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氰浸锌论文-徐金来,周杰,赵国鹏,胡耀红

无氰浸锌论文-徐金来,周杰,赵国鹏,胡耀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氰浸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硅铝合金,无氰浸锌,微观形貌,故障排除

无氰浸锌论文文献综述

徐金来,周杰,赵国鹏,胡耀红[1](2014)在《高硅铝合金无氰浸锌的应用及故障解决》一文中研究指出BH无氰浸锌液是新开发的应用于高硅铝合金预处理的产品,其各方面性能与含氰浸锌接近而优于市售无氰浸锌产品。本文通过扫描电镜照片比较了纯铝和高硅铝合金经BH无氰浸锌、市售主流无氰浸锌及有氰浸锌处理后的表面形貌,发现无论是纯铝还是高硅铝合金,采用市售无氰浸锌液处理后的表面覆盖程度均较差,而BH无氰浸锌液和有氰浸锌液所得浸锌层的覆盖程度接近,介绍了BH无氰浸锌在工业上的应用情况及其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基体与铜层、挂具点附近、孔位、低位、凹槽以及铜与银层之间的起泡现象,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如:以水性笔代替油性笔标记镀件,每次电镀后对挂具进行退镀和将除垢温度控制在40°C以下,浸锌前增加热水清洗且清洗后甩净孔内液体,调整或更换碱铜槽,调整浸锌槽并加入配位剂,预镀银时工件带电入槽或调整镀银槽。(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4年16期)

徐金来,周杰,赵国鹏,胡耀红[2](2014)在《高硅铝合金无氰浸锌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BH无氰浸锌液是我司新开发的应用于高硅铝合金预处理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本文选用BH无氰浸锌、市售主流无氰浸锌及有氰浸锌叁种浸锌液,从结合力、浸锌层化学成分、浸锌层合金化状态、碱铜覆盖性能、孔隙率以及微观形貌等方面对叁种浸锌液进行了比较,并介绍了BH无氰浸锌在工业上的应用情况及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表面工程·电镀与精饰年会暨2014(重庆)国际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期刊2014-04-22)

周杰,徐金来,杨则玲,甘振杰,胡耀红[3](2013)在《BH无氰浸锌液的性能及其在高硅铝合金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了一种用于高硅铝合金预处理的环保BH无氰浸锌液。对比研究了BH无氰浸锌、市售无氰浸锌和有氰浸锌所得浸锌层的结合力、组成、合金化状态和碱铜覆盖情况等性能。结果表明,BH无氰浸锌液的各种性能均明显优于市售无氰浸锌液,且接近于有氰浸锌液,有望取代有氰浸锌液。介绍了BH无氰浸锌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3年06期)

段剑辉,成旦红,彭根生[4](2009)在《AZ91D镁合金无氰浸锌化学镀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AZ91D镁合金表面浸锌镍后直接化学镀Ni-P的新工艺,分析了主盐浓度、还原剂浓度,镀液pH、温度对镀速和镀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工艺可以在AZ91D镁合金表面获得均匀致密的浸镀层,最终得到的化学镀镍层硬度高,具有良好结合力和耐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9-11-01)

