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论文-郜一芝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论文-郜一芝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儒家思想,道德情感,恕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郜一芝[1](2018)在《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视域下的“恕”》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思想和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核心理论,二者存在相似性。即儒家思想提倡的"爱人",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关怀"都拥有共同关怀的道德情感基础,并同时兼具宽松的准则。儒家思想中的"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情感,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关怀情感"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契合点。因此,女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关怀能力来做出判断,需要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获得话语权,这也是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女性所迫切需要的。(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郭琳[2](2018)在《对《心火》的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心火》是一部爱情电影,它的导演是着名的威廉姆·尼克尔森,而电影的女主角则是来自法国,曾经被评为"法国最美丽的女人"的苏菲·玛索、男主角则是斯蒂芬·迪兰。影片讲述了女主角伊丽莎白艰难而不平凡的经历,讲述了她如何通过层层的考验,最终突破道德和世俗的限制,获得了自己,也帮助他人获得新生的故事。这部影片在看似温和平缓的讲述中蕴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一段平凡的男女之爱中蕴藏着强烈的女性主义伦理学意识,从一个侧面阐述了女性在社会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受到多方压迫。本文从女性主义伦理学出发,侧重于对具体情境之感悟,强调同情在伦理行为与致思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8年01期)

安阳[3](2017)在《《不同的声音》中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受到古老的“父权制”女性伦理以及西方社会长久以来以男性为道德发展标准的双重压迫,吉利根进行了流产决定研究、大学生研究、权力与责任研究叁项研究,并从中发现了女性具有另一种不同的声音,即关怀。女性擅于把自我与世界联系起来,以此突出关怀的价值,并认为道德就是实现关怀和避免伤害。吉利根把女性这种关怀道德分为叁个阶段:关注生存的阶段、关注善的阶段以及关注真的阶段。通过分析男性和女性在道德表现中的区别,突出女性关怀伦理的特点和优势,不同于男性喜分离、好准则、爱公平的道德倾向,女性更注重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并且擅于利用情境来解决道德问题。吉利根的关怀理论得到了许多女性主义者的支持,但是也有学者就吉利根在性别与道德以及公正与关怀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质疑。面对这些质疑,吉利根作出了自己的解释,指出关怀只是公正的补充,而我们能作出或关怀或公正的道德选择还有外部的、客观因素的影响。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男女两性无论在道德价值取向,还是在道德思维方式上,又或者是道德判断发展模式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要承认女性在关怀方面的天赋,也要尊重公正与关怀彼此独立又相依的关系。因为不论是哪种视角,都是对道德的一种解读与回答。(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淑韦[4](2017)在《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视角下的《黑王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艾丽丝·默多克作为多产的作家和有影响力的哲学家,赢得了享誉世界的盛名和声誉。她的小说《黑王子》因其非凡的叙事技巧和其紧凑的故事情节,一经出版便引起巨大影响。并于1973年荣获詹姆斯·泰特·布莱克传记文学奖。同时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主要集中在男性叙事技巧研究、主题研究、道德哲学研究以及心理学角度的研究。默多克在男性的向善问题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其中作为他者的女性被赋予了关怀的特质。本文试图分析女性在男性向善中的重要作用,即女性如何帮助以自我为中心的男性将关注转向他者和外部世界,并实现自我与他者的共存。本论文包括引言、四个章节和结论。引言部分将默多克以及她的作品《黑王子》做一简单的介绍。同时,国内外的研究综述也包含在这一部分。第一章将详细探索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以及默多克性别伦理观的共同之处,以此作为本文的理论框架。本章分为叁个部分,分别是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定义、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特点以及默多克的性别伦理观。通过对比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和默多克的性别伦理观发现,两者都强调人类关系的优先性,并重视自我与他者、男性与女性共处愿景的建构。第二章解决男性在向善中的障碍,包括男性对他者的不关注、男性对他者的不负责、男性对他者的厌恶以及男性对他者的不尊重。第叁章论述了女性在男性向善中的作用,普利丝西娜的自杀使得布拉德雷意识到应该关注他者,拉夏尔疯狂的报复行为提醒布拉德雷对他者负责的重要性,朱利安与布拉德雷的分手让布拉德雷体会到对他者的爱,克里斯提娜的自我提升赢得了布拉德雷尊重他者的顿悟。第四章论证了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下自我与他者的共存,这一章主要强调了布拉德雷对他者不同性以及人类关系的接受,这与默多克试图建构男女共存的愿景是一致的。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视角出发,来解读女性在男性向善中的作用,并以此得出结论:默多克试图打破男女分别作为自我与他者的对立模式,致力于建构一个自我与他者、男性与女性能够共处的世界。(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6)

