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糖尿病模型大鼠论文-富晓旭,冯露琳,张翕宇,胡芸,南小亚

自发性糖尿病模型大鼠论文-富晓旭,冯露琳,张翕宇,胡芸,南小亚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发性糖尿病模型大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疾病模型,动物,GK大鼠

自发性糖尿病模型大鼠论文文献综述

富晓旭,冯露琳,张翕宇,胡芸,南小亚[1](2016)在《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高脂饲养GK大鼠建立一种符合人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特点,又操作简单的DPN大鼠模型。方法 7~8周龄SPF级雄性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30只,喂养高脂饲料造模。另取30只SPF级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每周监测动物血糖、体质量、饮水量、饲料量。分别于干预8周、12周、16周后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取对侧坐骨神经做HE染色,TUNEL染色计算细胞凋亡指数。结果随着造模时间延长,GK大鼠逐渐出现多饮、多食、生长迟缓等表现。与正常组相比,造模12周及16周的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P<0.0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P<0.0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一定下降趋势(12周P<0.05,16周P>0.05),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及雪旺细胞凋亡情况均提示DPN的形成,并与正常大鼠形成鲜明对照(凋亡指数P<0.01)。结论长期高脂饲料喂养的GK大鼠是DPN研究的良好模型,12周是较为成熟且经济的造模时间。(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6年08期)

