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与技术论文-张倩,黄楚敬,廖秀秀,贾西平

学习科学与技术论文-张倩,黄楚敬,廖秀秀,贾西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习科学与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学习平台,超星学习通,线上线下

学习科学与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倩,黄楚敬,廖秀秀,贾西平[1](2019)在《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教学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学习平台是网络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产物,其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功能,是线下传统授课模式的有益补充。提出基于超星学习通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应用到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的实践中,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相长。(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期刊2019年31期)

林祺[2](2019)在《现代教育技术视阈下的探究式教学新思路——基于软件的小学科学学习环教学模式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环教学模式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然而,因东西方教育环境存在差异,故学习环教学模式的运用存在不足之处。教育教学软件作为一种教育技术,其开发理念是服务学习,且具有拟真性、交互性、便携性、专业性等特点,将其融入学习环模式,可催生出一种新变式:基于观察类课型的软件—学习环教学模式和基于工程类课型的软件—学习环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兼具学习环和现代教育技术之长,可以有效解决小学科学教育的两类棘手课型,帮助师生更好地完成概念建构,达成教学目标。(本文来源于《实验教学与仪器》期刊2019年10期)

王雪,王志军,韩美琪[3](2019)在《技术环境下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的新发展——访多媒体学习研究创始人Richard Mayer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些新技术到底对教与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更好地使用技术促进教学?笔者赴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访谈了多媒体学习研究创始人Richard Mayer教授。Mayer教授分享了他在多媒体学习和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新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者认知和教学设计、多媒体学习研究的建议与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独到观点,对技术与学习的关系,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VR和AI等新技术对学习者认知过程与效果的影响,教育神经科学在学习科学和教育科学中的应用,迁移学习和深度学习效果的测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Richard Mayer教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心理学院的杰出教授,任美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学习与教学分会副主席,曾荣获过教育心理学职业成就的桑代克奖,学习与教学杰出研究的斯克里布纳奖,心理学应用于教育的美国心理学会杰出贡献奖。Mayer教授曾担任《教育心理学家》(Educational Psychologist)期刊的主编和《教学科学》(Instructional Science)期刊的合作主编,并担任12本教育心理学领域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Mayer教授是当代教育心理学领域排名第一的、最具学术生产力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发表超过500篇的学术论文,总引用次数已经超过12300次,出版了30余本着作,如《剑桥多媒体学习手册》(Cambridge Handbook of Multimedia Learning)、《数字化学习与教学科学》(e-Learning and the Science of Instruction)、《计算机游戏学习》(Computer Games for Learning),《学习与教学》(Learning and Instruction)等。近年来,Mayer教授的团队专注于将学习科学应用于教育,主要研究认知、教学和技术的交叉,侧重于探究在新技术情境下如何帮助人们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现主持多项教育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海军研究办公室(Office of Naval Research)和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项目,力图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丰富"人是如何学习的"认知理论体系,进而提出基于实证研究的技术情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尹萌萌[4](2019)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已经逐步成为了教学的主角,师生互动已经成了课堂的主要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师生接受和发扬,逐渐成了高校教学工作中的突出亮点。(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24期)

[5](2019)在《机器学习技术或引发“科学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数以千计的科学家用来分析数据的机器学习技术正在产生具有误导性且常常是完全错误的结果。休斯敦赖斯大学的热内薇拉·阿朗博士说,越来越多使用这种系统正在导致"科学危机"。她警告说,如果科学家们不改进技术,就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她的研究成果提交给了华盛顿(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数学(小学版)》期刊2019年Z2期)

高艳敏,赵苗苗,李文慧,蔡巧玲[6](2019)在《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对提升外科学基本操作与无菌技术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改良的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对提高外科学基本操作与无菌技术教学效果的作用,寻找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操作技能课程中实践教学水平的方法。方法以外科学总论课程中的实践技能教学为研究内容,将某校某年级102名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进的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个人自由练习模式。两组学生由同一批教师、在同一地点授课,学生课后可以自主预约开放实训室进行练习,并在实践技能考核前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记录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练习的次数和时长、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以及有效调查问卷,评估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对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外科学实践技能水平的作用。结果实验组学生利用实训室开放练习的总时长大于对照组,且外科学实践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同伴互助学习模式比传统的个人自由练习模式更能有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能有效提高外科学实践技能操作成绩。同伴互助学习模式也可用于其它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本文来源于《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4期)

