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蛋白受体论文-陈伟,贾金虎

膜蛋白受体论文-陈伟,贾金虎

导读:本文包含了膜蛋白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肿瘤,PTCH1基因,跨膜蛋白受体

膜蛋白受体论文文献综述

陈伟,贾金虎[1](2018)在《跨膜蛋白受体PTCH1基因与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是当前我国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及精准医学基因靶向治疗取得新突破,肺恶性肿瘤的治疗由传统放化疗逐渐转向基因靶向治疗。跨膜蛋白受体PTCH1基因是近年来研究发现与肺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之一,该基因的突变或表达低下与肺癌的发生、转移与增殖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PTCH1基因在肺癌致病中的作用机制,对肺癌的基因精准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8年10期)

Guang-yong,YE,Ke-yi,WANG,Qiao-di,GUI,Min,WANG[2](2018)在《解脲脲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经Toll样受体2信号通路调控人羊膜上皮细胞诱导IL-6、IL-8和TNF-α的产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及其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作用于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过程中白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阐明Toll样受体2(TLR2)的调控机制,明确解脲脲原体潜在的致病性。创新点:从解脲脲原体诱导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入手,提出TLR2信号通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方法:经TX-114处理萃取解脲脲原体获得LAMPs,将LAMPs和解脲脲原体分别感染HAECs,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炎症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测定TLR2 mRNA水平,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TLR2的表达量;经TLR2阻断剂(anti-h TLR2-IgA)处理后,测定相应炎症细胞因子。结论:解脲脲原体LAMPs能诱导HAECs的TLR2表达上调和炎症因子增加,从而发生炎症反应;TLR2受阻断后,炎症因子表达减少,炎症水平下降。TLR2在解脲脲原体LAMPs感染HAECs过程起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期刊2018年08期)

