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酸甲酯论文-刘承智,杨高东,周政,张志炳,梁银春

辛酸甲酯论文-刘承智,杨高东,周政,张志炳,梁银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辛酸甲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辛酸甲酯,条件优化,工艺研究,动力学

辛酸甲酯论文文献综述

刘承智,杨高东,周政,张志炳,梁银春[1](2018)在《辛酸甲酯合成新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辛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在合成化妆品及药物中间体等诸多领域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而传统工艺一般采用浓硫酸为催化剂,但该工艺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如对实验装置有很强的腐蚀性、催化剂很难回收、污染环境等,这不符合当前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而强酸性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由于有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化学稳定性好、不腐蚀设备、无"叁废"产生、易分离等优异特性,故采用了这种催化剂.通过催化剂的用量、反应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强化反应器中的循环流量、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次数等小试条件的优化,以及在酯化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探索研究,可以看出计算值与实验值几乎吻合,这对工业上合成辛酸甲酯可以起到强有力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王伟[2](2018)在《辛酸甲酯与正丁醇混合燃料的碳烟生成和转变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物柴油和生物醇类已经成为国内外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研究热点。由于生物柴油组成非常复杂,一般采用生物柴油替代物或替代混合物来代替生物柴油进行基础实验、机理和化学动力学研究。碳烟颗粒是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主要排放物,对大气和人类健康都产生了重大的危害。碳烟的形成机理及演化过程已经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因此,研究不同条件下的碳烟生成特性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碳烟的生成机理及演化过程,为碳烟的排放控制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选择辛酸甲酯作为生物柴油替代物、正丁醇作为生物柴油添加剂,研究辛酸甲酯与正丁醇混合燃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碳烟生成和转变特性。首先,通过对辛酸甲酯掺混不同比例正丁醇的热解反应进行化学动力学分析,研究添加正丁醇对辛酸甲酯热解特性的影响,讨论添加正丁醇对辛酸甲酯热解主要产物和中间产物,尤其是对碳烟前驱物的影响,并对正丁醇的化学作用进行辨识。结果表明,正丁醇的添加量越高,辛酸甲酯与正丁醇混合热解的产物浓度峰值就越低;在较高温度段,正丁醇的化学作用对热解主要产物和中间产物(尤其是C2H2、C3H3、C4H2、C4H4等碳烟前驱物)均有促进作用;而正丁醇稀释/热效应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正丁醇的掺混浓度越高,它对碳烟前驱物浓度的抑制作用就越强。其次,通过流动管热解平台探究辛酸甲酯与正丁醇混合热解中正丁醇的添加量及热解温度对碳烟的生成特性影响,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A)等深入研究碳烟的微观结构及氧化活性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正丁醇添加量的增大会导致生成的碳烟量降低,而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碳烟的生成量会逐渐增加;正丁醇添加量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提高均使得碳烟颗粒的平均粒径减小、微晶长度逐渐增大,微晶曲率与层间距逐渐减小,对应的氧化活性也降低;正丁醇添加量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提高也会导致碳烟颗粒的石墨化程度不断增加,微观结构的无序化程序逐渐降低。最后,研究反扩散火焰实验系统所获取的初生碳烟颗粒在普通闪光灯的闪光(photoflash)作用下的转变特性,也探讨了研究辛酸甲酯与正丁醇混合燃料燃烧的初生碳烟颗粒生成特性。结果表明,添加正丁醇导致辛酸甲酯与正丁醇混合料燃烧产生的初生碳烟颗粒尺寸变小、微晶长度增大、微晶曲率减小、层间距减小、氧化活性降低;闪光灯闪光使得初生碳烟颗粒的质量降低,并且在空气氛围中对初生碳烟颗粒进行闪光20次后,碳烟颗粒特性的转变规律主要表现为粒径减小、微晶长度增大、微晶曲率减小、层间距减小、氧化活性降低;闪光1次对初生碳烟特性转变的影响不明显,且由于氩气的导热系数小于空气,所以在氩气中闪光灯闪光对初生碳烟颗粒特性的转变效果更强。(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1-01)

