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思想本源论文-康闻

艺术思想本源论文-康闻

导读:本文包含了艺术思想本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德格尔,大地,世界,艺术

艺术思想本源论文文献综述

康闻[1](2019)在《“建立世界”与“制造大地”——海德格尔的艺术本源思想新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海德格尔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探究观点背后的思想根源,会发现海德格尔之意乃是托借艺术之名,叙述其存在论思想。对《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的讨论,自其发表之日起就从未断绝,或针对文中作品考证,或针对文中观点可能隐含思想进行推断。"百家争鸣"当然好,但是不要忘记,此《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的目的不在于得出一个"完美无瑕"的结论,而在于通过艺术之思帮助人类解除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枷锁,最终栖居于存在本源的近旁,叩问人生真相。(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9年10期)

郝文杰,程丽敏[2](2018)在《论潘天寿艺术中的本源意识、审美感应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潘天寿绘画成功地继承了中国传统中的本源意识及审美创作感应理论,并且以极崇高人格的追求铸就了他博大、雄浑的审美风格,而这种贯通天地神人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当代抽象绘画语言重构的美学根基。(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周鼎[3](2016)在《入“在”与源出——海德格尔艺术本源思想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西方思想转向的巨擘海德格尔认为,本质并非流俗中那种与实在相符的特征而是使某物是什么以及如何是的那个东西;本源则是本质之源即在出自本质渊源的创建着的跳跃中把某物带入存在。作品的本质即作为无蔽之真理的发生而非个别再现的物之存在。作品的本源就是艺术即自行设置入作品之真理即作为澄明和遮蔽的双方相互进入其本质的自我确立中的原始争执。正是艺术之真理的这种争执即创建使作品一跃而源出并在敞开与锁闭之世界与大地的争执中将之带入存在。时下物即存在者、真理即与实在相符和艺术即模仿等物我两分观肆虐,作品正陷入物化加剧的创作迷途,海氏本源思想无疑给了某种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张培锋[4](2015)在《佛教心境论与艺术本源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艺术创作、艺术境界等统统归之于人类心灵的映像,这是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受到佛教影响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宋人尚意"说除了"注重表现自我"的含义外,还有更为值得注意的内在精神实质,即艺术创造本身即是"修心"的过程,艺术创作追求的是无我之我、无意之意、无法之法、无学之学,而这一点,与佛禅所谓"顿悟"境界是相通的。"尚意"的必然结果是"自得",从根本上说,中国禅宗反对拘守经教,其在文艺上的表现就是注重自心的独特解会,不因循,敢创新,破弃陈规,突破传统。再如宋代艺术论中"游戏叁昧"观念与佛教"唯心净土"思想,如果不从唯心净土角度来理解,也是难以得到深入阐释的。如果说中国艺术中存在一种普遍的共同精神的话,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境界:推崇闲适静谧或清新淡雅,在潇洒情怀的抒写中渗透对于人生事象的深沉思索,自然平淡、不假雕饰,用最自然的形式表达禅机与禅趣,而所有这一切,皆是艺术家心灵境界的外化。(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5年07期)

鲍远福[5](2014)在《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管窥海德格尔后期艺术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意栖居"是海德格尔后期哲学思想的主旋律,而《艺术作品的本源》则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其做出深度的呼应。通过文本分析,我们认为后期海德格尔建构了"诗艺一体"的存在主义艺术观;同时,语言符号的神圣性在他的艺术阐释语境中复归并承担起构建"存在之家"的"诗话"功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彭茹娜[6](2013)在《浅析张仃艺术设计思想的本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艺术设计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张仃先生的艺术设计思想受到了多个方面的作用与影响。具体而言,张仃先生的艺术设计思想之源,既有历史与时代的大背景,亦有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装饰艺术家张光宇的作用与影响,还有以毕加索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艺术大师和以齐白石、黄宾虹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大师以及中国民间美术的作用与影响。(本文来源于《设计艺术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陈利华[7](2012)在《历史语境中艺术本源的生成——海德格尔《林中路》美学思想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打开并保持大地与世界的争执,而艺术的本质是作为真理的开端的创建,是一种"原始争执"。这种争执将艺术推入历史之中,并使历史开始或又重新开始。因此,不仅艺术本身是历史性的,艺术的本源这一问题也是历史性,是不断生成着的。不同的历史语境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也会不同,并且艺术需要这种开放的历史语境,因为艺术本就应是对惯性之存在的颠覆,是不断新生、不断生成着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陈利华,肖鹏飞[8](2012)在《真理的无蔽与历史的生发——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艺术本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认为艺术作品打开并保持大地与世界的争执,而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真理的开端的创建,是一种"源始争执",而这种争执会产生的一种"冲力",把艺术推入历史之中,让历史开始或又重新开始,这正是艺术的本源之所在。然而不仅艺术本身是历史性的,艺术的本源这一问题也是历史性,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也将不同。但是艺术需要在开放的历史语境,因为艺术本就应是对惯性之存在的颠覆。这或许正是海德格尔所要展现给我们的艺术的本源。(本文来源于《呼伦贝尔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陈海珍,赵蕾[9](2011)在《对海德格尔艺术本源思想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西方音乐历史的发展与辉煌成果,漫漫几千年音乐家的音乐作品何以存活到现在,而且还以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内涵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作为一个音乐学习者,是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思索的。在这个学期初次接触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作品《艺术作品的本源》之后,更加促使了我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首先弄明白,是什么力量促使已经逝去多年的艺术作品永葆青春?是艺术作品本身还是艺术或者是其他?(本文来源于《民族音乐》期刊2011年02期)

