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运行中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法探究林伟扬

配电运行中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法探究林伟扬

(广东电网澄海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5158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衡量电力系统技术水平的过程中供电可靠性是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用户来说供电可靠性是保障其生命财产安全的用电关键,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供电可靠性则是实现其供电设备效率提升、更好服务于用户的重要指标。所以通过供电技术的提升来实现供电可靠性的提升则是当前供电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本研究首先探究了供电可靠性的意义,然后通过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问题分析,给出了具体的供电技术措施。

关键词:配电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法探究

引言

电力系统是城市能源供应的主要方式,城市在日常运转中所需要的能源都是通过配电网络的运输得到的。我国现阶段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已经较为科学,但是因为影响电力供应的原因复杂多样,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该系统还是会引起电力供应的异常。制约了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当前的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增加配电网自动化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1供电可靠性基本定义及概述

所谓供电可靠性,主要指配电网供电系统实现持续稳定供电的能力。其可靠性集中反映了电力企业对需求的供给程度,作为电力管理的一个基础指标,研究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与用户体验最为关联紧密的配电系统的可靠稳定也十分重要,只有配电系统的稳定可靠才能保证用户使用电力的稳定。但是在电力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固有的特点制约了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实践中,只要该系统发生故障包括进行一些正常的检修,往往会导致供电的中断。所以配电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

2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方面

2.1配电网线路故障

一般来说,目前的电力系统均将配电线路设置在室外,其特点也比较鲜明:①点比较多;②线路较长;③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在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停电、跳闸等不安全的隐患,这对于系统的供电能力和正常运行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①线路的绝缘性不够好,主要是与线路旁的树木的距离较小,一般来说,绝缘的损坏程度与线路的长度是成正比的。②由于雷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线路故障,比如雷电造成的灾害就一般与安装避雷针有着很大的关系,与避雷针的故障率是相辅相成的。③与线路和设备的老化相关联的,由于长时间裸露在外的电线经过风吹日晒,往往就会发生一些故障,其老化程度与线路的长短也有着正比例关系。

2.2非自身故障造成线路停电

在配电网系统中,用户密度特指在单位长度线路范围内,用电户的数量。所以,作为设计人员就必须对用户密度进行分析,根据线路范围内的用户数量计算出负载量,再根据负载量进行不同形式的配电线路的构设。在实践中,电力系统在设计时,一般将用户均设计在线路的前半段,其中间段和后半段一般安装断路器进行隔离,一旦发生故障,可以确保前半段线路正常运行。另外,外力破坏电力设施也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如表1所示,我县电网2013年供电故障次数统计表,其中外力因素造成供电故障的比例为63.63%,是全年供电故障的主要因素。外力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比如雷雨天气过后树木压断导线,雨季时洪水冲刷电杆基础导致倒杆、工程施工破坏地下电缆、吊物勾断电线等。外力因素造成故障停电是电力故障中最常见的故障,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3配电运行中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3.1建设可靠性的体系

供电过程中,工作管理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电力企业对闭环以及完善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充分保证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在供电系统的建设、生产以及营销工作中,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条件。例如:制定领导小组以及工作小组,局长可作为一个小组的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成立相应的生技部、安监部、市场部以及计划发展部等小组,并为各小组分配合适的工作内容,若各小组保证自己的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可以达到标准,就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供电的可靠性。

3.2加强对配电网的管理

①加强基础管理。提升配电网的基础管理水平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安全可靠的评估方式,所谓科学的评估方式就是对使用数据进行较为及时地维护和更新;要对设备进行的测试和巡查,对工作区域内进行维修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在一定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发现配电设备老化故障的一般时间周期,在固定时间段内对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减小因设备问题而造成事故问题。在设备零部件的使用问题上,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对于不合格零部件的使用要坚决杜绝。要加强对线路的保护,减小施工、偷盗等外在因素对线路的破坏,避免因鸟虫、尘土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②要加强用户用电设备的管理,当前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用户对于用电需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的用电设备也越来越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少数企业甚至忽视了用电设备的管理维修等工作,造成了用电事故的频发,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确保能够安全用电,必须对用电装置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需要有关专业人士对用电进行专业化的构设,比如装置分界开关等,避免重复停电造成的损失,减少停电时间,保证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3.3故障定位系统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供电故障系统中运用配网自动化技术,其中主要包含了故障距离评估器、自动化通信设备以及故障信息指示器等等部分。通过在某些区域110kV/20kV变电站中安装距离评估器,然后在一些重要的配电线路位置来安装故障信息指示器,这样能够在配电网出现故障问题之后,快速计算得出故障点的标准位置,进行准确的故障定位,这样能够根据故障信息制定完善的故障解决方案。此外,通过应用故障距离评估器以及故障信息指示器,能够更好地减少故障定位时间,从而使SAIDI指标得到有效改善。在故障定位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省去反复试拉闸的操作,从而使故障定位变得更加简单、方便。

3.4提高供电及发电设备的可靠性

当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电网配电选择则应该不断的向着安全可靠、技术进步、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在配电网设备选取的时候应该应尽量的选取智能化、自动化和免检修的设备,从而通过设备可靠性的提高来提升供电的可靠性。例如再进行变压器选取的时候则应该尽量的选取那些低损耗、节能类型的变压器。配电网运行时候的负荷是有差异的,有些负荷较重,有些较轻,这时候其无功电流就会相对较大,不可避免的则会出现线路损耗的现象。所以在选取的时候应尽量的去选取无功补偿装置来实现对线路功率因素恒定的有效保障。为了规避雷电等对线路造成的损害,我们可以选用金属氧化物类型的避雷器,这种避雷器的优点是通流容量大、保护性能较好、结构简单,所以能够实现供电可靠性的提高。

结语

用户持续供电是电力系统可靠性的重要衡量依据,在供电可靠性提升的过程中实现电力设备、电力系统质量、全过程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也是电力行业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故在具体的技术管理实践当中应该加强对供电技术的重视和研究。另外,除了上述所提到的技术措施之外,为了使得供电可靠性得到有效提升,加强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电力企业来说可以采取一定的制度使得检修人员能够做好两手准备工作,缩短检修时间,制定出双监护制度,保证检修工作能按时、安全地完成。

参考文献

[1]陈灵根,黄红荔,郑国华,郑艳娇.基于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05):180-181+183.

[2]邱伟键.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研究[J].通讯世界,2014(14):41-42.

[3]周晶晶,袁越,李振杰,李芙蓉,杨清,包江民.计及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节点电价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4007):42-48.

标签:;  ;  ;  

配电运行中提高供电可靠性方法探究林伟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