欧阳凯,张晓芳,梁娟娟,杜欢,韩晓祥[3](2017)在《离子液体基磷钨酸催化合成香料辛酸甲酯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正辛酸和甲醇为原料,以离子液体负载磷钨酸为催化剂,考察反应时间、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正辛酸甲酯酯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这些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优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正辛酸用量的4%,醇酸物质的量比8∶1,反应时间3.0 h,温度363 K,在该条件下,正辛酸甲酯的收率达92.5%,结果与模型预测相符。优化条件下,3.0 h内正辛酸甲酯合成反应的活化能为32.09 k J/mol,动力学方程为:r=-dC_A/dt=1.22×10~3exp(-32.09/RT)C_A~(1.73)。(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艾文婷,杜洁,陈新军,姜保周,李秀红[4](2017)在《高叁酰甘油者血清2-己基-环丙烷辛酸甲酯变化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高叁酰甘油相关疾病患者血清2-己基-环丙烷辛酸甲酯(CPOA2H)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单纯肥胖症女性患者53例(肥胖组)、肥胖症经3个月低卡路里食物饮食者62例(肥胖低卡路里饮食组)、慢性肾病患者46例(慢性肾病组)、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血清脂肪酸和CPOA2H含量。结果四组年龄、体重指数(BMI)、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总叁酰甘油(TA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5~25.36,均P<0.05);肥胖组多数饱和脂肪酸(14:0,1:0)和单不饱和脂肪酸(14:1,16:1,18:1,20:1)均显着高于对照组(F=3.251~7.351,P<0.05);慢性肾病组多不饱和脂肪酸(18:2n-6,20:4n-6)显着低于对照组(F=4.351~6.251,P<0.05);四组血清CPOA2H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95,P=0.005);对照组(r=0.63,P=0.033)和慢性肾病组(r=0.61,P=0.044)血清CPOA2H浓度与TAG相关,肥胖组和肥胖低卡路里饮食组血清CPOA2H浓度与TC(r=0.70,P=0.011;r=0.48,P=0.021),TAG呈正相关=0.75,P=0.024;r=0.72,P=0.018)。结论高叁酰甘油的肥胖症和慢性肾病患者血清CPOA2H升高,血清CPOA2与TAG正相关,与BMI无关。(本文来源于《现代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陶海荣,方德彩[5](2015)在《过氧基辛酸甲酯自由基分子内H-迁移反应动力学位垒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氧基脂肪酸甲酯自由基(ROO·)发生分子内的氢迁移反应生成氢过氧基脂肪酸甲酯自由基(·QOOH)是生物柴油低温燃烧过程中的一类重要反应。本文应用CBS-QB3计算方法,对辛酸甲酯(一种生物柴油替代分子)在低温氧化中可能形成的八种过氧基辛酸甲酯自由基异构体发生分子内氢迁移反应及其竞争反应的反应位垒进行了探索。过氧基辛酸甲酯自由基可以发生[1,3]到[1,12]-氢迁移反应、分别经四到十叁环过渡态结构,形成相应的氢过氧基辛酸甲酯自由基。计算结果显示,对于过氧基位于脂肪酸碳链部分的过氧基辛酸甲酯自由基而言,分别经六元环、七元环、八元环过渡态结构的【1,5】、【1,6】、【1,7】-氢迁移反应的反应位垒是最低的;而对于过氧基位于酯基部分的过氧基辛酸甲酯自由基而言,经九元环和十元环过渡态结构的【1,8】和【1,9】-氢迁移反应有着最低的反应位垒。(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燃烧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5-22)

杜欢[6](2015)在《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体系催化合成食用香料正辛酸甲酯》一文中研究指出正辛酸甲酯是一种具有强烈酒香、水果香和柑橘香气的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是中国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食用香精和日化香精的调配。同时,正辛酸甲酯是合成化妆品以及药物等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也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生物柴油的潜在替代品。正辛酸甲酯潜在的市场需求使它的合成制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正辛酸甲酯制备时存在着副反应多,催化剂回收困难,设备腐蚀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在人类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和相关法律法规日趋严格的今天,开展正辛酸甲酯的清洁制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业应用前景。本论文通过制备不同类型的酸性离子液体体系,并以其为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合成正辛酸甲酯,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催化体系中的催化反应过程,考察了催化剂的酸性与催化活性的相关性,以及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为其他脂肪酸酯的合成提供参考。第二章合成了一系列多磺酸基Br(?)nsted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并对其结构及活性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多磺酸基Br(?)nsted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强的酸性。其中,四磺酸基Br(?)nsted酸功能化离子液体N,N’,N”,N’”-四丙磺酸基六亚甲基四胺四硫酸氢盐([TshxH][HSO4]4)在正辛酸甲酯的合成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最佳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3mmol,醇酸物质的量比7.5:1,反应时间2.5h,温度363K。该条件下正辛酸甲酯的收率为94.8%。优化条件下正辛酸甲酯合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活化能为24.61kJ/mol。微波辅助条件下,正辛酸甲酯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3mmol,醇酸物质的量比7:1,微波功率400W,反应时间35min,温度353K。在该条件下,正辛酸甲酯的收率为96.2%。与常规加热方法相比,微波合成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达到较高的酯产率,能够加快反应速率,具有一定的非热效应优势。第叁章考察了以[HSO3-pmim]+(1/2Zn2+)SO42-为代表的Br(?)nsted-Lewis酸性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在正辛酸甲酯的合成中,离子液体的Br(?)nsted酸和Lewis酸的协同效应,是其具有高活性的原因之一。以[HSO3-pmim]+(1/2Zn2+)SO42-为催化剂,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最佳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7wt%,醇酸物质的量比6:1,反应时间2.0h,温度363K。该条件下正辛酸甲酯的收率为95.4%。优化条件下,2.0h内正辛酸甲酯合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反应的活化能为33.66kJ/mol。第四章考察了以离子液体为载体制备的一系列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钨酸催化剂的活性。研究表明,负载型离子液体[MIM-PSH]2.0-HPW12O40在正辛酸甲酯的合成中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的强酸性和立体效应是其具有高活性的原因。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最佳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4wt%,醇酸物质的量比8:1,反应时间3.0h,温度363K。该条件下正辛酸甲酯的收率为92.5%。优化条件下,3.0h内正辛酸甲酯合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反应的活化能为32.09kJ/mol。离子液体固载型杂多酸[MIM-PSH]2.0HPW12O40催化反应时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反应后易与产物分离,有较大的工业应用前景。第五章考察了以离子液体为载体制备的一系列离子液体固载型磷钼钒酸型催化剂的活性。研究表明,[MIM-PSH]2.0H2PVMo11O40催化剂在正辛酸甲酯的合成中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以其为催化剂,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最佳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8wt%,醇酸物质的量比7:1,反应时间3.0h,温度363K。该条件下正辛酸甲酯的收率为95.6%。优化条件下,3.0h内正辛酸甲酯合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反应的活化能为30.32kJ/mol。(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5-01-01)

