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系统论文-俞靓亮

学工系统论文-俞靓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学工管理系统,MVC,SQL,Server

学工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俞靓亮[1](2019)在《学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多元办学的成人高校,有开放教育、成人教育、高职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合作办学和社会项目培训等多种办学类型。目前缺少一个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特别对于高职学生和成人教育全日制学生来说,传统的通过手工方式管理学生基本信息、住宿信息、勤工助学、心理咨询预约、志愿服务、困难生申请、处分申诉等工作费时费力,也不利于各个学院和学校尽快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没有数据积累,就无法在此基础上做查询统计、数据挖掘等工作。因此,文章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ASP.NET、MVC和SQL Server数据库的学工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学生处的日常工作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信息化》期刊2019年21期)

匡红梅,陈卫,李伟[2](2019)在《基于人脸识别的高校智能学工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认证技术,通过对人的脸部生物特征进行采集,并与数据库中的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实现对人的身份智能识别。当前,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人脸识别中,使得动态人脸识别和匹配的效率大幅提升,能轻松做到毫秒级的识别速度,足以满足大部分工程实践。1引言高校中的辅导员往往肩负着一个年级几百学生的日常工作,有些老师还要负责团委、资助和就业等专项工作。为了将自己的工作专业化、智能化和服务化,辅导员需要对办公室来访学生及其信息充分掌握,并对问题学生进行及时沟通。2系统结构框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网络》期刊2019年15期)

张迪[3](2019)在《基于大数据下的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研究——以西外大学学工系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信息终端的普及,信息交流的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将大数据建设放置在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全国范围内各项数据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教育部"十叁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来创新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高校作为社会主流思想文化的培育、发展和传承的前沿,是思想最活跃、知识最密集、网络信息技术最充分利用的桥头堡。充分利用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东风,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堡垒和育人作用。(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王佩[4](2019)在《R&4A学工信息化系统在学风建设中的实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中,学风通常是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高校学风是大学生群体学习状况的集中反映。2017年习近平在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时,特别强调高校应加校风和学风建设,因为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对学生学习成长有直接影响。优良的学风,能给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促进大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大数据技术是21世纪最具时代标志的技术之一。我国人民的生活生产对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而高校作为时代的先锋,教育的代表,想要促进高校学(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9年08期)

马小刚[5](2018)在《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学工辅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较为完善,信息采集较为完整,并且个性化培养和个性化管理已经成为高校育人的新方法、新途径,如何快速准确掌握学生的各项信息成为工作中的主要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叁方参与环境下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学工辅助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8年17期)

李天赐,李璟璐,于姗姗,刘梓艺[6](2018)在《基于Spring MVC的高校学院学工助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学工助理的工作效率,本文提出的一种基于Spring MVC框架的学工助理Java Web系统可以协助学工助理让学生了解重要信息、辅导员的工作状态、借用信息等,解决了学生的需求。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流程清晰、界面友好等特点。(本文来源于《智能计算机与应用》期刊2018年04期)

陈培毅[7](2018)在《基于密度的K-Means聚类算法在学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基于密度的K-Means聚类算法应用于学工管理系统中,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挖掘出各种潜在的信息,对学工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算法的应用分析,对于在学工管理系统中新算法的改进模式、实现流程等方式分析,了解该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进而为学工管理系统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商》期刊2018年06期)

