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理论论文-谢萍

公共治理理论论文-谢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治理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共治理理论,高等教育,推动,应用

公共治理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谢萍[1](2019)在《公共治理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的推动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如何准确政府的角色,协调高等教育各相关方之间的利益,提升高等教育管理的多元性和民主性成为高等教育管理重点关注的问题。公共治理理论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实效,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而言意义非凡。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公共治理理论以及公共治理理论下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质进行了界定,重点提出公共治理理论对高等教育的推动作用和公共治理理论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实施运用,旨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一点理论帮助。(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85期)

于江[2](2019)在《公共治理理论对我国协商治理的有效适用及其梗阻破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协商治理是公共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治理必须首先解决西方公共治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适用问题,而不是将西方治理理论在中国社会进行简单嫁接。当下中国协商治理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协商治理研究的泛化倾向、协商治理主体的权威流失、协商治理官本位思想浓厚、协商治理共识难以形成。破解之策在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治理的话语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治理的主体权威、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治理多元主体的利益、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治理的现代模式。(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9年06期)

袁广林,蒋凌峰[3](2019)在《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元共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呈连年攀升之势,对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侵害。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及因素众多、打击整治难度大,公安机关已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对其进行控制,必须积极寻求多方参与的合作治理。在统一制度安排下,将社会各种资源联接起来,构建政府主导,电信与网络运营商、银行与第叁方支付平台多主体参与的治理体系,形成一个控制网络,从源头上限制、消除产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各种原因和条件,从而达到有效地防止、控制和减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刑警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伍林军[4](2019)在《艺术类院校管理改革中的公共治理理论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艺术类院校管理改革中的公共治理理论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当下公共治理理论中的教育治理理论相关概述为主要依据,从培育公共利益至上的主体意识、适当的高等教育市场化、完善治理机制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艺术类院校的管理效率。(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09期)

毛明明[5](2019)在《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公共治理:理论、实践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公共治理是治理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内化和延伸,是通过明确治理参与主体的职能边界,来积极寻求一种能够有效互动、相互合作、相互博弈、相互制衡以及彼此共生的多元化治理方式。十八大以来我国从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教育公共治理法治化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层面对教育公共治理进行了理论描述,并对教育服务公私合作、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和教育管办评分离进行了实践探索。但从制度安排、手段技术和治理能力的视角来看,我国的教育公共治理活动既存在值得反思的问题,又有发展的期许。(本文来源于《黄河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保建云[6](2018)在《国家类型、国际体系与全球公共治理——基于中国天下观理念的分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各主要流派存在的基本假设与内在逻辑缺陷,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中的"天下观"思想的有益成分引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从国家类型、国际体系与全球公共治理角度构建具有中国思想元素和理念的分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of Distributionalism, IRTOD)的基本分析框架,系统阐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演变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8年12期)

王筝[7](2018)在《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物业管理责任边界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物业管理相关主体的责任边界不清,是物业管理行业产生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开展物业管理责任边界研究,有利于规范物业管理参与各方的行为,化解行业矛盾和纠纷,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公共治理理论强调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时,既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又要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从推动行业发展的视角来看,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搞好制度设计和选择适于行业发展的治理方式。物业服务企业在提供物业服务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其次要遵循合同的约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法律边界和合同边界。(本文来源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陈勇军,魏崇辉[8](2018)在《公共治理理论对破解我国协商治理困境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治理理论的工具意义体现在评价手段上。比照公共治理理论的标准,反观中国的问题与现象,可以促使我们以问题倒逼改革。借鉴并超越西方公共治理的当代中国协商治理要面对共识缺失、官本位以及民众的治理应对等问题与现象,必须坚定凝练开放与改革的共识,在破除官本位的同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公民教育以锤炼现代公民。在开放语境下,我们要努力运用公共治理理论,推动本土治理与国家现代化的协同并进。(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魏崇辉[9](2018)在《公共治理理论中国适用性:批判的理路与话语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治理理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的适用在理论上可以引导和规范政治学研究,在实践中可以推进多元主体分工共治,倒逼改革的前行。推进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时需要注重将批判贯穿于借鉴与超越之中,在批判治理的新自由主义企图的同时,需要批判阻碍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关键因素,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利益失衡,批判的基本抓手是对公共事件的理性认知与处理。根本的破解之道唯有全面深化改革,这同时也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话语构建的基本依托,此外,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话语构建尚需明晰研究主体及其定位。(本文来源于《行政论坛》期刊2018年05期)

周小付,萨日娜,蒋海棠[10](2018)在《PPP能推动公共治理转型吗?——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PPP是关于公共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关系网络。在PPP模式中,政府主体-市场主体-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网络成为制度和体制之外对权威、声望和信任等资源进行分配的重要机制,这是PPP促进公共治理转型的内在力量。PPP模式能否推动公共治理转型,不仅取决于PPP参与主体的个体禀赋和能力,也取决于PPP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取决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在典型的PPP案例中,PPP主体间的关系结构可以促进公共产品领域的整体性治理,促进多元治理,但也导致小群体之间的非均衡发展,降低了社区和居民的参与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8年05期)

公共治理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协商治理是公共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治理必须首先解决西方公共治理理论在中国的有效适用问题,而不是将西方治理理论在中国社会进行简单嫁接。当下中国协商治理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协商治理研究的泛化倾向、协商治理主体的权威流失、协商治理官本位思想浓厚、协商治理共识难以形成。破解之策在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治理的话语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治理的主体权威、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治理多元主体的利益、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治理的现代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治理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谢萍.公共治理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的推动及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

[2].于江.公共治理理论对我国协商治理的有效适用及其梗阻破解[J].理论导刊.2019

[3].袁广林,蒋凌峰.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元共治[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9

[4].伍林军.艺术类院校管理改革中的公共治理理论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

[5].毛明明.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公共治理:理论、实践与反思[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19

[6].保建云.国家类型、国际体系与全球公共治理——基于中国天下观理念的分布主义国际关系理论[J].社会科学文摘.2018

[7].王筝.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物业管理责任边界探讨[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8

[8].陈勇军,魏崇辉.公共治理理论对破解我国协商治理困境的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18

[9].魏崇辉.公共治理理论中国适用性:批判的理路与话语的构建[J].行政论坛.2018

[10].周小付,萨日娜,蒋海棠.PPP能推动公共治理转型吗?——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检验[J].浙江学刊.2018

标签:;  ;  ;  ;  

公共治理理论论文-谢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