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栈架构论文-乔美昀,韦天文

协议栈架构论文-乔美昀,韦天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协议栈架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UTOSAR,诊断通信协议栈,模块化,诊断协议

协议栈架构论文文献综述

乔美昀,韦天文[1](2018)在《基于AUTOSAR架构的汽车诊断通信协议栈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了AUTOSAR标准的设计思想和诊断通信OSI模型后,开发了基于AUTOSAR架构的汽车诊断通信协议栈。整个协议栈的开发采用由下往上的分层模块化结构,以实现具体的数据传输、通信模式控制、时间管理和诊断服务处理功能为核心,这种开发方式具有开发周期短、软件复用度高、可移植性好的优点。借助自主搭建的故障诊断测试平台对协议栈进行测试,通过ECU刷新的例子,分析了总线上的刷新报文及通信机制,结果表明协议栈可以进行诊断通信并且通信过程符合诊断协议。(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18年07期)

傅骞,刘同勋[2](2014)在《基于物联网架构的增强型Modbus协议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物联网应用的技术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增强型的Modbus协议栈,实现Modbus协议在广域网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2014年05期)

雒逸珩[3](2013)在《TD-LTE协议栈架构eNodeB侧RLC协议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课题在了解GSM技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TD-LTE协议R9版本中的36系列协议,对LTE中36.321、36.322以及36.323协议各模块功能和模块之间数据的交互做了详细的设计。其次,课题研究了LTE空中接口协议整体网络架构,讨论了RLC层在空中接口协议所起的作用和研究的必要性,从对空中接口层模块的划分的角度来体现RLC层的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出了通过添加L2Config模块和RLCControl模块来实现对RLC层消息控制的通信解决方案,简化了RLC层系统结构、让RLC层协议架构简单明了的反映出来,对提高通信效率和保证通信的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再次,把36.322标准协议作为研究最主要的部分,分析了RLC层从上层接收到消息后是如何进行处理的,怎样通过信令来控制模块之间的通信,下层是如何通知RLC层有关需要发给它的消息格式、大小和其它状态的,当消息传送丢失的动作处理,以及消息成功接收后等各种状态机制的模块设计。最后,通过对RLC层协议模块的详细设计的探讨和分析,依据设计出的消息传输流程图,提出了代码编写的具体方案,在ccs平台上配置硬件模拟机,编写协议代码并编译通过,设置断点输入相关数据,观察输出并得出结论。经分析,充分证明了RLC层在LTE协议栈中所实现的功能,为LTE协议栈软件的开发和LTE系统的嵌入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3-05-01)

李亚飞[4](2013)在《TD-LTE专网宽带集群系统多模协议栈架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来自全球各地用户的对于数据通信的需要正在使得LTE商用方向部署更加迅捷。然而就目前形式来看,LTE仍处于发展初期,2G和3G技术仍将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由此可见,4G技术在未来5-10年内仍将与2G/3G技术处于长期共存状态。由于4G技术LTE将与2G/3G技术并存发展,而在发展初期阶段LTE覆盖以热点为主,因此势必要求终端向后兼容2G/3G技术。从长远角度来看,大力发展多模终端也将是LTE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TD-LTE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TD-LTE的专网宽带集群系统,设计出可向后兼容2G/3G技术的多模终端软件架构,并对核心协议栈软件架构、关键模块功能、业务流程以及关键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与设计,最终实现集通话、数据传输、融合类信息传递等多功能业务于一体的TD-LTE专网宽带集群系统多模数据终端。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总结出TD-LTE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本文在完成对TD-LTE专网宽带集群系统协议栈架构、接口、业务流程等设计的同时,也兼顾考虑实现高性能、易维护、易扩展、全IP的TD-LTE协议栈这个最核心、最关键的技术研究。采用紧耦合和松耦合结合的方式,既有效地降低了系统各个模块的关联,又能够保证了其相对独立性,提高了软件系统的数据处理效率。核心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即多个处理模块。在协议处理方面,分离各部分的功能,从而可以更加灵活地对协议栈软件系统进行裁剪。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业务需求及几种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实现方法及解决方案。本文提出的TD-LTE专网宽带集群系统多模数据终端,目前已经被中国移动所采纳,并且在研发与测试中完成的关于TD-LTE多模数据终端的总体技术要求与设备规范,也已经作为中国移动的企业标准。(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1-05)

