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台风论文-雷小途,张雪芬,段晚锁,李泓,高志球

近海台风论文-雷小途,张雪芬,段晚锁,李泓,高志球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海台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台风,外场观测,协同观测,科学试验

近海台风论文文献综述

雷小途,张雪芬,段晚锁,李泓,高志球[1](2019)在《近海台风立体协同观测科学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缺乏足够的台风精细结构的直接观测资料,是当前制约我国台风学科发展和预报能力进一步提升的主要瓶颈。简要介绍了2019年初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近海台风立体协同观测科学试验"的基本情况,首先围绕国家防台减灾需求说明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从物理机制和预报关键技术研制及改进出发,说明外场协同观测是当前台风学科发展的难点和前沿,接着从台风直接观测平台和设备、外场观测试验及台风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改进等方面阐述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给出了项目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覃丽,吴启树,曾小团,吴俞,覃月凤[2](2019)在《对流非对称台风“天鸽”(1713)近海急剧增强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逐6 h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0.125°×0.125°)、NOAA逐日海表温度资料(水平分辨率0.25°×0.25°)、日本HMW8卫星逐时黑体亮温TBB (水平分辨率0.05°×0.05°)资料对对流非对称台风"天鸽"近海急剧增强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天鸽"是在其对流呈非对称分布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近海急剧增强过程其对流也呈非对称分布。"天鸽"强度增强时,TBB一波非对称振幅逐渐减小,非对称程度减弱。(2)南海北部28.5~30℃异常偏暖的海表温度有利于"天鸽"快速增强,是"天鸽"近海急剧增强的原因。(3)"天鸽"近海强度变化与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变化呈正相关系,"天鸽"近海急剧增强发生在200 hPa南亚高压加强东移,同时500 h Pa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低层西南季风加强的有利条件下。200 hPa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加强东移导致台风上空向西南方向出流加强,台风中心南侧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的显着加强及其导致的非对称分布的强对流的发展,是"天鸽"急剧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200hPa南亚高压加强东移与低层西南季风加强同步导致环境风垂直切变明显增大,对"天鸽"内的对流分布和台风强度均有重要影响,环境风垂直切变低于阻碍台风发展的阈值(12.5 m·s~(-1))是台风急剧增强的一个重要条件。(4)"天鸽"强度的快速加强与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和西南季风加强造成的台风内部的非对称环流结构密切相关,"天鸽"水平风速的非对称分布导致台风中心附近正涡度增大,水平风速非对称分布变深厚引起台风中心附近正涡度大值区向对流层中上层伸展,也是"天鸽"急剧增强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暴雨灾害》期刊2019年03期)

张博文,朱良生[3](2019)在《“海鸥”台风作用下近海最大增水、波高分布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第15号"海鸥"台风,对海南、广东、广西叁省区沿海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近海最大增水、波高分布特征对减灾防灾有指导意义。采用波浪与水动力模块的耦合模型,模拟了风暴潮与潮汐、波浪的过程,分析了"海鸥"台风过境时风暴潮作用下的最大增水、波高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雷州半岛东部海域最大增水大于琼州海峡海域内的最大增水值,雷州半岛东部海域出现3 m以上增水,最大增水在5.5 m以上,雷州半岛西部海域出现超过2 m的减水。受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水深较浅影响,琼州海峡海域最大有效波高高于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海域,但低于雷州半岛东部外海海域,雷州半岛东部外海海域有效波高达12 m,琼州海峡有效波也高达6.5~7.5 m。(本文来源于《广东造船》期刊2019年02期)

边旭,吴云帆,郑艳,宁鹏飞[4](2019)在《中国近海台风强度与水产品产量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台风会对海洋水体及生态系统产生剧烈扰动,从而对海洋渔业产生影响。从讨论其影响方式和程度入手,首先对我国近海的台风风速与海洋水产品产量数据分别进行抽象建模,得到信号序列;然后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分别进行变换分解,得到不同时间尺度下的信息分量,并对不同时间尺度的两类信号相关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最大风速会对未来一年内的天然海水产品产量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而对于该产量的中长期变化趋势影响并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海洋经济》期刊2019年02期)