杜欢,谈忠琴,宋乐莲,韩晓祥,励建荣[7](2014)在《DBSA/环己烷/水微乳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合成正辛酸甲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环己烷/水微乳体系中进行了不加脂肪酶(PPL)和加脂肪酶催化合成香料正辛酸甲酯的反应,考察了微乳体系中含水量w_0、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酸物质的量比、加酶量、缓冲溶液pH值等因素对正辛酸甲酯酯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这些参数进行优化。试验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微乳体系中含水量w_0=3,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0 h,醇酸物质的量比11:1,加酶量6.5 mg,缓冲液pH=7。在该条件下,该酯化反应有最大产率为92.8%,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李雪,朱昌华,夏凯,甘立军[8](2009)在《辛酸甲酯、癸酸甲酯和6-BA对棉花去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皖棉19 F1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辛酸甲酯、癸酸甲酯和6-苄基腺嘌呤(6-BA)对棉花去顶的影响。3种试剂均降低了棉花的株高,较高浓度处理提高了果枝数、单株结铃数、铃重及衣分,从而提高了产量;对棉花纤维的上半部长度和整齐度影响不大,但多数处理增加了麦克隆值,高浓度处理降低了比强度和伸长率,使棉花纤维品质下降。总体来看,适宜浓度的辛酸甲酯、癸酸甲酯和6-BA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打顶。(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薛再兰,郭昊,杨武[9](2008)在《接触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引发全氟辛酸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悬浮聚合及其成膜表面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氟的诸多特性,它能赋予材料表面许多独特的性质,如低表面能和低附着力的特性, 具有较好的双疏性、耐候性、耐寒性、耐高温、耐腐蚀、耐化学及表面自洁性能等,因此广泛应用于传统材料所无法应用的重要场合,如高级车辆用涂料、飞机表面涂饰、海军舰船防(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期刊2008-08-01)