周亮,陈其玖,张建勇,刘波,马龙[3](2018)在《浸润性肺腺癌术后组织中跨膜蛋白-1及其受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及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浸润性肺腺癌中跨膜蛋白(PD)-1、PD-配体(L)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量,关注其相关性及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差异。方法观察组为75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对照组为距肿物边缘>3 cm的36例正常肺组织,均留取术后的新鲜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中PD-1、PD-L1和MMP-9的表达量。结果两组中PD-1、PD-L1和MMP-9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PD-1、PD-L1和MMP-9的表达量均与肿瘤的最大径和增殖指数有关,MMP-9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叁者均与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PD-1和MMP-9、PD-L1和MMP-9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浸润性肺腺癌中存在着明显的PD-1、PD-L1和MMP-9的异常表达,对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孟泽琪[4](2018)在《跨膜蛋白ESDN通过对PDGF受体信号途径的调控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管增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血管增生(vascular hyperplasia)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高血压、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中普遍存在的病理生理表现。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血管损伤后,位于血管中膜呈收缩表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出现表型转化,转变为合成表型,增殖并迁移至内膜从而导致的一种血管重构现象。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由血管损伤部位的血小板、内皮细胞、VSMC和炎性细胞分泌产生,与其受体(PDGF receptor-b,PDGFR-β)结合后能够引起VSMC表型转化,进而发挥促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对于血管重塑和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内皮和平滑肌细胞来源的neuropilin样分子(endothelial and smooth muscle cell-derived neuropilin-like molecule,ESDN)是一类I型跨膜蛋白(type-I transmembrane protein),最初是在人类冠状动脉和高度转移性肺癌细胞中克隆得到的,其分子内含有一个CUB结构域和一个凝血因子V/VIII同源结构,与Neuropilins结构相似。课题组之前的研究表明,在培养的VSMC中,处于增殖状态时ESDN表达显着高于生长抑制的细胞,而ESDN的过度表达会抑制VSMC生长。在PDGF-BB诱导的VSMC增殖模型中,ESDN敲除及敲低能够上调PDGF-BB诱导的细胞增殖作用。该结果表明ESDN在调节血管细胞生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ESDN对PDGF-BB及其受体的调控有关,但是,ESDN调控PDGF受体信号途径影响VSMC增殖和血管增生的机制研究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利用小鼠颈总动脉结扎术诱导血管内膜增生模型以及PDGF-BB诱导VSMC增殖模型,探讨ESDN调控PDGF受体信号途径影响VSMC增殖及其与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1.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的培育和基因型鉴定:利用从耶鲁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系Dr.Mehran Sadeghi(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实验室引进Esdn~(flox/flox)小鼠和购买的SM22a-Cre小鼠培育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选取6~8周龄大小的小鼠,按雌雄比例为2:1进行交配,繁殖仔鼠,取仔鼠鼠耳组织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基因型鉴定,成功培育出Cre~(+/-)Esdn~(flox/flox)小鼠及其对照Cre~(-/-)Esdn~(flox/flox)小鼠,同时提取血管组织Western blot验证其敲除效果。2.小鼠内膜增生模型制备与分组选取8~12周的WT、Esdn~(-/-)小鼠,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雄性,各30只,随机分为3 d、7 d、14 d、21 d和假手术组,异氟烷吸入式麻醉,体式显微镜下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不结扎,分别于结扎术后3、7、14、21 d时生理盐水心脏灌流后取材。将取材的血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OCT包埋剂包埋、液氮迅速冷冻、冰冻切片,备用;另一部分用RIPA裂解液(50 mM Tris pH 7.5,150 mM NaCl,0.5%脱氧胆酸钠,1%NP-40,0.1%SDS,1 mM EDTA),临用前加入complete proteinase inhibitor(Roche Applied Sciences)和phosphatase inhibitor cocktails(Sigma-Aldrich)裂解,提取总蛋白质,Western blot检测VSMC增殖标志蛋白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以及分化标志基因α-骨骼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a-actin,SMa-actin)、平滑肌22a(smooth muscle22 alpha,SM22a)的表达。3.冰冻切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选取结扎不同时间血管组织的冰冻切片(5mm),进行组织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显微照相后利用Image J softwar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USA)观察内膜增生和中膜变化确定其血管增生状态;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sdn~(-/-)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Cre~(+/-)Esdn~(flox/flox)小鼠及其对照Cre~(-/-)Esdn~(flox/flox)小鼠各组不同时间点血管组织中ESDN、CD31(内皮细胞标志蛋白)和SMa-actin(VSMC标志蛋白)的阳性荧光强度。