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贷结构论文-钟丹

银行存贷结构论文-钟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银行存贷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存贷期限结构,流动性风险

银行存贷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钟丹[1](2018)在《基于商业银行存贷期限结构的流动性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近年来银行业存贷期限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期限结构有着"短存长贷"的发展趋势,这一现象反映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容乐观的流动性风险状况。针对这种状况,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提出了有关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8年16期)

孟群舒[2](2014)在《“这宝那宝”已成影响流动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孟群舒)春节前央行投放的大量逆回购操作本周陆续到期,周二有3300亿元资金回笼,今天还将有12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周二未通过公开市场投放流动性,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持续回落,昨天隔夜、一周、两周和一月期限拆借利率均小幅(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4-02-13)

李丹丹,苗燕[3](2012)在《外汇存贷结构悄然逆转 多银行跟进调低存款利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央行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外汇贷款延续了9月份的高速增长,增加204亿美元,而外汇存款则走势平平,仅增加38亿美元。这一态势与9月份基本一致,显示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逐步消失,这两个月企业又逐步调整了财务运作,恢复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操作。(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2-11-14)

何平[4](2012)在《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对信贷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研究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和信贷规模及期限结构的关系,利用我国近些年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同阶单整、协整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利差和短期信贷规模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中长期利差与中长期信贷规模之间不存在显着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政策因素影响较大。利差调节和政策调节相结合可以实现对信贷期限结构的有效调控。(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期货》期刊2012年06期)

徐婕[5](2009)在《银行存贷结构的优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商业银行经常要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保证充足的资金流动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解决存贷结构的优化问题.因而如何利用数学原理科学而又精确地解决银行存贷结构的优化问题尤为重要.目前商业银行采用的资金管理办法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其基本思想是:资产与负债在总量和结构上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这种联系由一系列的比例关系来体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先给定一系列的资产负债比例控制指标,当因为变动负债及其他原因而需要调整资产时,调整额度严格控制在按各种比例计算出的限额内,各限额依其利率,由高到低依次满足.正是基于这一基本思想,本文在现代银行资金管理的背景下,针对县级银行的存贷系统,建立了线性模型进行分析.在第二章中,针对银行存款业务中的整存整取业务建立存贷模型,通过单纯形法给出了模型的解的结构的分析,最后在实际数据下用lingo计算出模型的解,第叁章中,对模型进行了参数分析,借助区间数的概念将模型转化成多目标函数分析,并且针对叁个参数同步变化的情况,讨论了银行存贷结构的变化;在对存款准备金率的数据分析中并借助SPSS对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存款准备金率在这个模型下对银行的存贷结构以及其收益的影响关系.在第四章的讨论中,在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银行存款业务中的整存零取和零存整取业务,并同时建立了相应模型,给出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9-03-28)

徐婕,李赵祥,雷芬[6](2009)在《银行存贷结构的优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现代银行资金管理的背景下,针对县级银行的存贷系统,建立了一般的线性规划模型,解决银行存贷结构的优化问题,并且分析了该线性模型的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的存在情况,最后用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并得出最优值.(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华强古慧文[7](2008)在《七家银行发布年报 存贷结构失衡》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20日,交通银行发布2007年年报,其业绩在市场预期之内。唯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其全年净现金流负数高达898亿元,年末时点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低至959亿元,这对拥有近2万亿元负债的大型银行来说,流动性的压力已经迫近。此前,市场已经预测到中小(本文来源于《经理日报》期刊2008-03-29)

杨旭[8](2007)在《基于商业银行存贷期限结构的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存款短期化、贷款长期化”趋势明显,商业银行“短存长贷”的信贷期限结构不匹配现象更加突出。商业银行存贷期限的不匹配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信贷风险,分析研究这些风险的产生原因和对这些风险的防范,有利于管理和化解存贷期限不匹配风险,增强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主动性。本文首先说明对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风险管理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并对已有的相关理论进行文献回顾。论文介绍了期限匹配理论,与存贷款期限结构管理相关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并介绍了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以及风险预警系统理论。在运用已有数据描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款、贷款期限结构不匹配的现状后,分别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短期化、贷款长期化的原因,进而分析了由此引发的流动性风险、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最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特点,以已有的风险预警系统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和信号灯显示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在文章末尾提出资产证券化、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等其他风险管理办法。(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7-06-01)

银行存贷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孟群舒)春节前央行投放的大量逆回购操作本周陆续到期,周二有3300亿元资金回笼,今天还将有12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周二未通过公开市场投放流动性,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持续回落,昨天隔夜、一周、两周和一月期限拆借利率均小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行存贷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钟丹.基于商业银行存贷期限结构的流动性风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

[2].孟群舒.“这宝那宝”已成影响流动性因素[N].解放日报.2014

[3].李丹丹,苗燕.外汇存贷结构悄然逆转多银行跟进调低存款利率[N].上海证券报.2012

[4].何平.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对信贷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

[5].徐婕.银行存贷结构的优化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

[6].徐婕,李赵祥,雷芬.银行存贷结构的优化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7].华强古慧文.七家银行发布年报存贷结构失衡[N].经理日报.2008

[8].杨旭.基于商业银行存贷期限结构的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标签:;  ;  

银行存贷结构论文-钟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