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解放理论探析

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解放理论探析

廖慧贞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为指导思想、理论武器,结合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在早期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我党早期的妇女解放思想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了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的新时代,指引中国妇女运动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研究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对于今天加强和改善党对当代妇女运动的领导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解放理论

【中图分类号】D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3-0019-04

“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的开端。产业女工队伍的壮大,为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为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立之日起,就把几千年民族传统积淀的妇女问题与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中国妇女的彻底解放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把实现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作为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妇女解放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人类进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在早期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思想,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把中国妇女解放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部分,提出妇女解放的具体任务,逐步解决广大妇女的切身问题,使妇女解放事业随着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发展同步前进。我党早期妇女解放的思想揭示出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妇女要解放必须废除私有制,同时也阐明了妇女解放的方向、途径、对象、主力军、同盟军等思想,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妇女解放理论奠定了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解放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中国传统妇女观是以小农经济形态和宗法家庭的父系统治为社会基础。妇女没有财产继承权,在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社会创造极少的财富,她们几乎丧失了经济地位。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及贞操节烈观念的禁锢下,妇女完全成为男人的私有财产。近代社会,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对妇女解放有重要影响。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虽然取得了相当成就,但是后来不幸被北洋军阀所扼杀。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介绍之所以不成熟、社会影响十分有限,固然与介绍者的立场和世界观有很大关系,但主要还是“与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20世纪初,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很微弱,工人阶级力量还很幼小,社会内部矛盾特别是劳资矛盾还没有充分展开,加之封建主义思想的禁锢还很严重,中国资产阶级女权运动没能使中国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因此,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观在当时的中国还缺乏其广泛传播所需要的成熟的社会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以及思想准备。

1915年《新青年》的问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场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启蒙运动,将妇女解放运动引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青年》“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下聚集了一批关注妇女解放的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向警予等人。1916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2卷4号发表《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一文,对压迫妇女的封建道德提出了尖锐批评。文中写道:封建礼教“男子之事二主,女子之事二夫,遂共目为失节,为奇辱。……国人遂以家庭名誉之故,强制其子媳孀居。不自由之名节,至凄惨之生涯,年年岁岁,使许多年富有为之妇女,身体精神俱呈异态者,乃孔子礼教之赐也!”“五四”时期参加妇女论坛的杂志众多,如《新青年》、《妇女声》、《劳动与妇女》等。“五四”新文化时期妇女解放言论,主要集中于女性解放、贞操、婚姻家庭、女子教育、女子经济独立等几个方面。

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及其之后的几年中,新的妇女观对妇女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封建礼教发动空前猛烈的攻击,显示了蓬勃的战斗精神和大无畏的与旧传统决裂的精神,促进了女性的进一步觉醒,投身于“五四”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妇女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观就是在传统妇女观开始瓦解、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广泛传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激发了广大妇女挣脱封建思想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热情,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广泛的传播打开了思想的大门;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观在中国广泛的传播架起桥梁。因此,伴随“五四”运动的激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观研究中国妇女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解放理论的形成

男女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妇女解放事业的主要目标。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的内涵主要是男女平等地摆脱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实现男女平等的前提是消灭私有制;男女平等应是男女在权利和地位上的平等,即男女应当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男女两性人格平等。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男女平等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主张和不懈追求。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要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以及近百篇论文和几十封信件反映出来的。但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关于妇女问题的系统专著和文章,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内涵的理解不尽一致。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系统阐述和把握,是认识、宣传、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妇女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将领导妇女运动列入了它的议程之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对妇运工作“略略谈到大要”,因时间紧迫,便“决定交未来的中央负责处理”。在党的组织没有建立前,中国共产党首先帮助上海颇具影响的中华女界联合会于1921年8月进行改组,并在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9卷5号上刊登了中华女界联合会的改造宣言及章程。改造宣言及章程首先决定了组织及开展妇女宣传工作,“纠合我们中华要求解放的女子,使我们要求的声音一天一天高起来,使我们奋斗一天一天强大起来,这正是我们中华女界联合会的责任”。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工人和农民,无论男女,在各级议会市议会有无限制的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罢工绝对自由”,并要“制定关于工人和农人以及妇女的法律”,“废除一切束缚女子的法律,女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权利”,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关于妇女解放的基本思想。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了党的第一个《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在中国妇女运动历史上,这是第一个以政党的名义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该决议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述了妇女解放与社会主义、妇女解放与劳动解放的关系,提出了中国妇女解放总的奋斗目标,讨论了近期的任务,并决定根据第三国际的要求成立专门的妇女组织。它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妇女运动的高度重视,标志着中国妇女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新民主主义妇女运动阶段。该决议指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这一结论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研究中国妇女问题而形成的科学结论,为中国妇女运动树立起一面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旗帜。党的二大确立的关于中国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以后又随着革命实践不断丰富发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中国化的初步确立。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由向警予主持制定的《妇女运动决议案》中指出:“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1925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通过向警予主持制定的《对于妇女运动之议决案》,强调指出:“我们深知现代妇女所以至于被奴属的地位,完全是私有财产制度的罪恶。私有制度不废除,妇女解放永做不到彻底”,“妇女解放与劳动解放实有极大关联”。这是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私有制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1926年7月,党的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的《妇女运动议决案》,重申在妇女运动中,各派别的妇女建立的联合战线问题是重要问题,批评了妇女运动“很少注意到各阶级妇女群众的利益和各派妇女团体的主张,结果我们成为很单调的孤立的活动的错误,而丧失多数群众的同情”。这个决议丰富和发展了党领导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在北伐战争中贯彻执行,推动了妇女运动的开展,加强了各界妇女的团结,显示了妇女群众是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中的一支有生力量。

