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植被及表土论文-姚付龙,马春梅,敬一丹,杨海军

现代植被及表土论文-姚付龙,马春梅,敬一丹,杨海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植被及表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表土花粉,云杉,蒿属,藜科,赛里木湖流域

现代植被及表土论文文献综述

姚付龙,马春梅,敬一丹,杨海军[1](2018)在《新疆赛里木湖流域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新疆赛里木湖流域现代植被调查及不同植被带的53个表土样品花粉鉴定分析,深入研究了该区域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表土花粉组合可反映出该流域植被的总体特征,赛里木湖流域不同植被带内花粉组合差异显着,依据花粉谱特征可以分为草原带、针叶林带、森林灌丛带、亚高山草甸带、荒漠草原带、草原灌丛带、荒漠植被带;云杉属、蒿属、藜科、禾本科含量高、变化明显,可作为该流域古环境重建的重要参考依据;蒿属/藜科(A/C)比值可以用来区分荒漠植被带和荒漠草原带,荒漠植被带A/C值平均为0.62,荒漠草原带A/C值平均为1.55,1是两者之间的界值;云杉属花粉含量≥30%时可认为该样品来自于云杉林,云杉属-蒿属-禾本科等花粉组合表明森林(灌丛)的存在,亚高山草甸以蒿属-禾本科-云杉属组合为主,(荒漠)草原(灌丛)以蒿属-藜科-禾本科为主,藜科-蒿属是荒漠植被的建群种。(本文来源于《微体古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庞有智,拉多,张燕杰,李春海,唐领余[2](2016)在《青藏高原南部米拉山东、西坡表土花粉与现代植被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西藏米拉山东、西坡不同植被类型23个表土花粉样品,结合现代植被样方调查资料,探讨了米拉山地区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米拉山地区的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基本上能够反映出现代植被类型特征,但是在科属类别,组成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米拉山地区主要花粉类型代表性R值分析结果表明,灌木植物花粉杜鹃属具有低代表性,草本植物花粉蒿属、禾本科具有超代表性,而莎草科与蓼属则具有低代表性,这为本地区及相似地区古气候重建提供了基础和验证资料。(本文来源于《微体古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张芸,孔昭宸,张齐兵,杨振京,杨庆华[3](2011)在《西藏昌都丁青县森林区现代植被表土花粉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昌都地区由于受晚新生代以来高原山地的抬升和河流的强烈下切的影响,形成高差悬殊的高山峡谷地貌,山地植被和土壤具有垂直分布明显和区域性差异大的特点,因此该区是研究高山湖泊地层和表土花粉垂直带谱与植被关系的理想区域。对该区设置样带进行垂直和水平地带表土花粉的系统采集,确立不同地貌单元、不同植被类型的现代花粉谱特征,探讨现代花粉谱中主要花粉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根据对西藏丁青县地区样带I按海拔梯度从海(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八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18)

郝秀东,欧阳绪红,谢世友,罗伦德[4](2011)在《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现代植被表土孢粉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10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调查和采样,研究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孢粉共由106科属组成,其中以针叶乔木、蕨类和阔叶乔木孢粉占优势,含量分别为8.94%—56.30%、19.73%—46.77%和6.17%—39.28%,其次是灌木和草本花粉,分别为6.24%—29.77%和5.58%—18.24%,沼生草本花粉含量最小,仅为0.14%,且只是在样点JFS-5少量发现。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组合特征基本反映了当地现今的植物构成、植被面貌及其垂直分布规律,能够较好反映出山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在该区及其周边地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建等孢粉研究提供参考性依据。(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郝秀东,欧阳绪红,谢世友,石胜强,李林立[5](2011)在《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6个不同植被类型的25个表土和苔藓样品的孢粉分析表明:(1)研究区植物孢粉共由47科属组成,以草本和蕨类植物占据优势,含量为23.62%~76.47%,其次是乔木[主要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含量为17.73%~74.05%,灌木植物花粉含量最低,为0~12.50%,显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2)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组合差别明显,与其相应的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基本反映了石漠化地区现代植被的基本状况,表明孢粉可以为该区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性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1年06期)

