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推动作用研究吴粉艳

村镇规划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推动作用研究吴粉艳

富源县黄泥河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村镇规划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研究学者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村镇发展制定出更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规划进行浅析,并就村镇规划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推动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村镇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作用;研究

0.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重要战略,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村镇规划以及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内容。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村镇规划建设的开展,能够很好的协调与保护空间资源与社会利益,也能够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村民意见很好的向政府传达,并及时处理与改进,使得建设美丽乡村更加“有章可循”,保障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可持续进行。

1.村镇规划的概念及方法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全国现有500多万个村庄和5万多个集镇,分布在各地。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因此难免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建设一个生动、合理、和谐的空间,创造一个美丽乡村的风貌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在村镇的规划工作中,必须注意发扬村镇的个性,结合村镇的地域特色,展现村镇的独特魅力。在我国,相似的村镇有很多,都是按照一个模板来规划和建设,逐渐失去了自身的个性和魅力。如何打好手里的“文化牌”,彰显村镇的文化特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村镇规划工作要在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政策法令和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并鼓励村民群众更多的参与进来,规划时做到重点把控,努力提高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水平。

2.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宗旨

2.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升级农村产业结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前提就是搞好农村的经济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弊端就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消耗量大,经济发展方式几乎都是粗放型的。为了建设美丽乡村,在长期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外,要大力发掘农村的发展潜力,提高农村的生产能力,开发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让上游产业中的生产废料变成下游产业中的原料。大力发展城镇经济,转移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合理规划农村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2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美丽乡村规划要始终坚持我国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首先,发展农村经济要做到不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积极开发使用环保的新能源,如太阳能等。其次,已经存在的污染现象,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去治理。最后,靠近山区水流的乡村,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乡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防止天灾给乡村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3美丽乡村建设应以农民为主导

虽然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是城乡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统筹城乡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但是乡村的规划不应该忽略农民的想法,如果在建设过程中没有顾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从根本来说,不利于农村的长远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规划美丽乡村,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农民的需求作为乡村规划的出发点,切实保障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3.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具体策略

3.1合理规划乡村的建筑布局

(1)做好乡村空间规划。在建设美丽乡村之前,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对乡村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农民的生活状态。了解农民对乡村建设的具体需求,并在规划设计方案中体现出农民的合理想法。根据农民的出行要求,改善乡村道路中不合理的地方,打通交通阻塞节点。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应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些健身场所和娱乐场所。

(2)做好监督宣传工作。为了确保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政府和村委会要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没有乡村规划建设资格的或者没有严格按照乡村规划方案进行建设的,有关部门应责令施工部门停止建设,重新整改,逾期不改的,政府有权力拆除。政府各部门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范来发放乡村规划建设许可证,如果出现有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情况,应严格查处,绝不姑息。

(3)科学规划乡村住房布局。要按照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大多数农民的意愿制定农村住房的规划方案,在对现有房屋进行改造时要尽量避免对农民的生活生产造成大的影响。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尽量少占农用地、不占农用地,如果规划需要确定要占用农用地时,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许可,并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3.2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为了切实提高农村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应该根据农村的资源和发展优势,大力开发乡村循环农业,减少农村经济废物的排放量。通过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变废为宝,上游产业中的生产废料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可以成为下游产业的肥料,节省经济建设成本。乡村的生活生产垃圾应该遵循就近处理原则,因为垃圾的远途运输会增加处理成本。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环保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农村保护环境专项基金,为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打好坚实的经济基础。

(2)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国策,并且现阶段,中央大力倡导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应该遵循这一原则,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开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农村现有资源能源为基础,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和生态等功能,并加以保护,避免农村经济发展以生态破坏为代价。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第一,通过广播和黑板报等多种渠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不定期对农民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贯彻落实政府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要求,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也要始终遵守保护环境的原则。第二,建立健全乡村环保制度,乡镇的环保单位要统一环保思想,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乡村也要设立环保站或环保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的环保事宜,贯彻落实乡村的环保制度,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打好制度基础。第三,积极倡导环保建筑,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可以采用环保的施工材料和技术,扩大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范围,在农村积极推广绿色发展理念。

3.3重视乡村人文建设,发展农村旅游业

在进行乡村人文建设时,有关部门要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争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民的凝聚力,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建设美丽乡村。同时,要根据农村现有的特色资源,积极开发农村的旅游产业,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选派专家进行实地指导,帮助农民开展“农家乐”和“采摘园”等农村旅游项目。此外,还可以开发当地农村民俗旅游项目,带领游客参观乡村田园,体验传统的耕作方式,与农民进行沟通交流,让游客切身感受到农村生活的乐趣,发展旅游业不仅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方式,还能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4.结束语

村镇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蓝图,,是改善村镇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设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但受不同地区经济条件以及人们意识的影响,村镇规划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给村镇面貌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村镇规划时要做到因地制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泉,王晖,梅耀林,等.村庄规划(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9-50.

[2]陈仪.“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探讨———以广州增城萝岗区九龙镇为例[J].建设科技,2017(7):44-45.

[3]蒋蓉,邱建.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市村镇规划的探索与思考[J].城市规划,2012(1):86-91.

标签:;  ;  ;  

村镇规划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推动作用研究吴粉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