王晖[8](2018)在《基于R语言的高职院校学工系统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新时代,新形势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进一步找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要能够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专业结构、创新教学管理,不断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能力。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给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高职院校在平时课程教学过程以及教务管理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数据。然而,这些历史数据却没有得到深度的挖掘和利用,进而形成对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有效工具。本论文主要根据在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知识偏好分析方面,首先对专业综合成绩利用R语言进行PCA分析,找到能够解释原始变量75%信息的公共因子,形成学生导向的专业能力偏好数据集,然后利用R语言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不同能力偏好的学生群体,对不同学生群体成绩数据特征及基础信息进行定性分析,探索不同学生群体能力偏好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专业课程教学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建议。其次借助R语言工具,利用Apriori算法对专业成绩数据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找到形成课程导向的专业偏好规则,为课程组合设置提出优化建议。为充分挖掘成绩数据价值,我们借助R语言工具,采用无监督聚类、关联规则挖掘、多元回归分析、相似度分析等多种数据挖掘算法对成绩数据进行的深层分析。在充分挖掘学生专业课综合成绩、不同学期之间的课程成绩变化的基础上,提出评估学生专业知识偏好、发展潜力的方法,进而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策略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更好的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最后对论文研究的工作做了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任维燕[9](2018)在《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工系统设计开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是学生管理的重要载体。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深入,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日趋完善,但普遍存在"重开发,轻应用,缺更新"的现象。基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研发的需求分析与可行性研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有利于确定适合本校发展的学工系统结构,从而制定整体设计方案。在具体开发过程中,通过用户体验反馈、软件测试等对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有利于稳定系统运行,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性。(本文来源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林跃宏[10](2018)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规模逐步增大,在校师生人数逐渐递增,学生管理工作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难题之一,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更好的管理学生也成为了近年来软件开发的热门话题。在我国,各大本科院校校园网的学生管理系统已经普及,包括成绩管理、住宿管理、考勤管理等,而高职高专院校由于特有的办学模式、管理制度等的差异,普通高校的系统不能完全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需求,导致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各种资源无法共享,出现重复劳动。因此,设计一个适合本校的学工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升学工管理水平,还能够创新学生管理理念。本研究通过对学工管理系统的充分调研,汲取先进经验,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实现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学工管理系统。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工管理系统采用UML建模和B/S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设计平台选择Myeclipse,Web页面的开发采用PHP服务器动态编程技术,Tomcat为Web容器,数据访问过程简单且高效率,从而使系统清晰化、简单化、流程化,满足我院的实际需求,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与共享。论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学工管理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而从可行性分析着手,阐述各个系统模块的功能、数据库设计和系统的部署,运用B/S体系结构,PHP语言的系统分析方案。最后,优化就业管理模块。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主要来源,每年都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很多毕业生因缺乏经验,自我定位不清晰,错过了适合个人发展的就业机会。因此,为他们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数据尤其重要。本论文通过使用ID3决策树作为模型的基本框架进行建模,通过假设和定义,为毕业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就业参考,以便他们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经测试,本系统能高效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办公效率,减轻工作负担。该系统的开发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3-16)

学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认证技术,通过对人的脸部生物特征进行采集,并与数据库中的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实现对人的身份智能识别。当前,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人脸识别中,使得动态人脸识别和匹配的效率大幅提升,能轻松做到毫秒级的识别速度,足以满足大部分工程实践。1引言高校中的辅导员往往肩负着一个年级几百学生的日常工作,有些老师还要负责团委、资助和就业等专项工作。为了将自己的工作专业化、智能化和服务化,辅导员需要对办公室来访学生及其信息充分掌握,并对问题学生进行及时沟通。2系统结构框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工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俞靓亮.学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

[2].匡红梅,陈卫,李伟.基于人脸识别的高校智能学工系统[J].计算机与网络.2019

[3].张迪.基于大数据下的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研究——以西外大学学工系统为例[J].黑河学刊.2019

[4].王佩.R&4A学工信息化系统在学风建设中的实效性研究[J].知识文库.2019

[5].马小刚.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学工辅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

[6].李天赐,李璟璐,于姗姗,刘梓艺.基于SpringMVC的高校学院学工助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8

[7].陈培毅.基于密度的K-Means聚类算法在学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民商.2018

[8].王晖.基于R语言的高职院校学工系统数据分析[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8

[9].任维燕.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工系统设计开发为例[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10].林跃宏.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8

标签:;  ;  ;  ;  

学工系统论文-俞靓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