4.VSMC培养与siRNA敲低ESDN的表达按照本室报道的贴块法培养大鼠VSMC,取3-5代细胞进行实验。将VSMC接种在60mm小皿中,用含20%胎牛血清的无抗生素培养基,在37℃和5%CO_2细胞培养箱中孵育12-24小时后,待细胞生长至60-70%融合时,细胞用20 nM的ESDN siRNA或通用阴性对照(锐博)小干扰RNA转染,按照Lipofectamine RNAi Max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转染24小时之后根据细胞密度换液,继续培养24 h后,换成无血清培养基血清饥饿24 h后,分别给予PDGF-BB(10 ng/mL)刺激不同时间(0、5、15、30 min),收集RNA确定转染效率和蛋白用于Western blot检测PDGF信号途径的变化。5.细胞膜蛋白和胞浆蛋白的提取培养的VSMCs,利用siRNA敲低ESDN表达,血清饥饿24 h后,应用PDGF刺激不同时间后,利用Invent公司Minute-~(TM)总膜和质膜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胞浆和胞膜蛋白,Western blot检测PDGFR-β在敲低ESDN表达后在细胞各组分中分布的不同。6.细胞表面PDGFR-β的测定为观察ESDN表达对VSMC表面PDGFR-β动态变化的影响,培养的大鼠VSMC应用siRNA敲低ESDN的表达后,在PDGF刺激不同时间(0、5、30 min)的培养基中加入生物素(0.15 mg/mL sulfo-NHS-SS-biotin,Pierce,Rockford,IL)对细胞表面蛋白进行共价标记,10 min后应用1×PBS缓冲液(137 mM NaCl,2.7 mM KCl,2 mM KH_2PO_4,10 mM Na_2HPO_4)清洗并终止反应,加入细胞裂解液(50 mM Tris pH 7.5,150 mM NaCl,0.5%脱氧胆酸钠,1%NP-40,0.1%SDS,1mM EDTA),临用前加入complete proteinase inhibitor(Roche Applied Sciences)和phosphatase inhibitor cocktails(Sigma-Aldrich),离心收集上清用于细胞总PDGFR-β的测定;应用链合亲霉素(Streptavidin-agarose beads,Upstate Biotechnology,Lake Placid,NY)收集生物素标记的蛋白,清洗后上样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表面PDGFR-β的变化。结果:1.平滑肌细胞特异性Esdn敲除小鼠基因型鉴定对Esdn~(-/-)小鼠;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Cre~(+/-)Esdn~(flox/flox)小鼠及其对照Cre~(-/-)Esdn~(flox/flox)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Esdn~(-/-)小鼠基因型鉴定引物(PCR扩增产物长度为360 bp):上游引物:5’-CAGCCAAACCTCCAGAAAAG-3’下游引物:5’-AAGCTTAAGTGATGTGACAG-3’Esdn~(flox/flox)小鼠基因型鉴定引物(280bp,野生型为230 bp)上游引物:5’-CAGCCAAACCTCCAGAAAAG-3’下游引物:5’-TCACAAGAGAGAGGGGTGCT-3’SM22 Cre小鼠基因型鉴定引物(阳性对照324 bp,Cre 100 bp)SM22-Cre上游引物:5’-GCGGTCTGGCAGTAAAAACTATC-3’SM22-Cre下游引物:5’-GTGAAACAGCATTGCTGTCACTT-3’SM22-Cre阳性对照上游引物:5’-CTAGGCCACAGAATTGAAAGATCT-3’SM22-Cre阳性对照下游引物:5’-TAGGTGGAAATTCTAGCATCATC-3’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目的区域呈现清晰的条带,表明基因型鉴定正确,平滑肌细胞特异性Esdn基因敲除小鼠构建成功。提取不同基因型小鼠血管组织进行Western blot检测ESDN的表达,在Esdn~(-/-)小鼠血管组织中未检测到ESDN的表达,而在平滑肌细胞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血管组织中ESDN的表达较对照小鼠显着下降,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基因型鉴定正确,表明平滑肌细胞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构建成功。2.ESDN缺失促进内膜损伤后的血管增生WT、Esdn~(-/-)小鼠结扎不同时间后取材,HE染色结果显示,随着结扎时间的延长,与对照组相比,Esdn~(-/-)小鼠血管中膜VSMC排列紊乱,内膜逐渐增厚,管腔狭窄,在结扎21 d时达到高峰。随后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增殖标志蛋白OPN,平滑肌分化标志蛋白SMa-actin、SM22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结扎时间的延长,Esdn~(-/-)小鼠血管组织中OPN的表达均逐渐增加,结扎21 d时达到高峰;SMa-actin、SM22a的表达均逐渐降低,结扎21 d时达到最低。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进一步观察ESDN表达对血管中膜SMC增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结扎21 d时,ESDN的表达与血管组织中SMC标志物SMa-actin的表达呈现共定位现象,表明ESDN可能通过影响中膜SMC的增殖进而影响血管增生过程。这一结果在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3.ESDN表达下调促进PDGF的信号途径为进一步探讨ESDN缺失促进血管增生的分子机制,体外培养大鼠VSMC,siRNA敲低ESDN的表达,血清饥饿后,用10 ng/mL的PDGF-BB处理VSMC不同时间后收集蛋白,Western blot检测PDGF受体磷酸化及其下游信号途径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SDN表达下调促进PDGF诱导的PDGFR-β的磷酸化活化,在PDGF刺激15 min达到峰值。同时对与VSMC迁移和增殖相关的PDGF下游信号分子进行了检测,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SDN表达下调促进PDGF诱导的MAPK-ERK和Akt的磷酸化活化,在PDGF刺激后的5 min和15 min各自达到其峰值。这一结果表明,ESDN表达下调可能通过促进PDGF诱导的PDGFR-β的磷酸化活化,进而激活下游相关信号分子MAPK-ERK和Akt的磷酸化,加速VSMC的迁移和增殖过程,与整体动物实验得到的结果一致。