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规律论文-李川

偏误规律论文-李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误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X上”,“X里”,替换,偏误

偏误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李川[1](2019)在《“X上”与“X里”的替换规律及混用偏误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和“里”是汉语里两个常用的方位词,含义丰富,用法也较为复杂。二者都可以用在名词性词语的后面,组成方位短语“X上”和“X里”。有时候这两个短语可以互相替换,有时不可以互换。本文通过调查母语者对二者替换的可接受度,探究其替换规律,有助于细化和深化这两个方位短语的本体研究;本文通过整理留学生对二者的混用例句,进一步明晰其偏误情况,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对“X上”和“X里”的对外汉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方位短语“X上”和“X里”均分为表示具体的处所、表示种类、表示喻体、表示范围、表示时空概念五种语义类型,每一类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标准例句,对汉语母语者开展“X上”和“X里”换用的可接受度的问卷调查,以分析概括方位短语“X上”和“X里”的替换规律。本文按调查结果将二者的替换情况分为叁类:不可替换、勉强替换和可以替换,其中“X上”和“X里”勉强替换和可以替换的情况均出现在比喻义的用法中,其他类别均不能进行替换;在可替换的范围里,母语者对替换的接受程度也因句中动词、词组固化程度、个人语感等的不同而不同。而且从整体来看,汉语母语者对“X上”接受的适用范围要比“X里”更宽泛。此外,本文还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X上”“X里”的混用偏误情况做了整理,发现“X上”“X里”混用出现最多的当属二者表示范围义的时候;在基本义类别中,留学生常将“X里”错用为“X上”而造成“X上”的过度泛化;而在母语者最为宽容的比喻义类型,学界对留学生混用的偏误判定又过于苛刻了些。最后,笔者根据以上情况对“X上”与“X里”的汉语教学提出教学顺序、教学方法及教学引导等方面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9-05-26)

魏晓蕾[2](2016)在《处所短语中各成分间的组配规律及留学生偏误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研究的处所短语包括以下几类:介词+名词短语+方位词;介词+名词短语;名词短语+方位词;介词+方位词。这四类处所短语的结构形式在使用中有一定的规律,什么时候介词可以省略,什么时候介词不能省略,什么时候方位词可以省略,什么时候方位词不能省略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对这些规律的探讨不仅可以使我们看清这类结构的构成,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及它的语义、句法上的不同和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好地教留学生学习处所短语。本文通过对这四类组配形式的总结,主要分析出了处所短语中介词和方位词的省略情况有叁大类五小种,叁大类包括:不能省略、可省可不省、必须省略。五小种是:介词、方位词不能省略;介词可省可不省;方位词可省可不省;介词必须省略;方位词必须省略。当处所短语中的方位参照点具有容器概念或承载物功能时,后面的方位词必须出现;当处所短语中的方位参照点转喻为具有容器功能时,后面的方位词可隐可现;当名词是表示地名、省、市、国家或者区域等的专有名词时,后面不能有方位词;当介词“在”后面依次加上名词和方位词时,如果名词带有表示具体方位坐标的词语“面、底、尖、头、顶、角...”等时,后面的方位词可隐可现,且前置介词“在”不可隐去。同时在这基础上本文又对北京语言大学开发的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处所短语的偏误语句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了留学生的偏误有两大类型:一是误省,二是误加。共有四种不同的形式:误省介词;误省方位词;误加介词;误加方位词。其中,误省介词又可根据方位词隐现的情况分为叁种:方位词必现下的介词误省;方位词可隐可现下的介词误省以及方位词必隐下的介词误省。误加介词也可根据方位词隐现的情况分为叁种:方位词必现下的介词误加;方位词必隐下的介词误加以及方位词可隐可现下的介词误加。最后提出了怎样更好地进行教学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6-03-05)