蔡遥,王燕,蒋复初,李朝柱[6](2010)在《川北若尔盖高原表土孢粉的特征及其与现代植被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若尔盖高原不同植被带34个表土样的孢粉分析,研究了各植被带的表土孢粉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表土孢粉组合基本上能够反映出现代植被的整体特征,与现代植被带在空间分布、建群种和优势种属方面基本相同,但不完全等于植被组成,影响其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孢粉保存、孢粉产量、外来孢粉和孢粉鉴定。表土花粉的代表性因种属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乔木花粉中,松属具有超代表性,云杉属代表性较好,而桦木属不具有超代表性;草本花粉中,菊科具较好的代表性,蒿属和藜科等具代表性,而禾本科和莎草科具低代表性;蕨类孢子具等代表性。(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0年05期)

钟艳霞,薛骞,陈发虎[7](2009)在《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现代植被及其表土正构烷烃分布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现代木本、草本植物正构烷烃主峰分布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黄土沉积中利用正构烷烃主峰分布进行古植被恢复时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松科植物主峰分布的不同。因此,采集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常见木本和草本植物及其表土,包括研究区常见松科植物,利用GC分析,开展现代植物及其表土正构烷烃主峰分布的研究。结果发现,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常见10种木本植物正构烷烃的主峰分布均以C_(27)或C_(29)为主峰,3种草本植物以C_(31)为主峰,与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一致,研究区3种常见松科植物均以C_(29)为主峰,并无C_(31)为主峰的分布;研究区现代表土正构烷烃的结果显示,表土正构烷烃主峰分布与上覆植被输入量有直接关系,对于不同景观的采样点,由于其木本、草本植物输入量的差异而导致正构烷烃分布存在差异,对于有机质来源较为多元化的地区,分析要十分慎重。同一种植物腐叶与新鲜叶片正构烷烃主峰分布是一致的,说明植物叶片的腐烂过程对其正构烷烃主峰分布没有产生影响。对同一种植物不同地区的对比分析发现,木本植物正构烷烃主峰分布特征受生长环境影响较小,主峰分布不变,但是对于草本植物受生长环境影响较大,主峰分布会产生变化。因此,对于黄土沉积中利用正构烷烃主峰分布特征进行的古植被恢复在开展现代过程研究的基础上是较为可靠准确的。(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09年04期)