4.ESDN敲低加速PDGF诱导的PDGFR-β胞吞过程研究表明,PDGF与其相应的受体PDGFR-β结合后引起受体磷酸化活化并经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质基质,为确定ESDN表达是否能够调控PDGF诱导的PDGFR-β胞吞过程,应用生物素标记细胞表面蛋白并用Streptavidin富集并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膜上PDGFR-β的分布,结果表明ESDN敲低后细胞表面的PDGFR-β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表明ESDN表达下调促进PDGF诱导的PDGFR-β胞吞过程;同时提取了膜蛋白、胞浆蛋白检测了PDGFR-β在细胞不同组分的分布,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SDN敲低显着减少了PDGF刺激后PDGFR-β在细胞膜的分布,而在同一时间点PDGFR-β在细胞胞浆的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表明,ESDN表达下调促进PDGF的信号途径可能是通过增强PDGFR-β胞吞过程相关。结论:1.ESDN缺失小鼠和平滑肌细胞ESDN特异性敲除小鼠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新生内膜增生增强;2.ESDN表达下调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PDGF信号途径;3.ESDN调控PDGF的信号途径的分子机制与其对PDGFR-β胞吞过程的调控有关。(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郑晨[5](2017)在《川崎病外周血中血小板微颗粒和活化血小板膜蛋白受体表达水平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外周血中血小板微颗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CD41+)以及活化血小板膜蛋白的特异性受体(platelet surface expression of glycoprotein IIb/IIIafibrinogen receptor,PAC-1)的表达水平;并比较PMPs及PAC-1在KD不同时期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不同时期KD患儿PMPs、PAC-1的变化与冠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27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确诊呼吸道感染儿童27例为发热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27例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对KD组在应用阿司匹林和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前(急性期)及治疗后7-10天(亚急性期)以及出院后一月内(恢复期)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用全自动流式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MPs绝对数水平及PAC-1的活化比率。分析各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并进行PMPs与PAC-1、血小板、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相关性分析。并比较KD患儿冠脉损伤组(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与非冠脉损伤组(NonCoronary artery lesions,nCAL)两组间各期PMPs绝对数水平及PAC-1的活化比率。结果:1.KD病人亚急性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白细胞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CRP较急性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BPC)较急性期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亚急性期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PMPs的组间比较: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PMPs绝对数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及发热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PMPs绝对数水平较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PMPs绝对数水平与发热对照组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3.PMPs组内比较: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PMPs绝对数水平较恢复期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PMPs绝对数水平达高峰,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AC-1的组间比较: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PAC-1的活化比率较健康对照组及发热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PAC-1活化比率与健康对照儿童相比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PAC-1活化比率与发热对照组患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PAC-1组内比较:KD组PAC-1活化比率急性期、亚急性期较恢复期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PAC-1活化比率达高峰,与急性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PMPs绝对数水平与PAC-1活化比率在CAL与nCAL两组间的比较:在急性期、恢复期PMPs绝对数水平与PAC-1活化比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亚急性期CAL组较nCAL组PMPs绝对数水平及PAC-1活化比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PMPs与PAC-1呈正相关,PMPs与BPC呈正相关,同时在急性期PMPs与CRP呈正相关。结论:1.急性和亚急性川崎病患儿体内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起病后血小板活化产物PMPs的绝对数水平及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的活化比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提示两者均参与川崎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2.血小板微颗粒PMPs及血小板膜蛋白受体PAC-1在KD患儿病程中的变化不仅可以作为疾病进程的标记,而且与患儿的冠脉损伤的发生有关,可作为提示患儿预后的参考指标。3.治疗后一周左右,KD病人亚急性期PMPs较急性期仍持续增高,因PMPs比血小板本身具有更强的促凝活性,提示需重视亚急性期KD患儿的抗凝治疗。(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9-01)