朱碧凡,王晶晶,张明娟,罗奇奇,汪琛玉[7](2019)在《PBL教学法在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学习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PBL教学法为基础,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创建学习小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各小组之间交流汇报,以及评价与反思这五个过程形成了一种半翻转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提高了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9年07期)

陈乾国,方明建,沈季,胡为芹,俎神聪[8](2019)在《基于UMO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学习行为分析——以学习科学与技术通识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通识课程为例,利用UMOOC在线学习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规则;根据考核规则与学习成绩提出了学习者分类方法,从学科与性别两个维度对学习者类型进行分析;根据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数据,从登录课程、视频学习、在线测试、互动交流、阅读拓展资源五个维度对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各类型学习者的人数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曲线,男生的学习效益高于女生,但更容易半途而废或不够努力,学科背景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不大或不明显;学习成绩与登录课程次数、学习视频个数、论坛发帖回帖数量呈负相关,而与学习视频时长、提交在线测试数量、阅读拓展资源数量呈正相关。为提高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建议优化课程内容、加强互动交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本文来源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燕燕[9](2019)在《面向小学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设计型学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迅猛变化,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学校教育也逐渐重视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探究为主的学科,2017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了新的规划,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内容。因此,面对新内容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提高科学教学探究性,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一线教师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设计型学习是一种新兴起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凭借在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是针对我国科学教学现状进行设计型学习研究的却少有。因此笔者尝试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发挥设计型学习的优势,将设计型学习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进行本土化实践应用,以期提高教学探究性,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丰富关于设计型学习和小学科学的教学理论,为科学课新课标实施教改提供可参考的案例。为充分了解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对保定市叁所不同层次的小学开展科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调查数据发现小学生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动手做的活动表现出较高热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师多采用按操作步骤授课的方法教学,学生动手机会少、主动性与创造性发挥不足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分析了技术与工程内容的特点及其与设计型学习的适切性,保证设计型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在遵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模型实用性以及与环境、内容的适用性的构建理念下,通过分析现有设计型学习模型的优势与不足,结合前期实践调查结果及“从做中学”、建造主义学习理论等理论基础,构建出设计型学习模型。该模型包含发布任务、分析问题、形成方案、实践与指导、分享与评价五大主要环节,为满足教学探究性及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的特点,还设立了问题支架和修订两个辅助环节。之后为验证所构建的设计型学习模型有效性,笔者选取某小学六年级两个平行班进行教学实验。在进行一段时间教学之后,通过问卷测量、试题测试及学生访谈验证设计型学习模型的教学成果,结果发现设计型学习模型在学生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一定成效。(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春花,葛新[10](2019)在《共生学习法——技术科学观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才培养如何面向企业发展需求、面向未来,这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寻找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让人才具有面对未来的能力。我们之所以关注学习方法的探索,是因为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激发人的自我全面发展。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只有拥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方能借助教育的力量,自我激活,从而释放创造力,并推动企业持续创新以获得领先优势。(本文来源于《企业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学习科学与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习环教学模式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然而,因东西方教育环境存在差异,故学习环教学模式的运用存在不足之处。教育教学软件作为一种教育技术,其开发理念是服务学习,且具有拟真性、交互性、便携性、专业性等特点,将其融入学习环模式,可催生出一种新变式:基于观察类课型的软件—学习环教学模式和基于工程类课型的软件—学习环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兼具学习环和现代教育技术之长,可以有效解决小学科学教育的两类棘手课型,帮助师生更好地完成概念建构,达成教学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习科学与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张倩,黄楚敬,廖秀秀,贾西平.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9

[2].林祺.现代教育技术视阈下的探究式教学新思路——基于软件的小学科学学习环教学模式开发[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

[3].王雪,王志军,韩美琪.技术环境下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的新发展——访多媒体学习研究创始人RichardMayer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19

[4].尹萌萌.计算机科学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研究[J].才智.2019

[5]..机器学习技术或引发“科学危机”[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9

[6].高艳敏,赵苗苗,李文慧,蔡巧玲.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对提升外科学基本操作与无菌技术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

[7].朱碧凡,王晶晶,张明娟,罗奇奇,汪琛玉.PBL教学法在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

[8].陈乾国,方明建,沈季,胡为芹,俎神聪.基于UMO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学习行为分析——以学习科学与技术通识课程为例[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9].赵燕燕.面向小学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设计型学习研究[D].河北大学.2019

[10].陈春花,葛新.共生学习法——技术科学观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J].企业管理.2019

标签:;  ;  ;  

学习科学与技术论文-张倩,黄楚敬,廖秀秀,贾西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