由此看来,从党的二大、三大、四大及1926年党的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党的妇女观在这一时期已基本形成。而在那时,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奠基人。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理论基础,在调查并领导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中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妇女解放理论的总结,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它引领了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并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妇女深受“四条极大绳索”的束缚是妇女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妇女要摆脱这种束缚,获得自身的解放,必须把自身的解放和无产阶级的解放相结合,这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作了深入调查、分析、批判之后得出来的,是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中国的男子,普遍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政权、族权、神权,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他还指出:“地主政权,是一切权力的基干。地主政权既被打翻,族权、神权、夫权便一概跟着动摇起来。”这也就明确指出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阶级压迫。1932年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训令第六号——关于维护妇女权利与建立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的组织和工作》中明确提出,劳动妇女的解放与整个阶级的胜利是分不开的,只有阶级的胜利,妇女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这样,毛泽东跳出了那种把妇女解放单纯理解为与男子平等,结果造成妇女与农民对立的惯性,丰富了马克思妇女解放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这一观点。

三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解放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观是时代和革命的产物,是为了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的观点。其有以下几点主要内容:

1.妇女解放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以广大劳动妇女为主体

中国共产党把妇女解放运动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1922年中共二大作出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纲领的确立。党的三大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指出“在去年蓬勃罢工运动之中,已表现劳动妇女在阶级斗争之中重要与意义。”党的四大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更加鲜明地提出妇女运动应以工农妇女为骨干,提高工农妇女的地位,使工农妇女渐渐得以成为妇女运动中的主要成分,“引导国民半数的妇女参加国民革命运动”,“一般的妇女解放,仍属于本党妇女运动重要工作”。显然,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人已明确认识到妇女解放运动的主导力量、领导力量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妇女解放必须与阶级解放相并进,妇女运动必须与革命运动相结合

中共二大产生了党的第一个《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决议根据十月革命后苏俄妇女地位的变化,认为妇女们在无产阶级专政之下5年工夫所得的自由和平等,远过于妇女们在欧洲资产阶级专政之下经过一世纪奋斗的结果。证明妇女解放要在社会主义的社会,才得以完全实现。并据此提出了一个关于妇女解放的著名观点:“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从而把妇女解放放置在无产阶级阶级解放和消灭私有制的革命目标之下,确立了妇女解放斗争不应离开无产阶级解放斗争而独立进行的指导思想。从此,中国妇女运动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同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3.妇女解放要靠自身奋斗,知识妇女应与劳动妇女结合,必须结成妇女联合战线

中国共产党利用阶级分析法,对中国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正确提出了妇女运动必须以劳动妇女为主体的主张,从而正确解决了妇女运动中的主力军。向警予明确指出,在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劳动妇女是“最有力量,最有奋斗革命的精神”,她们是妇女解放的“主力军”,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完成妇女解放的使命,只有去找群众,只有去找生活最痛苦、要求解放最迫切、而富有解放精神与魄力的群众。这种群众,方是我们妇女运动真正的基础”。

党的二大《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指出:“在中国现状之下,不独女劳动者已陷在极残酷地位”,“就是全国所有妇女,都还拘囚在封建礼教束缚之中,过着娼妓似的生活,至于得不着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的权利,乃是全国各阶级妇女的普遍境遇”。所以中国共产党除努力保护女劳动者的利益之外,“并应为所有被压迫的妇女们的利益而奋斗”。这为中共三大确立的妇女运动联合战线策略,提供了最初的思想基础。在三大提出的“全国妇女运动的大联合”的方针指导下,党领导的妇女组织努力争取和团结各地女权运动组织,扩大各界妇女的革命联合。