舒军武,王伟铭,王爱根[8](2007)在《江苏宜兴龙池山现代植被表土孢粉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宜兴龙池山森林自然保护区表土花粉分析结果表明,表土孢粉植物群主要以栎属(Quercus)、松属(Pinus)、青冈属(Cyclobalanopsis)、栲属(Castanopsis)/柯属(Lithocarpus)、栗属(Castanea)占优势的木本植物组成,混生有枫香属(Liquidambar)、杨梅属(Myrica)、冬青属(Ilex)、女贞属(Ligustrum)、紫树属(Nyssa)、盐肤木属(Rhus)、黄连木属(Pistacia)等亚热带常见植物类型。研究区不同海拔高度的表土孢粉组合特征基本反映了当地现今的植物构成、植被面貌及其垂直分布规律。结合长江叁角洲及其周边地区其他代表性表土花粉资料,首次提出以常绿阔叶木本植物与落叶阔叶木本植物含量之比(E/D),并结合重要优势、标志木本植物科属,初步识别和确立各地带性森林植被的表土花粉指标,为这一地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和古气候等孢粉研究提供参考性依据。(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黄翡,Lisa,KEALHOFER,黄凤宝[9](2004)在《内蒙古草原中东部现代表土植硅体组合与植被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内蒙古中东部 14个典型植被表土样品进行植硅体分析 ,同时将其结果作对应分析。结果表明 :圆型和齿型在表土组合中占优势。圆型具有超代表性且在针茅草原和羊草草原表土组合中含量超过 5 0 %。针茅哑铃型和脊哑铃型在克氏针茅草原以及退化草原表土组合中含量偏高 ,可指示干的草原生境以及草原退化。蒿属块型表现为低代表性 ,即便是在冷蒿灌丛表土中 ,蒿属块型含量也较低。沙地云杉林和榆树灌丛生境特殊 ,它们的表土植硅体组合特征明显 ,前者以光滑块型、粗糙块型、规则多边型以及十字型等为主 ,后者以多铃型、叁铃型、哑铃型以及简单哑铃型为特征。高山草甸和山杨林表土与研究区其它植被表土的相似性低。另外 ,研究区全新世古土壤剖面样品与表土样品的对应分析表明内蒙古中东部表土植硅体分析为恢复研究区全新世草原植被演化提供了参照物。(本文来源于《微体古生物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孙湘君,罗运利,田军,吴玉书[10](2003)在《东北长白山垂直林带下现代表土花粉与植被关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白山北坡5个垂直植被带的林下采集29个表土(苔藓)样品进行孢粉分析,同时将其结果作对应分析。结果表明,除个别样品,在长白山垂直植被带的孢粉组合中乔木花粉占优势,其中以松属和桦木属最多,在各植被带均有分布。松属花粉最高含量出现在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带的孢粉组合中;桦木属花粉则大量见于亚高山岳桦林带和以栎桦为主的阔叶落叶林带,但前者伴有耐寒、旱的小灌从杜鹃花属花粉,而在后者中则见有大量蕨类孢子。阔叶落叶林带的孢粉组合是以类型多、百分含量高的落叶乔木花粉和大量蕨类孢子为特征。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孢粉组合中出现数量众多的云杉属花粉。在高山苔原带孢粉组合中虽然乔木花粉略占优势,但极少或不见蕨类孢子,与其他植被带比较,草本植物和小灌丛花粉明鲜较多,其中杜鹃属花粉含量在草本中占优势,其中出现苔原带的指示花粉——仙女本属。(本文来源于《Acta Botanica Sinica》期刊2003年08期)

现代植被及表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分析西藏米拉山东、西坡不同植被类型23个表土花粉样品,结合现代植被样方调查资料,探讨了米拉山地区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米拉山地区的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基本上能够反映出现代植被类型特征,但是在科属类别,组成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米拉山地区主要花粉类型代表性R值分析结果表明,灌木植物花粉杜鹃属具有低代表性,草本植物花粉蒿属、禾本科具有超代表性,而莎草科与蓼属则具有低代表性,这为本地区及相似地区古气候重建提供了基础和验证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植被及表土论文参考文献

[1].姚付龙,马春梅,敬一丹,杨海军.新疆赛里木湖流域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关系研究[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8

[2].庞有智,拉多,张燕杰,李春海,唐领余.青藏高原南部米拉山东、西坡表土花粉与现代植被关系研究[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6

[3].张芸,孔昭宸,张齐兵,杨振京,杨庆华.西藏昌都丁青县森林区现代植被表土花粉的初步研究[C].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八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1

[4].郝秀东,欧阳绪红,谢世友,罗伦德.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现代植被表土孢粉的初步研究[J].古生物学报.2011

[5].郝秀东,欧阳绪红,谢世友,石胜强,李林立.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关系[J].地理科学.2011

[6].蔡遥,王燕,蒋复初,李朝柱.川北若尔盖高原表土孢粉的特征及其与现代植被的关系[J].地质通报.2010

[7].钟艳霞,薛骞,陈发虎.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现代植被及其表土正构烷烃分布模式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9

[8].舒军武,王伟铭,王爱根.江苏宜兴龙池山现代植被表土孢粉的初步研究[J].古生物学报.2007

[9].黄翡,Lisa,KEALHOFER,黄凤宝.内蒙古草原中东部现代表土植硅体组合与植被关系[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4

[10].孙湘君,罗运利,田军,吴玉书.东北长白山垂直林带下现代表土花粉与植被关系(英文)[J].ActaBotanicaSinica.2003

标签:;  ;  ;  ;  ;  

现代植被及表土论文-姚付龙,马春梅,敬一丹,杨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