葛茜倩[5](2011)在《嵌入式TCP/IP网络协议栈架构与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嵌入式Internet技术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在MCU中实现TCP/IP通信协议。现有的嵌入式网络协议研究多数停留在对协议的实现和协议实现的软件优化上,很多研究在内存管理上研究TCP/IP协议存储管理、设计等方面做了一些分析和实验,目前几乎没有在系统架构层面,从硬件和软件协作处理角度横向、纵向地比较研究。本文从硬件执行速度,软件系统内部结构分析,实现并比较嵌入式TCP/IP在不同应用中实现的不同技术,最终提出嵌入式TCP/IP协议栈系统在工业控制系统上最优化的方案。(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现代化》期刊2011年12期)

黄晓莹,程宇新,吴建军[6](2011)在《一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协议栈软件架构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地面用户终端与陆地蜂窝通信手持终端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参照GSM终端协议栈结构,设计了一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的协议栈实现架构方案,针对卫星通信的各层帧结构格式,设计出合理的数据结构及各种消息传递模式。(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卫星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3-03)

[7](2010)在《4M Wireless移植整套LTE协议栈软件至Tensilica 3GPP LTE参考架构》一文中研究指出Tensilica和4 M Wireless日前宣布了合作关系,4 M Wireless已将其整套PS100 LTE协议栈移植至Tensilica ConnX AtlasLTE参考架构。4 M Wireless正式加入到Tensilica Xtensions合作伙伴网络,并已移植其PS100 LTE协议栈至同为Tensilica合作伙伴的Blue Wonder Communications的LTE系统平台上。(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0年11期)

周金金[8](2010)在《IPv4/IPv6双协议栈架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Internet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大,应用日益增加,IP地址即将耗尽的矛盾更加突出,同时为解决IPv4的设计缺陷,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开发了新一代Internet协议IPv6,但由于IPv4与IPv6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存在众多基于IPv4协议的网络及应用,因此,要用新的IPv6代替旧的IPv4必然存在一个过渡时期。针对上述问题必须研究一种过渡机制,并针对该过渡机制设计实现一种在IPv4和IPv6两种网络之间相互迁移转换的技术,目前比较流行的技术是采用双协议栈。叁层交换机是主要应用在各种大中型企业网、园区或者城域网中的重要组网设备,实现了双协议栈的叁层交换机是可以应用于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时期的重要网络设备,通过此设备可以实现IPv6网络与IPv4网络的互通,支持双协议栈的叁层交换机必将在IPv4网络向IPv6网络的平稳过渡中起到重要作用。本论文第一章简要总结概括了目前国内外IPv6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二章具体分析了目前IPv4向IPv6过渡的几种技术,并对这几种技术的特点及优缺点做了详细比较;第叁章介绍了作为IPv4/IPv6双栈应用平台的电信级叁层交换机的硬件设计;第四章首先从总体上介绍了IPv4/IPv6双栈软件架构设计,然后具体介绍了IPv6协议栈部分的设计及实现;第五章将实现的IPv4/IPv6双栈成功移植到电信级叁层交换机平台上,对IPv4/IPv6双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对实验数据做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IPv4/IPv6双栈运行稳定,各项指标完全符合要求,可以投入使用;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期刊2010-11-01)

