公墓建设PPP项目建设运营分析
    (三)案例评述
    (四)PPP模式在公墓建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PPP模式在公墓建设运营中应用的对策
    (一)明确各主体风险管控职责归属
    (二)健全项目识别与退出激励机制
    (三)完善绩效考核与项目监管体系
    (四)培育与引进专业人才
五、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
    (四)电子资源类
    (五)其他
附录
致谢

(6)基于CT的辽宁汉族成人颞下颌关节的几何形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文献综述 法医人类学中针对颞下颌关节的表型研究
        参考文献
    二、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 致谢
    四、个人简介

(7)尸体手指表皮指纹与真皮纹路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尸体指纹识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8)利用额窦影像进行个体识别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额窦影像用于个体识别的基础
2 额窦X线片的个体识别
3 额窦计算机体层成像片个体识别
4 计算机图像识别在额窦识别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展望

(9)降解检材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背景:
1、遗传标记在降解检材中的研究进展
    1.1 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对降解DNA的研究
    1.2 小片段短串联重复序列(Mini short tandem repeat,miniSTR)对降解检材的研究
    1.3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对降解检材的研究
    1.4 线粒体DNA(mtDNA)对降解检材的研究
    1.5 插入缺失多态性(insertion/deletion,InDel)对降解检材的研究
    1.6 微单倍型(microhaplotype)对降解检材的研究
2、检测技术在降解检材中的研究进展
    2.1 第一代测序技术对降解检材的研究
    2.2 第二代测序技术对降解检材的研究
    2.3 三代测序技术对降解检材的研究
        2.3.1 PacBio
        2.3.2 Nanopore‐MinIon
3、展望

(10)基于多元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警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于多元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建模
    1.1 建立多元特征的识别模型
    1.2 考虑多元特征值的关联性
    1.3 考虑多元特征的时间性
2 实验与分析
3 结论

四、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 [1]蛛丝马迹道破玄机——探究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在公安侦查破案中的应用[J]. 向菲. 法制博览, 2022(01)
  • [2]基于CBCT大连地区汉族骨性反成人下颌骨的几何形态测量研究[D]. 于晓童. 锦州医科大学, 2021
  • [3]温州DNA数据平台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尤汉杰.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基于深度学习与颅骨蝶窦的身份同一性认定研究[D]. 文瀚杰. 四川大学, 2021
  • [5]PPP模式在我国公墓建设运营中的应用研究[D]. 姚兴春. 吉林大学, 2021(01)
  • [6]基于CT的辽宁汉族成人颞下颌关节的几何形态分析[D]. 殷雅楠.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7]尸体手指表皮指纹与真皮纹路的相关性分析[D]. 姜秋雪.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8]利用额窦影像进行个体识别的研究进展[J]. 吴畏,李媛,范飞,张奎,邓振华. 法医学杂志, 2021(01)
  • [9]降解检材的研究进展[J]. 熊磊,孔倩倩,杨越,白慧茹,顾捷,宋振祥,贾富全,霍志鑫,王亚丽,陈丽琴. 生命科学仪器, 2020(06)
  • [10]基于多元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警务应用研究[J]. 魏莲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标签:;  ;  

无名尸体的个人身份识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