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类历史地段论文-周之静

产业类历史地段论文-周之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业类历史地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创意产业园,景观要素,更新

产业类历史地段论文文献综述

周之静[1](2016)在《以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景观更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通过对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要素的剖析,架构起全面的景观更新策略,其中在选址上提出了"背山"、"临水"、"借智"、"比商"四大方式;在景观布局上则提炼出以建筑为核心、以室外空间为核心和多核心的3种布局模式;在景观构成要素上则提出从建筑、绿化、水体、道路、环境小品5个方面进行景观更新,同时通过对景观更新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炼出外力拓展、内力整合的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23期)

吴宇强,朱万斌[2](2016)在《产业类历史地段城市更新调查研究——阅读汉阳造创意产业园》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阳造创意产业园位于武汉市汉阳区原武汉鹦鹉磁带厂(824厂)厂区内。这里具有深厚的工业历史文化底蕴,是武汉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存在过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影响巨大的汉阳铁厂1。然而,在当代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一城市核心地段的发展受到了相当的阻碍。从2007年开始,在政府相关部门和开发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旧工厂区开始重新改造开发,为该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等方式对汉阳造创意产业园进行了实态调查研究,并从城市更新角度加以归纳演绎和综合分析,以期了解其具体实施的内涵和成因,以资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6年02期)

崔利民,周立,付娟娟[3](2012)在《文化产业助推下的历史地段价值重现——以古荥镇城隍庙地段更新展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目前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的推进此项决定,部分地区开始兴建"文化产业园区",而"文化产业"不同于"工业产业"、"科技产业"等,有着自身的特点。以往的"产业园区"的形式是否能够直接套用,什么样的地段才是真正适合做"文化产业园区",如何让"文化产业园区"发挥其真正的价值,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规划师,在规划过程中,如何进行正确选址,能够体现出"文化产业"自身特点,真正能够实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繁荣。其实在大力建设新兴文化产业园区时,不防关注下各城市中一些历史价值和内涵丰富,对整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脉络有重要意义,但是地表遗存匮乏的地段。利用这些地段,真实、合理的展示地段的历史文化,同时与民众现今的文化生活相结合。本文选取了古荥历史文化名镇中的城隍庙地段,此地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地面历史古迹遗存甚少,通过对此地段的规划设计,激发现有地段活力,实现对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文化产业园区"的选址和规划提供借鉴,实现城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文来源于《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期刊2012-10-17)

蒋楠[4](2012)在《数据库在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保护改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改造在国内已引起普遍重视,但在针对性系统化的综合研究与技术对策方面还有欠缺。本文引入了数据库这一量化研究技术途径,通过建立产业类历史建筑改造再利用数据库及产业类历史地段改造再利用数据库,完善量化研究与数据分析平台,并最终基于这一数字平台形成系统性的产业类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框架。(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2年07期)

陈萍,张古月[5](2011)在《浅析产业类历史地段外部空间环境的重塑——以南京浦口火车站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在城市迅速发展中加强对产业类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已成为许多城市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以南京浦口火车站地区为例,以外部空间环境的重塑为切入点,从场所特征的利用与塑造、外部生态环境设计及滨水空间的改造叁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1年05期)

王建国,蒋楠,周玮[6](2011)在《基于城市设计的产业类历史地段再生途径——以南京市7316厂地块改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南京市7316厂地块更新改造的案例实践,经由城市设计和地段更新的缜密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提出基于城市设计的产业类历史地段再生的途径策略,及在城市设计整体框架内实现场地各空间要素的整合。(本文来源于《建筑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俞潇,吴宇强[7](2011)在《产业类历史地段更新设计调查研究——阅读武汉茂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处武汉徐东这一城市核心地段的原武建集团构件二厂厂区的发展受到了相当的阻碍。从2008年开始,在政府相关部门和地产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厂区已开发建设成为金域华府居住区。该居住区中心工业景观庭院——茂园,成为了当代工业遗产改造热潮中的又一范例。该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等方式对茂园进行了实态调查研究,并从设计角度加以归纳演绎和综合分析,以期了解其设计实施的内涵和成因,以资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1年07期)

陈静,张进帅,吕昌昌[8](2010)在《混合共生:产业类历史地段更新改造探索——以郑州市国棉叁厂厂区更新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类历史地段的更新改造,是目前城市更新中的热点问题。结合郑州市国棉叁厂厂区的更新设计,提出"混合共生"的理念。同时立足平民视角,将叁厂厂区的更新改造与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生活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功能设置和节点设计,展现并承载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与市民生活。(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0年04期)

陈静,邢燕,张进帅,吕昌昌[9](2010)在《非确定性视角下的产业类历史地段更新探索——郑州市国棉叁厂厂区更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类历史地段的更新,是现阶段城市更新中的重要课题。从非确定性视角出发,对郑州市国棉叁厂厂区的更新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结合现有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和保留原有的厂房和构件,采用拼贴式、微循环的模式进行更新,在设计中体现了变化的、动态的、整体的、弹性的思想观和"混合共生、灵活应变"的设计理念。(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0年02期)

张鹏[10](2010)在《对产业类历史地段保护性再利用中建成环境意义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产业建筑和地段保护和更新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本文试图对国内外已改建成功的产业建筑环境作一个简要的评价,并结合国内目前的研究趋势,尝试着从环境类型、尺度、认识主体、非物质因素等相关角度提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框架。(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0年04期)

产业类历史地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阳造创意产业园位于武汉市汉阳区原武汉鹦鹉磁带厂(824厂)厂区内。这里具有深厚的工业历史文化底蕴,是武汉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存在过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影响巨大的汉阳铁厂1。然而,在当代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一城市核心地段的发展受到了相当的阻碍。从2007年开始,在政府相关部门和开发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旧工厂区开始重新改造开发,为该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等方式对汉阳造创意产业园进行了实态调查研究,并从城市更新角度加以归纳演绎和综合分析,以期了解其具体实施的内涵和成因,以资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业类历史地段论文参考文献

[1].周之静.以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景观更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

[2].吴宇强,朱万斌.产业类历史地段城市更新调查研究——阅读汉阳造创意产业园[J].华中建筑.2016

[3].崔利民,周立,付娟娟.文化产业助推下的历史地段价值重现——以古荥镇城隍庙地段更新展示为例[C].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2012

[4].蒋楠.数据库在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保护改造中的应用[J].建筑与文化.2012

[5].陈萍,张古月.浅析产业类历史地段外部空间环境的重塑——以南京浦口火车站地区为例[J].四川建筑.2011

[6].王建国,蒋楠,周玮.基于城市设计的产业类历史地段再生途径——以南京市7316厂地块改造为例[J].建筑学报.2011

[7].俞潇,吴宇强.产业类历史地段更新设计调查研究——阅读武汉茂园[J].华中建筑.2011

[8].陈静,张进帅,吕昌昌.混合共生:产业类历史地段更新改造探索——以郑州市国棉叁厂厂区更新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0

[9].陈静,邢燕,张进帅,吕昌昌.非确定性视角下的产业类历史地段更新探索——郑州市国棉叁厂厂区更新设计[J].工业建筑.2010

[10].张鹏.对产业类历史地段保护性再利用中建成环境意义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

标签:;  ;  ;  ;  

产业类历史地段论文-周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