徐明莺,王爽,张淑韦[5](2016)在《他者与自我: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视角下的《黑王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艾丽丝·默多克《黑王子》中男女人物之间关系的细致分析,来解读女性在男性向善中的责任以及女性如何引导男性将关注点由自我转向他者,并以此得出结论:艾丽丝·默多克试图打破男女分别作为自我与他者的二元等级对立模式,致力于建构一个自我与他者,男性与女性和谐的世界。(本文来源于《江苏外语教学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周笑玉[6](2016)在《西方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是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以批判和质疑“正义伦理学”代表的西方传统伦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重视关怀、情感、实践为特征的新伦理学。西方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核心是关怀。关怀是通过对具体的人、事、物的关心体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道德情怀、道德人格,是最深刻的善。关怀作为一种积极的德性需要两种感觉,自然关怀和伦理关怀,自然关怀是一种类似本能的反应,伦理关怀需要我们做出伦理上的努力,自然关怀可以提升为伦理关怀。关怀方和被关怀方构成了关怀关系,在关怀关系中关怀方必须从被关怀方真正的需要出发对被关怀者施以关怀,被关怀方要则应该及时给予关怀者反应与回馈,使关怀者更加有关怀的动力与方向。在关怀关系中当关怀者的关怀感觉产生后,是否进行关怀行为,取决于具体情境的分析判断而不是原则和义务。西方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卡罗尔?吉列根、琼?C?特朗托、萨拉?拉迪克、内尔?诺丁斯。他们分别在两性平等、情境道德、母性关怀、道德教育方面建构了自己的关怀伦理学说。本文以西方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为视角审视当前学生道德发展和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和偏差。诺丁斯提出学校道德教育要着眼于培养有能力、能够关怀人、爱人也值得被爱的受欢迎的人。以“关怀”为视角审视当前学生的道德品质我们不难发现,从中小学到大学,学生普遍存在感恩意识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关怀冷漠、关怀能力不足等种种问题。西方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强调情感在学生整个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当前学校道德教育重道德认知轻道德情感,缺乏对道德情感的培养与激发;重道德理论轻道德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道德教育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对学生品德评定方式不合理,没有发挥品德评定的个性发展功能;师生关系对立,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效果。在西方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启示下,学校道德教育的改进策略。开展以“关怀”为核心的学校道德教育,包括:将提高学生关怀能力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被关怀者品质,实行关心型学校道德教育成果评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共同努力促进关怀师生关系形成,教师在自身角色定位上增加关怀者角色,教师职前职后教育更重视对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以提高教师关怀素养;提高对学校道德教育中情感因素的重视,包括: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如自知自尊感、同情心、责任感,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注意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创设道德情境、体验道德情感,重视学生痛苦的情感体验、开展挫折教育;整合校内外道德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包括:采取多种方法以促进关怀型家庭的建立,利用好校内、校外两地资源,开发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积累道德体验开辟渠道。(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8)

朱宇博,姜丽[7](2016)在《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视角下的《荆棘鸟》女主人公梅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视角出发,用吉利根提出的女性道德判断发展的叁个水平,即自我保存的倾向、自我牺牲的善和非暴力的道德,来分析《荆棘鸟》中女主人公梅吉在其为争取幸福而斗争的行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判断。(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张槊,王彩霞,赵英健[8](2015)在《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视角下的代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代孕是指辅助生殖技术发展中衍生的一种方式和现象。近年来,在我国相关法律禁止代孕的背景下,代孕事件却频频发生,由此引发的现实纠纷也越来越复杂。如果女性生育权得不到法律的维护将会带来一系列的家庭和社会问题,进而会影响和谐与安定。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视角对代孕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关怀、包容、理解这一群体和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代孕法律规范,适度的开放代孕行为,使辅助生殖技术成果更加全面地造福人类和社会。(本文来源于《大庆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龙艺,张程琪旭[9](2014)在《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视角下的代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代孕现象频频发生,由此代孕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新思潮,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这一独特的视角对代孕问题进行探析,强调同情、关怀的价值,注重从情境、情感和经验分析,并从包容角度去看待代孕现象。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角度对代孕现象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代孕伦理规约,旨在合理利用代孕手段,使其能真正为不孕不育者带来生育的希望,避免出现伦理道德和社会的混乱。(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A)》期刊2014年10期)

