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南准论文-李超

白南准论文-李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南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浪派,白南准,行动音乐表演,转型

白南准论文文献综述

李超[1](2019)在《白南准的早期艺术实验与激浪派》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南准在影像艺术史上被称为"影像艺术之父",在20世纪60至80年代进行了大量的影像艺术实验,开拓了影像艺术的新领域,创造了适应电子和全球通讯时代的新的审美范式。本文主要论述了关于白南准早期艺术生涯的重要问题——探讨他从音乐家和作曲人转向影像艺术的过程以及激浪派这个群体对他的影响,这些都是他能成为一名影像艺术拓荒者的关键铺垫。(本文来源于《美术界》期刊2019年11期)

程心怡[2](2019)在《从白南准到蒸汽波——数码艺术的轮回》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世纪90年代白南准的录像艺术到现在的蒸汽波风格,数码艺术的审美似乎经历了一个轮回,而这相似的表像背后又各自有什么样的精神内核,未来数码艺术又将有什么样的走向?(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0期)

吴佼姣[3](2018)在《白南准新媒体艺术的图像学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学以帕诺夫斯基的"历史的重构"与贡布里希的"方案的重构"为主要代表,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艺术作品进行解读,给欣赏者提供一种新的认识方法。本文将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解读白南准的影像艺术作品,探究作品的内在含义,并试图在社会、文化和历史情境中进行深入解析。(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8年23期)

赵玉茜[4](2018)在《“破坏”与“创造”——解读白南准的视频装置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南准是世界级的大师,纵观其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他涉足了各式的艺术门类、比如音乐、戏剧、绘画、装置等,但他的视频装置艺术是影响最广泛的。他不断探索并挖掘新的媒介,坚持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理念,致力于将不同的艺术融为一体。白南准是第一个运用电视这一媒介,并把自己的观念通过"破坏"与"创造"融入视频装置中的艺术家。本文通过对白南准的作品进行研究,并总结其作品所传达的艺术观念,对中国多媒体艺术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8年16期)

杜曦云[5](2018)在《向未来开放——博伊斯和白南准的交集》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博伊斯和白南准因"激浪派"而结缘。严格意义上说,1962年加入"激浪派"的白南准,一直是"激浪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博伊斯则和"激浪派"始终是若即若离的关系。但激浪派本身也很难进行确切的定义,因为激浪派更像是一种倾向、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而非一个艺术团体或一种艺术形式。"激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没人知道它是什么。至少有一些东西,专家是不明白的。我看激浪是走到哪儿看到哪儿。"(1)本文主要就博伊斯和白南准之间的艺术活动的交集展开论述。(本文来源于《艺术当代》期刊2018年02期)

罗乐[6](2018)在《连带负罪者的自我赦免——激浪里的博伊斯和白南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一次激浪派晚会(Fluxus-Soiree)中博伊斯和白南准的合作表演出发,探讨各自肉身经历、艺术立场与创作实践之间的关系。博伊斯在史代纳(Rudolf Steiner)的人智学影响下,通过艺术救赎社会来实现人、物、神叁者合一的普世意义。白南准的艺术实践则是与其多种文化身份密不可分,"随意切换"不单单是指他个体肉身经验的游走性,同时指他具有混杂性、颠覆性特质的艺术实验。两者在激浪派中相遇并对后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艺术当代》期刊2018年02期)

[7](2018)在《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01.20—05.13展览将同时呈现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 y s,19 21-19 8 6)与美籍韩裔艺术家白南准(Nam June P aik,19 3 2-2 0 0 6)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代表作品,并深入探讨两位先锋艺术家在20世纪艺术浪潮中的合作与密切关系。约瑟夫·博伊斯是20世纪下半叶最激进、最具影响力的行为艺术家、政治活动家,也是国际艺术领域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对艺术、政治以及社会构建具有远奥的想象力,对后继艺术家产生了深(本文来源于《艺术与设计(理论)》期刊2018年03期)