程志鹏[6](2017)在《ERK5调控血小板膜蛋白GPIb-Ⅸ受体介导血小板活化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血小板是由巨核细胞发育成熟后细胞质脱落形成的无核细胞,其在血栓与止血、炎症、肿瘤转移和血管生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血小板的异常活化可以导致包括动脉血栓(心肌梗死),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和微血管血栓(DIC)在内的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血小板糖蛋白GPIb-IX复合物及其传导的信号在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活化中起到关键作用。GPIb-IX信号传导包括Src,PI3K,MAPKs和多种放大机制。MAPKs中的p38和ERK1/2已被证明是GPIb-IX介导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关键蛋白,但另一成员ERK5在GPIb-IX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中的功能仍然未知。为此我们进行了 ERK5参与GPIb-IX介导血小板活化的机制研究。目的:研究ERK5在GPIb-IX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中的功能。方法:评估ERK5抑制剂XMD8-92对botrocetin/VWF或ristocetin/VWF诱导血小板两相聚集和高剪切力作用下血小板粘附到VWF的影响。通过血小板免疫共沉淀,质谱分析和western印迹来鉴定ERK5的结合蛋白。通过特异性抑制剂和western印迹来明确ERK5及其结合蛋白在GPIb-IX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中的作用。结果:在被botrocetin/VWF或ristocetin/VWF刺激的人血小板中,ERK5的磷酸化水平显着增强。ERK5抑制剂XMD8-92能显着抑制botrocetin/VWF或ristocetin/VWF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的第二相。同时,XMD8-92抑制了高剪切力作用下血小板粘附到VWF的程度。免疫沉淀和质谱分析显示ERK5与CKII结合。XMD8-92和CKII的抑制剂TBB能特异性地抑制PTEN的磷酸化,进而抑制血小板中Akt的磷酸化。结论:ERK5与CKII结合,通过PTEN/PI3K/Akt通路调控GPIb-IX介导的血小板活化。其他:ERK5的激活在血小板中是激动剂特异性的。ERK5抑制剂XMD8-92也用于检测对其他血小板激动剂例如胶原(collagen),凝血酶(Thrombin),血栓烷受体激动剂U46619(TxA2类似物)和P2Y12受体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影响。ERK5抑制剂降低了 Thrombin受体和TxA2受体信号传导而不影响胶原或P2Y12受体(由ADP激活)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此外,ERK5参与到血小板粘附到固定的纤维蛋白原的过程中。需要后续研究来阐明ERK5在其他激动剂和整个血小板活化中的的更多功能。(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胡中平[7](2017)在《Intein介导2-型糖尿病药物靶点GPCR膜蛋白GLP-1受体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 like-peptide-1 receptor,GLP-1R)属于B-簇G-蛋白偶联受体,是设计2-型糖尿病药物的重要靶点之一。GLP-1R由一个相对较大的N-端胞外域﹑七段α-螺旋跨膜结构域及较小的胞内C-端域构成。尽管通过结构生物学,蛋白质工程等方法和手段对于GLP-1R结构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但是关于其全长结构解析,配体-受体结合的分子机理和受体激活的内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相关研究需要制备高质量GLP-1R蛋白样品以供蛋白结构生物学研究。目前,常用的制备膜蛋白方法主要包括大肠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细胞表达系统,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及无细胞表达系统。其中,后叁种方法在制备膜蛋白方面成本高,表达量低等。因此,我们综合了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的优势(周期短,产量高等),建立一种利用微生物蛋白表达系统制备全长膜蛋白GLP-1R的方法。首先,运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制备GLP-1R胞外域(ECD),其优势在于所表达的ECD能够在真核系统氧化还原条件下形成正确的蛋白构象折迭。利用pPICZaA作为出发载体,引入多个标签基因(GST,intein)构建重组载体pPICZaA-S。通过甲醇诱导ECD融合蛋白分泌表达。其次,通过构建pMFH-TMD重组质粒,利用IPTG诱导大肠杆菌制备GLP-1R跨膜域(TMD)。其优势在于选用的MFH作为融合蛋白表达TMD主要是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避免胞内蛋白酶的降解。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含有MFH标签,TEV酶切位点以及半胱氨酸并利用表面活性剂来溶解和纯化融合蛋白。在一定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可通过TEV酶切割并释放出含有游离半胱氨酸(Cys)的目标蛋白TMD。最后,胞外域ECD和跨膜域TMD在intein介导下自发形成新的硫脂键实现两部分蛋白的体外连接。本实验研究中,一方面,构建了重组载体pMFH-TMD在大肠杆菌BL21pLysS中高效表达。通过优化表达条件表明18℃,0.5 m MIPTG诱导20 h效果较佳;而且进一步探索表明SDS能够较好的溶解和纯化融合蛋白MFH-TMD。在低含量SDS情况下,TEV酶仍然具有一定的切割活性。另一方面,构建了重组载体pPICZaA-S并将该重组基因整合到毕赤酵母X33中。在0.5%甲醇诱导下,该融合蛋白能够较好的分泌于发酵液中。最后,利用透析除盐和镍柱纯化实现目的蛋白的富集。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制备膜蛋白GLP-1R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为其他膜蛋白制备提供了新型策略。而且能够为小分子药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张瑶[8](2017)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囊膜蛋白与细胞受体结合域鉴定及亲合力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J亚群禽白血病是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引起的肿瘤性传染病。ALV-J最早发现于商品肉鸡,但近年来在我国蛋鸡群和本地鸡群中也大规模流行。该病毒宿主范围明显扩大,致病性增强,且囊膜蛋白出现了明显的变异。gp85蛋白是ALV-J的囊膜表面蛋白,含有病毒-受体决定簇,能够识别宿主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病毒受体,从而决定亚群特异性及宿主范围。本研究鉴定了ALV-J gp85蛋白与细胞受体的关键结合域,并进一步研究了gp85蛋白序列的差异对其与受体结合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已有多篇文献报道,A~E亚群ALV的gp85蛋白与相应受体的结合域集中在hr1、hr2区域。为鉴定ALV-J的gp85蛋白与细胞受体chNHE1的结合域,本研究表达了可溶性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ALV-J原型株HPRS-103 gp85蛋白,利用流式细胞术建立了检测gp85蛋白与受体chNHE1结合能力的方法。采用HA标签逐段替换gp85蛋白全序列的策略,共构建了33个嵌合质粒,表达并纯化了33种gp85嵌合蛋白。受体结合实验结果表明,23种嵌合的gp85蛋白丧失了与chNHE1的结合能力。病毒阻断实验进一步证实,gp85蛋白与受体chNHE1的结合域集中在第37-283位不连续的氨基酸序列区域,不仅限于hr1、hr2区域。对多株ALV-J的gp85蛋白序列比对发现,近些年国内流行株的gp85序列与以HPRS-103为代表的肉鸡分离株的gp85序列间存在规律性的氨基酸变异。复制动力学检测结果表明,国内流行株JL08CH3-1的复制能力明显高于原型株HPRS-103。受体结合实验证明,JL08CH3-1的gp85蛋白(JL3-1-gp85)与chNHE1的结合能力高于HPRS-103的gp85蛋白(HPRS-103-gp85),且二者的受体结合能力差异随gp85蛋白浓度降低而更加明显。为探讨复制能力和受体结合能力的差异是否与规律性的氨基酸变异有关,对两组gp85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在受体结合域内两组蛋白存在23个氨基酸差异位点。以HPRS-103-gp85为骨架,将该23个差异位点突变成JL3-1-gp85相应的氨基酸。受体结合试验证明,只有E114-/R117G/N123I叁个氨基酸协同突变的HPRS-103-gp85(HPRS-103-gp85 ~(E114-/R117G/N123I))与受体结合能力明显升高,与JL3-1-gp85的受体结合能力相近。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可溶性表达了受体功能域chNHE1的第一个膜外环(chECL1),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检测不同gp85蛋白与chECL1蛋白的亲和力。结果表明,JL3-1-gp85和HPRS-103-gp85~(E114-/R117G/N123I)与受体功能域chECL1的亲和力都约为HPRS-103-gp85的2倍,进一步证实,JL3-1-gp85与细胞受体的亲和力高于HPRS-103-gp85的受体亲和力,且该亲和力差异是由gp85序列的114,117和123位氨基酸突变所致。本研究首次鉴定了ALV-J gp85蛋白与chNHE1的结合域,并证实中国流行株JL3-1-gp85与受体chNHE1的结合能力高于原型株HPRS-103,其结合力差异是由gp85蛋白的114,117和123位氨基酸突变所致。这一结果表明,ALV-J国内流行株通过囊膜蛋白氨基酸的规律性变异和持续进化,增强了其与受体的结合能力,从而提高了病毒的复制能力。该结果也为研究ALV-J的感染及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5-01)