党的四大《对于妇女运动之议决案》延续了三大决议关于全国妇女结成反帝反封建的联合战线的思想,明确指出处在半殖民地地位的中国妇女,包含在整个的被压迫民族之中。为了团结各形态的妇女运动,四大决议分析了它们的不同经济背景和政治倾向,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和策略:对贵族妇女运动(指资产阶级女权运动),一方面指出其错误,一方面予以同情和赞助。对于劳动妇女运动,“应有系统有组织地加以指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关于领导权、同盟军思想及联合阵线策略在妇女运动中的具体运用。

四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解放实践

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指导中国妇女解放的实践,从而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妇女解放理论,同时又将这些理论用于实践,进一步推动了妇女运动的发展。

1.建立妇女团体和妇女组织,促进妇女解放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重视发挥妇女团体和妇女联合组织的作用,把建立健全妇女组织作为实现妇女解放的一个必要条件。中共四大《对于妇女运动之议决案》特别指出:“各地党部亟应设立妇女部,其无女党员的地方亦应组织妇女部,党的妇女运动才有专门负责的机关,才能一日一日地图发展。”在党中央,中国共产党早在建立初期就成立妇女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党外,大革命时期,成立的妇女解放协会。这些妇女团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了妇女的团结,促进了妇女解放的实现。

2.创办女校,培养妇女运动骨干

党在建立初期,就积极鼓励先进知识女性赴法、俄勤工俭学,使她们回国后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利用农村夜校、农习所等有利条件帮助广大农村妇女扫除文盲,为开展妇女运动作各方面的准备。1921年冬,一所新型的妇女学校——上海平民女校诞生,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妇女工作的第一个大胆实践。该校以培养妇运人才、开展妇女工作为目的,李达任校长,其他党员张太雷、刘少奇、恽代英等人常到该校讲课。从此,通过办学校来培养妇女干部便成为党的一条经验,在以后的每个历史阶段中都得到了延续和发扬。

3.创办刊物,宣传妇女解放思想

在创办女校培养妇运人才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积极通过创办女性刊物来扩大宣传,专门探讨妇女解放和妇女问题。1919年10月创办《女界钟》,毛泽东、向警予参与编辑工作。1921年12月,以上海女界联合会名义主办的《妇女声》,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推动下创刊发行的。该刊由李达亲自参加审稿,主要编者有王会悟、王剑虹等人。《妇女声》与其他妇女刊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公开地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大造舆论。1923年8月22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妇女周报》创刊。该刊由原副刊《妇女评论》加上《现代妇女》改组而成。向警予为主编,杨之华等协助。以上女性刊物,都是中共早期领导妇女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

4.把国民革命与妇女运动相结合

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国共合作正式开始。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廖仲恺本是妇女解放的积极提倡者,在他们的主持下,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指出:“于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社会上确认男女平等之原则,助进女权之发展”。会议之后中共与国民党“左”派亲密合作,共同推进国民革命和妇女运动。这期间邓颖超、蔡畅在广州与何香凝、宋庆龄等合作,担负妇女运动全面领导工作。另外,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有向警予、杨之华参加,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的妇女工作有缪伯英参加。1924年3月8日,何香凝等人在广州组织了中国第一次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有近千人参加集会和游行。此后,在统一战线领导下,妇女运动与北伐战争的洪流融在一起,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当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报告(1925年4月~1926年1月)对中国妇女运动形势给予肯定评价,指出:妇女参加民族解放运动是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妇女部领导下组织的,“最近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始更加注意妇女工作”,“近来,女共产党员的比例大大增加。在二千五百多名党员中,妇女党员有三百名,占百分之十二。”尤其是在中共初期开展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不少女革命家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党的骨干力量,如刘清扬、赵一曼等。当时还出现一些革命夫妻,为人们称道,包括周恩来和邓颖超、蔡和森和向警予等。这些中共党员的奋斗和献身精神,以及他们努力开创的妇女解放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局面,光荣地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党早期妇女解放思想的基本内容,它的形成表明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妇女解放的目标、途径、方向、主力军、同盟军等问题有了正确的初步认识,奠定了我党在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妇女解放理论的基础。在党的早期妇女解放思想指导下,中国妇女将争取自身的解放同争取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融合在一起,开始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解放理论是伴随着民主革命的重大发展和中国社会剧烈变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而形成的。中国共产党自觉地将这一理论指导革命斗争实践,将妇女解放纳入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轨道,使之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中国妇女争取解放斗争指明了正确方向。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妇女解放事业作为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和我国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有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了党和政府对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领导与支持,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才能获得巨大提高,社会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妇女工作才能取得辉煌的业绩。中国共产党是促进妇女运动与妇女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风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内核[J].求索,1998(1)

[2]仝华、康沛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上)[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

[4]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华妇联.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21~1927)[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向警予.向警予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12]蔡尚思.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2卷)[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1辑)[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李锦雯〕

标签:;  ;  ;  

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解放理论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