许静[10](2013)在《对关怀与性别二者关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植根于后工业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实现了从一元走向多元、从主流走向边缘、从绝对走向相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它又是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产物,借助女性主义的性别研究方法,融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心理学领域关于道德发展水平研究的理论成果,建构起一套既包含于女性主义伦理学之中又具有独特理论视角的完备理论体系。本论文正是基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叁大构成元素(女性主义、关怀理论、伦理学),重点探讨关怀与性别的关系和实现社会关怀的理论路径。性别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伦理学的存在却是主观事实。西方哲学从古典到近代再到现代,伦理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早期的目的论伦理学到近代的契约主义伦理学,再到现代的规范主义伦理学,这一系列所谓的主流伦理学都默认理性、原则、本质等的主体地位,而将感性、情境、直觉置于边缘,并且将前者与男性相连,后者与女性相连。女性主义伦理学猛烈抨击这种追崇根深蒂固的社会性别的传统伦理学,力图消除自然与社会、公共领域与自然领域的二元结构障碍。可以说,“关怀”是作为理论的切入点植入在女性主义伦理学之中。所以,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理论任务首先是证明女性所重视的经验主义、非理性主义等在人的思维领域、道德领域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抗衡传统伦理学认可的与男性相关的正义伦理,然而这也随即陷入性别专属的泥沼,因为这恰恰表明女性主义伦理学家承认了二元结构的存在。为了走出“妇女道德边境”,超越性别、共享关怀与正义的观点随即出现,以J·C特朗托为代表的女性主义者将关怀理论引向了政治领域。不禁让我们发问:这是对性别问题的逃避,还是一种合理解决之径呢?如果承认超越性别,又如何实现性别平等下对差异性的关怀呢?生存于受既存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所约束的环境下,我们不得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本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理论概述,包括其时代背景、相关学术概念解释、理论形成过程和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第二部分重点分析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理论内涵,包括“关怀”的意蕴、女性主义的性别研究方法和伦理学的流变,指出叁者能够相互融合的连接点;第叁部分探讨关怀的“性别”在不同时期、不同理论中的性质演变,从性别的差异,到性别的专属,再到性别的超越,引出平等与差异的问题;第四部分在承认超越性别的可行性的前提下,尝试用关怀与正义相结合的移情理论来实现性别的超越,并探索以此解决边缘群体的关怀问题。(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3-05-01)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影《心火》是一部爱情电影,它的导演是着名的威廉姆·尼克尔森,而电影的女主角则是来自法国,曾经被评为"法国最美丽的女人"的苏菲·玛索、男主角则是斯蒂芬·迪兰。影片讲述了女主角伊丽莎白艰难而不平凡的经历,讲述了她如何通过层层的考验,最终突破道德和世俗的限制,获得了自己,也帮助他人获得新生的故事。这部影片在看似温和平缓的讲述中蕴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一段平凡的男女之爱中蕴藏着强烈的女性主义伦理学意识,从一个侧面阐述了女性在社会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受到多方压迫。本文从女性主义伦理学出发,侧重于对具体情境之感悟,强调同情在伦理行为与致思中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郜一芝.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视域下的“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

[2].郭琳.对《心火》的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解读[J].英语广场.2018

[3].安阳.《不同的声音》中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7

[4].张淑韦.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视角下的《黑王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5].徐明莺,王爽,张淑韦.他者与自我: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视角下的《黑王子》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6

[6].周笑玉.西方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6

[7].朱宇博,姜丽.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视角下的《荆棘鸟》女主人公梅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8].张槊,王彩霞,赵英健.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视角下的代孕探讨[J].大庆社会科学.2015

[9].龙艺,张程琪旭.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视角下的代孕探析[J].医学与哲学(A).2014

[10].许静.对关怀与性别二者关系的探讨[D].安徽大学.2013

标签:;  ;  ;  ;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论文-郜一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