王新,郭强,文锐[5](2018)在《基于FY-2卫星云垂直运动解析近海突然增强台风内动力演变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海台风突然增强监测预报是业务和科研的重点和难点,利用风云二号(FY-2)静止气象卫星高时空分辨率资料,选取近20年内南海登陆台风中最具备突然增强特征的两个台风2017年天鸽(Hato)和2012年韦森特(Vicente),综合考虑风垂直切变影响和辐射变化,形成用于表征台风内云垂直运动信号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两台风近海快速增强的内动力演变机制解析.结果表明,两台风快速增强过程表现跷跷板式的热动力过程,云垂直上升运动的最大值向台风最核心区收拢,促进台风组织结构调整;最核心区0~50 km内的云上升运动的持续增强,对台风发生突然增强贡献最显着,并伴有1~2 h内的突变; FY-2卫星分钟级观测资料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果可作为对台风结构和强度演变的高频次监测新手段为台风监测预报业务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叶珊杉[6](2018)在《“寿命”靠天意强弱靠自己》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第26号台风“玉兔”格外夺人眼球,其是塞班岛有历史记录以来经历的最强台风。除了破坏力巨大外,“玉兔”的生成地离我国特别遥远,距我国台湾恒春约4150公里,接近万里之遥。由此让人不禁产生疑问,是否距离我国越远的台风,威力越强大呢?首先,我们了(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8-11-02)

王雷,许岳庭,徐哲永,陈梅汀[7](2018)在《201211号台风“海葵”近海路径和强度突然变化的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天气学和动力诊断方法,结合卫星云图,分析了1211号台风"海葵"在浙江近海移向突然变化、强度爆发性增强的原因。结果发现:大陆暖高东移过程中脊线的转变,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加强北抬,并与大陆暖高合并是促使"海葵"移向转变、移速加快的关键因素。"海葵"进入浙江近海时,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强烈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东风急流和西南气流水汽输送的加强、低层正涡度的输入是其得以爆发性增强的主要原因。台风爆发性增强时,卫星云图上表现为:台风环流螺旋度迅速加大,结构密实,有完整清晰的台风眼形成,眼区范围缩小,南北两条水汽输送通道建立,水汽输入云带发展强烈,以及台风水平尺度发展到最大等特征。(本文来源于《海洋预报》期刊2018年05期)

曾小团,黄海洪,罗建英,黄荣成,李佳颖[8](2018)在《台风“芭玛”(2009)近海突然加强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台风"芭玛"在北部湾近海突然加强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台风"芭玛"突然加强过程中其内部暖心结构有显着变化;弱冷空气被不断从台风环流外围卷入到台风低层内部,抬升暖湿气流促进水汽凝结潜热释放;台风"芭玛"在其突然加强过程中存在环流重组情况,其环流内圈包括极大风速等的分布不断对称化发展,并将其外围的螺旋云系进行重新整合,将外围周边的对流云团发展释放的能量不断卷入到台风环流中,同时将外围松散正涡度重新组织到台风内部;综合因子迭加作用使得台风"芭玛"在近海突然加强。(本文来源于《气象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03期)

刘炳荣[9](2018)在《近海及登陆台风对广东省沿海地区风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海及登陆台风常常侵袭广东省沿海地区,引发强降雨和强风,对沿海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的灾害。但是,一直以来,针对近海及登陆台风引发的广东省沿海地区风雨的影响的研究一直十分稀少。在降雨的影响分析上,业界依赖于传统的数值模式预报方法和预报员自身的经验,缺乏更科学有效的统计学方法。在风力分析方面,因为数据的缺乏,相关研究也很少被开展。针对这两方面的研究工作很有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意义。本文以侵袭广东省沿海地区的近海及登陆台风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耦合数值模式的基于历史台风降雨数据的非参数统计预报方法,并使用该方法进行了实践预报和检验分析。实践检验证明数值模式在预报广东省沿海地区降雨时存在明显缺陷,难以预测出沿海城市降雨的范围和分布模式。新的方法能给出比数值模式更可靠的结果。同时,本文以深圳市为例,深入发掘了深圳市台风期间风力的分布模式。当台风在珠江口或是粤西登陆时,深圳市东部地区虽然离台风距离更远,但却较深圳西部地区要承受了更强的阵风。同时,通过分析深圳市各个沿海站点的阵风系数,本文探讨了深圳市不同站点的季节风力的突发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期刊2018-06-01)