刘东美[3](2015)在《汉语偏误分析之语法规律例外篇》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的例外现象打破了语法规则的可类推性,文章从偏误分析入手,对由于语法规律例外现象导致的语法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由语法规律的例外导致学生"错误类推"的偏误类型大致有叁种:第一,语言的不对称现象导致的偏误;第二,语法规律使用范围的不确定导致偏误;第叁,语言的历史"化石"语法现象导致偏误。(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5年02期)

兰晓霞[4](2012)在《我国汉语方言区学生的韩国语终声发音偏误规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偏误分析的方法,研究汉语方言语音对大学生学习韩国语终声发音的影响。通过对汉语各大方言区学生的韩国语终声发音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各方言区学生的偏误规律,并为在教学中克服汉语方言语音对韩国语终声发音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供可参考的第一手实证资料。(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卫斓[5](2007)在《留学生使用汉语能愿动词“能”、“会”的偏误分析及其使用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愿动词是汉语中动词的一个小类,学生在使用能愿动词的时候,不论汉语水平高低,都会出一些错误,其中最常见的错误主要有叁类,一是能愿动词位置用错,如:能不能我用你的笔?我觉得人小时候最好学习很多因为小孩子比大人会记得多。这一类错误中,学生的句子本身就不成立,是由学生在用汉语表达时受到其母语语序的干扰造成的。(本文来源于《首都外语论坛》期刊2007年00期)

张城护[6](2002)在《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学习汉语词语过程中的偏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人研究留学生学习汉语当中所出现的词语偏误的基础上 ,对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的词语偏误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总结出几条偏误的规律 ,并对偏误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降低偏误率 ,提高教学效率的意见。(本文来源于《娄底师专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偏误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所研究的处所短语包括以下几类:介词+名词短语+方位词;介词+名词短语;名词短语+方位词;介词+方位词。这四类处所短语的结构形式在使用中有一定的规律,什么时候介词可以省略,什么时候介词不能省略,什么时候方位词可以省略,什么时候方位词不能省略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对这些规律的探讨不仅可以使我们看清这类结构的构成,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及它的语义、句法上的不同和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好地教留学生学习处所短语。本文通过对这四类组配形式的总结,主要分析出了处所短语中介词和方位词的省略情况有叁大类五小种,叁大类包括:不能省略、可省可不省、必须省略。五小种是:介词、方位词不能省略;介词可省可不省;方位词可省可不省;介词必须省略;方位词必须省略。当处所短语中的方位参照点具有容器概念或承载物功能时,后面的方位词必须出现;当处所短语中的方位参照点转喻为具有容器功能时,后面的方位词可隐可现;当名词是表示地名、省、市、国家或者区域等的专有名词时,后面不能有方位词;当介词“在”后面依次加上名词和方位词时,如果名词带有表示具体方位坐标的词语“面、底、尖、头、顶、角...”等时,后面的方位词可隐可现,且前置介词“在”不可隐去。同时在这基础上本文又对北京语言大学开发的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处所短语的偏误语句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了留学生的偏误有两大类型:一是误省,二是误加。共有四种不同的形式:误省介词;误省方位词;误加介词;误加方位词。其中,误省介词又可根据方位词隐现的情况分为叁种:方位词必现下的介词误省;方位词可隐可现下的介词误省以及方位词必隐下的介词误省。误加介词也可根据方位词隐现的情况分为叁种:方位词必现下的介词误加;方位词必隐下的介词误加以及方位词可隐可现下的介词误加。最后提出了怎样更好地进行教学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误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川.“X上”与“X里”的替换规律及混用偏误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2].魏晓蕾.处所短语中各成分间的组配规律及留学生偏误分析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3].刘东美.汉语偏误分析之语法规律例外篇[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

[4].兰晓霞.我国汉语方言区学生的韩国语终声发音偏误规律初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

[5].卫斓.留学生使用汉语能愿动词“能”、“会”的偏误分析及其使用规律[J].首都外语论坛.2007

[6].张城护.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学习汉语词语过程中的偏误规律研究[J].娄底师专学报.2002

标签:;  ;  ;  ;  

偏误规律论文-李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