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接口系统论文-李倩,黄海于,冯洋,赵春发,韩兆令

分布式接口系统论文-李倩,黄海于,冯洋,赵春发,韩兆令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布式接口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布式协同仿真,交互式数据接口,通信协议,耦合动力学

分布式接口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倩,黄海于,冯洋,赵春发,韩兆令[1](2019)在《磁浮交通系统动力学分布式协同仿真接口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磁浮列车与桥梁及外部空气流场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仿真分析,首先采用多体动力学SIMPACK、有限元分析ANSYS、流体动力学CFD/FLUENT等大型通用仿真软件,建立流-固耦合、机-电耦合、结构刚-弹性耦合的高速磁浮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使用分布式耦合仿真平台进行联合仿真,实现高速磁浮列车的数值仿真和参数优化分析。对于SIMAPCK与分布式耦合仿真平台数据交互的问题,提出了借助Matlab/SIMULINK等工具开发出SIMPACK与耦合式分布式平台的接口。仿真算例表明,开发的接口模块实现了不同数值分析模型之间实时数据的可靠交互,分布式协同仿真计算结果准确可信。(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9年S1期)

孙晓艳,彭力[2](2019)在《分布式在线振动监测网络系统的通信接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振动监测网络可实时监测舰船的动态声场信息,为船舶避碰等安全系统提供准确信息。在线监测对多点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并行数据处理的效率影响整个在线振动监测网络性能。总线技术是一种基于串口多点并行的通信技术,支持多种数据协议及通信接口,本文重点设计了基于CAN船舶分布式在线振动网络通信接口,分析了接口性能。(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贾权[3](2018)在《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用户接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传感技术作为时下新型的传感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如抗电磁干扰、防腐蚀、传感距离长等,已在诸多领域投入使用。实验室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反射原理研发了光纤传感系统,该系统具有传输精度高、易部署等优点,能够实现温度等多参量同时测量。在此基础上,论文研究并实现了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用户接口。论文将软件体系划分为本地端和远程端两个系统,二者为B/S架构。本地端是服务器,运行于嵌入式平台下,与底层的硬件相连,实现数据采集工作;远程端为浏览器端,主要负责接收由后端传递过来的温度数据并显示到前端界面。用户界面中加入了高德地图,能够准确显示光纤的分布和实时温度,并具有报警功能。论文在研究以往C/S架构控制平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出了用户接口系统模型,并分析和设计了数据库模型,开发了一套基于Django框架的控制系统。系统采用Python语言开发,B/S-MTV的架构模式设计,完成了良好的用户接口界面。实验表明本系统能够满足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1-08)

杨志[4](2017)在《分布式压力测试系统中的以太网接口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冲击波是武器弹药威力研究的重要参数,可以为武器弹药的毁伤效能评估及地面防护提供有力依据。随着分布式测试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基于ZigBee和蓝牙等无线通信的分布式压力测试系统。当爆炸场测试节点数量增多、数据容量增大以及测试要求提高时,对爆炸后无线数据回收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结合以太网通信技术,将以太网接口的无线通信模块应用到分布式压力测试系统中,设计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冲击波压力测试节点。该节点主要由以太网接口式无线通信电路、ICP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信号采集存储电路和电源电路等几部分组成,可以对冲击波信号进行采集、存储,并将采集到的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无线控制终端,以便后续数据处理。二、本文构建了分布式压力测试系统的专属无线局域网络。该网络主要由测试节点、覆盖AP、中继AP、接入点AP和控制终端组成。在该网络中,一方面根据链路预算法对前端覆盖范围进行了预测,覆盖半径可达216米,且能在测试现场迅速组建;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无线中继来加大无线通信的距离,实现了控制中心对远距离处测试场中测试节点的集中管理。实验中,不仅对无线测试节点的电路功能及无线局域网的通信功能进行了验证,且无线覆盖距离达到了200米,无线数据传输速率最低也可达1200kbps。在此基础上,针对2.4GHz无线信号的传播特性进行了信道建模,用实测信号建立了近地电磁波信号的对数衰减模型,该模型表明无线信号会随覆盖距离的增加而呈对数衰减的趋势,并用相同环境下的测试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即模型所得205米的覆盖距离与实验环境下所得有效覆盖距离200米十分接近。最后,对中继的远距离传输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无线传输距离达到了2公里。在实际弹药爆炸试验中,本文所研究的以太网接口无线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7-05-31)