陈婧,易玮,许能贵,孙健,蓝丹纯[2](2015)在《OLETF大鼠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OLETF(Otsuka Long-Evans Tokushima Fatty)大鼠是1984年由日本大冢制药公司开发的自发性2型糖尿病鼠种。目前对该鼠的研究表明其特征表现如下:(1)慢性糖尿病(DM)病程;(2)多食;(3)轻度肥胖;(4)后期(18周后)出现高血糖;(5)胰腺增生;(6)肾并发症(结节病变);(7)内皮功能障碍;(8)胆囊收缩素1(CCK-1)受体m RNA的表达完全缺失,以及雄性遗传。该鼠早期以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为主,以后逐渐出现胰腺功能减退,晚期合并糖尿病肾脏病变,与人类2型糖尿病极为相似。(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卓丰昊[3](2014)在《自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大鼠基础上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疾病负担。高血压、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相关的动物研究中,较多地采用了正常鼠,或是单纯高血压或糖尿病鼠。为了探索和建立一个更符合临床起病特点的动物模型,本课题拟使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结合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通过对大鼠的体重、血压、血糖、血脂以及内皮损伤指标的监测,结合脑部大中动脉的病理改变,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来明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状态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并探究其具体影响机制。第一部分自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自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并比较该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脑动脉的病理改变。方法:将21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6组:糖尿病组(SHR-DM,8只),高脂饮食组(SHR-H,7只),普通饮食对照组(SHR-C,6只);将22只wistar大鼠分为:糖尿病组(wistar-DM,9只),高脂饮食组(wistar-H,7只),普通饮食对照组(wistar-C,6只)。经过12周的高脂或普通饲料喂养后,予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或柠檬酸缓冲液。每周监测大鼠体重、血压、血糖的变化;第16周及20周留取血清,测定血清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内皮损伤指标(内皮素-1,6-酮-前列腺素-1α);第20周灌流取脑,制备冰冻切片,行HE染色观察脑动脉的病理改变,并行masson染色观察其血管壁胶原分布情况。结果:实验中有6只大鼠死亡,其中SHR-DM组2只,SHR-H组1只,wistar-DM组3只,总体死亡率13.9%。腹腔注射链连脲佐菌素后,糖尿病组大鼠的血糖水平一直维持在16.7mmol/l之上。对各组大鼠的血脂水平比较发现,第20周时SHR-DM组的总胆固醇,甘油叁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3.01±0.22mmol/l,1.84 ±0.38 mmol/l,和2.34±0.39mmol/l,较SHR-C组的1.93±0.11 mmol/l,0.63 ±0.20mmol/l和1.39±0.11 mmol/l显着升高(p<0.01),其高密度脂蛋白为0.47±0.092mmol/l较SHR-C组的0.90±0.16mmol/l明显减少(p<0.01)。Wi star-DM组的血脂水平与wistar-C组比较,其总胆固醇,甘油叁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较wistar-C组显着升高(p<0.01),其高密度脂蛋白较wistar-C组明显减少(p<0.01)。再对大鼠的血清中内皮素-1和6-酮-前列腺素-1α分析发现,第20周SHR-DM组的内皮素-1水平为30.86±6.15 pg/ml,较SHR-C组的13.49±4.20 pg/ml显着升高(p<0.01),而其具备舒张血管功能的6-前列腺素-1α在SHR-DM组为247.28±6.60 pg/ml,较SHR-C组的333.73±22.89 pg/ml显着下降(p<0.01),提示SHR-DM组内皮功能受损。脑片的HE染色显示:SHR-DM组脑底大中动脉的管壁较SHR-H, SHR-C组增厚,平滑肌细胞核变钝圆,排列紊乱;叁个SHR组脑实质小动脉呈现出管壁增厚的改变;masson染色显示SHR-DM组血管壁胶原沉积较其他组增多。小结:1.通过高脂饮食合并腹腔链脲佐菌素可以成功建立自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大鼠模型;2.该模型出现血脂水平升高,内皮素-1的升高,和6-前列腺素-1α下降,符合糖尿病模型的规律;3.通过脑部切片HE染色及masson染色发现,该模型已出现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为下一步实验提供基础。第二部分自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大鼠基础上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初步研究目的:应用改良栓线法在前述自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大鼠模型基础上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及wistar大鼠相比较,观察成模率以及各组脑梗塞体积的变化;比较各组MAPK通路的表达以探究该通路与糖尿病高血压状态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200-220g的SPF级雄性SHR大鼠30只随机分成四组:合并糖尿病SHR大鼠,行MCAO (SHR-DM,9只);合并糖尿病SHR大鼠,行假手术(SHR-DM-sham,6只);普通饮食SHR大鼠,行MCAO (SHR-C,9只);普通饮食SHR大鼠,行假手术(SHR-C-sham,6只);将200-220g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15只分为两组:普通饮食wistar大鼠,行MCAO (wistar-C,9只);普通饮食wistar大鼠,行假手术(wistar-C-sham,6只)。根据前述方法建立自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分别予以行永久性大脑主动脉阻塞(MCAO)术或假手术,术后24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通过焦油紫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脑梗塞体积及脑水肿体积的情况;通过NeuN染色测定梗死周边和梗死核心区神经元存活的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检测MAPK通路的p-p38, p-JNK, p-ERK在各组梗死周边的表达。结果:行MCAO术前,SHR-DM, SHR-C, wistar-C各有一只大鼠死亡。在接受MCAO术的24只大鼠中,术后24h内死亡5只,其中SHR-DM2只,SHR-C2只,wistar-C 1只,手术的总体成功率为79.2%。共有37只大鼠最终入组。术后24h各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进行比较,SHR-DM组为1.33±0.44,与SHR-C及wistar-C(均为1.00±0.00)相比较有增高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各组的梗死体积相比较,SHR-DM为0.52±0.033,较SHR-C, wistar-C(分别为0.28±0.023和0.25±0.013)显着增大(p<0.01)。叁组脑水肿体积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NeuN染色提示SHR-DM组在梗死核心的神经元存活与SHR-C及wistar-C组明显减少。MAPK通路的免疫荧光染色发现,SHR-DM组在梗死周边的p-ERK较SHR-C及wistar-C组显着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叁个手术组(SHR-DM, SHR-C, wistar-C)间梗死周边的p-p38及p-JNK表达无差异。小结:1.在自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大鼠的基础上,可以成功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2.该模型组梗死体积较其他组增大,神经元脱失较其他组增多;3.本研究提示糖尿病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可能与ERK通路相关。(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4-05-01)