蓝剑,黄慧,魏永莉,谢延[9](2016)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经历夜间低血氧后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1表达特征与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经历夜间低血氧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病情与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CD62p)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量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亚临床心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0例(病例组)确诊的OSAHS患者,依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分成轻度组(43例)、中度组(41例)、重度组(3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在一夜睡眠监测后静息仰卧位采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62p及PAC-1的表达水平。结果:OSAHS患者的CD62p及PAC-1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2p及PAC-1在中度至重度组的表达水平与轻度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2p及PAC-1水平分别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S90%)呈显着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2、0.405、0.305和0.417,P<0.05),与最低血氧饱和度(mi Sa 02)、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 Sa 02)呈显着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2、-0.311、-0.264和-0.373,P<0.05,P<0.01)。结论:OSAHS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血小板功能改变可先于血管病变发生,通过评估血小板活化状态,有利于预测血管病变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首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第十届深圳呼吸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6-10-21)

乔莹利,阮陟,杨婷,张钧,谢鑫友[10](2016)在《Toll样受体介导的生殖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致病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述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介导的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Mg)及其脂质相关膜蛋白(Lipid-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LAMPs)的致病作用的研究进展,以便了解生殖支原体LAMPs的致病性及其在生殖支原体感染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生殖支原体的致病机制及寻找新的诊疗方法和途径提供研究依据和解决思路。方法:主要结合了国内外近十年来有关生殖支原体LAMPs的研究论文及综述报道,总结出生殖支原(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8-24)

