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模型论文-刘延伟,朱云学,林子越,赵克刚,黄谢鑫

离合器模型论文-刘延伟,朱云学,林子越,赵克刚,黄谢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合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越离合器,齿轮,非线性的,动力学模型

离合器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延伟,朱云学,林子越,赵克刚,黄谢鑫[1](2019)在《考虑自锁元件动态特性的超越离合器-齿轮系统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超越离合器动力学模型仅将主从动端的转速差或者转角差作为其处于接合或者超越状态的判断依据,但实际上由于自锁元件的惯性、变形因素及主从动件之间间隙的存在,此类模型在准确描述超越离合器及其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此类问题,以现有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提出通过转角补偿的形式将自锁元件动态特性的影响纳入建模的考虑因素,基于不同类型的超越离合器模型建立了超越离合器-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分别在输入端驱动力矩稳定和波动两种情况下,应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动力学特性仿真计算,并进行了超越离合器-齿轮系统台架试验。对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超越离合器采用"加入转角补偿的转角差模型"能够更为准确地描述超越离合器-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15期)

高晶[2](2019)在《干式双离合器实时温度模型与过热保护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式双离合器滑摩温升过高会导致摩擦性能降低,实时温度模型的建立与过热保护策略的应用是干式双离合变速器研发的难点和重点。基于热学原理和干式双离合器结构,分析了各热学单元之间的热传递形式,搭建了离合器总成系统的温度数学模型;设计了对标台架试验与实车试验的温度模型未知参数优化方法;使用Matlab参数优化工具箱仿真计算结合试验优化了模型参数;以该模型计算温度为依据设计了离合器分级过热保护策略;最终通过整车试验验证了温度模型和过热保护策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传动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程铖,陈俐[3](2019)在《离合器温度场计算中摩擦热流密度模型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场计算是离合器设计与控制的重要依据,摩擦热模型是温度场计算准确性的关键。针对热流均布和压力均布两种主流的摩擦热流密度模型,将其分别引入离合器热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在持续滑摩的极端工况下温度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从温度分布云图、温度沿半径方向的变化、最高温度以及温度梯度等方面对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给出了两种模型的适用范围。(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2期)

任飞多,纪飞翔[4](2018)在《基于热学原理的干式双离合器实时温度模型的建模与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干式双离合器实时温度模型的建立一直是干式双离合变速器应用的难点和重点。基于各单元热传分析给出了干式双离合器的热路示意图,结合各个单元的热平衡方程建立了热网络实时温度模型,提出了模型参数识别和优化的方法,设计实验工况基于实验数据完成了实时温度模型的参数识别。基于干式双离合器实时温度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干式双离合器实时温度模型精准度较高,计算结果可信。(本文来源于《传动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师路骐,马彪,李和言,吴俊峰,李慧珠[5](2018)在《全程转速下浮动支撑湿式离合器带排转矩计算模型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摩擦元件偏置现象及高转速差下间隙收缩现象,运用陀螺效应原理建立了摩擦元件低转速差下偏置状态分析模型。针对摩擦副间油膜的高速负压现象,建立了高转速差下摩擦副间隙负压收缩模型,分析了从低速差到高速差全程变化过程下的摩擦副间隙动态变化规律。提出考虑摩擦副间隙动态变化影响的带排转矩改进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搭建了带排转矩试验平台。研究结果表明:润滑条件一定时,湿式多片离合器带排转矩随转速差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摩擦副偏置现象在低转速差(0~1 000 r/min)段对带排转矩影响较大,而间隙收缩现象在中转速差和高转速差(大于1 000 r/min)段时为影响带排转矩的主要因素;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摩擦副间隙动态变化影响的改进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在中转速差和高转速差(大于1 000 r/min)段时为6.34%,显着提高了对湿式多片离合器带排转矩值估算的准确度。(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陈达亮,王东,顾灿松,李文睿[6](2018)在《基于正交试验法的离合器动力学模型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国产MPV车型在叁档加速工况存在的变速器齿轮敲击异响问题,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其叁档加速工况传动系的动力学特性,通过灵敏度分析确认离合器参数对该模型建模及分析精度影响较大。以变速器一轴齿轮角加速度二阶次曲线试验结果为目标,针对离合器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及参数优化并由此获取离合器参数最优值。结果表明:经正交试验设计选出的离合器参数取值组合可提升模型仿真分析精度。(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8年04期)