李雪[10](2008)在《辛酸甲酯、癸酸甲酯和6-BA对棉花去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是我国农产品中最大的经济作物,我国棉花栽培以精耕细作着称于世,精细整枝则是精耕细作的重要技术内容。在众多的栽培技术中,棉花打顶有利于减少棉株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更多养分运向果枝,增加铃重,减少蕾铃脱落和无效花蕾,增加前期结铃率,减少烂铃,促进早熟,在棉花管理中是一项提高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农业生产中一般采取人工打顶的方法,但对于大面积的棉花生产,人工打顶费工费时,采取化学去顶可以节约时间,节省劳动支出,提高劳动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及良好的市场前景。棉花生长、发育的全过程都受植物激素的调节,激素对棉花叶片的衰老、蕾铃的发育与脱落、胚珠与纤维的发育都有影响。但在棉花打顶上的应用目前还没有研究报道,因此,如何应用植物激素以及化学试剂来调控棉花的顶端优势,为全优质化栽培提供化学调控的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是当务之急。本实验以皖棉19F_1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辛酸甲酯、癸酸甲酯和6-苄基腺嘌呤(6-BA)对棉花去顶的影响。结果表明:辛酸甲酯、癸酸甲酯和6-BA适宜浓度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打顶。叁种试剂所有处理均显着降低了棉花的株高,较高浓度和高浓度处理显着提高了果枝数。叁种试剂除最低浓度外均显着增加了棉花的总桃数,较高浓度处理提高了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及衣分率,进而提高了棉花的籽棉和皮棉产量,但对伏前桃数无明显效应。叁种试剂处理后对棉花纤维的上半部长度和整齐度影响不大,但多数浓度处理增加了马克隆值,高浓度处理降低了比强度和伸长率,使棉花纤维品质下降。(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辛酸甲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物柴油和生物醇类已经成为国内外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研究热点。由于生物柴油组成非常复杂,一般采用生物柴油替代物或替代混合物来代替生物柴油进行基础实验、机理和化学动力学研究。碳烟颗粒是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主要排放物,对大气和人类健康都产生了重大的危害。碳烟的形成机理及演化过程已经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因此,研究不同条件下的碳烟生成特性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碳烟的生成机理及演化过程,为碳烟的排放控制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选择辛酸甲酯作为生物柴油替代物、正丁醇作为生物柴油添加剂,研究辛酸甲酯与正丁醇混合燃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碳烟生成和转变特性。首先,通过对辛酸甲酯掺混不同比例正丁醇的热解反应进行化学动力学分析,研究添加正丁醇对辛酸甲酯热解特性的影响,讨论添加正丁醇对辛酸甲酯热解主要产物和中间产物,尤其是对碳烟前驱物的影响,并对正丁醇的化学作用进行辨识。结果表明,正丁醇的添加量越高,辛酸甲酯与正丁醇混合热解的产物浓度峰值就越低;在较高温度段,正丁醇的化学作用对热解主要产物和中间产物(尤其是C2H2、C3H3、C4H2、C4H4等碳烟前驱物)均有促进作用;而正丁醇稀释/热效应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正丁醇的掺混浓度越高,它对碳烟前驱物浓度的抑制作用就越强。其次,通过流动管热解平台探究辛酸甲酯与正丁醇混合热解中正丁醇的添加量及热解温度对碳烟的生成特性影响,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A)等深入研究碳烟的微观结构及氧化活性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正丁醇添加量的增大会导致生成的碳烟量降低,而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碳烟的生成量会逐渐增加;正丁醇添加量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提高均使得碳烟颗粒的平均粒径减小、微晶长度逐渐增大,微晶曲率与层间距逐渐减小,对应的氧化活性也降低;正丁醇添加量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提高也会导致碳烟颗粒的石墨化程度不断增加,微观结构的无序化程序逐渐降低。最后,研究反扩散火焰实验系统所获取的初生碳烟颗粒在普通闪光灯的闪光(photoflash)作用下的转变特性,也探讨了研究辛酸甲酯与正丁醇混合燃料燃烧的初生碳烟颗粒生成特性。结果表明,添加正丁醇导致辛酸甲酯与正丁醇混合料燃烧产生的初生碳烟颗粒尺寸变小、微晶长度增大、微晶曲率减小、层间距减小、氧化活性降低;闪光灯闪光使得初生碳烟颗粒的质量降低,并且在空气氛围中对初生碳烟颗粒进行闪光20次后,碳烟颗粒特性的转变规律主要表现为粒径减小、微晶长度增大、微晶曲率减小、层间距减小、氧化活性降低;闪光1次对初生碳烟特性转变的影响不明显,且由于氩气的导热系数小于空气,所以在氩气中闪光灯闪光对初生碳烟颗粒特性的转变效果更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辛酸甲酯论文参考文献

[1].刘承智,杨高东,周政,张志炳,梁银春.辛酸甲酯合成新工艺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2].王伟.辛酸甲酯与正丁醇混合燃料的碳烟生成和转变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

[3].欧阳凯,张晓芳,梁娟娟,杜欢,韩晓祥.离子液体基磷钨酸催化合成香料辛酸甲酯及动力学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7

[4].艾文婷,杜洁,陈新军,姜保周,李秀红.高叁酰甘油者血清2-己基-环丙烷辛酸甲酯变化及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

[5].陶海荣,方德彩.过氧基辛酸甲酯自由基分子内H-迁移反应动力学位垒的理论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燃烧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5

[6].杜欢.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体系催化合成食用香料正辛酸甲酯[D].浙江工商大学.2015

[7].杜欢,谈忠琴,宋乐莲,韩晓祥,励建荣.DBSA/环己烷/水微乳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合成正辛酸甲酯[J].中国粮油学报.2014

[8].李雪,朱昌华,夏凯,甘立军.辛酸甲酯、癸酸甲酯和6-BA对棉花去顶的影响[J].棉花学报.2009

[9].薛再兰,郭昊,杨武.接触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引发全氟辛酸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悬浮聚合及其成膜表面特性的研究[C].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2008

[10].李雪.辛酸甲酯、癸酸甲酯和6-BA对棉花去顶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8

标签:;  ;  ;  ;  

辛酸甲酯论文-刘承智,杨高东,周政,张志炳,梁银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