金戈良[9](2008)在《GSM移动核心网中基于SIGTRAN协议栈的网络架构的研究与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以3G,4G等下一代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技术规范的出现,对发展电信网络和业务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例如对网络的带宽、扩容速度、对新业务的适应能力和开发新业务的方便程度等方面有了比较迫切的要求,这些需求推动了GSM移动网络从传统的TDM(时分复用)网络向IP网络进行过渡和转型。在这一过程中,SIGTRAN系列协议规范的出现及其相关技术的使用使得这一转变和演进能够成为一个较为平滑的过程。SIGTRAN协议栈是一组建立在IP协议之上,同时处于SCCP和ISUP等电信级应用级传输协议之下的适配层协议的集合。作为GSM移动网络核心网部分的信令协议,SCTP和M3UA被选择在IP网络上,作为原MTP3协议的替代者,向SCCP层提供适配和下层协议的支持。其中,SCTP是一个吸收了TCP和UDP等基于IP的协议长期使用的经验,从而为电信级业务量身定做的,仍然以IP网络为基础的面向连接的一种协议,它特有的机制克服了一些TCP和UDP协议在安全、性能和拥塞控制方面的一些缺陷,拥有多归属关联、贮存信息回应(Cookie Echo)、支持多条消息流并且分别进行数据包顺序控制等特点,使电信业务在IP协议的网络上能够拥有良好的表现。M3UA是众多建立在SCTP协议上为上层应用协议提供适配的协议之一,它被GSM移动核心网采用,为SCCP协议提供与原传统信令协议中MTP3协议几乎相同的功能,由于采用了M3UA协议,使得下层协议的改变和新的工作方式对SCCP层协议保持了透明,在SCCP以上的各协议,如TCAP和MAP等协议能够几乎不受影响的在IP协议的网络上进行正常的工作,而无需进行任何针对性的改动。通过对以上的这些关键概念进行阐述,并以这些概念为基础,本文为使用M3UA/SCTP协议的IP网络建立了几种基本的网络模型来描述可能出现的SIGTRAN网络单独存在或者与传统网络共存的现实可能;以ALCATEL的新一代核心网设备HLR为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提出符合实验室开发测试的网络方案,保证实验室网络既能充分模拟各种网络模型,保障产品研发和功能测试的质量,又能做到经济实用,控制住新产品研发的成本。通过对实验数据的举例分析,验证网络设计的正确性。此外,仍然以ALCATEL的下一代HLR为例,为支持SIGTRAN协议的网络节点如何逐步取代传统信令设备,保持GSM业务平滑升级提供可行的建议方案。最后,针对IP协议网络的服务质量的保证以及安全性提出一些建议。通篇的论述目标是为如何在现实中构建并使用支持SIGTRAN协议的网络提供研究方案和实施指导。(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08-01-07)

周舰[10](2006)在《NGN架构中H.323协议栈直接方式网关呼叫鉴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语音网和分组数据网的融合已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电信网正向着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演变。软交换技术作为NGN中的核心技术也正被广泛的应用于现网中。在NGN体系结构中,软交换作为一个开放的功能实体和控制中心,通过支持H.248/MEGACO、SIP、SIGTRAN、BICC、H.323等多种协议实现与外部实体的通信。其中,H.323协议作为NGN体系结构中软交换与电信网络互通的主流协议,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空间。 本文在详细介绍NGN技术和H.323协议的基础上,以NGN架构中H.323协议的现有应用为基础,研究和实现了NGN架构中H.323协议栈直接方式网关呼叫鉴权技术。论文首先对下一代网络中的软交换技术作了整体概述,描述了软交换技术产生的背景,软交换的概念、体系结构、软交换的主要功能和软交换中的主要应用协议;然后研究了广泛应用于下一代网络中的H.323协议和SIP协议,并对这两种协议从复杂性、可扩展性、业务规模和补充业务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列出了每种协议的优点和不足;最后详细阐述了NGN架构中H.323协议栈直接方式网关呼叫鉴权课题的研究背景、解决方案、组网框架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应用实现。 通过实际的现网应用表明,NGN架构中H.323协议栈直接方式网关呼叫鉴权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性,主要表现为在现有网络实际应用的基础上,该技术采用的组网方式实现起来相对比较简单;同时在具体实现时,通过采用软件方式代替硬件方式的方案,更大程度的节省了应用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更好的满足了设备运营商的需求,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6-05-01)

协议栈架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满足物联网应用的技术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增强型的Modbus协议栈,实现Modbus协议在广域网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议栈架构论文参考文献

[1].乔美昀,韦天文.基于AUTOSAR架构的汽车诊断通信协议栈的开发[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

[2].傅骞,刘同勋.基于物联网架构的增强型Modbus协议栈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

[3].雒逸珩.TD-LTE协议栈架构eNodeB侧RLC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燕山大学.2013

[4].李亚飞.TD-LTE专网宽带集群系统多模协议栈架构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3

[5].葛茜倩.嵌入式TCP/IP网络协议栈架构与效率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

[6].黄晓莹,程宇新,吴建军.一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协议栈软件架构方案[C].第七届卫星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7]..4MWireless移植整套LTE协议栈软件至Tensilica3GPPLTE参考架构[J].电子设计工程.2010

[8].周金金.IPv4/IPv6双协议栈架构研究[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0

[9].金戈良.GSM移动核心网中基于SIGTRAN协议栈的网络架构的研究与实施[D].北京邮电大学.2008

[10].周舰.NGN架构中H.323协议栈直接方式网关呼叫鉴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标签:;  ;  ;  ;  

协议栈架构论文-乔美昀,韦天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