张静,史达伟,李超[10](2018)在《1713号台风“天鸽”近海突变特征及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时热带气旋资料,分析了台风"天鸽"的路径和强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近海突变原因,结果表明:(1)22日15时—23日13时为"天鸽"突变的关键时间段,突变第一段为22日15时—23日00时,第二段则为23日09—13时;(2)高海温对"天鸽"的加热作用导致了"天鸽"的近海突变;(3)"天鸽"的两次突变增强后,都伴随有更充沛的水汽输送,这有利于"天鸽"的潜热释放作用增强,进而引起"天鸽"强度突然增大。"天鸽"两次强度突变前,伴随着风垂直切变迅速减小,而突变后,高层出流的突然增大带来风垂直切变的增大;(4)涡度场演变特征与"天鸽"强度突变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其中辐散项引起的低层辐合增强,有利于高层辐散气流的发展,而高层辐散的增强同时又有利于中低层辐合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正反馈机制促进了低层正涡度和高层负涡度的积累,引起了台风"天鸽"的强度突变。(本文来源于《海洋预报》期刊2018年02期)

近海台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逐6 h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0.125°×0.125°)、NOAA逐日海表温度资料(水平分辨率0.25°×0.25°)、日本HMW8卫星逐时黑体亮温TBB (水平分辨率0.05°×0.05°)资料对对流非对称台风"天鸽"近海急剧增强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天鸽"是在其对流呈非对称分布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近海急剧增强过程其对流也呈非对称分布。"天鸽"强度增强时,TBB一波非对称振幅逐渐减小,非对称程度减弱。(2)南海北部28.5~30℃异常偏暖的海表温度有利于"天鸽"快速增强,是"天鸽"近海急剧增强的原因。(3)"天鸽"近海强度变化与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变化呈正相关系,"天鸽"近海急剧增强发生在200 hPa南亚高压加强东移,同时500 h Pa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低层西南季风加强的有利条件下。200 hPa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加强东移导致台风上空向西南方向出流加强,台风中心南侧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的显着加强及其导致的非对称分布的强对流的发展,是"天鸽"急剧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200hPa南亚高压加强东移与低层西南季风加强同步导致环境风垂直切变明显增大,对"天鸽"内的对流分布和台风强度均有重要影响,环境风垂直切变低于阻碍台风发展的阈值(12.5 m·s~(-1))是台风急剧增强的一个重要条件。(4)"天鸽"强度的快速加强与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和西南季风加强造成的台风内部的非对称环流结构密切相关,"天鸽"水平风速的非对称分布导致台风中心附近正涡度增大,水平风速非对称分布变深厚引起台风中心附近正涡度大值区向对流层中上层伸展,也是"天鸽"急剧增强的重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海台风论文参考文献

[1].雷小途,张雪芬,段晚锁,李泓,高志球.近海台风立体协同观测科学试验[J].地球科学进展.2019

[2].覃丽,吴启树,曾小团,吴俞,覃月凤.对流非对称台风“天鸽”(1713)近海急剧增强成因分析[J].暴雨灾害.2019

[3].张博文,朱良生.“海鸥”台风作用下近海最大增水、波高分布特征分析[J].广东造船.2019

[4].边旭,吴云帆,郑艳,宁鹏飞.中国近海台风强度与水产品产量相关性分析[J].海洋经济.2019

[5].王新,郭强,文锐.基于FY-2卫星云垂直运动解析近海突然增强台风内动力演变机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8

[6].叶珊杉.“寿命”靠天意强弱靠自己[N].中国气象报.2018

[7].王雷,许岳庭,徐哲永,陈梅汀.201211号台风“海葵”近海路径和强度突然变化的成因分析[J].海洋预报.2018

[8].曾小团,黄海洪,罗建英,黄荣成,李佳颖.台风“芭玛”(2009)近海突然加强的模拟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

[9].刘炳荣.近海及登陆台风对广东省沿海地区风雨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8

[10].张静,史达伟,李超.1713号台风“天鸽”近海突变特征及原因分析[J].海洋预报.2018

标签:;  ;  ;  ;  

近海台风论文-雷小途,张雪芬,段晚锁,李泓,高志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