膜蛋白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及其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作用于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过程中白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阐明Toll样受体2(TLR2)的调控机制,明确解脲脲原体潜在的致病性。创新点:从解脲脲原体诱导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入手,提出TLR2信号通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方法:经TX-114处理萃取解脲脲原体获得LAMPs,将LAMPs和解脲脲原体分别感染HAECs,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炎症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测定TLR2 mRNA水平,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TLR2的表达量;经TLR2阻断剂(anti-h TLR2-IgA)处理后,测定相应炎症细胞因子。结论:解脲脲原体LAMPs能诱导HAECs的TLR2表达上调和炎症因子增加,从而发生炎症反应;TLR2受阻断后,炎症因子表达减少,炎症水平下降。TLR2在解脲脲原体LAMPs感染HAECs过程起关键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膜蛋白受体论文参考文献

[1].陈伟,贾金虎.跨膜蛋白受体PTCH1基因与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18

[2].Guang-yong,YE,Ke-yi,WANG,Qiao-di,GUI,Min,WANG.解脲脲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经Toll样受体2信号通路调控人羊膜上皮细胞诱导IL-6、IL-8和TNF-α的产生(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2018

[3].周亮,陈其玖,张建勇,刘波,马龙.浸润性肺腺癌术后组织中跨膜蛋白-1及其受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及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4].孟泽琪.跨膜蛋白ESDN通过对PDGF受体信号途径的调控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管增生[D].河北医科大学.2018

[5].郑晨.川崎病外周血中血小板微颗粒和活化血小板膜蛋白受体表达水平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7

[6].程志鹏.ERK5调控血小板膜蛋白GPIb-Ⅸ受体介导血小板活化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7].胡中平.Intein介导2-型糖尿病药物靶点GPCR膜蛋白GLP-1受体的制备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8].张瑶.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囊膜蛋白与细胞受体结合域鉴定及亲合力差异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9].蓝剑,黄慧,魏永莉,谢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经历夜间低血氧后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1表达特征与临床意义[C].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首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第十届深圳呼吸论坛论文汇编.2016

[10].乔莹利,阮陟,杨婷,张钧,谢鑫友.Toll样受体介导的生殖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致病作用的研究进展[C].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标签:;  ;  ;  

膜蛋白受体论文-陈伟,贾金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