李茜[8](2018)在《激浪交汇,白南准“对话”博伊斯》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昊美术馆的开年大展《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Lettres du Voyant:Joseph Beuys×Nam June Paik)于1月20日开幕,展览由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馆长格雷格·杨森(Gregor Jansen)和韩国艺术批(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8-02-05)

郭畅,Alexandra,Emrich[9](2016)在《术问 刘小东、卡斯滕·尼古拉、白南准叁人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HRONUS ART CENTER,SHANGHAI2016.9.18-2016.12.30白南准的作品《成吉思汗的复原》像媒体艺术中的坐标和里程碑一样放置展厅中间。这件创作于1993年的‘成吉思汗的复原》:面目全非被命名为成吉思汗的机器人雕塑在自行车坐骑上,昔日的威风荡然无存,胸前屏幕播放着剪辑过的日常物件与金宇塔录像,艺术家标志性的电视机壳堆砌在后座。作品创作之际正值威尼斯双年展,当时德国馆的花园被构想成一条丝绸之路,以寓(本文来源于《艺术界》期刊2016年06期)

李超[10](2016)在《影像艺术先锋白南准》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南准在影像艺术史上被称为“影像艺术之父”,在20世纪60一80年代进行了大量的影像艺术实验,开拓了影像艺术新的领域,创造了适应电子和全球通讯时代拘新的审美范式。同时,白南准也是最早被西方艺术世界接受的亚裔艺术家之一,在他与欧美主流文化形式的周旋中,他所扮演的身份角色从破坏者和入侵者,向增补者与建构者转变。他的艺术实践成为跨文化移民艺术家的成功范例,其作品为弱势文化发声,增强了亚洲文化对欧美文化的影响力;也为西方艺术世界注入了新的语行为,拓展了先锋艺术的多元领域。本文主要论述了关于白南准艺术生涯的叁个重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他从音乐家和作曲人转向影像艺术的过程并探讨激浪派这个群体对他的影响,这些是他成为一名影像艺术拓荒者的关键铺垫;第二,在转向影像艺术后他创作了大量作品为前沿技术与新艺术观念的结合贡献了成功的经验,将其作品分为影像装置艺术和录像带艺术分别加以分析,以求明晰白南准的艺术特色和作品思想内涵。第叁个问题是在前两个问题基础上,结合白南准的移民经历和作品创作,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他在西方艺术界身份建构的过程。不同文化,宗教和社会背景下的经历和体验都使他成为全球化最直接最切身的亲历者和践行者;游牧艺术家的文化身份使他超越东西方的界限,拥有全新的眼界和迥异的思维,白南准艺术作品中的“混杂性”和身份的多样性创造了独特的“第叁空间”。本文对身份问题的研究和作品的研究将生成一种互文关系,增进后续学者对白南准艺术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16-06-30)

白南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上世纪90年代白南准的录像艺术到现在的蒸汽波风格,数码艺术的审美似乎经历了一个轮回,而这相似的表像背后又各自有什么样的精神内核,未来数码艺术又将有什么样的走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南准论文参考文献

[1].李超.白南准的早期艺术实验与激浪派[J].美术界.2019

[2].程心怡.从白南准到蒸汽波——数码艺术的轮回[J].戏剧之家.2019

[3].吴佼姣.白南准新媒体艺术的图像学探源[J].西部皮革.2018

[4].赵玉茜.“破坏”与“创造”——解读白南准的视频装置艺术[J].西部皮革.2018

[5].杜曦云.向未来开放——博伊斯和白南准的交集[J].艺术当代.2018

[6].罗乐.连带负罪者的自我赦免——激浪里的博伊斯和白南准[J].艺术当代.2018

[7]..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

[8].李茜.激浪交汇,白南准“对话”博伊斯[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

[9].郭畅,Alexandra,Emrich.术问刘小东、卡斯滕·尼古拉、白南准叁人展[J].艺术界.2016

[10].李超.影像艺术先锋白南准[D].中央美术学院.2016

标签:;  ;  ;  ;  

白南准论文-李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