安百会[5](2009)在《铝及铝合金无氰浸锌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无氰电镀技术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浸锌温度、添加剂、锌盐及多元合金化等因素对无氰浸锌过程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配方浸锌溶液的浸锌效果;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不同浸锌液配方浸锌后试片浸锌膜的微观形貌,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仪(EDX)定量测定了浸锌膜组成成分的质量百分比;通过CHI600B电化学工作站测定了腐蚀电位随浸锌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对电镀后的试件进行附着力测试从而确定了无氰浸锌工艺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和研究结果:1、通常,无氰浸锌液中需添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添加剂以改善浸锌液的性能,实验选取了葡萄糖酸钠、硝酸纳、单乙醇胺及乙撑硫脲等做添加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及CHI600B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络合剂和抑制剂对浸锌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络合剂对浸锌过程有明显影响,葡萄糖酸钠和硝酸钠配合使用时效果较好,单乙醇胺则使浸锌层粗化;硝酸钠作为缓蚀剂,对一次浸锌稳定电位有较大影响,其较好的含量范围为1.0~3.0g/L;抑制剂可以有效控制浸锌反应速率,有效降低浸锌层中锌及其他金属元素的含量,使结晶细化。2、为了优化无氰浸锌工艺以获得在高硅铝合金上结合力良好的镀层,研究了ZnO及Zn(SO_4)_2、Zn(NO_3)_2等不同阴离子锌盐对浸锌过程稳定电位和置换层结晶形貌的影响,并通过不同锌盐的对比试验进一步测验了抑制剂的作用。获得的优化无氰浸锌配方为:80.0 g/L NaOH,12.5 g/L NiCl_2,0.6 g/L CuSO_4,0.8 g/LFeCl_3,25.0 g/L Zn(NO_3)_2,1.00 g/L NaNO_3,12.50 g/L葡萄糖酸钠,0.20 g/L乙撑硫脲。结果表明Zn(NO_3)_2的浸锌效果最好,得到相对薄而细致均匀的浸锌薄膜;硝酸锌与络合剂、抑制剂配合使用时浸锌效果最佳,所得镀层附着性能良好。3、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及CHI600B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温度对铝合金浸锌过程中稳定电位和置换层微观形貌的影响,考察了镀层的附着性能。结果表明随浸锌温度的升高,浸锌过程稳定电位正移,有利于结晶细化,25℃时得到的浸锌膜致密均匀,光滑连续,且浸锌层中Zn元素含量较低,Fe、Cu、Ni含量适中;随温度的继续升高,稳定电位负向移动,锌膜质量变差;当温度高于35℃时,浸锌膜出现脱落;电位一时间测试实验表明,20℃和30℃时浸锌过程发生异常反应,稳定电位出现较大的负向移动,25℃时稳定电位较正,且达到稳定电位的时间较短;镀层附着力试验表明20℃—30℃范围内镀层附着性能良好。4、尝试在传统的四元合金无氰浸锌液中添加钴离子,通过改变无氰浸锌液的组成成分研究了金属离子对无氰浸锌的影响。试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浸锌层微观形貌以及X射线能谱仪对不同配方下浸锌层中各金属成分的分析,从而确定浸锌钴镍铁和浸锌钴镍铜以及浸锌钴镍铁铜比传统的四元合金浸锌液效果要好,Co~(2+)的添加有利于结晶细化。(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5-16)

安百会,高灿柱[6](2009)在《锌盐及抑制剂对铝合金无氰浸锌层组成及形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铝合金上无氰浸锌层的组成及其形貌,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对镀层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基础液中添加不同锌盐、配位剂和抑制剂对浸锌过程、稳定电位和置换层结晶形貌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无氰浸锌配方:80.0 g/L NaOH,12.5 g/L NiCl2,0.6 g/L CuSO4,0.8 g/L FeCl3,25.0 g/L Zn(NO3)2,1.0 g/L NaNO3,12.5 g/L葡萄糖酸钠,0.2 g/L抑制剂乙撑硫脲。结果表明:使用硝酸锌的浸锌效果最好,锌膜薄、细致均匀;抑制剂有效地降低了浸锌层中含锌量,使结晶细化;硝酸锌与配位剂、抑制剂配合使用时浸锌效果最佳,所得镀层附着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09年05期)

戴长松,王殿龙,柳志民,胡信国[7](2007)在《铝合金轮毂四元无氰浸锌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铝合金轮毂预镀镍后,继续电镀酸铜结合力不良的问题,研究了四元无氰浸锌合金溶液,采用热震法、SEM和Tafel曲线等研究方法,研究了铝轮毂电镀层的结合力,并观察了不同浸锌层的表面形貌,考察浸锌层电镀镍后的耐腐蚀性。结果发现,铸造铝合金采用研制的四元浸锌液处理后,电镀瓦特镍30min,然后电镀酸铜2h。经250℃-室温的热震实验,循环4次,结合力依然良好,满足了铸造铝合金轮毂电镀的要求。SEM研究结果表明,四元浸锌合金层结晶致密。(本文来源于《2007(第13届)全国电子电镀学术年会暨绿色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07-11-24)