严美花,王康,张浩军,李平[4](2013)在《糖肾方干预自发性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OLETF大鼠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糖肾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OLETF大鼠的影响,以差异表达蛋白为切入点,探讨糖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方法:从日本引进自发性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OLETF大鼠,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模型组和糖肾方组,以遗传背景相同、同周龄、性别的LETO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4周观察大鼠(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理学会肾脏生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5-23)

胡泊洋,江道峰,王张,赖先荣,孟宪丽[5](2013)在《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GK大鼠的发病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GK)大鼠的发病特征。方法:以Wistar大鼠(n=12)为对照,从第13周龄起连续监测GK大鼠(n=61)的基础血糖值、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第32周龄时,开展糖耐量试验,进行大便常规和肝肾指数检查,检测血浆中血脂、肾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取胰腺和肾脏进行病理检查。结果:GK大鼠在第24周龄时开始发病,血糖稳定地维持在11.0 mmol.L-1以上的高血糖水平,HbA1c水平亦明显升高,至少可以维持到第32周龄;期间还出现类似于糖尿病病人"消瘦"、"多食"、"多饮"等临床症状;死亡率相对较低,仅为11.47%左右。GK大鼠对糖负荷的代谢能力降低,胰腺和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加重。结论:GK大鼠在第24~32周龄期间发病,具有明显的、稳定的糖尿病发病特征,且死亡率低,有利于开展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的有效性评价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董晞,张浩军,赵世萍,李治国,路晓光[6](2010)在《糖肾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代谢及肝脏脂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糖肾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OLETF)大鼠脂代谢及肝脏脂变的作用,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45只雄性OLETF大鼠随机分成OLETF组、糖肾方组(1.60g/kg)和蒙诺组(0.833mg/kg)。18只LETO大鼠作为正常组。各实验组从动物12周龄起开始给药。分别在36周龄和56周龄取材,检测血脂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并进行半定量分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SREBP-1及G6PDmRN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糖肾方能显着降低OLETF组大鼠总胆固醇(TC)水平(P<0.01),减轻肝脂病变,显着改善肝脏组织大、小空泡的发生面积(P<0.05);抑制SREBP-1mRNA在肝脏中的表达(P<0.05);上调G6PDmRNA在肝脏中的表达(P<0.001)。结论:糖肾方可以改善OLETF大鼠的血脂水平异常及肝脂变,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降低SREBP-1和增加G6PDmRNA在肝脏的表达,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淤积及降低TG的合成。(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0年11期)