沃利青[10](2009)在《真理与艺术之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作品的本源》(以下简称《本源》)是海德格尔中期谈论艺术问题的代表作。对于《本源》的定位,学术界往往冠之以美学、诗学、艺术哲学等。笔者认为艺术哲学是最合理的定位,因为该文集中体现了他的艺术哲学思想。《本源》以对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探寻为引线,阐发了对真理与艺术之间关系的理解。海德格尔对艺术的所有理解都是从他的存在论哲学出发的。因此,他对真理进行了存在论的阐释并以此崭新的真理观来理解艺术。在《本源》中,海德格尔诗意地分析了凡·高的《农鞋》和古希腊神庙。他认为艺术就是自行设置入作品的真理。对于真理的理解,他重新回溯到了古希腊的真理观,认为真理是去蔽,是存在者的存在的显现。真理的结构形式为“世界”与“大地”的争执。“世界”是一种意义化的敞开,而“大地”则是遮蔽下的涌现。“世界”和“大地”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海德格尔对“美”也提出了新的解释,认为“美”是无蔽的真理所发生时的现身状态,它的表现形式就是作品中所产生的“光亮”。此美论突破了近代以来,真、善、美界限分明的理路,使美与真紧密结合,极具启发性。海德格尔认为,对于艺术作品的保藏应该关注的是作品所保留的真理而不是纯粹的实体性。因此,只有围绕艺术作品所展开的对整个世界以及世界内的大地的保存,才是对艺术作品真正的保藏。对于传统的艺术本质说——再现说、表现说,海德格尔给予了批判,认为它们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海德格尔承认艺术家独特的创作才能,但反对把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创作者相联系。他认为艺术作品完成之后就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因此,海德格尔提出了以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而构成的艺术循环论。在探究艺术本质的方法上,海德格尔对传统的归纳法、演绎法表示了质疑,提倡采用现象学方法来探讨艺术问题。这也导致了他对《农鞋》的分析所引起的“是否农鞋”的争论。学者夏皮罗指出,《农鞋》是凡·高自己的鞋,而不是农妇的鞋。笔者认为,对此事件应从存在论、现象学以及阐释学的角度才能得到最佳的解释。在《本源》中,海德格尔通过对艺术作品、器具、物的分析,指出了传统艺术观对艺术作品本质的理解受到了对器具和物的思维的影响。艺术作品往往被理解为半物半器具的合成品。而对于物的理解,海德格尔则认为由于一直处于错误的传统思维和技术理性之下,物性被蒙蔽了。在他看来,只有在艺术作品中物才真正显示自己为物,也就是大地因素。海德格尔在存在论视域下对艺术问题的重新思考试图归避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还物以物性,从而达到艺术理解的浑然一体。(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09-04-10)

艺术思想本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潘天寿绘画成功地继承了中国传统中的本源意识及审美创作感应理论,并且以极崇高人格的追求铸就了他博大、雄浑的审美风格,而这种贯通天地神人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当代抽象绘画语言重构的美学根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艺术思想本源论文参考文献

[1].康闻.“建立世界”与“制造大地”——海德格尔的艺术本源思想新释[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

[2].郝文杰,程丽敏.论潘天寿艺术中的本源意识、审美感应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中国美术研究.2018

[3].周鼎.入“在”与源出——海德格尔艺术本源思想探微[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6

[4].张培锋.佛教心境论与艺术本源思想[J].兰州学刊.2015

[5].鲍远福.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管窥海德格尔后期艺术思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6].彭茹娜.浅析张仃艺术设计思想的本源[J].设计艺术研究.2013

[7].陈利华.历史语境中艺术本源的生成——海德格尔《林中路》美学思想解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陈利华,肖鹏飞.真理的无蔽与历史的生发——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艺术本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

[9].陈海珍,赵蕾.对海德格尔艺术本源思想的思考[J].民族音乐.2011

[10].沃利青.真理与艺术之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艺术思想本源论文-康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