郑鹏飞,陈俐,房成亮[7](2018)在《干式DCT主离合器的二参数温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在离合器的滑摩阶段聚热升温,严重影响摩擦片的摩擦磨损性能、转矩传递能力和自身的耐久性。温度模型是温升控制的基础,传统的有限元温度模型计算量大,无法用于实时控制。根据主离合器的几何与物性特征,提出一维温度场假设,建立能量平衡方程,推导内热源作用下非稳态导热过程的时间-空间离散模型,基于此设计温升系数和散热系数,得到二参数简化模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简化模型的相对误差小于10%。(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刘增印[8](2018)在《基于模型的离合器起步控制参数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车辆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参数标定方面,国内外大多通过人工进行参数标定,结合实际标定经验以及各控制参数与性能响应的映射关系,在不同行驶环境下进行大量整车实际标定试验来完成控制系统参数的标定。但车辆实际行驶工况相当复杂,控制目标也有诸多变化,很难得到控制参数的最优解,往往会造成标定工作量大、耗时长和成本高,且标定结果带有经验性主观意愿。因此,一种高效率、低成本且远离实际恶劣环境的自动变速器标定技术是国内外汽车厂商和科研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基于模型的参数优化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课题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动力需求的自动变速器挡位实时优化与在线决策技术”,借鉴目前发动机标定领域广泛应用的基于模型的参数优化方法,提出了在实时仿真环境下集系统建模、试验优化设计、性能预测响应模型分析与多目标优化算法于一体的离合器起步控制参数优化思想,在一定精度上实现了基于模型来预测不同控制参数下的离合器起步控制性能,自动寻找和确定控制参数最优解,从而初步达到了改善离合器起步控制性能、提高标定效率、减少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的研究目标。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搭建了基于HIL的半实物实时仿真平台。首先对车辆系统和离合器起步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基于AMESIM和MATLAB分别建立了整车物理模型和车辆起步控制模型,进行了联合仿真;进而在x PC系统的基础上搭建了TCU在环的半实物仿真平台,为样本数据采集、性能预测响应模型建立和起步控制参数优化奠定了基础。(2)建立了性能预测响应模型。本文只针对带有AMT车辆的平路起步工况,从整车控制模型中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设计了起步控制品质评价系统;基于半实物实时仿真平台和拉丁方试验设计,采集了样本数据,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离合器起步控制过程输入控制参数和输出评价指标的灵敏度,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性能预测响应模型,在一定精度上实现了对离合器起步性能的预测。(3)完成了起步控制参数优化。针对离合器起步控制参数,以综合起步品质评价等级最高为目标,通过NS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影响车辆起步品质的离合器接合速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优解集,并处理和生成了相应的MAP图。最后,设计和实施了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本次参数优化方法,使得起步控制品质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吴俊峰,马彪,文孟权,张小鹏,李慧珠[9](2018)在《湿式离合器系统温升特性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离合器系统液压回路为基础,对热流传递节点进行分析,构建离合器系统温升特性热阻网络模型,仿真分析了湿式离合器系统摩擦副及油液温升特性对应关系及冷却效果影响因素,为综合传动装置直驶热特性模型提供了理论计算参考和可行性支撑。研究表明,滑摩摩速差越大,接合油压越大,离合器及油液温度上升越快;润滑流量越大,离合器温度上升越慢;离合器温度越高,或是增大等量润滑流量且原流量越小时,润滑油液的冷却效果就会越明显。(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8年10期)

彭斯洋,杜力,魏东,陈奎,宋泽良[10](2018)在《环式超越离合器的数理模型及新型张环式超越离合器》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式超越离合器具有承载能力强,响应灵敏,对磨损具有较强容忍性等特点,张环式超越离合器是此类超越离合器的一个分支。文中从机械自锁的基本机理出发,对环式超越离合器的自锁原理进行了研究,探究其自锁模型。提出了一种张环式超越离合器,分自锁环节和控制环节对其自锁条件进行了分析。仿真分析表明,此类超越离合器接合过程快速可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推广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8年03期)

离合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干式双离合器滑摩温升过高会导致摩擦性能降低,实时温度模型的建立与过热保护策略的应用是干式双离合变速器研发的难点和重点。基于热学原理和干式双离合器结构,分析了各热学单元之间的热传递形式,搭建了离合器总成系统的温度数学模型;设计了对标台架试验与实车试验的温度模型未知参数优化方法;使用Matlab参数优化工具箱仿真计算结合试验优化了模型参数;以该模型计算温度为依据设计了离合器分级过热保护策略;最终通过整车试验验证了温度模型和过热保护策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合器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延伟,朱云学,林子越,赵克刚,黄谢鑫.考虑自锁元件动态特性的超越离合器-齿轮系统模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9

[2].高晶.干式双离合器实时温度模型与过热保护策略研究[J].传动技术.2019

[3].程铖,陈俐.离合器温度场计算中摩擦热流密度模型的比较研究[J].机械传动.2019

[4].任飞多,纪飞翔.基于热学原理的干式双离合器实时温度模型的建模与试验验证[J].传动技术.2018

[5].师路骐,马彪,李和言,吴俊峰,李慧珠.全程转速下浮动支撑湿式离合器带排转矩计算模型与验证[J].兵工学报.2018

[6].陈达亮,王东,顾灿松,李文睿.基于正交试验法的离合器动力学模型优化[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8

[7].郑鹏飞,陈俐,房成亮.干式DCT主离合器的二参数温度模型研究[J].汽车工程.2018

[8].刘增印.基于模型的离合器起步控制参数优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8

[9].吴俊峰,马彪,文孟权,张小鹏,李慧珠.湿式离合器系统温升特性模型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

[10].彭斯洋,杜力,魏东,陈奎,宋泽良.环式超越离合器的数理模型及新型张环式超越离合器[J].机械设计.2018

标签:;  ;  ;  ;  

离合器模型论文-刘延伟,朱云学,林子越,赵克刚,黄谢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