黄晓梅,李宁,黎德育[8](2006)在《铸造铝硅合金表面无氰浸锌薄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扫描电镜研究了铸造铝硅合金表面浸锌膜的形貌,用电子探针、能谱仪研究了浸锌薄膜的组成,用增重法测试了浸锌膜的重量。结果表明,硫酸锌的含量对浸锌膜的形貌有较大影响,随浸锌时间的增加,锌膜趋于均匀化,第二次浸锌20~30 s,锌膜可以均匀地覆盖整个基体表面。浸锌膜中主要成分是锌,其次为铁、镍、铜。第一次浸锌30 s时,膜重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物理测试》期刊2006年05期)

黄晓梅,李宁,黎德育,蒋丽敏[9](2006)在《A356合金二次无氰浸锌层的微观组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一次浸锌和二次浸锌不同时间下浸锌层的微观形貌,建立了无氰多元浸锌全过程模型。结果表明铝及其合金的浸锌过程是锌晶粒在基体上不断形核和长大的过程。浸锌初期主要是晶核形成期,浸锌后期主要是晶粒生长期;金属离子放电的高活性中心在金属表面上的低能量点上,多元合金中的铁、镍和铜是锌晶粒生长的异质晶核;二次浸锌得到的锌晶粒比一次浸锌更细小、均匀和致密,对基体覆盖能力好。二次浸锌时间为20~30 s时,浸锌层的微观形貌最好。(本文来源于《物理测试》期刊2006年04期)

黄晓梅,李宁,蒋丽敏,黎德育[10](2006)在《HGD无氰浸锌溶液与市售无氰浸锌溶液性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一种含有组合络合剂的无氰浸锌溶液,并与市售无氰浸锌溶液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观察了浸锌层的微观形貌,分析了浸锌层的组成成分。观察了浸锌层在3.5%NaCl溶液中腐蚀后的表面形貌,测试了腐蚀速率、时间-电位曲线和塔菲尔极化曲线。将试片在该无氰浸锌溶液与市售无氰浸锌溶液里浸锌后再镀镍,并采用拉伸实验测试了所得镀层的结合力。结果表明,该无氰浸锌溶液性能优于市售无氰浸锌溶液。(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06年06期)

无氰浸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BH无氰浸锌液是我司新开发的应用于高硅铝合金预处理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本文选用BH无氰浸锌、市售主流无氰浸锌及有氰浸锌叁种浸锌液,从结合力、浸锌层化学成分、浸锌层合金化状态、碱铜覆盖性能、孔隙率以及微观形貌等方面对叁种浸锌液进行了比较,并介绍了BH无氰浸锌在工业上的应用情况及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氰浸锌论文参考文献

[1].徐金来,周杰,赵国鹏,胡耀红.高硅铝合金无氰浸锌的应用及故障解决[J].电镀与涂饰.2014

[2].徐金来,周杰,赵国鹏,胡耀红.高硅铝合金无氰浸锌的研究及应用[C].第十二届全国表面工程·电镀与精饰年会暨2014(重庆)国际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2014

[3].周杰,徐金来,杨则玲,甘振杰,胡耀红.BH无氰浸锌液的性能及其在高硅铝合金上的应用[J].电镀与涂饰.2013

[4].段剑辉,成旦红,彭根生.AZ91D镁合金无氰浸锌化学镀镍的研究[C].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

[5].安百会.铝及铝合金无氰浸锌工艺研究[D].山东大学.2009

[6].安百会,高灿柱.锌盐及抑制剂对铝合金无氰浸锌层组成及形貌的影响[J].材料保护.2009

[7].戴长松,王殿龙,柳志民,胡信国.铝合金轮毂四元无氰浸锌液的研究[C].2007(第13届)全国电子电镀学术年会暨绿色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2007

[8].黄晓梅,李宁,黎德育.铸造铝硅合金表面无氰浸锌薄膜研究[J].物理测试.2006

[9].黄晓梅,李宁,黎德育,蒋丽敏.A356合金二次无氰浸锌层的微观组织研究[J].物理测试.2006

[10].黄晓梅,李宁,蒋丽敏,黎德育.HGD无氰浸锌溶液与市售无氰浸锌溶液性能比较[J].电镀与涂饰.2006

标签:;  ;  ;  ;  

无氰浸锌论文-徐金来,周杰,赵国鹏,胡耀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