路晓光,李平,张浩军,董晞,杨丽平[7](2010)在《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OLETF大鼠肝肾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2型自发性糖尿病OLETF大鼠肾、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联系。方法:本实验将15只2型糖尿病OLETF大鼠作为模型组,将与其遗传背景相同但不发生糖尿病的15只LETO大鼠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在36周龄和56周龄两个时间点检测实验大鼠的体重、24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在光镜下半定量评价肾脏、肝脏纤维化程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肾、肝纤维化与各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OLETF大鼠在36周龄和56周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肾纤维化,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周龄实验大鼠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与24h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硬化指数线性相关,肾小球硬化指数与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线性相关,肝脏胶原面积与24h尿蛋白定量线性相关;56周龄实验大鼠肾小球硬化指数与血糖和血浆黏度线性相关,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与血糖、叁酰甘油、全血黏度(高切)线性相关,肝脏胶原面积与血脂和全血黏度(低切)线性相关。结论:在动物实验早期,大鼠肾、肝纤维化均与24h尿蛋白定量线性相关;实验晚期肾脏纤维化受血糖影响更为显着,而肝脏纤维化与血脂关系更为密切;OLETF大鼠肝肾病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与人类相似,是研究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良好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戴厚永,汤日宁,马坤岭[8](2010)在《应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应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建立具有胰岛素抵抗和早期肾脏损害特征的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SHR 2周诱导胰岛素抵抗,同时用WKY大鼠作为对照组。测定大鼠收缩压、血糖、叁酰甘油、胆固醇及胰岛素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评价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李晓,姜萍,姜月华,张勇[9](2009)在《通心络胶囊对自发性糖尿病模型大鼠心肌微血管炎症损伤及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自发性糖尿病模型大鼠心肌微血管炎症损伤及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4月龄GK大鼠30只,随机分为GK对照组、通心络高低剂量组。另取4月龄Wister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灌胃12周,取心肌切片作HE染色、NF-κB免疫组化染色。取心肌匀浆,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心肌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1(IL-1)含量,放免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T-Ⅱ)含量。结果:①与正常大鼠比较,GK大鼠心肌NF-κB阳性表达增高(P<0.01),通心络组表达降低(P<0.01),匀浆NF-κB、sICAM-1、TNF-α、ET-1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1~0.05),通心络组降低(P<0.01~0.05),在降低TNF-α、ET-1方面,高低剂量通心络有显着性差异(P<0.01~0.05)。②IL-1、AT-Ⅱ、NO含量,GK大鼠与正常大鼠无差异(P>0.05),通心络组却能够升高IL-1、AT-Ⅱ含量(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抑制心肌组织NF-κB阳性表达,降低心肌匀浆NF-κB、sICAM-1、TNF-α等炎症因子含量,降低ET-1含量,减轻心肌病变。对IL-1、AT-Ⅱ、NO无明显影响。对微血管痉挛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戴关海,杨锋,王平,童晔玲,陆拯[10](2009)在《桑胶颗粒对自发性糖尿病模型大鼠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桑胶颗粒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Goto-Kakizaki diabetes prone rat,GK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取SPF级雄性GK大鼠50只,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桑胶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罗格列酮组及GK大鼠模型组,实验同时设1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相应药物1个月后,进行空腹血糖(GLU)、血脂(TC、TG、HDL-C)、糖化血红蛋白(GHb)、血清胰岛素(INS)和糖耐受量(OGTT)测定。结果:桑胶颗粒对GK大鼠GLU、GHb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5~0.01),并能提高OGTT(P<0.01)与INS分泌作用(P<0.05);桑胶颗粒还能降低GK大鼠血清中TC、TG含量(P<0.05),对HDL-C则有增高作用(P<0.05)。结论:桑胶颗粒具有较好的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与桑胶颗粒能促进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09年01期)

自发性糖尿病模型大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OLETF(Otsuka Long-Evans Tokushima Fatty)大鼠是1984年由日本大冢制药公司开发的自发性2型糖尿病鼠种。目前对该鼠的研究表明其特征表现如下:(1)慢性糖尿病(DM)病程;(2)多食;(3)轻度肥胖;(4)后期(18周后)出现高血糖;(5)胰腺增生;(6)肾并发症(结节病变);(7)内皮功能障碍;(8)胆囊收缩素1(CCK-1)受体m RNA的表达完全缺失,以及雄性遗传。该鼠早期以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为主,以后逐渐出现胰腺功能减退,晚期合并糖尿病肾脏病变,与人类2型糖尿病极为相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发性糖尿病模型大鼠论文参考文献

[1].富晓旭,冯露琳,张翕宇,胡芸,南小亚.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的建立[J].天津医药.2016

[2].陈婧,易玮,许能贵,孙健,蓝丹纯.OLETF大鼠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概述[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3].卓丰昊.自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大鼠基础上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4

[4].严美花,王康,张浩军,李平.糖肾方干预自发性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OLETF大鼠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C].中国生理学会肾脏生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3

[5].胡泊洋,江道峰,王张,赖先荣,孟宪丽.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GK大鼠的发病特征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6].董晞,张浩军,赵世萍,李治国,路晓光.糖肾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代谢及肝脏脂变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

[7].路晓光,李平,张浩军,董晞,杨丽平.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OLETF大鼠肝肾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

[8].戴厚永,汤日宁,马坤岭.应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模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

[9].李晓,姜萍,姜月华,张勇.通心络胶囊对自发性糖尿病模型大鼠心肌微血管炎症损伤及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10].戴关海,杨锋,王平,童晔玲,陆拯.桑胶颗粒对自发性糖尿病模型大鼠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

标签:;  ;  ;  ;  

自发性糖尿病模型大鼠论文-富晓旭,冯露琳,张翕宇,胡芸,南小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