刘宇,李成文,高杨,杨涛,何小亚[5](2016)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通用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的研究目的是研究新一代飞机机载计算机中具用通用化、模块化的机载通用接口模块,满足新一代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要求.文章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通用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此设计解决了新一代飞机对接口模块综合化、模块化的要求,介绍了通用接口模块具体实现方式,通过验证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目前,通用接口模块在机载容错分布式计算机原理样机中通过了系统验证,满足用户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6年13期)

孙功伟[6](2015)在《分布式储能系统并网接口及能量交换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的储能技术将在传统电力系统设计、规划、调度、控制等方面带来重大变革,能够促进多种类型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可以作为调整电网频率、补偿地区性负荷波动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介绍了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叁相并网接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其并网控制逻辑及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和仿真。(本文来源于《中国电业(技术版)》期刊2015年11期)

袁明,闫继送,江升[7](2015)在《基于多模光纤的分布式应变传感系统光路接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系统中,采用的单模传感光缆在实际施工时,由于铺设环境较为复杂,往往会出现巨大的传输损耗影响测试结果。针对现有的BOTDR产品只支持单模传感光缆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光路接口,它能使现有的BOTDR产品实现对多模光纤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光路接口可以帮助BOTDR实现多模光纤应变测试,实验数据线性良好。该光路接口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扩大BOTDR的应用领域和提高对复杂铺设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5年11期)

严琳[8](2013)在《分布式实时仿真系统中软总线及仿真节点接口代理软件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进行大规模系统的研制,从而有效地减少报废损失、节约研发经费、缩短开发周期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由于当今的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需要各个不同领域的工程人员参与其中,市面上常见的单学科的商用仿真软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系统的仿真需求,使用分布式实时平台进行多学科联合仿真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趋势。本文以分布式实时仿真系统的软件项目为研究背景,针对HLA高层体系结构规范以及联合仿真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的分布式实时仿真系统。在分析已有的RTI软件架构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系统实时性和软件成本,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反射内存网和千兆以太网的满足HLA规范的轻量级Loose_RTI软总线平台。为了统一仿真系统中各个仿真节点的接口,本文在分析现有的主流商用仿真软件的基础之上,选取ADAMS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DAMS/MATLAB联合仿真的仿真节点接口代理软件。经过大量的测试和实践验证,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实时性,并可以应用于大型系统的设计开发中。(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2-01)

王翰,宋宝,唐小琦,唐玉枝[9](2012)在《数控机床分布式监控系统通信接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数控机床分布式监控系统,基于层次化、模块化的监控系统软件结构,设计了一种满足分布式结构的数控机床监控系统通信接口,有利于监控系统软件扩展与兼容性;同时,采用数据命令、变量ID与变量参数库组成数据表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数据传输与解析方式,实现了监控系统端与数控机床端应用层的数据快速定位、传输与解析.将所设计通信接口应用于华中DNC-11的数控机床监控系统中,通过监控数据快速、稳定、可靠的传输,实现了数控机床运行状态的监控,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12期)

陈文捷,蔡立志,楼志斌,王洁萍,李海波[10](2012)在《应用级分布式文件系统接口标准化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了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发展,分析了已有标准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的通用体系架构,从接口类型、数据操作接口、管理接口等方面对主流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应用接口的特点与异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标准化研究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2年10期)

分布式接口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振动监测网络可实时监测舰船的动态声场信息,为船舶避碰等安全系统提供准确信息。在线监测对多点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并行数据处理的效率影响整个在线振动监测网络性能。总线技术是一种基于串口多点并行的通信技术,支持多种数据协议及通信接口,本文重点设计了基于CAN船舶分布式在线振动网络通信接口,分析了接口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布式接口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李倩,黄海于,冯洋,赵春发,韩兆令.磁浮交通系统动力学分布式协同仿真接口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19

[2].孙晓艳,彭力.分布式在线振动监测网络系统的通信接口设计[J].舰船科学技术.2019

[3].贾权.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用户接口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8

[4].杨志.分布式压力测试系统中的以太网接口无线通信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7

[5].刘宇,李成文,高杨,杨涛,何小亚.分布式计算机系统通用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试.2016

[6].孙功伟.分布式储能系统并网接口及能量交换过程的研究[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5

[7].袁明,闫继送,江升.基于多模光纤的分布式应变传感系统光路接口设计[J].科技与创新.2015

[8].严琳.分布式实时仿真系统中软总线及仿真节点接口代理软件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9].王翰,宋宝,唐小琦,唐玉枝.数控机床分布式监控系统通信接口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陈文捷,蔡立志,楼志斌,王洁萍,李海波.应用级分布式文件系统接口标准化探索[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2

标签:;  ;  ;  ;  

分布式接口系统论文-李倩,黄海于,冯洋,赵春发,韩兆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