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关于提升当前农业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试探关于提升当前农业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河北省南宫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55750

[摘要]:工农互惠是新型工农关系的目标指向,也是新型城乡关系的产业基础。要改变工农业失衡状况进而形成新型工农关系,手段就是“以工促农”,“以工哺农”,工农互惠。这些手段的内在逻辑是,通过“以工促农”、“以工补农”,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强化农业的内生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进而吸引工业的产业链向农业延伸;同时,农业也可以把产业链往后拉长,通过深加工等接二产连三产,进一步增加农业的赢利能力,以此实现工业和农业的结合、融合,实现互惠双赢。

[关键词]:生态农业;内涵;特点;建设的着力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出现了生态农业,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且发展势头很快,大有不可阻挡之势。许多专家指出,生态农业不仅高度地涵盖了各种先进农业的理论和模式,而且使各种先进的理论和模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可以说这是农业理论和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突破,是人类长期追求的一种最为理想的农业。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点。

构建新型工农关系的关键在于,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补足农业基础薄弱这个短板,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政府作为制度的供给者,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为此,就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为“以工促农”创造必要条件,不断凸显市场的作用,同时更好地完善“以工哺农”的途径和重点,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当前特别要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水平;鼓励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水平。根据基本的生态学和经济学特质,笔者认为,生态农业就是在洁净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生产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生态农业既继承了传统农业中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和“机械农业”高产高效的双重特点,同时又摒弃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石油农业”、“机械农业”资源消耗量大、污染环境的缺点,是一种避免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宜、经济上可行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捷径,代表了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我国的生态农业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农业发展目标有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满足温饱需求为核心(数量安全);第二阶段是满足相对富裕(质量安全);第三阶段是满足高质量生活的生态环境、食品质量与未来繁荣(环境资源安全、产品高质高效)。中国农业处于第二阶段。它产生的背景、出发点和目标不同,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等替代农业是针对石油业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而兴起的,其重点是要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实物产出数量少,而可获得的价格较高)。而我国的生态农业是根据中国人多地少和经济不发达的国情而提出的,其目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它既要求有高产出(包括食物、原料、饲料等),又要兼顾合理地利用、保护资源(包括土地、空间、水、肥、气、热、光、生物、劳力等资源)和改善农业环境,使农业持续增产和稳定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二)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一方面要注重总结与推广我国传统农业中适于生态农业的经验和做法,如合理轮作、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横坡打优、修建水平横田等等。这些都是广大农民十分熟悉并且愿意接受的措施。另一方面,要加紧研究与大力推广先进的生态农业新技术。如为了减少白色污染而研制的光解膜、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等。实践表明,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只有这两个方面的措施结合起来了,效果才能更好。

(三)强调物质的适当投入。长期以来,人们有各种误解,以为生态农业就是不施农药、化肥,甚至不用机械电力,以为只有这样才是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实际上这只是单纯地倒退到传统农业阶段,而不是真正的生态农业。这种倾向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尤为明显。我们不反对化肥、农药的使用,合理的投入对于生态农业来说包括两方面:适度的投入量、适当的投人物。适度的投入量就是要保证使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要有相应的足够的物质循环强度和能量流动通量,这是由于生态农业的开放度大及要求高效生产所决定的。

三、发展生态农业的着力点

(一)着力发展生态和谐的产业体系。农业的生态产业链是由生态种植业、生态林业、生态牧业、生态渔业及其延伸的生态型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农产品消费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要素复合形成密切联系的呈网状的生态产业体系。各产业部门之间是一个相互制约的有机体。每个生态链又由若干个生态链条组成,如种植业下面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畜牧业下面有牛、马、羊、猪和家禽等链条。各个链条之间又互相交叉,一个链条的产品可能是另一个链条的原料。

(二)着力发展有机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它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其核心就是农产品出自洁净生态环境、限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化学制品的使用、加工过程符合相应操作规程而生产的食品。

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准正逐步从温饱向小康过渡,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食品保健,发展有机农业已成为多方共识。可以想象,无污染的生态食品的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目前,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等绿色食品已初步显示它潜在的市场。

(三)着力发展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农业,又称生态旅游农业或休闲农业。它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休闲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休闲者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彰显地域特色。首先要提升观光产品的档次。其次要打响特色品牌,不要千篇一律,你有我也有,你无我也无,应该各具特色。最后要改善旅游环境与接待质量。

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过程中,一定要克服几个认识误区。一是把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割裂开来的错误认识。实际上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二是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就是消除城乡差别。事实上,城乡一体化是在保留城市和农村自然功能差异的基础上,追求其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差异的不断缩小。三是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割裂开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必须同步推进,要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中,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参考文献]:

[1]骆世明.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韦振峰,生态农业建设探讨[J].科技导报,2009,(7).

标签:;  ;  ;  

试探关于提升当前农业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